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中医四个痛经应急穴位_痛经的原因_吃什么可以缓解痛经

中医四个痛经应急穴位_痛经的原因_吃什么可以缓解痛经

时间:2019-03-27 12:31:03

相关推荐

中医四个痛经应急穴位_痛经的原因_吃什么可以缓解痛经

不少女性或多或少的经历过痛经,中医介绍,用药止痛,不如按摩下面几个穴位来缓解痛经。以下介绍了四个缓解痛经的穴位,经前按摩穴位,可帮你有效缓解痛经,而且还有预防痛经的效果。那么,主要的痛经护理措施会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主要的痛经护理方法会有哪些。

1女性痛经的日常怎么护理

痛经护理需要从日常生活中进行,而多运动可以有效的缓解痛经,尤其是学眼瑜伽中的镜蛇运动能强化腹肌及承受子宫收缩时的疼痛,有缓和的功效。能避免血流过速,舒解腹部不适。

女性朋友们要注意保暖,因为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痛经的出现,痛经护理要注重保暖的措施主要通过喝热水、多穿衣服等方法加热身体,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流、对抗子宫平滑肌收缩,进而减轻疼痛。

心情的愉快也是会缓解痛经的,所以人们要保持心情愉快,例如看喜剧放松大脑,当我们全神贯注于影片时,体内产生大量内啡肽,能切断疼痛信号,暂时止痛;一旦感到愉悦,身体更释放出多巴胺,活化脑细胞膜发挥止痛功效。这些也是日常痛经护理要注意的。

2中医四个痛经应急穴位

子宫穴:

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血海穴: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太冲穴:

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其他妇科疾病。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3吃什么可以缓解痛经

怎样有效地缓解痛经?除了保持身心愉快、进行适量运动以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维生素补充剂等有效缓解痛经。

1、多吃温补食物。月经期间,女性应该补充一些有利于行经的食品,如苹果、羊肉、鸡肉、红糖、红枣、豆腐皮、薏苡仁、牛奶、益母草、当归桂圆等。如果女性痛经还伴有腰痛、食欲差等症状,饮食宜选用营养丰富、健脾开胃、易消化的食品,如面条、大枣、薏苡仁粥等。为保持营养平衡,应同时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物以新鲜为主,新鲜的食物不仅味道鲜美,易于吸收,且营养破坏较少。

2、营养保健调理。可适当服用维生素补充剂。B族维生素是营养神经和维持神经稳定的重要维生素,可以很好地缓解经期女性情绪低落,紧张,烦躁等经期综合症,并能够帮助身体排毒。维生素D能够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收缩,缓解前列腺素升高而导致的痛经。

4痛经吃什么药

1、服用维生素类药物

B族维生素,特别是B6对经前紧张症有显著疗效,它能稳定情绪,帮助睡眠,并能减轻腹部疼痛。当然,对于痛经不能缓解的女生,还应当及时到妇科就诊。

2、适当服用止痛药

当经痛开始时,可以服用一定量的止痛药,如:芬必得、阿托品片及安定片等。效果好的止痛药会在20-30分钟后立刻起效,并持续12小时不疼痛。但是长期服用止痛药并不是治本之策,且会造成人体对止痛药的依赖,所以,如非必要,尽量少用或不用。

3、999痛经宁

这是目前市场上较好的治痛经药物之一,其包含钙D软胶囊和B族维生素片,针对痛经原因补充适当的维生素等营养,可有效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或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等,已成为痛经患者的首选良药。

5痛经的原因

1.气滞血瘀

主证:每于经前一、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分析:冲住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瘀滞随经血而外泄,故经后疼痛自消。但若郁滞之因未除,则下次经期腹痛复发。舌质紫暗,脉沉弦,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

(l)阳虚内寒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苔白润,脉沉。

分析:肾阳虚弱,冲任、胞宫先煦,虚寒滞血,故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经少色暗淡;寒得热化,故得热痛减;非实寒凝血,故喜按。余症均为肾阳不足之象。

(2)寒湿凝滞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分析: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因而作痛,经血色暗黑而有块;寒湿中阻,阳气被遏,水湿不运,则畏寒便溏,恶心呕吐。余症均为寒湿阻滞所致。

3.湿热下注

主证: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多,色红,质稠或有块,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热扰冲任,则量多色红有块;热灼津液,则经水质稠;湿热下注,伤及任带,则平日带下色黄或有秽臭。舌脉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