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巴渝画派领军人物——吕效书先生艺术创作新篇章

巴渝画派领军人物——吕效书先生艺术创作新篇章

时间:2023-12-27 13:37:25

相关推荐

巴渝画派领军人物——吕效书先生艺术创作新篇章

吕效书,号沐寂轩主人,1948年出生于重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受教于李文信、冯建吴诸先生。研修于中国美协山水画首届创作高研班。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各类美术大展中获奖。

艺术成就

1970年《思变》参加四川省美展。1973年连环画《三峡哨兵》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情满峡江》参加四川省青年美展优秀奖。1981年《涂山古道》重庆国画院首次赴京展。1986年《天下雄门》参加重庆、武汉、南京三市联展获一等奖。1987年《川峡古道》重庆国画院第二次赴京展参展。1988年《吕效书个人画展》北京王府井。1989年《吕效书个人画展》四川美术学院展厅。1990年《吕效书个人画展》广州集雅斋。1991年《吕效书个人画展》香港中环商务印书馆。1992年《川东风物》参加《中国现代巨匠绘画展》日本东京。1993年《吕效书个人画展》日本北九州市。1997年《凭寄狂夫》参加中国佳作欧洲巡回展《蜀山情恩》获晨光杯大赛一等奖。1998年《吕效书个人画展》澳大利亚昆士兰州。2000年《吕效书个人画展》广东省天任美术馆。2001年《春雨》参加中国第四届当代山水画展获佳作奖。书法《龚自珍诗》获全国黄兴杯书画大赛铜奖。2002年《磁器口古镇》参加中国西部大地情大展。参加中国首届青岛艺术博览会。上百幅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书画》、《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台湾《亚洲艺术研究》、《雄狮美术》等上百种刊物。作品被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京西宾馆、澳大利亚昆士兰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并被神州诗书画报等百家知名书画网评为:--中国当代最具学术实力与收藏价值国画家十位年度人物代表之一。由中国艺术品报道等数十家媒体及网络投票评选为“中国当代最具学术及收藏价值”30名山水画家之一。

主题创作大作品

中国绘画的发展史是伴随着山水精补的复位迁延而发展着的,魏晋人文的自觉影响着绘画,始终追寻一种次序自律的发展方向,从唐五代始董源、巨然、李唐、马远、夏圭、江参、郭熙等画卷中的情况凸现,至宋无义理的回归,嗣后的山水画家王蒙、四僧、徐渭、龚贤及近代虚谷、任伯年等,都沿着一条传统文人画的发展方向行进作为精神象征的山水图式,从一开始就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哲学的纵深。儒家思想的“仁心、学养、慧解、听德与辩才”从道家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会同佛家“清空无妄”的道义一体,成为滋养中国山水精神的源泉。

传统山水画在当代文化格局中如何体现新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关怀,如何在当代画家的作品中体现,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当代画家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等以崭新的笔墨语言开辟了新的画境,拓宽了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吕效书的山水画,从文化的传承上讲,明显地受到传统文化与画理的孕育,从境界的营造到画格的提升,逐渐显露出一种“自我”的山水精神性的扩张。画家的创作与思考,无不体现这种学养、襟怀与精神。

与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扬老师一起参加活动

中国画创作讲究体悟。体悟的基础是画家自我丰富,注重个性特征的人文感受,尤其是山水画,这种自然的原本属性注定这种体悟的本性是画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感受与玄思,体悟的极致是绘画中体现深刻的人文理性。表现在山水画中是对山水精神的深刻思考及理性认识,这正是所谓的“大悟通大道”的本意,只有悟通大道,才能“吐纳英华,莫非性情”。吕效书先生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具有巴蜀的雄强之美和阳刚之气,不斤斤计较与一笔一划之得失,通篇跌宕连绵,大璞不雕,往往一气呵成。这是画家悟通大道,暗合自然的理想境地。

与著名评论家刘曦林老师合影

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的承载者,是中国画学的集成和体现。因此,笔墨不仅仅是关于中国画点、线、面的问题,而且关系人文气质和民族精神的表达。对于山水精神气质的表达,是画家穷尽毕生的精力所要表现的目的所在。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吕效书先生不仅掌握了大师、名家的表现技法与处理手法,更从他们那里领悟到了“功夫在画外”的艺术真谛。画家在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积累了大量的笔墨经验。画家深入川东腹地,在自然中体验、感悟山川云水、四时烟霞的阴晴雨露变化,同时深深地陶醉于传统绘画的古典情境之中。通过自己对笔墨的理解,再加上对自然的感悟,渐渐积淀并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理念。

与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尼玛泽仁老师一起参加活动

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是一种对宇宙独特的关照艺术画家面对大千物象,“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以极重圆融的智慧与幽渺意境来释放带有生命意趣的情感形成。山水画的创作贵在于意境的营造,吕效书先生的山水画,追求一种“有我之境”向“无我之境”的转换。在境界的营造上,强调“我”在境界中的主体地位,将“自我”置身于山水实境之中,画家对家园有一种深深地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又沉于道释,放怀山野。

与安徽省书画院院长王涛老师一起参加活动

因此创作出一批如《暮云忽起接三湘》、《苍茫积翠雾》、《家近已听江声》、《渝州花溪河》、《天下雄门.》等一系列以川东风情为素材,大气磅礴的山水作品,这种可栖可居的山水情境在吕效书先生的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显示出人与自然的依附、驾驭和享受,人与自然默契相安。画境安逸、宁静、和平,没有都市的喧嚣和污染,是令人神往的圣洁之境,同时也显示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深沉的思索以及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

