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3·02”甘肃省迭部县达拉林场森林火灾

“3·02”甘肃省迭部县达拉林场森林火灾

时间:2018-11-21 00:36:43

相关推荐

“3·02”甘肃省迭部县达拉林场森林火灾

一、事件基本情况

3月2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达拉林场发生森林火灾。扑火前线指挥部和全体参战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科学指挥、重兵投入,与气象、民航、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全力配合,全力投入火灾扑救工作。4000多名森警官兵、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地方专业队队员、林业职工和干部群众克服温差大、风力强、海拔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困难,在航空护林直升机的配合下,经过9个昼夜的艰苦奋战,取得了扑救工作的决定性胜利。

二、事件属性

三、火灾发生背景

(一)自然地理条件

户外圈里流行一句话:“去九寨沟看水,到迭部看山。”迭部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甘川交界处,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境内层峦叠嶂,水秀山青。年均降水量625.5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0%,植被覆盖率达88%,是迄今为止甘川地区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区,也是长江上游的重点水源涵养林区和青藏高原东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此次森林火灾的起火地点位于达拉林场温泉沟43林班3小班,海拔2500—2700米,植被茂密,林相为针阔混交林。尽管道路和水源条件尚可,但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断崖纵横。一旦发生火灾,地面扑救十分困难。

(二)气象条件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森林火险形势研判显示,今年春季甘肃甘南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局部地区偏少8成以上,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摄氏度,局部地区偏高4摄氏度,局部地区达到中旱,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在极度危险的五级。

达拉林场森林火灾发生后,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先后两次向甘肃省发布高森林火险红色警报,森林火险等级为极度危险。

接连的大风天气又加剧了火势。3月4日下午,火场风力加大至5—6级;3月6日中午,火场局地阵风在7级以上;3月9日下午,火场局地有6级大风,火灾扑救条件极为不利。

直至3月12日,迭部县天气仍以晴为主,无有效降水,森林火险始终维持在极度危险等级。

(三)发生原因

经初步调查,达拉林场及同日发生的腊子口林场森林火灾均为当地偷伐林木人员在林区用火所致,2名嫌疑人现已被抓捕归案。

四、扑救过程

火场地处高海拔原始林区,森林资源集中连片,藏族群众聚居,寺庙、景点和水电枢纽等重要设施较多,一旦火势蔓延,就会酿成大灾,损失难以估量。加之火灾发生在全国“两会”期间,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微博、微信网友高度关注,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一)紧急响应,全力以赴组织扑救

火灾发生后,迭部县和白龙江林管局立即在达拉林场场部成立扑火前线指挥部,调集当地武警森林部队官兵和干部职工群众300余人实施扑救,同时部署开展火案侦查工作。3月3日,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副省长杨子兴分别作出批示,对扑救工作提出要求。

3月4日凌晨,扑火前线指挥部进行调整,由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局长李永健任总指挥,下设综合协调组、信息材料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火案调查组等11个工作组。甘肃省林业厅厅长石卫东也于4日凌晨抵达火场。

(二)火借风势,扑救面临严峻“烤”验

3月4日下午,火场风力加大至5—6级,火场浓烟四起,火势难以控制,过火面积增至约78公顷。

为确保安全,前线指挥部决定将参战的1200余名扑救人员暂时撤离至山下开阔地带。根据火场态势,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张建龙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扑救工作,决定启动国家森林火灾Ⅳ级应急响应,下发紧急通知,对甘肃省火灾扑救工作提出要求。

5日凌晨,扑火前线指挥部根据火情态势再次进行调整,由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担任总指挥,对火场周边村庄、单位等安全保护做出了具体部署,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武警森林部队紧急增援迭部火场参与扑救。5日下午,火场风力继续增大,最大风力达7—8级,频繁发生飞火,加之林内腐殖质层厚达50厘米,暗火较多,已扑灭的地段多次复燃,火场面积扩大,扑救工作进展较慢,过火面积增至180公顷。针对火情不断升级、面临失控的严峻形势,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将国家森林火灾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连夜派出由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副主任王海忠带队的工作组,率国家森防指专家组、武警森林指挥部、国家林业局北方航空护林总站有关人员前往火场,协调指导火灾扑救、航空消防、应急通信等有关工作。跨省调动两架直升机前往甘肃迭部参与扑救工作,同时从国家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连夜紧急调运一批适用于西北高原地区灭火作战的装备物资支援扑火前线。

