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前沿报道 | 稀释血浆即可恢复组织活力 逆转衰老?

前沿报道 | 稀释血浆即可恢复组织活力 逆转衰老?

时间:2023-07-26 13:31:02

相关推荐

前沿报道 | 稀释血浆即可恢复组织活力 逆转衰老?

01稀释血浆即可恢复组织活力,逆转衰老?

多年前的一项研究发现,成年小鼠连体双胞胎(共享血液和器官)可以使机体组织恢复活力并逆转成年小鼠的衰老迹象。这一发现引发了关于儿童血液中是否可能含有特殊蛋白质或分子的研究。

近日,Melod Mehdipour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稀释老年小鼠的血浆即可达到类似的逆龄作用。利用盐水和白蛋白的混合物代替一半血浆可逆转衰老迹象,并使老龄小鼠的肌肉、大脑和肝脏组织恢复活力。该研究发表在《AGING》。

研究人员利用动物血液交换过程,用含5%白蛋白的生理盐水(称为“中性”年龄血液交换,NBE)代替了小鼠血浆的一半,从而稀释血浆因子并补充白蛋白。数据表明,单一的NBE足以满足或超过增强肌肉修复、减少肝脏脂肪和纤维化、促进老年小鼠海马神经的年轻化,这都是实验的关键结果。

对NBE和类似的人类治疗性血浆交换(TPE)的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系统信号环境的分子重建,有趣的是,提高了一些蛋白质的水平,这些蛋白质可广泛地协调组织的维持和修复,促进了免疫应答。

此外,单一的TPE产生了功能性血液再生,消除了旧血清对祖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体外添加的白蛋白似乎不是这种年轻化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且白蛋白水平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也不会随着NBE/TPE的增加而增加。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提高了人们对多组织年轻化的系统模式的理解,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是否可以将改良的人类血浆置换技术用于治疗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并改善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文章链接:

https://www.aging-/article/103418/text

02肠道微生物控制人体的胆固醇

胆固醇是一种关键的生物分子,是所有动物细胞膜的结构成分。多年以来,科学家们知道肠道中的胆固醇正在发生某些变化,研究也越来越接近答案。

近日,Douglas J. Kenny等人的一项研阐明了一种会影响人体胆固醇水平的肠道细菌,对胆固醇的代谢可能在降低肠道和血清中的胆固醇浓度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该研究发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

人类微生物组编码广泛的代谢能力,但我们对将肠道微生物与人类代谢联系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研究人员着重于通过肠道菌群将胆固醇转化为吸收较差的固醇-前列腺素,以开发出用于鉴定功能酶和微生物。

研究人员通过现有队列的配对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数据与生化知识和实验相结合,预测并验证了一组促成香豆素醇形成的微生物胆固醇脱氢酶。最终,找到了最佳基因并将其命名为“肠道类固醇代谢A(IsmA)”基因。

这些酶由IsmA编码未培养的微生物进化枝中的基因,并在不同地区的人类中普遍存在。携带形成前列腺素的微生物的个体粪便胆固醇水平显着降低,血清总胆固醇降低,其效果可与脂质体内稳态基因变异相媲美。

作者表示,这一发现可能会带来新的疗法,例如“生物鸡尾酒”或直接将酶输送至肠道,以帮助人们控制其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文章链接:

/science/article/pii/S193131282030295X?via%3Dihub

03镰状细胞病患者对HIV抗药性研究

大量流行病学报告表明,与普通人群相比,镰状细胞病患者的HIV感染率较低。但是,降低这种风险的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Shannon Kelly等人的一项研究的流行病学数据支持镰状细胞病患者抵抗HIV感染。潜在的机制包括降低CCR5和CCR7的CD4+ T细胞表达,并通过增加CD4表达和细胞因子水平来平衡。该研究发表在《PLOS ONE》。

为了更好地了解镰状细胞病患者的HIV感染率,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部分调查。首先,对以前以红细胞计数低(包括镰状细胞病)为特征的人的研究进行了新的数据统计分析。他们发现,患有镰状细胞病的人的确感染HIV的比率较低。

然后,研究人员对从有或没有镰状细胞疾病的HIV阴性患者的血液样本中分离的免疫系统细胞进行了实验室研究。他们假设较低的HIV感染风险可能与称为CD4+ T细胞的免疫系统细胞的分子特征有关。

