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李清照平静地接受了“绿肥红瘦”的现实

李清照平静地接受了“绿肥红瘦”的现实

时间:2021-07-19 22:46:52

相关推荐

李清照平静地接受了“绿肥红瘦”的现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李清照大约作于公元1101年前后(宋哲宗元符三年后,到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之间)。当时,李清照约17岁。据考证,李清照从15岁开始就于太学生赵明诚有交往,并且,自李清照15岁之后,赵明诚经常到李家,私访李清照,到李清照18岁她便嫁给了赵明诚。那么,这首《如梦令》可能是作于李清照与赵明诚相识之后到结婚之前的热恋阶段。当然,也不排除是李清照新婚之后的作品,只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但是,不管是李清照婚前还是婚后的作品,都不影响对这首词的解读,我就假设她是在婚前填的这首词吧。

这首《如梦令》的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在句与句之间隐藏了很多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并且未表达出来的内容信息量巨大。欲读懂这首词,准确理解李清照未表达出来的内容是关键。

哪为什么李清照既然要说,怎么会欲言又止,不全面表达清楚呢?想要解开这个疑问,首先必须要逐一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一是,李清照昨晚是一个人喝酒的吗?假如不是一个人喝酒的,那李清照她和谁在一起喝酒的呢?

问题二是,李清照在哪里喝的酒?

问题三是,昨晚李清照她因喝酒过量,以至于她整夜酣睡 ,并且因“浓睡不消残酒”,直到第二天早晨醒来她还醉意朦胧。既然李清照酒醉酣睡整晚,那她又怎能知道“昨夜雨疏风骤”的呢?她说的“雨疏风骤”是指自然界的“风大雨疏”吗?

问题四是,“试问卷帘人”,“试问”?假如真是为了庭院里的海棠花是否好坏,作为小主人的李清照为何如此胆怯心虚,小心谨慎地“试问”伺候她的婢女(卷帘人)呢?作为小主人的李清照有必要对婢女低三下四吗?

问题五是,“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试问卷帘人”是问的海棠花吗?婢女是答非所问吗?还是婢女不了解真实情,没有把问题答到位呢?

问题六是,“知否?知否?”和“雨疏风骤”有关吗?

问题七是,“绿肥红瘦”,什么是绿?什么是红?李清照有具体所指吗?

好酒的李清照

李清照一生好酒,这可以从她的很多词作中了解到。李清照从小就开始喝酒,她14岁写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中看出,李清照她喜欢喝酒,并且达到了酗酒的程度,酒醉后的李清照连回家的路都不认识。

这首“昨夜雨疏风骤”的《如梦令》从字面上看,李清照她昨晚喝了很多酒。中国人有个习惯,那就是“一人不喝酒,两人不赌钱”,俗话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也就是说,昨晚李清照肯定不会是一个人喝酒的。“酒逢知己千杯少”,昨晚李清照显然是喝了个一醉方休。由此可见,她昨晚不是一个人喝的酒。是谁让她那么尽兴呢?作为大家闺秀尚待字闺中未出阁的李清照,不可能随便和别人在一起喝酒。是家人?肯定不可能,家人无非是父母或兄弟姐妹,和家人在一起喝酒李清照不可能喝那么多酒。这可以从她“试问卷帘人”的态度看出来,李清照这次喝酒肯定是一次很私密的行动。闺蜜也不可能,因为李清照终身未提起过她有关系密切的同性朋友。那么,在这个阶段,唯一能让李清照看得上、有资格陪李清照喝酒的人,只有经常到李清照闺房私访的赵明诚。赵明诚是李家的常客,从《点绛唇 蹴罢秋千》中可以看出,赵明诚可以直接进李清照的后花园乃至闺房,所以,昨晚陪李清照喝酒的人只能是赵明诚,而且是在李清照闺房里喝的酒。

闺房对饮

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个人是门当户对,情趣相投,互相爱恋。我们不妨试想,在900多年前的一个静谧的夜晚,一对青年男女共处一室,再以酒助兴,他们两个必然是干柴烈火,鸳鸯交颈,意纵如狂,云雨巫山……

由此可以看出,词中李清照所指的“雨疏风骤”不是指她闺房之外自然界的小雨大风,而是她用“雨疏风骤”描写她与赵明诚在闺房内翻云覆雨的情况。并且“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是李清照心中说的话,她并没有向任何人口述,与“卷帘人”没有丝毫关系。也就是说,昨晚老天既没刮风也没下雨,纵然后花园里有海棠花也不会被破坏。

那么“卷帘人”知不知道小主人闺房里昨晚发生的事呢?回答是:肯定知道。李清照也明白“卷帘人”知道昨晚闺房内所发生的一切。所以,当第二天早晨李清照看到“卷帘人”时非常害羞,心里有点忐忑不安,因此,李清照要低三下四地“试问”。 “试问”什么呢?“试问”海棠花吗?非也。李清照向“卷帘人”“试问”的是:昨晚我被赵明诚“雨疏风骤”般地折腾了一夜,“卷帘人”你看看我是否变得憔悴了?我的容颜是否有了明显变化?其实,李清照向“卷帘人”问起她昨晚闺房内之事时,李清照自然是胆怯心虚,小心谨慎的。 “卷帘人”则回答:小主人您和原来一样,美丽的容颜没有任何改变,因此,李清照用“却道海棠依旧”来表达“卷帘人”对她的回答。李清照认为“卷帘人”虽然也清楚她想问什么,所以“卷帘人”不会答非所问,更不会扯到八竿子打不着的,后花园里的“海棠花”。

渐入佳境

但是,作为饱读诗书的李清照自然也知道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而流传的“海棠春睡”的典故。到了苏轼的时代,就 “海棠春睡”的典故,苏东坡还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进一步把“海棠春睡”人格化了,民间也早已流传“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打油诗。自古以来,年轻貌美的女子可用海棠花作比喻。因此,李清照在填此《如梦令》时,用海棠花来自比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不过“卷帘人”对李清照“试问”的回答只停留在表面,“卷帘人”并没有回答李清照经过“昨夜雨疏风骤”后有了质的改变。也就是说,李清照认为“卷帘人”没有把问题答到位。所以,李清照在她内心深处才会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自问自答。“卷帘人”你知道吗?我表面上是看不出任何变化,但是,经过“昨夜雨疏风骤”之后,我已经从少女变成了少妇。

水到渠成

李清照用红花比喻自己,用绿叶比喻赵明诚。她用“红瘦”表示自己已经失去了做黄花闺女的条件和理由,但又不能明说,只能自比“海棠”经过“昨夜雨疏风骤”之后,红色花瓣已破损。破损就意味着失去,她的失去就意味着赵明诚的得到,自然赵明诚就是“绿肥”了。

从这首《如梦令》可以看出,李清照应该是初尝“禁果”,她平静地接受了“绿肥红瘦”的现实。不过人生第一次让她终身难忘,她认为很有意义,因为她从少女到成为少妇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她必须把这个事情的经过写下来,但又不好意思说的太明白。所以只能用看似答非所问,前后不搭,欲言又止,自言自语的方式写了这首让很多人看了感觉有点云里雾里的《如梦令》。

海棠春睡图(明唐寅)与李清照无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