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1-06-08 18:00:04

相关推荐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现将《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

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

二〇一〇年九月

前言

酒泉市、嘉峪关市(以下简称“酒嘉”)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是经济、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也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推进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9号)和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要求,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本规划依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兰州白银和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意见》(省委办发〔〕54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193号)编制。规划范围以酒泉市肃州区和嘉峪关市辖区为核心区,逐步覆盖酒嘉全部辖区。规划期为—,远景展望至。本规划是指导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形势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来,酒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展望未来,酒嘉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第一节发展现状

西部大开发以来,酒嘉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2000~酒嘉经济年均增长13.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生产总值达到48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20.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4%和19%;两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705元和1512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410元和6956元,均居全省前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电力、通信、市政等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同时,酒嘉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着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经济整体优势尚未形成;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不畅,公共资源共享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经济要素聚集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慢,体制机制活力不足;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加快区域资源整合与产业创新发展,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整体优势,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是酒嘉又好又快发展的共同需要。

第二节发展优势

酒嘉是我省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基础和条件比较好,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战略区位重要。酒嘉居甘、新、青、蒙四省交汇要道,东距兰州市近800公里,西距乌鲁木齐市约1100公里,南与青海格尔木市相连,北与内蒙古额济纳旗相连,并拥有甘肃唯一沿边的马鬃山口岸;多条公路、铁路、航线及油气管线交汇于此,具有承东启西、展南拓北的区位优势,被列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地缘联系紧密。酒泉和嘉峪关中心城区相距约20公里,两市地域相连,山水相依,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在产业、土地、资源、城市功能等方面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基础。

——资源相对富集。酒嘉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已探明成矿带5个,矿种49种,钨、铬、钒、石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铁、黄金、菱镁、高纯硅等储量居全省前列,新探明的玉门青西油田储量1亿吨。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居河西地区首位。清洁能源蕴藏量巨大,风能可开发利用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属国家风光热资源分布一类地区。酒嘉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市均被评为“中国旅游品牌魅力城市”。

——产业基础较好。酒嘉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化地区和河西商品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0多年建设,特别是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快速发展,已形成以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及冶金、石油化工、建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以制种、酿酒原料、果蔬加工、畜禽、棉花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和以敦煌文化、关城文化和丝路文化为代表的旅游产业。

——城镇化水平高。酒嘉城镇化率为63.56%,其中酒泉市城镇化率为58%,嘉峪关市城镇化率为90.32%。两市城镇化水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0.91个百分点,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96个百分点。

第三节战略意义

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全省“两翼齐飞”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省发展大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重要趋势,扩大开放并在更大范围进行分工合作已成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验。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周边区域竞相发展的挑战。

推进酒嘉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产业有序分工协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形成与我省兰白经济区等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升酒嘉在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可持续发展,在酒嘉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二章总体思路

推动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明确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方式,以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和自身实际的、具有一体化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发挥区域经济整体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和新区建设,着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建设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使酒嘉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先行区、支撑区和示范区。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导。加强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合作机制,寻求合作发展机遇,创新合作发展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坚持资源整合。遵循经济规律,打破行政区划和城乡体制分割,整合城市和产业资源,实行优势互补,合理确定区域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促进人口、经济向中心城区和园区集中。

——坚持产业创新。依靠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及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化分工合作,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并发挥带动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消除二元结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战略定位

——支撑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依托酒泉市肃州区和嘉峪关市,以酒嘉新区建设为重点,强化优势互补,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城化建设,促进经济集聚和人口集中,构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兰州至乌鲁木齐城市间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重点名胜旅游基地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区。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将酒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西北最大的冶金新材料基地、全省重要的石化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古丝绸之路名胜旅游区和游客集散中心。

——全国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以及对外开放陆路口岸。发挥战略通道和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和物流园区,构建面向中亚、连通内地、支持周边民族地区发展的商贸物流中心以及对外开放的陆路口岸。

——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积极开展嘉峪关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探索推进酒嘉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力争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加强以水源涵养和节水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保护环境,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及生态补偿机制,将酒嘉建成全省和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第四节发展目标

到,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性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格局,酒嘉核心区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酒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高于生产总值增长,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新能源基地基本形成,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初具规模,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区域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建制村公路通达率100%;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新突破,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节水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进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到,酒嘉中心城区发展实现同城化,成为支撑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对玉门、金塔等“一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带动;酒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冶金和石化等循环经济、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现代旅游和物流业成为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恢复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成为全省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

