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对为什么最美好的解答方式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对为什么最美好的解答方式

时间:2020-10-20 17:15:02

相关推荐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对为什么最美好的解答方式

奥斯卡与我:普列希特给儿子的 20 堂哲学课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哲学都有着令人敬畏的神秘色彩,因为它总是离不开复杂的概念术语和烧脑的逻辑辩证,直到我读完了这本书,才让我不得不感慨,罗马真的不是一天就能造成的,哲学素养果然还是要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培养,本书是德国儿童哲学教育的启蒙书,它使用父子对话的方式,把关于自由、幸福、我是谁之类,很基础却很重要的哲学论点,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书里讨论的话题既广泛又有趣,关于生命,政治这些抽象问题的探讨毫不避讳,坦诚直率。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但难道所有父母在生了小孩之后,就自动都有了哲学家的头脑,可以和孩子聊哲学了吗?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了解是非对错,但道德没有绝对标准,而是相对比较而来的结果。

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如何引导孩子,或是开启他们自我思考的方向呢?很多人以为和孩子谈哲学就是讨论宇宙万物如何出现,我们从哪来,又要往哪去的这些,可能连父母自己都说不出个所以然的问题。

所以避之唯恐不及,作着借着和儿子奥斯卡的20篇对谈,让你知道其实和孩子讨论哲学。

只是开启他们学习自我思考、自我提问,自我寻找答案的能力及习惯。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察.大卫.普列斯特,他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及媒体工作者,在柏林围墙倒塌、东西德统一之前,他成长、生活于东德,他的童年回忆小说「列宁只来到卢登夏德」

已被拍成电影,他的哲学著作「我是谁」则荣登了2008年德国《明镜周刊》非文学类销售排行榜的冠军。

这本书是以作者本人和他当时8岁的儿子奥斯卡,在造访柏林各处景点时的对谈为基础,写给让小孩也能看得懂的哲学书,总共20篇短文本代表20堂课,带领读者思索这20个经典的哲学课题,并指引与孩子探讨及延伸的方向。

书中的第一章是「我与我」与孩子讨论宇宙万物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会有我,人和动物的差别在哪?我真的足够认识自己,知道这个「我」到底是谁吗?

第二章是「善与我」,善恶的善与孩子讨论「道德」,道德是在我们的大脑里,还是一个有绝对一致的标准?为什么不能杀死一个对世界毫无益处的人呢?如果我们不能随便杀死一个人,那可以杀动物只是因为我们喜欢吃肉吗?

第三章是「幸福与我」,正义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自由又是什么?自由有界限吗?究竟生命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章「我与我」。「我」是谁

在开宗明义的第一课,问题就是,为什么世界森罗万象,而不是一片虚无?而这其实也就是本书原本的德文书名,作者的孩子奥斯卡,在可以看到宇宙诞生、大爆炸及地球历史等多媒体展览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中,问父亲“为什么有恒星、行星、植物、动物、人类这么多东西,而不是什么都没有?”简单说也就是「宇宙从何而来」的这个老题目。

作者没有以「宇宙大爆炸」,科学角度去解释,反而从中国山海经的开天辟地一片混沌开始说起,而混沌这个说法,世界很多民族都有类似的形容,中国人说混沌是一只神鸟,日耳曼人说混沌是「无底深渊」,而犹太人称其为「空虚混沌」,埃及人认为「太古山丘」才是世界的源头。还有许多文化中常见的神话故事。

说世界是从一颗蛋诞生的,奥斯卡反问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些并非事实的故事,宇宙不是经由大爆炸形成的吗,作者反问他“这就是事实吗?会不会没多久就有新理论?一百年后,人们的看法会不会也有所不同?如果大爆炸让所有东西开始膨胀,那么在大爆炸之前,一定有些东西存在,哪些东西又是从哪来的?”