6日,火场过火面积增至约220公顷。针对火势凶猛,威胁村镇、寺庙和原始林区的实际,扑火前线指挥部决定以阻隔为主要战术,构筑“三防线、一通道”(迭部县防线、勾洁寺东部防线、南部防线、温泉沟一达拉河通道),遏制火灾蔓延态势。甘肃省副省长杨子兴当天下午抵达火场,担任扑火总指挥,气象和通信部门按照省森防指的统一调遣抵达火场提供相关技术保障服务,火场参与扑救力量增至2807人。国家森防指工作组于6日深夜抵达扑火前线指挥部,转达了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对参战军警民的慰问,肯定了前线指挥部的作战部署和前期扑救工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并对下步扑救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要求及时疏散受威胁的群众,加强扑火现场管理,强化安全措施,确保不发生扑火安全事故。国家森防指连夜发出调兵命令,就近调动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200人赶赴火场支援扑救工作。

(三)形成合围,取得火场决定性胜利

扑火前线的严峻形势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3月7日,国务院领导同志专门就扑火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具体要求。接到批示后,国家森防指、国家林业局紧急下发通知,要求甘肃省森防指、火场前线指挥部科学指挥调度,加大救援力度,尽快予以控制和扑灭,确保扑火人员和周边群众安全;紧急派出由国家森防指专职副总指挥杜永胜、武警森林指挥部副司令员郭建雄带队的工作组(第二梯队)赶赴火场,全面协调指导火灾扑救工作;紧急协调再增调2架直升机前往火场支援;向甘肃省发布高森林火险红色警报,继续加强火险预警、卫星监测、舆情监控等有关工作。

国家森防指调动的直升机抵达火场后,立即投入火场侦查,全面摸清了火场发展态势,绘制了最新的火场态势图,给前线指挥部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报保障。根据火场最新态势,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前线指挥部决定:采取“打两边、控两头、分割包围”(即打南北两边,严控东西两头)的作战方略,抓住火场风力明显减弱、林火强度有所降低的有利时机,采取地空配合的方式,发挥森林部队尖刀作用,将武警森林部队与武警内卫部队、群众扑火力量科学配属,明确责任分工,分割火线进行扑救,空中主攻,地面配合,力争在最快时间内将明火全部消灭。

8日凌晨,2000余名扑火人员按照前线指挥部的部署,全面出击,在直升机吊桶洒水的配合下,利用清晨气温低、湿度大、火势弱的有利时机发起扑火总攻,取得良好成效,截至9日晚,火场得到全面控制,火场外线除西北部出现两处微弱烟点外,内线烟点数量明显减少,强度明显减弱。扑火前线指挥部召开会议,确立了“全面清理烟点和残火、暗火,确保不复燃”的扑救目标,组织参战人员全力清除剩余烟点。

11日,扑火前线指挥部正式宣布,经4000多名森警官兵、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部队、地方专业队、林业职工和干部群众奋力扑救,在航空护林飞机的全力配合下,扑救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明火全部扑灭,烟点基本得到清除,全面转入看守阶段。

五、处置经验

(一)“快”字当先,注重效率

森林火灾具有发生突然、蔓延迅猛的特点,因此,扑救工作必须强调“快”字,力争首战成功,否则一旦蔓延成灾,处置难度将成倍增加。此次扑火中国家、省、州、县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紧急动员参战力量实施初期扑救,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小火酿成大灾。国家森防指跨省调动的直升机、扑火物资和增援部队均打破常规,日夜兼程向火场行进,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二)因地制宜,科学决策

扑救森林火灾涉及多专业、多学科,其指挥决策全过程都必须以科学为指导。此次扑火中,前线指挥部充分听取国家森防指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利用高分卫星、直升机、无人机等高技术手段立体监控火场态势;结合参战队伍特点分梯次合理分配任务;结合当地水源丰富的特点注重发挥高压水泵等以水灭火装备的优势,最大限度提升了扑火救灾的战斗力,做到了因地制宜、科学决策。

