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诗经·甫田》:关于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诗

《诗经·甫田》:关于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诗

时间:2018-12-29 18:39:22

相关推荐

《诗经·甫田》:关于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诗

作者:袁老师

来源:星陪伴(xinghuivip)

有人认为这是写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章叠句形式直赋其事;第三章由实转虚,主人公出现了幻觉,似乎觉得丈夫突然归来,充分表现了诗的含蓄美。

《齐风》,《诗经 》十五国风 之一。为先秦时代齐国地方民歌,共十一篇。

半数以上是关于婚娶和爱情的诗,其余几首或是反映人民对沉重劳役的不满;或是揭露齐襄公与其妹文姜 通奸的丑行;或是描写田猎和射技等。

“齐风”除少数讽刺齐襄公的诗可知作于公元前六九七——前六八三年之间,其余的诗年代多不可考。《诗经》是中国文学史 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 传统的源头。

齐,本是西周初姜尚的封国,后又兼并些小国,是春秋时期的一等大国,其领土大致包括今山东的昌潍、临沂、惠民,德州、泰安等地区以及河北沧州地区的南部。“齐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齐国地大物博,盛产鱼、盐,纺织、刺绣等手工业很发达,人口分布也较他国稠密。

自太公姜尚历十五世,至齐桓公时(前六八五年即位),称霸于天下。其后再传十四世,政权落入新贵田氏手里,仍号为齐国。

在“齐风”中半数以上也是关于婚娶和爱情的诗,其余几首或是反映人民对沉重劳役的不满;或是揭露齐襄公与其妹文姜通奸的丑行;或是描写田猎和射技等。

“齐风”除少数讽刺齐襄公的诗可知作于公元前六九七——前六八三年之间,其余的诗年代多不可考。

言及“齐风”,一般与齐俗 并提,称为“齐风齐俗”。单提“齐风”往往令人不知所以然,甚至会发生歧义。因为《诗经 》中也有《齐风》。

齐风和《齐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诗经·国风》中的《齐风》是齐国的民歌。宋代学者朱熹在《诗经传·国风序》中说:“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诗经》中的“风”,又称“国风”,即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实际上也就是指相对于当时周天子的京都而言的各地方的土乐,犹如我们现今所说的地方俗曲,各地的地方小调。《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齐风》是其中之一,共有十一篇。

现代汉语词典,对“风”字的解释有多种意义,其中之一义,“风”即指风俗,风气。

唐人孔颖达疏“《汉书》地理志云:‘凡民涵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声音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风与俗对则小别,散则义通。”孔颖达这段解释的意思是说,由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俗”,两者义近,联绵一处,即指风俗习惯而言。

从内容上看,《诗经》中的《齐风》表现了以下几个内容:第一,爱情诗。《鸡鸣》、《著》、《东方之日》、《甫田》都是写男欢女爱的爱情诗。

作为来自民间里巷的“国风”,描写风土人情,表现民间的悲欢离合,就更多爱情诗了。第二,狩猎诗。此类诗有《还》、《卢令》两首。狩猎,在春秋时代,不仅是统治者的一种娱乐,也是民众的一种劳动。

狩猎诗不仅是一种劳动生活的反映,而且更多的是一种尚武精神的体现,《齐风》中反映尚武精神的还有一首《猗嗟》。第三,讽谏诗。《东方未明》反映了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奴役以及奴隶对繁重劳役的强烈不满。

《南山》、《敝笱》、《载驱》则是揭露齐襄公荒淫无耻的生活的。这些诗歌表现了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经》与乐舞是联系在一起的,《齐风》也不例外。虽然曲谱已经失传,但它的欣赏价值和社会作用,却能从史书中看出。

如公元前542年,吴国公子季札至鲁,叔孙穆子使乐工为之歌《齐》,季札听后,赞美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限量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从这一记载中可见《齐风》曲调的壮美,并表现了姜太公开创的齐国的大国风范。

总之,“齐风”和《齐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万万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

对这首诗背景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较流行的旧说有:刺齐襄公(《毛诗序》:“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

刺齐景公(丰坊《诗说》:“齐景公急于图霸,大夫讽之。”)、

刺鲁庄公(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庄公生而蒙非种之讥,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闲其母之诮,且与其母更道入于齐国,……诗人代为之愧……”)、

刺奇童无成(牟庭《诗切》:“诗人有所识童子美质者,已而离远不相见,常思念之,……及长而复见之,则庸人矣,故悔思之也。”)、

戒厌小务大(朱熹《诗集传》:“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戒学者及时进修(刘沅《诗经恒解》:“盖当时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渐进者,故诗人戒之。”),今人新说则有:初耕种时的祷神歌、劝慰离人不须徒劳多思的诗、妇人思念征夫之词、少女恋慕少男的诗,等等。

各家之说都有其理由,但从诗篇的文本意义出发,这可能是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诗经·甫田》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

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甫田:大块的田。

无田(diàn):不要耕种。

莠(yǒu):杂草;狗尾草。

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远人:远方的人。

忉(dāo)忉: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桀(jié)桀:高高挺立的样子;茂盛的样子。

怛(dá)怛:悲伤的样子。

婉、娈:年少而美好的样子。

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

丱(ɡuàn):形容总角翘起之状。

未几:不久。

弁(biàn):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大意:

不要勉为其难耕作大块田,白白地撂荒杂草丛生蔓延。

不要苦苦思念那远行的人,白白地为他劳心又费精神。

没有力气不要耕作大块田,长不起苗来杂草丛生蔓延。

不要苦苦思念那远行的人,白白地为他劳心又费精神。

咱家孩子长得清秀又好看,扎着两只羊角小辫直冲天。

一晃多年过去好象没多久,他突然长大戴上了成人冠。

这首诗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叠形式,只换了四个字,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首两句直赋其事,意在引出下两句。

因丈夫去了远方,家中没有劳力,耕作粗放,本来长着绿油油庄稼的大田,如今全长着深深的野草,见不着一棵小苗,诗人面对如此荒芜的大田,忧心忡忡,感慨万千,不觉脱口说出“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桀桀)”。

目有所见,心有所感,自伤自怜,自怨自艾,引出一腔怨气,不禁讲出了气话:“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怛怛)!”实际这不过是思极的反语、伤心语,说“无思”,恰是刻骨相思。

诗里用两章的篇幅来强化这种氛围,强化怨妇的这种情感,也表达了对徭役繁重伤农的反对情绪。

正因为她无法摆脱相思的痛苦,第三章出现了幻觉,由实转虚,诗人似乎觉得丈夫突然归来,想像他见到离家时还是扎着丫角的小儿子,忽然间已经长大成人了,他惊喜不已:“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这一自我构造的虚幻境界,既是对丈夫早日平安归来的渴望,又是对孩子快快长大的期盼。此诗的含蓄美尽在这一虚境之中。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此又以明小可大,迩之可远,能循其序而修之,则可以忽然而至其极,若躐等而欲速,则反有所不达也。”他赋予了此诗很深的哲理意义,建议人们不要舍近图远,厌小务大,要循序渐进,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

此诗第一、第二章是隔句交错押韵,即田、人属上古真部韵,骄、忉属上古宵部韵,桀、怛属上古月部韵。第三章四句连韵,属上古元部韵,并皆有“兮”字收尾。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比也。言无田甫田也,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第三章)言总角之童,见之未久,而忽然戴弁以出者,非其躐等而强求之也。盖循其序而势有必至耳。”

清代陈震《读诗识小录》:“(末章前两句)换笔顿挫,与上二章形不接而神接。”“(末章后两句)奇文妙义,与上四‘无’字神回气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