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红楼梦:林黛玉的爱情观

红楼梦:林黛玉的爱情观

时间:2018-09-17 14:40:07

相关推荐

红楼梦:林黛玉的爱情观

在红楼梦四十四回中,宝玉想拔去大观园中的残荷,黛玉乃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了,唯‘留得残荷听雨声’你还要将它拔去。结果当然是不会的。这李义山即李商隐,乃晚唐大诗人。其诗多是反映民间疾苦,壮志未酬的。当燃他那非常有名的无题诗乃反映爱情的。从黛玉那一句唯爱李义山一句诗可以看出黛玉这个人内心的很多方面,尤其是她的爱情观。

对于李诗中反映民间疾苦,壮志未酬的诗句黛玉是没有什么理由来厌烦的。而李义山的诗却成了黛玉最不喜欢的了,故然李的无题诗便成了黛玉所厌恶的地方了。红楼梦是以宝黛那似隐似现,似浓似淡的爱情为主线来反映小说主旨的,所以黛玉的爱情观在小说里很重要。

黛玉对待和宝玉那种微妙的关系时,心里是相当矛盾的,她有时是非常期盼的,毕竟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于贾府,每当她想到这时莫不流泪,肯定是希望身边有一个知心人陪伴,这人就是宝玉。黛玉是对此不敢抱太多幻想的,从她的“葬花吟”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可以看查她内心非常失落的感觉,又不敢奢望有谁能相伴身边。从黛玉的爱情心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绝对不敢接受现实的的一个人。

李义山有诗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用来形容用一世眼泪来报前世灌溉之情的黛玉来说在合适不过了。李诗有证‘此情有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宝黛的爱情以失败告终。但从黛玉的人生观爱情观看,她可能有一种意识更希望自己的爱情失败,这是她想得到的感觉悲痛就让它更悲痛吧。

黛玉和宝玉在一起的时候,心中都是这样的别人不知我心便罢,连你也不知我心吗?但两人都难于表达,尤其是黛玉。这不正是李诗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吗。但是黛玉不喜欢李诗,然而现实给了她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想一下都充满了恐惧。所以不喜李诗乃是不敢接受现实。她却喜李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当然是断章取义,单从这句来看是秋之悲景,黛玉乃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花开花落飞水流云孤雁残月......都能让她黯然泪下。一生以泪为伴,只得到世外仙姝寂寞林,又是何苦,是木石前盟吗?

大家都知道,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敏的女儿,由于不通世务,所以显得目下无尘,清高而具叛逆性,使她避免受社会的污染,她从来不会劝宝玉追求功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显得“真”。但也由于她的“出世”,使她局限于“自我”的小圈子里,视野未免过于狭窄,导致她过多地关注自己而忽略了外界,所以陷入自怜自伤里不能自拔。

表现在外面便是:多虑、敏感、多愁善感,过分的自尊以及所谓的的“小家子气”了。值得注意的是:书中中后部分黛玉的“小家子气”是有所改变的,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一、黛玉出场时,不过左右(按原著宝玉出场时十一岁,黛玉小两岁,才九岁,宝钗十二岁。相当于现在的小学生,及年渐长,小时候的任性自然有所改变;二、开始时,宝玉与黛玉之间虽互相爱慕,但仍未表明,黛玉不免对宝钗和湘云怀有疑忌,到后来宝玉和黛玉达成默契时,黛玉才丢开疑忌,与宝钗和湘云的关系渐好了起来;三、宝钗的宽容大度对她亦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她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宝钗的观点。

总体而言,林黛玉与她所处的环境是绝不协调的,所以她后来的死,似乎便是不可避免的了。而薛宝钗这个形象我觉得更贴近一般的中国传统女性:宽容,善于适应环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