研究发现,镰状细胞病患者的CD4+T细胞的CCR5(参与HIV感染的关键蛋白)水平较低。这些细胞还具有较低水平的蛋白质CCR7和较高水平的蛋白质CD4。但是,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这些细胞与没有镰状细胞疾病的人的CD4+ T细胞相比,对HIV的感染程度同样要低。

作者表示,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镰状细胞病患者不太可能感染HIV的观点。但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该研究中发现的分子差异是否与感染HIV较低的风险有关,或者其他机制是否起作用。

文章链接:

/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18880

04热点RNA编辑监测肿瘤细胞APOBEC3A活性

APOBEC3A是一种胞苷脱氨酶,可引起肿瘤细胞的突变、DNA复制应激和DNA损伤。虽然APOBEC3A诱导的肿瘤易感性为其治疗提供了机会,但APOBEC3A蛋白和mRNA在肿瘤中的丰度较低,难以定量。

近日,Pégah Jalili等人的研究表明,一种导致多种癌症基因变化的蛋白质,可能也是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癌症治疗的关键。揭示了APOBEC3A蛋白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如何在癌细胞中提供一个先前未知的脆弱性。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人类细胞中,每天都会发生成千上万的DNA损伤事件。在癌细胞中,APOBEC3A蛋白的表达是DNA损伤和突变的最常见来源之一。虽然由癌细胞中的这些特殊蛋白质引起的突变有助于肿瘤的进化,但它们也会导致DNA的断裂,从而造成脆弱性。

研究人员表示,瞄准具有高水平APOBEC3A蛋白活性的癌细胞,同时破坏修复APOBEC3A造成的损伤所必需的DNA损伤反应,可能是更有效的癌症治疗的关键。

为了解APOBEC3A在肿瘤进化中的作用,并针对APOBEC3A诱导的脆弱性,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检测癌细胞中APOBEC3A的RNA编辑活性的方法。利用从APOBEC3A阳性肿瘤中鉴定出的热点RNA突变,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使用液滴数字PCR的检测方法,并证明了其适用于癌症患者的临床样本。

作者表示,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来跟踪APOBEC3A在肿瘤中的失调,为研究APOBEC3A在肿瘤进化中的作用和针对APOBEC3A诱导的治疗脆弱性提供了机会。

文章链接:

/articles/s41467-020-16802-8#Sec1

05平均葡萄糖值在血糖控制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中有用吗?

葡萄糖是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种物质,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保持平衡是关键,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严重后果。血糖升高一方面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另一方面会使血管变细、变脆、弹性降低,引起心血管疾病。

近日,Dandan Wang等人对平均葡萄糖值(eAG)在血糖控制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发现eAG对血糖控制和降低心血管风险没有显着影响。该研究发表在《Clinical Biochemistry》。

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8个地区卫生局(RHA)区域之一自以来就开始实施eAG。研究人员试图评估该区域实施eAG前后的血糖控制和心血管风险水平的临床结果。

研究人员从至从省级糖尿病登记处的所有成年糖尿病患者中提取数据(838407HbA1c值和612314LDL-c值)。采用Kruskal-Wallis统计方法,比较不同地区HbA1c和LDL-c的中位和四分位范围。应用卡方分析评估患者达到治疗目标的比例、在RHA1.1区实施eAG前后HbA1c和LDL-c值的分布。

结果发现,在1.1区中达到目标的患者比例在所有8个区中处于中等水平,而1.1区的趋势与其他区无差异。报告eAG前后,HbA1c(Z= −12.5190,P<0.001)和LDL-c(Z= 16.4410,P<0.001)的分布在1.1区有统计学差异。在eAG报告后,HbA1c<53 mmol / mol(7.0%)的RHA1.1区患者的比例显着降低(49.85%对47.24%,P<0.001);LDL-c<2.6 mmol / L的患者比例有统计学意义增加(68.56%对71.90%,P<0.001)。

最终研究人员得出结论,eAG的使用对血糖控制和降低心血管风险没有显着影响。

文章链接:

/science/article/pii/S000991304240#!

