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老师说我没把女儿管好 我扇两个耳光给她看!”

“老师说我没把女儿管好 我扇两个耳光给她看!”

时间:2019-06-12 05:43:36

相关推荐

“老师说我没把女儿管好 我扇两个耳光给她看!”

最近,一则“亲爹狂扇女儿拍下视频,只因老师一句话”的小视频,让人看得胆战心惊!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巴掌打在孩子脸上的疼。

说起原因,女孩的爸爸说:“老师发来语音,说女儿上课搞小动作,躺在前桌和后桌孩子身上。”

随后,他问了女儿这件事,女儿说自己当时正在捡东西。

但是,爸爸还是选择相信老师,原因听起来也够傻的——女儿已经十岁,可能会说谎话。

之后这位爸爸跟老师简单探讨如何管教孩子的问题,老师随口的一句话却激怒了他:

“你养十年了,你管不了这孩子,这孩子在我这待仨月,我也管不了......”

在家长看来,老师这完全是在推卸责任。为了证明自己管孩子,这位爸爸就拍下了上边那段打孩子的视频,还发到了班级群里。

小女孩刚刷完牙从洗漱间出来,直接被几个巴掌打蒙,随后才发出歇斯底里的哭嚎!看得老母亲直心疼!

《正面管教》里提到:

当朋友、邻居、亲戚或老师在一旁观看你如何对待行为不良的孩子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家长的有效性,就取决于你对此事处理的好坏。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潜意识里期待的是最立竿见影的效果,本能反应就是使用惩罚来满足旁观者。

但是,本能不代表正确,上文中的爸爸就是这样的例子——

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还让孩子没办法在班上做人。随着视频的传播,自己和老师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我们不知道这位老师说“这孩子在我这待仨月,我管不了......”时是怎样的语气,但是家长和老师的相处绝对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不说老师的“坏话”,学会做个“两面派”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例子:

老师是这样说的:“忘了带卷子不对,罚他是为了让他以后不要丢三落四。再说卷子多写一遍学得更扎实,这不是为他好吗?”

这时,很多家长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能一边赔笑脸,一边把老师的话转述一遍给孩子听。

在尹建莉看来,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不得罪老师,但是之后应该向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赏识的心态看待孩子,给予孩子所期待的表扬和鼓励。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师的“为孩子好”多少有些牵强,当孩子对老师已经心生厌恶的时候,我们不相信他还能把学习学好。

碰到好沟通的老师,家长可以尝试将孩子的想法、表现和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如果老师很强势,那就让这件事得过且过就行。

有时候,家长要学会做好“两面派”——尽量客观地陈述对错,但是又切忌说老师的“坏话”。

美国教育机构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学校即将调来一位新老师,一个班上的孩子被告知这位老师温柔热情,另外一个班上的学生被告知这位老师古板又苛刻。结果显示:前者,班上的学生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上课认真听课,并积极回答问题;后者,课堂上纪律懒散,不认真听讲,学生甚至会恶意捉弄这位老师。

这说明:孩子极易被家长的想法影响,而对老师态度的好坏,直接决定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

面对与老师的摩擦,家长要有这样一个观念:它只是个“小事”,不是个“错事”。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小事”,他们甚至比做功课本身还要重要。

约好一个动作,不给孩子添麻烦

闺蜜最近有些犯愁,老师说她儿子扰乱课堂秩序,已经找了她两回。

“上课铃响了,我儿子还在和同学嬉笑、打闹,老师觉得这事挺严重,挑战老师的权威、严重干扰课堂秩序。可是,我跟孩子说了好几回,他就是改不了。”

说白了,这不算什么大事。孩子的专注力还在游戏上,哪能一下子就转移到课堂上呢?

换言之,这样的孩子也挺好的:当他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时,也不会一下子跳出来去玩。

但是老师看不到这些!复旦大学副教授沈一斐的方法就显得特别智慧。

她主张家长先跟老师真诚的道歉:“孩子绝不是在挑战您的权威。”

然后,家长可以和老师约定一个动作——当孩子再出现这种情况时,请您走过去拍一下孩子的肩膀。

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了闺蜜,闺蜜回家后跟儿子约定:“下次,如果老师拍拍你的肩膀,咱就乖乖坐回座位上,好不好?”

没想到,效果特别好。从那之后,老师再也没有因为这事找过闺蜜。孩子也知道老师拍了我的肩膀,就是要上课了。

为什么“约定一个动作”,对老师、孩子的效果都好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需求是——受尊重的需要。

老师也是人,当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感觉没面子、不被尊重的时候,不对孩子有意见才怪。

拍肩,这个简单的动作,一方面消除了老师的误解,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亲昵”,带着对老师的好感,一秒回到课堂学习中,一举多得。

老师不是完人,只要是职业就有局限性

去年夏天爆火的《银河补习班》,电影里有一位老师的形象深入人心——省重点学校里的闫主任。

他是应试教育的忠实拥护者,为了让学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他秉公无私,严格治教,对于违反纪律的孩子零容忍,认为

“包庇一个坏学生,就是对好学生的最大不公平”。

于是,马飞就成了他的眼中钉——因为站立不端正,马飞被全校通报;枕头下藏了一本与学习无关的书,闫主任当众把书砸向孩子……

闫主任,是老师形象的一个代表。

老师也是职业,只要是职业,眼睛总盯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上,就一定会有局限性和趋同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

向教学成绩看齐、追求整齐划一。

郎朗9岁时,有位老师说他“不是谈钢琴的料”。

郎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

“老师说我不行,没有才能,反应慢,最好别弹琴了。中央音乐学院不适合你,你还没达到这个程度,你应该去二级或者三级的学校去学习。”

正是因为老师的否定,他3个月没碰过钢琴。郎爸急了:“你是吃药,还是跳楼?你自己选。”

最终,郎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弹钢琴的料”,就连钢琴大师傅聪都称赞他——“一百年才出一个的天才”。

多年后,有人说郎朗的钢琴启蒙老师朱雅芬是郎朗的伯乐。朱老师却笑着说:“郎朗的父亲才是他钢琴上的伯乐。”

是啊!孩子在任何一个班上,对老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但是对家长来说却是百分之百。

老师有他自己的评定标准,那源于经验、源于过往、源于标准。

但是在家长心中,所有的所有都只源于爱与了解,还有发自心底对孩子的信任。

正因为爱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才更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闪光点在哪儿、如何激发出他的潜质。

美国作家珍妮·艾里姆说过: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当老师指出了孩子的“缺点”,可是你并不那么认同的时候,请记住上边这段话。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学会:

尊重老师的想法,并把同样的尊重给予孩子。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相信。按照孩子的成长节奏,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每位家长都会在教育这条路上,对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新发现。

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扰和问题。

孩子的大事小事,都是我们关心的话题。欢迎留言给教育~

*来源:教育致力于为1~12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