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达摩真的“面壁九年”吗?“纵一苇之所如”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达摩真的“面壁九年”吗?“纵一苇之所如”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时间:2023-06-17 06:40:53

相关推荐

达摩真的“面壁九年”吗?“纵一苇之所如”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大家都知道,在武侠小说中,少林弟子历来是各大门派中的佼佼者,少林拳更是威力无穷,名扬天下。但也许你并不知道少林拳的创立者是一位名为达摩的印度僧人。其实,达摩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山鼻祖,是中国佛教史上非常神奇的一个人物。

关于达摩的生平事迹,众说纷纭。其中最为神奇的是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故事。那么达摩究竟有没有面壁九年呢?

据史书记载,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禅宗第27代祖师般(bo)若多罗的嫡传弟子。有一天,达摩得法以后,东行来到中国。首先在南朝都城金陵觐见了梁武帝萧衍。梁武帝问他,自己一生造寺布施供养,有什么功德?达摩回答说没什么功德。

就这样他得罪了皇帝,结果被驱逐出境。在南方不受欢迎的达摩,只好渡江北上。在过江时,达摩看江面宽阔、水深流急,岸边没有船只,只有一些芦苇。他只好把芦苇编到一起放在江面上,轻轻踏上芦苇,顺顺当当的过了长江。这就是达摩一苇渡江的传说。

后来他几经流浪,终于到达了少林寺。这处于山脚下密林深处的小寺庙与世隔绝,正是僧人修炼的好地方,不久,他在庙后面山坡上发现一个小山洞。这个洞大概3米高,6.6米长,洞口正好朝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于是达摩决定在这里修行坐禅。

达摩就在这个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一次达摩发现刚坐下修炼不久便开始打瞌睡,他被自己惰性激怒了,毅然地割断了自己的眼皮,扔出了山洞。从此他不说话,默然的终日面朝石壁,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处“苦练心魔”。在洞里呆了九年,一直修炼达到佛教的终极境界。

当达摩离开山洞开始传授禅宗时,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一个像印上去的达摩坐禅像,衣锦织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副水墨画像。在今天的嵩山少林寺的五乳峰,还有一个达摩洞。洞内有达摩石像,旁边有诗曰:“九年面壁佛祖在,灵石显影精气神”。

所谓“面壁九年”真正的目的是达摩所传的禅。他提出“理入”和“行出”的修行方法。所谓“理入”就是面壁静观,使人心如墙壁、不偏不倚。实际上是要去除人的思维和认识作用,对客观事物不起分歧。这样就能“与道冥符,寂然无为”,达到佛教所说的“涅槃”境界。

不管达摩面壁九年的事迹符不符合生理规律,到底有没有面壁九年,这种修行的方法对我国禅宗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