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从春节贴春联到元宵挂灯笼 过年习俗在这里都“过”了一遍

从春节贴春联到元宵挂灯笼 过年习俗在这里都“过”了一遍

时间:2023-09-29 07:21:09

相关推荐

从春节贴春联到元宵挂灯笼 过年习俗在这里都“过”了一遍

-03-04 15:06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 杜思远 摄影 孙振华

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又象征着什么?春节到元宵节期间,许多市民都前往卢宅体验了一把非遗民俗文化的盛宴,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人们真的了解这些习俗吗?传统习俗有着怎样的来历?

张妙卿:红纸黑字过新年

“过新年就是图个热闹,马上全市都不让放烟花,没想到卢宅景区里却张罗起了民俗文化节,很多传统民俗让我们这些老年人都看得应接不暇。”家住吴宁街道卢宅社区,已有77岁的张妙卿笑着对记者说。

谈笑间,张奶奶向记者展示了一对她从民俗活动现场带回来的“福”字。“我看这个‘福’字,有家有子也有女,看着很吉利,就向对方讨了一对。”张奶奶笑盈盈地说,自己天性好动,是个闲不住的性子,过年仅去女儿家小住了两天就回到了东阳老家。

“看好友发在朋友圈上的内容,说卢宅街上正热闹地举办着民俗文化活动。”喜欢热闹的张奶奶便一人前往。现场熙熙攘攘的节日氛围以及各类表演让她深受触动。“现在城里过年哪还有这么热闹呀,一家人来这里逛逛多好,有看有吃还有玩,你看,这是我拍的照片,我想动员家里人再陪我去一次咧。”张奶奶指着手机上的相片笑着对记者说。

谈及过年传统习俗,最让张奶奶在意的莫过于贴春联了。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红纸黑字春联一贴,才有团团圆圆过年的感觉,今年我还提早买了春联,早知道景区内免费送,我就不着急买了。”张奶奶不好意思地说。

许晶:热热闹闹才是年

要么宅在家玩手机,要么跟父母出去拜年,在90后市民许晶的眼里,长大后的年过得似乎越来越没有儿时的味道。许晶家住吴宁街道兴平社区,“记得小时候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天天吃好吃的,还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如今这种新奇感已经荡然无存。”许晶无奈地说。

过年期间,在家无聊的许晶在朋友的邀约下一起逛了趟卢宅民俗文化节,她对传统民俗文化感触不少。“很多从长辈口中才听得到的东西,如今都真真切切地呈现在自己眼前,感觉很不可思议。”许晶坦言,非遗表演、传统小吃等,让人应接不暇。

活动现场不仅有看的,有吃的,还有热热闹闹的互动性活动。比如猜灯谜就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作为我国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谜语既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许晶笑着说,民俗文化节现场猜灯谜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让不少人放下了手机,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找回了些许童年回忆。“城区过年氛围缺了些人情味,我衷心希望类似卢宅民俗文化节的活动能多多举办。”

李丹芬:红灯高悬年味足

“过年最开心的就是陪平常忙于学业的孩子们一起逛卢宅民俗文化节了,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了解东阳传统民俗文化,很有意义。”市民李丹芬坦言,卢宅民俗文化节的活动,除了丰富多彩的非遗表演,最吸引自己的莫过于形态各异、红红火火的各式花灯,红色的花灯映衬着白墙灰瓦的卢宅景区,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一座别具韵味的古城。

“我都想带几个花灯回去挂在自家院子里,装点下春节气氛,小孩子也对这些花灯很感兴趣,我想有机会的话,带孩子一起去体验花灯的制作过程。”李丹芬笑着说,。

从除夕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的门前都会挂着象征团圆的红灯笼,营造喜庆的氛围。关于灯笼的由来,说法较多,不过流传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始于东汉时期,东汉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在民间形成盛大的节日。

“今年卢宅在春节期间办这么个活动挺有意义的,以后过春节还要带孩子来卢宅玩,感受这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东阳传统年味。”李丹芬憧憬地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