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月亮喜欢蓝:没有人能改变你的命运 只有你自己才可以

月亮喜欢蓝:没有人能改变你的命运 只有你自己才可以

时间:2023-05-20 23:36:12

相关推荐

月亮喜欢蓝:没有人能改变你的命运 只有你自己才可以

电影《月亮喜欢蓝》(Moonlight)以黑人青年舒朗(Chiron)的成长为主题,以童年阿细(Little)、少年舒朗(Chiron)及青年黑哥(Black)三个成长期为电影的结构。主角舒朗生于贫困的单亲家庭,童年不断受到欺凌,自尊感薄弱,自我概念低,不愿与人沟通,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每个人在成长阶段必然会问的一个问题是:我是谁?我究竟是什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真是父亲的儿子吗?我是学校的学生吗?我是群体的一份子吗?主角舒朗就如所有成长中的少年一样,也不例外。虽然他一直默不出声,但往往在一句说话,一个动作中窥见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舒朗每次回家,面对母亲的关心与痛骂,他都显得无所适从,反而每次与Juan相处,都像找回自我似的。特别是Juan带舒朗到海滩学游泳一幕,Juan抱着舒朗徜徉水中,自由自在,Juan活像一位慈父在提携自己的儿子一样。

美国心理学家苏利文(Sullivan)曾提出「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概念,即与主角有亲密关系的人,能影响他的行为和态度,可以成为他的模范或寻求接纳及认可的对象。舒朗每个成长阶段都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物。例如黑社会毒贩Juan、母亲Paula、朋友Kevin。 Juan是个萍水相逢的路人甲,看见主角被欺凌而保护他;Paula是个吸毒的单亲妈妈,与儿子关系若即若离;Kevin则是舒朗成长阶段中唯有与他有正向沟通的人物。以上围绕在舒朗身边的三人,都是教育水平不高,居住在贫穷地区,贩毒甚或无业,社经地位很低。他们都有个共通点,就是在舒朗成长的三个阶段,都在社教化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担起影响他的重要角色。

舒朗在这个环境底下成长,却没有着力「从众」,也不刻意模仿他们的行为模式,只抓住令自己舒适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例如他爱留在Juan和其女朋友的家,却又抗拒他贩毒的背景;他不愿在家中看着母亲吸毒,但又不舍离开她让她孑然一人。朋友Kevin出卖他,他却始终难忘Kevin对他的关心。他找不到自我,在看不到前景的社区成长,结果一次犯错,便改变了他的下半生,被迫走回他们的旧路。每个人都有自我,但要找回自我,认清楚自己,证明其存有却极为困难。很多时,人往往是在一个错误的认知下建立自我。法国学者拉康(Lacan)著名的「镜像理论」甚至认为「自我就是他者」,语言和法规则令主体融合成非个人,进入象征阶段。当主体进入语言系统后,主体能独立自主地表达和创造,误以为已找到自我,实际上只是被语言惊驭。主体只能用面前的语言系统表达形象一致的东西,却无法说出内心深处的感情。此外,哲学家福柯(Foucault)亦提出主体性是权力的产物,并支配着主体的个体性。权力不单是负面的控制机制,更是生产自我的机制。如果以此理论来解读为何舒朗年幼时面对困境会选择一言不发,长大后又刻意模仿Juan,甚至把自己车子布置成Juan的车子模样,或多或少是主角自我隐藏的反映。

其实,人随着长大,懂得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才能认识自我。因为自我概念(self-perception)是个人对自己的描述,由自尊(self-esteem)和自我形象组成的。如舒朗般,在一个被压迫的环境长大,自尊感低落,其他他人不懂欣赏自己,自己又不晓得有哪些地方比人优胜,久而久之,便以为自己就像身边的人般生存,命运活该如此,于是,便容易走回他们的老路,最后,甚至连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也搞不清。

电影中几乎没有一个白人,角色全是由有色人种担演,遂令观众有个错觉,以为这又是另一部探讨肤色与歧视关系的电影。然而,事实却非如此,《月亮喜欢蓝》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成长电影,揭示的是人在客观环境下,如何建构自己的「主体性」(Subjectivity)。主体常会受客体所影响,更容易被语言和权力所支配。不过,反过来,主体受客体所影响,也会重新建构主体性。当观众以为舒朗会走Juan的旧路靠贩毒为生时,他又会因接过Kevin一通电话而重新认识自己。电影中Juan对童年舒朗的一句话最能总结主体的复杂性:没有人能改变你的命运,只有你自己才可以。事实是,舒朗怎样才可以找回自我认同?或许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