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薛宝钗的思想价值观概论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薛宝钗的思想价值观概论

时间:2020-04-13 13:58:35

相关推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薛宝钗的思想价值观概论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宝黛一起成为鼎足而立的三个引领小说主线发展的最重要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就像是现实世界里的人一样立体而复杂,真正体现了本能、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在一个人身上发生的作用。

薛宝钗,“容貌丰美”是形象;“品格端方”是气质;“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是她的处事方式。她一出场“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而她“浑然不觉”。由此,很多读者可能会对她们两个人作出一个基本判断,藏一种成见于胸中。可我们要知道,生活才刚刚开始。就好比我们遇见了几个人,他们的形象气质给我们造成了初步印象,但实际上我们对他们一无所知。此时的贾宝玉也还没能真正区分钗黛之间的不同:“视姊妹兄弟皆如一体”

薛宝钗作为一个学识渊博,见识阔达;对人性了解透彻;自制力极强的人。在她身上,人性的复杂,更比别人尤其突出。她为人处世表现得从容淡定,莫测高深,使人看不清,猜不透。一直以来,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毁誉参半。

尤其受人指摘的,就是她的言行举止似乎总关切着世俗利害的权衡,不忘为自己找好地步,在适当的范围内争取最大化的方便和利益。给人以不可亲近的疏离感。而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她总以全局观为出发点,以整体平衡为基本目的。具体人事上的进退有度,伸缩有节。

这两个方面其实并不矛盾,恰恰是一体两面的和谐融洽。在她身上,做人的分寸得到了极致的体现。个人本能欲望以世俗道德为基准,以事实发展为依据,控制压抑绝不逾越规矩。成就了她无可挑剔的理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节的铺展,我们终于了解到。林黛玉对薛宝钗的没有好感,不仅仅出于嫉妒她的完美,更主要的是怀疑她的人品。在林黛玉看来薛宝钗表面上的完美,正是他“藏奸”的结果和目的。其实,这也就是很多读者对薛宝钗的感性评判。因此,颇有微辞。可后来林黛玉也豁然承认薛宝钗“你的为人固然是极好的”

薛宝钗被称作“山中高士晶莹雪”,其聪明博学,玲珑剔透,自然无需多表。她的特征就是“冷”和“无情”,而更重要的却是“纵是无情也动人”。何以动人?薛宝钗冷艳的风情,自然不是一般没有她的品貌才华的人可以比拟的。也许不够可爱,却足以令人敬畏。

一个人的行为,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见识,对人事发展的预测,和个人愿望的目的。所以,不能以某一具体的一言一行,对一个复杂的人作出或赞成,或否定的判断,以免失之偏颇。评价一个人,尤其是像薛宝钗这样一个有着特别背景身份,学问根底深厚的人。必须从根本的个性成因、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出发作全面深入的分析,才可能有相对准确的把握。

薛宝钗身居道德优势,自然是因为她服从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以正统的儒家伦理学为宗,从一个贵族女子的身份出发,立志以修身、齐家为依归。她理解在社会生活中,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拥护世俗道德对社会人伦秩序的维持。

她的自我塑造,完全依从当时对于女性提出的道德理性标准,所以她能做到“随份从时”;从容淡定的冷静心态,是她对自己言行受到主流价值观支持的自信,使得她可以“行为豁达”。她的自我个体意识自然不可避免地被集体生活部分压抑,但更多的是融入到了社会道德习惯当中,可以说是一种自我的社会化。按照儒家对士人提出的要求来说,完全是一种人格的再造和升华。在她身上社会价值的实现同化了自我个性表达的需求。

所以,在林黛玉,被社会压抑的个性需求是天生的“病”;在薛宝钗,按照社会标准而自我抑制的个性需求成了胎里带来的“毒”。无非就是自我认可和自我否定的区别。她的虚伪性,并不是她个人的原因造成的,而是过于严苛的道德在现实世界的运行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弊端。换句话说,薛宝钗的虚伪,是道德本身所具有的虚伪性在具体个人身上的必然显现。

在以往对薛宝钗的评价中,总是贬抑她维护当时的社会道德和现存秩序。尤其是因为她作为一个女人,支持那样一个对女人过度压抑的时代,所赖以维存的思想观念。可换个立场想一想,她一个闺阁女流,人们又怎么可以要求她脱离时代的成见!这岂不是过于苛责,过于无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