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祝福》中的悲剧人物祥林嫂 为什么得不到鲁迅先生的“祝福”?

《祝福》中的悲剧人物祥林嫂 为什么得不到鲁迅先生的“祝福”?

时间:2020-03-13 17:04:51

相关推荐

《祝福》中的悲剧人物祥林嫂 为什么得不到鲁迅先生的“祝福”?

对一部作品的主题认识,与对作品的主要人物之形象的理解密切相关。《祝福》的中心人物与事件,是祥林嫂和她的命运。于是对它的主题,自然只能通过对祥林嫂及其悲剧人生的认真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在以上数种关于《祝福》的主题理解中,祥林嫂的形象,要么是被压迫者与被奴役者的形象,要么是反抗者甚至是荒诞的反抗者形象,要么是倾诉者与绝望者的形象。

这些理解固然见仁见智,各有道理,但是,却唯一没有触及到祥林嫂的另一个形象能指:怀疑者与觉醒者形象!只有从“怀疑者”与“觉醒者”的角度来理解祥林嫂的形象,才能帮助我们最终理解鲁迅先生这篇小说深刻的主题。

也就是说,由于她的形象是一个伟大的觉醒者的先知形象,由于她具备且承受了所有先知的命运:最先感到痛苦,最多地承受了痛苦———因为要解决痛苦而最多地思考了痛苦最后也为此痛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祝福》的主题,应该是鲁迅先生对所有那些先知先觉者(也包括他自己)的深深祝福———这正好也是鲁迅先生这篇小说篇名“祝福”二字的真义。要深入理解祥林嫂的形象,必须首先突破作者给我们布下的两重叙事表象。第一重表象,是祥林嫂的痛苦身世;第二重表象,是她精神上受到的痛苦与折磨。

祥林嫂一生先是丧夫,继而被卖,接着再嫁,后来子亡,确实是遭遇了人生的莫大悲哀,体会了人世的莫大悲凉,同时,像祥林嫂一样身世悲惨的人在我们这个世上还有很多,对他们,可以“同情”可以“帮助”甚至可以去“拯救”,但是,鲁迅先生却偏偏选用了“祝福”二字来作为小说的篇名,其间大有深意。鲁迅把这篇小说命名为《祝福》,绝不是随随便便的。那么什么样的人与什么样的生命才有资质得到鲁迅的祝福呢?

笔者认为绝非仅仅只有身世之悲者,也绝不仅仅是那些精神上的“被侮辱与被欺凌者”,他的祝福———包括我们的祝福———应该献给那些在悲惨的身世与痛苦的精神生活中为数并不多见的觉醒者与怀疑者!祥林嫂在精神上确实也受到了人们的侮辱与摧残。比如,她逃离婆家第一次来到鲁镇,虽然负担着沉重的劳动,但却“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说明她并不怕工作的苦,可是,当她再醮再寡,再次来到鲁镇时,一切劳动的负担和生活的条件和过去一样,可是她却感觉大不一样了。

究其原因,在于鲁四老爷把她看作是“败坏风俗的”,这就让她感受到了失去“人”的尊严的苦恼和困惑。但是问题在于,如果祥林嫂并不在意这些对自己的不重用呢?如果她甚至觉得只要给我吃、给我喝,自己乐得袖手旁观不劳而获呢?如果这样,则她和成千上万麻木的让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人一样还会感到痛苦么?还会让鲁迅为之“祝福”么?祥林嫂却因此而感到了痛苦!笔者特别提醒人们注意的是,这种痛苦固然发生在祥林嫂这个小人物身上,但它仍然是人类一种伟大的痛苦和高贵的痛苦。

理解了祥林嫂高贵的觉醒者形象,就可以进而理解祥林嫂的赎罪者形象———当她满心想以捐门槛来赎清自己的罪孽,想借此而重获一个正常人的权利时,她其实就成了一个超越了一般苦难者的赎罪者形象———甚至也可以把她理解为一个牺牲者的形象。鲁迅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一段被人们广泛引用的话:《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他话中的“牺牲者”三字大体触摸到了鲁迅先生倾心描写的祥林嫂形象的真正内涵。

有人说:“找遍中国,作为精神世界的战士究竟在哪里?有谁能发出真诚的声音,把我们引向美好刚健的境地吗?不是产生不出来这样的人,即使产生出来也被群众所扼杀。”这位先生的看法是正确的,关于先知者与愚昧群众的关系,关于觉醒者与愚昧者的关系,鲁迅先生确实是“忧愤深广”的。准备救助群众的人反而“被群众所扼杀”,这确乎是鲁迅小说一个重要的悲剧内容。在《祝福》中,鲁迅先生为了表现他寄托在祥林嫂形象中的这样一种对于先知者的悲情认识,在小说里特别描写了那些几乎和祥林嫂一样的劳动者———他们给祥林嫂造成了并非十分恶意的伤害。

比如逼她再嫁将她卖入深山墺的婆婆、她再寡又失子后前来收屋的大伯、那个使她看到地狱的柳妈、那些不再听她倾诉的鲁镇人。他们也是劳动者,是鲁迅对中国人民族性深刻认识之后的形象体现,他们其实比所谓鲁四老爷这样的力量更强大,更无边无际,更无法逃脱。

对他们的理解,其实是理解鲁迅小说———包括《祝福》———的关键,因为只有他们的麻木者身份的确立,也才是祥林嫂觉醒者身份确立的前提。觉醒者从来不是相对于所谓的压迫者而言的,因为相对于压迫者的,是反抗者。相对于觉醒者的,恰恰就是那些沉睡者与麻木者。

所以,关于祥林嫂的形象,如果一如既往地说她“愚昧与不觉醒”,是不准确的———尽管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看法。祥林嫂的形象,不仅不是所谓的“愚昧与不觉醒”者的形象,恰恰是一个觉醒者的形象。鲁迅有一句名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如果在祥林嫂的身上只有身世之悲与精神之苦,则她的人生还不足以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我们要肯定祥林嫂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则我们必须找到她身上“有价值的东西”。鲁迅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而祥林嫂就是一位“梦醒了”的人,从丝毫意识不到自己是人,到有了人的觉醒意识,这就是祥林嫂的人生价值,就是祥林嫂以自己的微弱之躯给我们这个人世的伟大祭献与庄严牺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