吕效书先生山水的张力在于绘画本身内在之美表现自然。我一直认为吕效书先生的山水画注重于对自然山水内在美的体悟,体现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怀抱。关照自然生存环境的同时,画家以物象的转移来带动情境的变迁,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过对吕效书先生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发现画家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来体现客观物象的独特之美,他写自然山川风物,不受特定地方景物的限制,打破真实的空间,重建时空新秩序,以个性化的语言寻求传统绘画的现代表现,“于及不整齐中求整齐”(黄宾虹语),这种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的笔墨效果是画家追求的理想境界。吕效书的山水,以笔厚古、以气胜今。善“变其法以适意”,对自然的认知亲和,使得其作品获得长久的生命张力与美感魅力,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形式和语言特色。

读吕效书先生的画,让人感受到有一种殷实、厚重、沉甸甸的分量,富于真实感的形象,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撩拨着观众的心弦。他向往宁静,因此在喧嚣的都市追求一种入世的静地,超尘而不脱俗,他试图将亘古的笔墨结构带到现代人的话语情景之中,通过画面透露出一种冷逸幽寂之气和朴厚澄静的韵味。画中的形式往往服从于画家主观情感的需要,茂密的山水、古老的村舍,幽静冷寂的人文环境,显得是那样的和谐、自然。这种建构必然是画家内心的审美需求,审美理想与之相适应的笔墨语言和形式技巧,诸因素的总体外化与转换。吕效书先生的艺术创作,显示出一位当代山水画家的视野与胸怀,他的作品表明了这个时代山水画的形象与境遇选择的现实意义,无疑,画家将以崭新的绘画风格来回应这种选择,书写出艺术生命辉煌的新篇章。

程大利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

人民美术出版总社总编

中国著名山水画大家美术评论家

8月于北京东城

挥洒淋漓 匠心深蕴

——山水画大家吕效书

蜀中山水多奇境,历代画家大多未曾经历与表现,皆因交通险阻,难以履及。李太白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的句子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文人山水画重程式而轻写真,似乎也影响了古代画家探奇写生的兴趣,所以直到近代情况才有改变。众所周知,宾虹老人30年代入蜀,游青城、峨嵋诸胜,启发他画风大变,进入晚年,达到浑厚华滋的高峰。傅抱石先生抗战期间辗转大西南,居蜀多年,成就了他的山水画风。李可染先生同样如此。他们的艺术得蜀中山川之助,终成一代巨擎。可见山川奇境惠及艺术之厚。

在当代山水画里,瑰丽奇伟、烟云变幻的蜀中山川胜境更成为神奇丰富的灵感源泉,吸引着无数画人相望于道。而川渝山水画坛,经过抗战期间名家汇聚交融,近几十年来在出现了陈子庄、冯建吴、李文信等艺术大家之后,更俨然形成华滋丰富、奇幻多彩的川派山水画一脉。值得思量研究,目前有机会看到吕效书的山水画新作,蜀中山川的郁密灵秀、深幽奇奥的境界之美,得到了富有艺术个性的表现。

重庆画家吕效书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得到冯建吴、李文信诸前辈的亲授,既有深厚扎实的基础,更游学于国内名家之门,开阔了视野,加深了思考,作品面貌具有兼收并蓄、笔墨恣肆、洒脱灵动的个性特点。新时期以来,中国画的发展日趋兴旺,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不但从事绘画的画家规模空前,而且风格面貌以至技法、探索诸方面都在多个层面上大有进展,令人欣喜。

中国山水画确乎是很独特的造型艺术,比如,画家们面对山水景观,观察记录,但是完成的作品却不见得是某时某地的真实写照。石涛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董其昌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达到“丘壑内营”的境界。所以山水画家笔下流露的其实是他心灵映照下的影像,画家的艺术天分、学养、习性、性格,以及由此形成的品格,无不流露在其笔墨之下。虽然经过百年的“西风”融合,山水画当下已有多种面貌,但传统精神的“意境”、“神韵”、“情趣”、“畅神”仍然是大多数山水画家通过笔墨在追求、探索和享有的心灵境界。

吕效书的山水画动人之处,正是在于画家内在精神的多向表达。在他的笔下,具有表述性的三峡夔门景观,在《天下第一门》的画面上,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突兀神奇、雄险宏伟的美景,得到了深刻细腻、淋漓尽致的描绘,体现了恢宏的时代精神,更表现出画家良好的写景造境的能力和宏大的心胸气魄。

吕效书山水画的另一种面貌则表现了不同的境界。画家并不拘执于具体名山实景的再现,而是把从来亲历观察、记录的山川存留的形象记忆,予以综合、增加、嫁接、裁剪组合成新的画面形象,进而达到心灵创造的主观升华,达到一种更自由、更强烈、更具个性精神的主观境界。这是古代文人山水画家们积累下来的创作和审美经验,近代的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陈子庄正是沿着这样的道路到达艺术的巅峰。

吕效书深谙山水画笔墨境界之道其笔下丘壑跌宕奇崛,草树葱茏,岩壁崚嶒,云烟吞吐,极尽心源通变之能事。能够做到这一点,还要归功于画家之悟性、功力、修养。观吕效书山水,运笔灵动若不经意,而厚重之中不乏空灵,率意为之而巧于收拾。如其作《幽谷六月》,初观气势夺人,浑沦苍茫而墨渖淋漓,审视之则屋宇道路、幽谷桥梁、船泊曲岸,一一可见,可行可居之感油然而生。另如《武隆记游》、《武隆山居》、《乌江农居》诸作,皆作匠心,堪称佳作。玩味吕效书的画境,感到他的艺术丰富缜密处可见李文信先生的踪迹,其笔法灵动厚重、墨采华滋之际颇得宾虹神韵,而作品的现代气息充满个性,足见画家善于学习消化的素养。

辛卯新春喜观吕效书山水精品,更望其艺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则前程正未可限量。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