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佛教:懂得这个道理 远离生活中的一切不幸!未必人人都知道

佛教:懂得这个道理 远离生活中的一切不幸!未必人人都知道

时间:2023-10-31 04:58:28

相关推荐

佛教:懂得这个道理 远离生活中的一切不幸!未必人人都知道

昌乐法师《练习空性》第81讲

实际上,情感是源于共性,真正长久的情感一定是找到了某种能够去处理危机、处理不同的机制。哪怕是打打闹闹,像我父母亲这样,他们三天不打,三天不吵,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那也好,反正习惯了。我们只看到了他的吵,但是有一个更大的前提我们没看到,就是他们总觉得日子还是要过下去,这是一个共同的目标。

所以我妈妈跟我爸爸吵了以后,我小时候总是我说:妈,你真没出息,你非得跟他和好干嘛?你脑子是不是有毛病,他那么强势、那么不好。然后我妈说:那怎么办,日子总要过下去的,家不能不要了。你看,这就是信念。信念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你觉得你要做下去,你要过将来得更美好的生活。

尽管他们的过程并不完美,可是他们到老来有伴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的一辈子也没有白过,也很好。他们也会为彼此的远行而担忧,是有这种情感的。所以,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把爱情的、感情的定义是定义在我们要有很好的交流,要有共同的爱好,要有共同,但是忘记了在不同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

求同,使得大家走到一起,存异,彼此包容身上的不同,才能使大家走得更远。家庭是这样,单位是这样,和尚庙里也是这样。对南山讲寺来说,我们寺院有居士林,老人家可以来养老,但最大的危机就是,居士林建好以后,一下子住进来五六十个老太。很可怕,可怕在哪里呢?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也会发现,谁拿了谁的拖把。

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的拖把拿了,他不仅仅是拿了,还会被那人贴上一个标签,是偷了,然后和尚要从中调解。这样的小事情时有发生。还有,你修什么法门,他修什么法门,两个人不一样,于是老死不相往来。大家都是学佛的,都是要去西方极乐世界,彼此竟然不能包容。张三跟李四两个人吵架,找师父评理。

一开始我总觉得,张三不对,结果张三走了。他走了不只是走,而是他像彗星一样,扫把一扫,带走一串联的是非。后来我就明白了,原来张三也对,李四也对,是我和尚做错了。确实是我和尚做错了。当这样讲的时候,张三也不走,李四也不走,寺院里面渐渐就和谐。我用三年才懂得这个道理。原本如果早点懂得这个规律的话,我们南山讲寺老早建起来了。

我们寺院是06年开始的,05年犯了一次错,06年犯了一次错,07年犯了一次错,现在留下来的这批人是08年开始慢慢才聚起来的,原来我们05年刚刚开始的时候,佛堂里面听讲座就有一百多个,后来那批人全走了,就是因为我不会处理存异这个问题。很痛苦的经历。师父在寺院里面看上去是师父,那是他觉得你表现好的时候。

表现不好的时候,有居士跟我发火,我说:“你不能发火,菩萨要生气的。”“不要跟我提菩萨!”我的小心脏!真的,这个笑话很冷很冷。对有信仰的人来讲,他生气的时候他都不在乎信仰,他的信仰里充满着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功利心,这个很不好。所以,从那以后我就知道,原来很多人都不是为了解脱到寺院来的,很多人来到寺院是来被忽悠的,听好话,说好事就好。

不要跟他较真,较真不好。改变别人是痛苦的,不如改变自己,确实是这样。我们还回到这个存异这个上面来。存异最主要的是与别人发生一个缓冲的机制,哪怕是我刚才讲的,你过你的,他过他的,但是在一个环境当中仍然能够相敬如宾,大家能有一个缓冲的机制,那也是很好的。寺院当中如果没有人的话,这个道场毕竟不是很庄严。

对我来讲,应该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个舞台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你能包容多少有缺点的人,道场就会变得有多庄严。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南山讲寺看上去五花八门,有念佛堂、有讲堂、有地藏法门。因为大家能来到道场,能有机缘来学佛,能听法才是更好的。所以,在寺院里的人要充分理解到这种包容,要充分理解到这种包容给道场带来的生机。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去弘扬佛法,可能这才是个正确的解决之道。这一讲我们讲的求同跟存异,对于心智不成熟的人,我们把情感更多的精力放置在求同上。对心智成熟了的、看的更远、想办大事、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你不得不去学会包容,因为包容才是人生唯一的解脱之道。因为能有多少人与我们同行,这才是我们生命的意义之所在。

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我们除了求同,更重要的要去体会存异这两个字。今天留给大家的题目是,你的心量比以前有没有更大一点?你以前心量很小的时候,是如何变得现在心量更大的?其中关键的事情、关键的事件是你学会了包容什么?感恩阅读,感恩随喜分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