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青春电影:少年不识愁滋味 过的就是这把瘾!这几部你对看过吗?

青春电影:少年不识愁滋味 过的就是这把瘾!这几部你对看过吗?

时间:2024-03-02 09:12:06

相关推荐

青春电影:少年不识愁滋味 过的就是这把瘾!这几部你对看过吗?

从《哈利·波特》到《移动迷宫》,青少年在青春题材科幻影片中体味着少年英雄拯救世界的愉悦感。《移动迷宫》系列自我定义为“美国反乌托邦科幻惊悚动作电影”,五个定语概括了这部影片的全部卖点废土世界、丧尸围城、致命病毒、一群少年被困在迷宫中,成为拯救世界的试验品,霸权统治、流民遍野、各怀绝技的少年们不断反抗、死里逃生,在巨大的阴谋下,携手应对生存危机。畅销全美的图书《移动迷宫》展现的世界末日图景,被年轻读者捧成了大IP,随即以单集3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改编成电影,前两部全球票房均超过7亿美元。

1月26日,《移动迷宫》第三部将在中国和北美同步上映。青春题材的电影一直是赚钱的“利器”,投资少,受众多,在青少年间能迅速通过口碑传播。除去独揽78亿美元票房的《哈利·波特》系列外,席卷全球票房的青春电影有主打“吸血鬼”元素的《暮光之城》系列,4部共获得了33.45亿美元票房;以及《饥饿游戏》四部曲,共收获24.9亿美元票房。凭借这两个系列,狮门影业一跃成为好莱坞六巨头之外盈利最高的影视公司。科幻IP开发公司“未来事务管理局”的创始人姬少亭也对火星试验室表示,青少年科幻一直是科幻题材的重要类型,在欧美拥有垂直的市场和受众。

许多受到追捧的青春科幻电影在设计上大同小异,美国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为了搞怪,把《分歧者》《饥饿游戏》和《移动迷宫》中的电影情节混剪在一起,竟然毫无违和感。不过,英国《卫报》撰稿人约翰·帕德森预测,短时间内青春电影的风潮不会过去,因为“青少年的想法不容忽视”。与中国青少年的共同影视记忆来自《还珠格格》、台湾偶像剧和内地励志青春剧类似,之前,欧美青少年电影的主题也集中在励志、喜剧和爱情,票房成绩不温不火。

,《暮光之城》横空出世。从第一部到第四部,电影口碑一路下滑,票房却居高不下。它带火了以吸血鬼为主题的青春偶像作品,《吸血鬼日记》《真爱如血》《少狼》等剧集故事主线高度雷同,却获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讨好青少年的影视剧遍地开花,背后是市场的春风在播撒花籽。—,美国24岁以下观影人群比例从27%升至30%,赢得年轻人的心对于票房大捷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趋势下,作家也变得越来越狡猾,想尽办法迎合青少年的口味。青少年小说以15—18岁的年轻人为受众,通常有一条单一的故事线索和唯一的主角,一切情节围绕主角的成长经历展开。

青少年迷恋天马行空的小说,尤其钟爱反叛、刺激又正能量的探险和爱情。科幻、魔幻类的IP因此格外受影视公司的青睐。“青少年科幻的影视化有很多优势,世界观天马行空,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姬少亭说,《移动迷宫》《饥饿游戏》和《分歧者》的小说是其中佼佼者,都构造了新奇又细致的世界观。“同时小说中主要人物总是团队作战,是团队精神的体现,而主题也离不开真善美,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狮门推出了《饥饿游戏》,电影品质、剧情和主角演技都技高一筹,理所当然地获得了高票房。

《饥饿游戏》同样把剧情设置在“废土世界”——北美洲在一次战争后化为废墟,接着在的废土大陆上建立起了新兴国家“施惠国”。同样是少年反抗强权的故事——国家会逼迫12个行政区交出12—18岁的少男少女各一名,投入一年一度的“饥饿游戏”,24人最终只能有一人存活。节目以电视实况转播,以此维持威权统治以及国家秩序。类似的设定早有珠玉在前,比如日本电影《大逃杀》。但《饥饿游戏》仍然凭借险象环生的剧情,成功地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大逃杀》重点展现人性的阴暗面,《饥饿游戏》中的负能量则全部由独裁者和威权政治体制承担。同一主题在东西方的电影中,有了不同的着眼点,也带来截然不同的观影体验。在《饥饿游戏》中,丛林中的暴力、牺牲、人性丑陋都是轻描淡写的,打斗戏、绚丽的服装、爱情等有有视觉冲击力的元素才是吸睛的重点。类似的末日情结也出现在《移动迷宫》系列。变热的太阳将世界烤成焦土,人类患上了闪焰症,变身丧尸,并将病毒迅速传染给健康人类。为了研究出免疫疗法,拯救世界,一群16岁的男孩女孩被用来试药,囚禁在迷宫中。

男主角托马斯带领一群好友,在迷宫上演绝地逃亡。到了第二部和第三部,迷宫已经消失,他们仍在逃亡和反抗。从头到尾,主角们在不停地战斗。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样的剧情或许有些幼稚。有网友开玩笑道,从头到尾听到最多的就是“Lets go, lets go! Run, run! (我们快走!快跑!)”。影评人桃桃林林直言,青少年科幻小说的主题都差不多,就是小孩子也可以干翻成年人,拯救世界。“在尚未掌握话语权之前,他们对话语权的想象还是简单而幼稚。” 但是他却很佩服这种文化基因里崇尚反叛的情结,“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质疑一切。”

《分歧者》系列也表达了青少年对话语权的幻想。片名Divergent本來就有反叛的意思。作者维罗尼卡·罗斯设想美国社会崩坏,并创建了另一个世界,按照人类最美的特质划归五大派别: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孩子们在16岁时必须重新选择自己要效忠的派别。无私派的姑娘翠丝选择了无畏派,她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转变。

《分歧者》的原著小说更加成熟,将社会分工的思想阐述得清楚,也将和平与战争、完美与瑕疵的矛盾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小说第一部出版后,销量高达上千万,22岁的作者罗斯一夜爆红。然而,《分歧者》的大结局却揭示,最后的阴谋是美国当局的基因实验,前期花费大量笔墨建立的世界观也因此坍塌,回归简单的平民与强权的对抗,让很多读者感到失望。“这些电影都符合少年们的设想,愤怒的受害者形象,永远在与腐败的专制政权斗争的路上。”约翰·帕特森说,“他们巴不得日常的校园变成天启时代的角斗场,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刺激和斗争。”

在《移动迷宫》《分歧者》和《饥饿游戏》中,青少年展现了极限条件下的应变。即使青少年“不识愁滋味”,他们对社会的危机也有一定的体会,贫富差距、金融危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新生代的年轻人对未来的悲观情绪越来越重。这也让反乌托邦的题材更加贴合受众的心理。然而,面向青少年的科幻在国内还未兴起。国内热销的科幻作品,如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何夕的《天年》等,多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展现了复杂的世界观和社会现实,尚未在青年读者中蔚然成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