作者用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宇宙大爆炸」,这个答案有需要再深思的空间。

目前普世大众接受并认为正确的答案,并不代表永远不会被其他的理论推翻,进而让孩子了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确定且恒久不变的答案。

于是,从宇宙的开始,谈到了动物演化以至人类起源,再到现今的文化发展,作者引用了哲学家汤玛斯.内格尔在1970年代提出的著名哲学题目,做只蝙蝠是什么感觉?聪明如人类。

能够想象眼睛看不到还可快速飞行是怎么一回事吗?倒吊着睡觉会不会害怕呢?人类理解蝙蝠的生理结构,并不等于知道蝙蝠「心灵的感觉」。

还有科学家对动物所作的「镜子测试」实验,目的在了解动物是否能辨认镜子中的影像就是自己。让孩子了解人类与动物间的差异,同时人类虽然自认为比动物高等,而且比动物聪明许多,但是实际上动物有太多的经验及能力,是身为人类的我们完全无法想象并感受的。

但人类知道自己是谁,每一个人都能够在镜子中认出自己,即使戴了面具也知道哪一个是自己,就是因为人类会思考,每个人的脑中都有一个「我」,有我这个人的感觉,知道这个「我」是谁,知道「我」在思考些什么。

书中说到:‘我在脑袋里为自己建造了一个世界一个别人不知道的世界。’

第一章,作者从动物谈到人类

转而开始让孩子建立起「我」的这个概念

让孩子开始思考我是谁?

没有人可以三言两语回答这个问题,长篇大论也未必能说得清楚,但重点是开始想,开始怀疑,开始自己找答案。

第二章「善与我」-哲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道德」

探讨的主题包含了个人的生命价值,何谓「善与恶」,一般亲子教养的书籍都会提醒父母不能事事都用奖赏来对孩子,因为我们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做作任何事情,是因为他自己想要,而不是因为有奖赏,否则有一天他将会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

我们都知道不能谋杀一个对社会毫无价值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无条件的生命权,那作父母的要如何对孩子解释?

人类为何对动物杀生无数,只是因为爱吃肉呢?如同第一章的宇宙大爆炸,作者并不是从教条式的讲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反而先从1848年美国佛蒙特州,一个叫盖吉的美国铁路工人的真实经历说起,盖吉在一场爆炸意外中,被一根铁棒穿进他的脑袋,在手术后除了失去左眼,他的记忆力、视力及听力并未受到影响,肢体也没有残障。但他的性情却大变,原本个性温和、幽默睿智的他,变的傲慢无礼甚至残酷卑鄙,而且屡劝不听,屡罚不改,他的案例引起科学家们的好奇而展开研究,如今他的头骨被收藏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博物馆中,科学家们发现盖吉的大脑前方受到创伤,而这一区域主要负责情绪调节,帮助我们决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这解释了盖吉在意外后,人格为何有如此大的转变?没错,是你的大脑帮你决定了善恶道德,而不是你心中的那一把尺子,不管父母再怎么循循善诱,如果孩子大脑中的特定区域发生病变,讲得再多可能都只是对牛弹琴。

既然知道了道德并没有一套制式的准则,代表当我们碰到需要以良心来作决定的状况时,绝对也没有一个放诸四海所有人都接受的答案。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哲学上一个著名的问题

电车难题。有一辆火车刹车失灵,在铁轨上高速行驶,眼看就要撞上前方正在修理轨道的五名工人,你刚好站在一个转辙器旁边,只要你按下开关,转辙器就会切换轨道,火车便会转上右侧的轨道,但问题是右方的轨道上也站了一个人,在那千钧一刻,你会按下开关让火车转轨辗毙右方轨道上的那一个人,但同时救了五个工人吗?

再来,情况略有改变,一样是这辆刹车失灵的火车与五个工人,但这一次你是站在轨道上方的陆桥,唯一的办法是丢下一个大物品到轨道上让火车停下来,但陆桥上你的旁边只有一个胖子,你会把这胖子推下桥来救那五个人吗?就是你认为五个人比一个人更有价值吗?

这个问题被美国科学家放上网路,让人们在网上回答,前后至少有30多万人曾经回答过这两个问题,统计的答案结果,可能听众也猜的到,几乎每一个人在第一个问题都选择按下开关,为了救那五个工人而牺牲一个人的生命。