06不用节食的减肥?最强燃脂分子上线

“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肥胖症已经影响全球13%人口。早在,《柳叶刀》发表的关于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肥胖人数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胖子最多的国家。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肥胖“毁”的不仅仅是外表,还会对身体造成很多严重的危害。如何减肥成为一大难题。

近日,Stephanie J. Alexopoulos等人发现一种名为BAM15的小型线粒体解偶联剂,可降低小鼠的体脂量,而不会影响食物的摄入量、肌肉量或升高体温。此外,该分子对降低胰岛素抵抗并且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具有有益作用。该文章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线粒体通常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室,为了制造ATP,需要消耗营养物并在线粒体内建立质子动力(PMF),降低PMF的任何物质都有可能增加呼吸作用。线粒体解偶联剂是进入线粒体的小分子,可帮助细胞更多地呼吸。它们通过改变细胞内的新陈代谢,使我们无需进行任何运动即可燃烧更多的卡路里。

通过一系列小鼠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解偶联剂BAM15即使在高剂量时也没有毒性,也不会影响大脑的饱腹感。BAM15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增加营养氧化,降低体脂质量,而不改变食物摄入量、瘦体重、体温或毒性的生化和血液学标志。

药理线粒体与BAM15解偶联剂具有强大的抗肥胖和胰岛素增敏作用,而不会影响瘦体重或影响食物摄入量。与包括精神肥胖与寿命缩短和健康问题以及包括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和至少13种癌症在内的代谢性疾病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BAM15的局限性是低水溶性以及1.7小时半衰期,后续他们将研究改善暴露制剂的策略,该文数据支持BAM15作为肥胖症和代谢性疾病的潜在治疗剂的进一步开发。不节食也能减肥的时代可能即将到来!

文章链接:

/articles/s41467-020-16298-2

07饮食和肠道微生物影响癌症治疗结果

长期以来,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一直备受医生关注。但是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的饮食不仅会影响我们自身,还会影响我们体内的微生物。

近日,Wenfan Ke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饮食会导致肠道中的微生物触发宿主对化学治疗药物反应的变化,我们吃的食物会影响癌症患者化学疗法的结果以及许多其他药物治疗的结果,其中丝氨酸-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会增强化学疗法的毒性。该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创建的新实验模型发现,饮食引发的微生物变化可将化学治疗药物的毒性提高至100倍,同样剂量的药物在控制饮食中不起任何作用,如果在饮食中添加一毫克的氨基酸丝氨酸,就会杀死蛔虫。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生活在我们每个人体内的1000多种微生物而吃。如何喂养这些病菌对我们的健康和对医疗的反应有着深远的影响。总有一天,医生可能会给病人开处方,但详细的饮食指南和个人配制的微生物,以帮助他们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研究小组指出,药物开发人员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将需要采取措施来考虑饮食和微生物的影响。例如,他们将考虑饮食是否会引起微生物产生称为代谢物的物质,从而可能干扰或促进药物的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药物,宿主和微生物组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很可能是“天文数字”,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如大量基础研究,包括复杂的计算机建模,以揭示如何充分利用我们的治疗潜力微生物,这也将有助于医生实现微生物群的全部治疗潜力。

文章链接:

/articles/s41467-020-16220-w

08脑细胞可以藏匿HIV并将其扩散到身体?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是他们攻击的主要目标。CD4+T细胞被大量破坏,使人体免疫功能缺陷,免疫力低下会出现严重感染,甚至发生死亡。

近日,Victoria Lutgen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星形细胞可以携带艾滋病毒,然后将其传播到从脑部进入其他器官的免疫细胞中,即使通过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抑制病毒,HIV仍会通过该途径从大脑中转移出来。该研究发表在《PLOS Pathogens》。

大脑包含数十亿个星形胶质细胞,它们执行各种任务-从支持脑细胞之间的通讯到维持血脑屏障。为了了解艾滋病毒是否可以从大脑转移到周围器官,研究团队将艾滋病毒感染或未感染的人类星形胶质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的大脑中。

结果发现,移植的感染了HIV的星形胶质细胞能够将病毒传播到大脑的CD4+T细胞。然后,这些CD4+T细胞从大脑迁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将感染传播到周围器官,例如脾脏和淋巴结。他们还发现,给动物服用cART时,虽然从脑中流出的HIV含量较低,但水平较低。当cART治疗中断时,脾脏中可检测到HIVDNA/RNA,表明病毒感染反弹。