第三章战略布局

以酒嘉行政区划为基础,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发展需要,实行点轴开发,有序推进,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格局。

第一节空间结构

按照酒嘉自然条件和发展现状,突出重点,合理布局,规划以国家高速公路G30和312国道—敦瓜公路沿线为主轴,以酒嘉城镇群和敦瓜城镇群为两区,建设酒嘉城镇群核心经济区,沿交通轴线辐射敦瓜城镇群,形成“一轴两区”的空间发展布局。

——发展轴。以酒嘉走廊绿洲为依托,沿国家高速公路G30和312国道—敦瓜公路、安敦铁路,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石油化工、特色农业种植加工、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等产业为主的通道经济,使经济轴逐步拓宽发展成为经济带,进而辐射带动更大区域的发展。

——酒嘉城镇群。充分发挥酒嘉两市城区间待开发区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酒嘉两市相向融合发展,形成以酒泉市肃州区和嘉峪关市为中心,以金塔、玉门老城区和新市区等主要城镇为节点的酒嘉城镇群。进一步强化酒嘉城镇群的区域核心作用,实施科教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促进核心区人口、产业聚集和各类要素优化配置,率先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形成酒嘉区域性中心城市。

——敦瓜城镇群。以敦煌市区为中心,瓜州县城为支点,与周边主要城镇共同组成敦瓜城镇群。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提升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形成与酒嘉城镇群和发展轴相互补充的区域次中心城市。

第二节功能分区

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基础条件和开发潜力,将酒嘉划分为核心经济区、绿色经济区、生态保护区三类功能区。

——核心经济区。包括酒泉市肃州区和嘉峪关市组成的核心区,以及辐射节点城市玉门市和金塔县城区。核心经济区国土面积3.87万平方公里,占酒嘉20.2%;总人口95.01万,占酒嘉73.28%;地区生产总值383.7亿元,占酒嘉79.8%。发展方向和重点是加快发展风电、光电及风光电等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综合利用高载能产业,拓展核燃料加工、转化、贮存及核能利用,提升钢铁冶金和冶金新材料及石油化工、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承接新疆等周边省区外来资源落地加工,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突出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绿色经济区。包括敦煌市、瓜州县,国土面积5.53万平方公里,占酒嘉28.9%;总人口32.59万,占酒嘉25.14%;地区生产总值76.1亿元,占酒嘉15.8%。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发展特色农业、清洁能源、轻工、旅游、商贸为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合理引导产业布局,努力构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生态保护区。包括肃北县和阿克塞县,国土面积9.77万平方公里,占酒嘉50.9%;总人口2.05万,占酒嘉1.58%;地区生产总值21.2亿元,占酒嘉4.4%。发展方向和重点是继续实施好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防风固沙、封滩育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发展与生态保护相适宜产业,形成以畜牧、农业、旅游、矿产资源绿色采掘加工为主导的生态和水源涵养保护区,促进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

第三节城镇体系

按照“一轴两区”点轴式发展布局,突出空间集聚,构建以酒嘉城区为主体、周边县城中小城市和特色建制镇为支点的城镇体系。

——培育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以酒泉市肃州区和嘉峪关市为核心区,构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最大的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

——发展壮大中小城市。以敦煌市、玉门市、瓜州、金塔县城为重点,突出“一轴两区”节点城市布局,配套完善肃北、阿克塞县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接和人口集聚能力。

——发展重点建制镇。着力培育和促进鼎新、柳园、马鬃山、清水等中心镇的全面发展,加快金佛寺、航天、花海、锁阳城、阳关等一般镇的特色发展。

第四章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充分发挥酒嘉地缘优势,以中心城市资源整合为主线,以酒嘉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嘉峪关市区和酒泉肃州城区一体化建设步伐。