而在第二个问题则只有六分之一的人会把那胖子推下陆桥。

这两个答案和书中的奥斯卡回答的一样,但如果我们从死去的人和幸存者的数字,来看这两个情况,其实结果都是一样的,会有不同的决定,是因为大脑的某个特定区域告诉我们

把一个胖子推下陆桥,感觉比第一个状况来得卑鄙得多,原始版本的电车难题就到此为止。

但作者问孩子“在第一个问题中如果站在右方轨道上的那个人就是爸妈其中一人呢?你还会按下那转辙器的开关吗?”当然,奥斯卡改变了他原本的答案

这时候原先五个人比一个人更有价值的决定因素以及道德的比较就不存在了,作者并不是要和奥斯卡就每个人的价值大小来进行辩论,他想让孩子或者说读者们弄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在做道德决定时,经常是不按逻辑出牌的,替我们决定和人相处时的是非对错的,其实是我们的感觉,也许我们存在心中或脑中的道德标准,并没有自以为的那么一致

作者自编自导了一部谋杀自己姑妈的戏码,因为这位姑妈为富不仁,自私小气,没有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快乐,甚至让周围的人痛苦,最重要的是,作者是这位姑妈的唯一继承人。他告诉奥斯卡,快乐是善的,痛苦是恶的,如果透过技术性的安排让姑妈上天堂,而继承了她的财产后,便可以捐钱大做善事,为这世界带来快乐,减少痛苦,百益而无一害,这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吗?但实际上,我们没有权力决定任何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大小与否,而且人会反省,即使做的坏事没有被揭发,没有被惩罚,我们的良心不一定会饶过自己。有趣的是这章的最后一篇,父子俩人吃着东柏林著名的咖哩香肠时,作者编了一个外星人到地球抓走地球人当食物的故事。与孩子讨论到,如果觉得外星人吃地球人是一件残忍的事,那地球人吃动物不残忍吗?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篇的结语作者这么写着

一个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我们是否觉得他漂亮或聪明,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能够感受到快乐、幸福、恐惧、痛苦的生命,如果我们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应该说,反对吃肉的论点比赞成吃肉的更有说服力也更发人深省。

第三章,大标题是「幸福与我」-幸福是什么?无忧无虑吗?

幸福是什么?无忧无虑吗?但你有认真思考过从各方面考量财富、家庭、事业 。

要到达什么标准才符合你希望的无忧无虑呢?

有没有可能当你原先设定的目标都达成了之后,你感觉一山还有一山高,你又拉高了你的标准。

于是,无忧无虑永远是个梦想,想的到摸不到。人也不能自立于社会之外,如果你所处的社会不公不义,没有自由或是太放任的自由主义,你能感觉幸福吗?作者提到与德国人民最切身相关的历史,东西德分裂时期的柏林围墙,社会主义和自由经济的差异,就是一个教导孩子有关公平正义以及自由的最好范例。

公平正义和自由的概念,说实话在孩子成长阶段是非常重要但也很不容易讲清楚的概念。所以在这里容我采用作者对正义和公平的定义。

书中写道:正义就是所有人都尽可能地公平,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因此,我们必须始终考虑到对最弱势者而言什么才是公平的,如此才不会有人被占便宜,而自由应该以不侵害其他人的自由为界限,也就是其他人的自由开始的地方,就是我的自由停下来的地方。

谈过了幸福,自由、正义。

最后一篇文章,题目是「生活里什么才是重要的?

作者以佛学「箭喻经」中的一个故事为引,故事中一个人被毒箭射伤了,好不容易爬回村庄等到了大夫来,然而他不是催促大夫赶快拔出箭来,反而要求大夫先回答了他的问题再来医治。他问大夫是谁射伤了他?做什么工作的?从哪儿来?身材如何?用哪种弓箭?什么材质的弓弦?箭头又长地怎么样?大夫完全无法回答他的问题。同时又被他阻止医治的动作,终于毒性发作,无力回天。

生命中的问题有很多,有的重要,有的也不是非得要知道答案不可。真正重要的问题是,生活本身。

我自己的心得

作者非常会说故事,在书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和实验,其实都是在哲学研究史上,探讨非常多而且相当著名的案例

成人阅读也会受益良多,用故事的型态让孩子不知不觉接触并熟悉哲学,绝对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对没有完整学习过哲学的我来说,这本书对我有醍醐灌顶的启发,我的脑中一直冒出:原来这也是哲学探讨的范围,原来可以和小孩如此谈哲学,最重要的是和孩子讨论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是必要的,因为主要是刺激他思考,表达及反思,并让孩子了解不是所有的问题

都一定会有令人满意且正确的答案。

父母与孩子的情商训练课果姨妈育儿购买专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