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话当年:细说香港早期“叮叮车”

话当年:细说香港早期“叮叮车”

时间:2019-11-28 06:54:44

相关推荐

话当年:细说香港早期“叮叮车”

时至今日,若有人问对于香港的印象,相信不少人都会提到“叮叮车”。

所谓的“叮叮车”就是我们所说的有轨电车,历经百年,早已成为香港一道亮丽的风景。

香港“叮叮车”

其实香港并非最早开通电车的,最早出现电车的是北京。

1899年,西门子公司在北京马家堡承建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于是开始出现了“咣铛咣铛”响的有轨电车,可惜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被拆除,直至1924年,才又重新开通。

1899年,北京永定门外的电车

正是因为电车与轨道摩擦时发出的“咣铛”声,加之停站时发出“叮叮叮”的提示音,故而香港人将电车俗称为“叮叮车”。

约19,第一、二代香港电车

1901年,英属香港政府颁布《香港电车条例》,欲在香港岛兴办以电力推动的电车系统。

维多利亚城街道上行驶的第一代电车

1903年,香港电力牵引有限公司(19改名香港电车有限公司)开始进行路轨铺设,初期由坚尼地城至铜锣湾,单向行车;其后延长至筲箕湾。

民国,坚尼地城街道上的电车

1904年7月30日,香港电车正式启用。

首批电车共26辆,为第一代电车。其车型为单层式设计,分头等和三等。

19代,第一代电车

其中10辆为头等电车,车身中央是密封式,靠边直放两行长椅,而车头、尾部分则采用开放式设计,可载客32人,车资为1角;

铜锣湾总站的电车,最右边为一代头等车

其余16辆为三等电车,车身是全开放式,两旁没有旁板,横放6排背对背长椅,可容纳48 人,车资为5仙(英语cent的音译,1仙相当于1分)。

第一代三等电车

19,电车公司引入10辆双层电车,用以缓解日益增加的乘客量。此为第二代电车,款式为上层无盖,设公园式座椅,分头等、三等;上层及三分之一的下层车厢划分为头等,其余则为三等。

第二代电车

19,因双层电车上层无盖,乘客在下雨天不能安坐,遂在上层加设帆布帐篷,此为第三代电车。

19代,金钟一带的第三代电车

19,电车上层开始装置永久性木质上盖,四边有帆布卷帘。

19代,木球场附近的第三代电车

19代,皇后大道东的第三代电车

19代,第三代电车

1925年,全密封式电车投入服务,上层为头等,下层为三等,此为第四代电车。

中环街道上的第四代电车

19代,徳辅道中的第四代电车

1930年代,皇后大道东的第四代电车

第四代电车

1941年香港沦陷后,只余下12辆电车维持服务,进行有限度的运作,在铜锣湾至上环街市行驶。

太平洋战争前,开往筲箕湾的电车

太平洋战争前,徳辅道中的电车

1945年二战结束后,电车逐步恢复运作,至10月,可服务的电车增至40辆。

二战后,第四代电车

1950年,电车公司重新设计,并自行组装车身,形成第五代电车,外形与第四代类似。

1960年代,第五代电车

1965年,引入单层拖卡。拖卡是附设于普通双层电车后面,作头等车厢之用,可载36人;直至1982年,单层拖卡才全部退出车队。

电车单层拖卡

1972年,取消车厢的等级制度。

1976年,引入收费钱箱,不设找赎。

第五代电车

1986年,电车车厢进行内部改善,形成第六代电车。

1980年代,第六代电车

如今,有轨电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香港的有轨电车始终未曾停步。

听,“叮叮叮”,车来了,你要上来看看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