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用“塞罕坝精神”助推协同发展

用“塞罕坝精神”助推协同发展

时间:2024-01-08 19:03:03

相关推荐

用“塞罕坝精神”助推协同发展

“近5年来,河北省已完成造林面积2300多万亩,相当于每年再造4个塞罕坝。”日前,一篇题为《在燕赵大地续写绿色传奇》的纪实通讯引发舆论密切关注,贯穿文章的核心词就是三个字——塞罕坝。

塞罕坝是什么?这是一句蒙语,代表着美丽的崇山峻岭;是一处林场,守护着华北的水源生态;是一种精神,寓意着创业的奋斗底色。55年,躬耕不息的接力坚守,造就了这幅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画卷,也谱写出一曲艰苦奋斗的英雄壮歌。透过这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我们可以看到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干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劲,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韧劲。而这,也恰恰是我们当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深谋远虑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三地来说则是一场有关治理能力和发展思路的重大考验。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人口调控如何精准落地?协同发展,天津的比较优势在哪里?缺乏先进技术和资金支持,河北怎样吸引高层次人才?带着这样的疑问,三地像当年塞罕坝的拓荒者一样,开始了不懈攻坚探索。3年多来,北京向津冀两地的技术输出逐年增加,产业疏解和承接效率越来越高;一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断头路”“瓶颈路”被打通,区域交通更加方便快捷;职称资格互认、人才一体化规划等相继出炉,人才流动少了后顾之忧……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政策举措,使三地发展在开放中对接、互补,使协同发展从“一棵树”渐渐成长为“万亩绿海”。

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就像建设塞罕坝林场一样,既需要久久为功的发展定力,更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改革韧劲。还记得今年初,一则“每天花225元,从沧州坐高铁到京上班”的新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类似异地工作生活的选择,体现出群众对未来更多的期望。如何让三地的交通进一步融合,使群众出行更加省钱省心?北京进行产业转移,周边城市热情都很高,但如何避免承接过程中的同质化竞争?区域内城市在发展的同时,又怎样避免“大城市病”,让群众生活更加舒心?诸如此类的问题,依然需要在改革进程中不断予以正视和解决。

55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卓绝,书写了惊世的绿色传奇。3年多来,从顶层设计到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画笔,正在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明天。将“塞罕坝精神”化作永续传承的基因,京津冀就一定能够在协同发展中激发起生机与活力,为中国改革发展贡献新的更大有益探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