(三)地空配合,高效作战

本次扑火中,由于火场地势险峻,很多地方人力难以靠近,直升机空中灭火发挥了重要作用。参战机组克服困难,连续飞行,洒水300多吨,成为扭转扑火战局的关键。地面参战部队在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与直升机保持联络畅通,建立了十分默契的地空配合,空中洒水后地面及时跟进清理,确保了灭火的效果。

(四)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扑火期间,各部门、各单位顾全大局、通力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积极承担火案查处、安全保卫和交通疏导等任务;气象部门及时提供火场天气信息,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民航空管部门为扑火救灾提供全面飞行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派出无人机参与火场侦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紧急提供火场应急通信保障;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及时报道火情。森警、武警、民兵、公安消防、地方专业队、公安干警、林业职工和广大群众发扬迎难而上、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六、启示与建议

结合近些年森林防火工作实际,总结反思这场火灾的发生和扑救过程,有以下几点启示与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森林防火观念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森林植被的增加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森林防火工作正发生三大转变:一是由于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繁,使以往的防火期出现变化,时间延长或拖后,森林防火由季节性防火向全年性防火转变;二是随着造林绿化、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我国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森林火灾由在森林集中的重点林区发生向所有植被较好地区多发转变;三是由于近年来雷击等自然火灾发生频繁、损失惨重,森林防火由单一防范人为火向防范人为火和自然火并重转变。这些变化,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各级政府和森林防火部门应及时更新观念,消除麻痹思想和经验主义,不断改进工作,补齐短板,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二)进一步加强扑火专业力量建设

扑救森林火灾是一项高风险工作,离不开装备精良、业务过硬的专业扑火队伍。目前我国的专业扑火力量仍十分薄弱,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数量严重不足。西北地区由于近年来森林大火较少,加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一矛盾更为突出,仅靠武警森林部队已不能满足日趋繁重的扑火任务需要。此次扑火作战中,武警甘肃森林总队举全部兵力参加战斗,仍难以为继。为此建议国家财政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补助森林防火重点地区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灭火能力。

(三)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目前,我国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整体比较落后,森林火险监测预警系统和预警响应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缺少现代化的调度指挥平台,重点林区路网密度很低,林火阻隔网络系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网络,现有扑火装备落后,缺少大型专业化灭火装备,扑救大面积林火的能力十分有限。在此次甘肃森林大火扑救中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快批复实施《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25年)》;继续加大对国家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工作的投入力度,增加资金投入;走军民融合之路,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引进国内外新型、大型专业化灭火装备,提高特殊地形条件下灭火作战能力。

(四)自上而下强化森林防火管理机构建设

目前,我国的森林防火部门自上而下都存在机构级别低、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森林防扑火日常和应急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旦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启动应急响应,人员更加难以为继,应急处置工作捉襟见肘。此类情况在基层更加突出,亟待有关方面研究解决。

(五)重点发展森林航空消防事业

本次扑火救灾暴露了西北地区森林航空消防能力的欠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地形地貌,西北地区森林灭火对于飞机的依赖程度很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西北地区森林航空消防网络还不完备,包括甘肃在内的多数省区还没有航空护林站。一日发生森林大火,外省空中支援无法及时到位,将极大增加扑救难度。为此建议有关省区加大航空护林事业投入,新建航空护林站,完善航空护林网络;建议国家财政加大对航空护林事业的投入力度,鼓励通航公司引进米—26、卡—32、别—200等国外高水平灭火飞机和直升机用于森林防火;建议军队、民航等方面深入研究抢险救灾特殊情况下的空中管制规定,力争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更有效地为抢险救灾服务。

(六)整合各领域资源形成抢险救灾合力

扑救大规模森林火灾,需在最短时间内动员全社会资源形成救灾合力。目前,有的应急救灾领域缺乏成型的跨行业应急协作机制,遇有大灾需调用大型机械、油料、交通工具、特种设备、专业服务等资源时,往往要靠政府领导出面协调,效率低、范围窄,不利于迅速将社会各方面资源整合形成救灾合力。为此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梳理各部门救灾资源,健全完善跨行业调用资源的应急工作机制,一旦发生大灾,相关资源能够在第一时间到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