该研究表明,大脑中的HIV并没有被困在大脑中,而是通过白细胞运回到外围器官。这也揭示了星形胶质细胞在支持HIV在大脑中复制中的作用,即使是在cART疗法下也一样。

作者表示,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均已被证明具有生产性HIV,因此必须将大脑视为重要的病毒储存库,在适当的信号作用下,大脑可能会重新激活并将HIV传播至周围器官,从而使HV治疗工作更加复杂。

文章链接:

/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8381#sec012

09老年人肌肉萎缩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在长时间卧床休息期间,瘦组织(leanmass, LM)的减少导致老年人肌肉萎缩,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识别预测住院患者LM丢失风险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可以及时进行干预。

近日,Susan H.Gawel等人的一项研究显示,肌肉细胞外基质相关的血液生物标记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tenascinC(TNC)可以预测长时间卧床后LM丢失。该文章发表在《Clinica Chimica Acta》。

该研究纳入19名健康受试者(60-76岁,4名男性,15名女性),并在10天的完全卧床休息时间内进行睡前和睡后的LM测量。从所有可评价的受试者(n=18)中获得187个来自卧床前禁食血清样本的生物标记物,使用多重免疫分析阵列进行分析并汇总。决策树分析(通过已知数据生成一种树状结构的模型)用于识别床前休息标记,预测床上休息期间的LM损失。

由于低于检测限,63个标记被排除在外。结果发现,一对标记物,TIMP1和TNC与卧床休息期间的总LM百分比变化相关。床前休息时间TIMP1≥141ng/ml的受试者在床上休息时总LM的损失最高,而床前休息时间TIMP1<141和TNC≥461ng/ml的受试者在床上休息时总LM的损失最高。

发现另一对标记物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载脂蛋白A2(APOA2)与卧床期间腿部LM丢失的百分比变化相关。卧床前MMP3<6.93ng/ml的女性在卧床期间腿部LM损失最高。而卧床前MMP3≥6.93,ApoA2<276ng/ml的女性,在卧床后仍保持腿部瘦质量。

该研究已经确定了两套循环的床前休息生物标记物,它们可能有助于识别长期卧床/住院期间可能导致LM丢失的个体。作者表示,在住院期间防止肌肉萎缩,不仅对病人有长期好处,而且还可降低巨大的经济负担。

文章链接:

/science/article/pii/S0009898120302679#s0045

10维生素A类似物有助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血管并发症。在20-74岁成人新发失明病例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因。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小鼠的视觉功能在单一剂量的9-顺式视网膜色素团(一种维生素A类似物)能在视网膜细胞中形成视觉色素,从而产生视网膜的一个光敏元件,治疗后明显改善视觉。该研究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早期的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会导致视网膜缺乏维生素A,甚至在看到血管变化之前,就会导致视力下降。这一发现产生一种假设,即糖尿病早期视力变化可能是由视网膜维生素A缺乏引起。

研究人员假设11顺式视网膜治疗糖尿病小鼠可以挽救视觉功能,通过测量视网膜电图(ERG)反应、视网膜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细胞死亡)来研究其对1型糖尿病遗传模型秋田小鼠的影响。对两组3个月大的秋田小鼠和一组符合年龄和遗传背景的非糖尿病对照小鼠进行ERG检查。一组秋田小鼠用9-顺式视网膜,另一组用载体溶液。

在研究期间,每月测量小鼠的平均血糖浓度和体重。秋田小鼠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表现出高浓度的葡萄糖。视网膜电图记录和视紫红质测定在9-顺式视网膜注射后2小时进行,而ELISA和TUNEL检测在注射后24小时进行。

结果表明,单剂量9-顺式视网膜给药后,糖尿病小鼠的视觉功能明显改善。此外,研究人员报告说,这种疗法可以减少视网膜的氧化应激,减少视网膜细胞死亡和视网膜变性,改善视觉功能。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也表明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维生素A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视觉功能下降的原因。将视觉发色团传递给糖尿病患者的眼睛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预防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潜在治疗策略。

文章链接:

/retrieve/pii/S0002944020301462


编辑:刘煦 审校:苏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