第一节推进酒嘉新区联合共建

立足酒泉市肃州区、嘉峪关市结合部,依托酒西工业园、嘉东工业园和双泉产业园,推进酒嘉新区联合共建。新区近期规划面积约70平方公里,其中,酒西工业园规划面积22.1平方公里、嘉东工业园规划面积13.1平方公里、双泉产业园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发挥酒嘉结合部地势平坦开阔、用地集中连片、要素聚集等优势,突出酒西工业园、嘉东工业园和双泉产业园功能定位,促进新区建设与园区融合发展。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旅游休闲服务、生活居住等,形成集产业聚集功能、先导功能、辐射功能、城市功能和生态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和功能完备的新城区、引领和带动酒嘉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区、高起点建设的样板区和最具活力的增长区。

——发展重点。依据构建酒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上注重“东西并进、限南收北”、沿连接带相向发展,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物流五大产业集群。酒西工业园发展新能源(风电)装备制造业、化工产品、冶金新材料、节水产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嘉东工业园发展新能源(光伏)装备制造业、不锈钢深加工、化工产品、食品工业、民用核技术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双泉产业园发展食品工业、现代物流业、楼宇经济等绿色产业。

——运行模式。借鉴现代化园区发展经验,新区建设采取股份治理结构模式,由两市共同成立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统筹协商、合作开发、共建共赢,发展成果依据两市现有产业园区发展规模、所占土地面积和出资额等按比例分享。按照新区管理运营模式,支持新区率先进行财政体制改革试点,以财税上缴额为基数,新增地方财税返还,逐步实现财政统收统支。加大引进人才、技术、知识和管理相结合的力度,把招商引资和培育内生动力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新区建设管理条例,通过地方立法使新区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二节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

按照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推进酒嘉核心区资源要素整合与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共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大城市。

——城市规划同绘。以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及产业布局,优化中心城区建设,完善并提升城市功能,加强环境保护。将酒嘉新区建设统一纳入两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快编制酒嘉新区建设规划,编制与此相衔接的各类专项规划。

——交通设施同网。以实现酒嘉核心区公交便利化为目标,加快酒嘉快速通道建设,形成以酒嘉快速通道、清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连接周边县城及覆盖农村的交通运输网络。完善两市公交线路,开放两市出租车运营市场,打破市场和地方利益壁垒,建立有助于提高区域整体交通效率的管理体系,共享两市交通管理信息等,实行车辆牌照、驾驶执照、违章处罚等事务联网审检,实现酒嘉交通服务一体化。

——市场建设同体。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交易、规范运行的各类市场,在酒嘉新区规划建设区域性最大的汽车、机电、建材等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储运流通市场,促进市场集聚,形成市场储运营销基地;建设以农副产品为主的批发市场,形成果品、蔬菜、乳制品、肉制品等副食品的外销经营中心等;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开拓就业岗位,共享人力资源,把就业培训、劳务中介、劳务输出与就业相结合,实现劳动力无障碍流动;加强两市质监、商检、检疫机构业务合作,相互认可质检报告、鉴定证书等;建立两市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协查通报制度,推进两市商品准入和退出的机制建设。

——公共服务同享。统筹酒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共建医疗卫生体系,通过联网医疗数据、统筹规划和共享大型医疗设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区域配置;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优势互补、一体规划,强化大型文体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强两市广播电视交流合作,建立两市广播电视协作体,交流互播重要信息和节目,从舆论宣传上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文化氛围。

第三节提升中心城市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科教兴市”和“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的力度,整合现有企业、科技和教育优势资源,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科技教育同兴,构建酒嘉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建设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为契机,依托省级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和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中材科技、东气集团、华电集团等大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基地,加大研发投入,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风机和太阳能光伏、光热成套设备。依托国家级酒钢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共建冶金新材料中试孵化基地,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依托玉门油田、中核四○四集团的技术力量,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下游产品。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大禹公司、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敦煌种业等,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设施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加快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和创新服务等方面的建设,构建以政府组织协调、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升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到,建成4~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加大科教人才聚集。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充分发挥酒嘉现有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三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在两市政府、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兰州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50多家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交流,积极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酒嘉设立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和技术信息服务中心。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核心作用,实现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突破。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布局,鼓励大中型企业和社会力量在酒嘉兴办相应专业实训基地;大力扶持发展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和酒泉新能源技术学院,加快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

第五章加快产业创新发展

以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先导,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共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冶金基地、石化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基地、旅游基地、商贸物流中心为主的“五基地一中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使酒嘉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的创新区。

第一节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着力培育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以酒嘉为中心的风电、以敦煌为重点的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使之成为支撑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加快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380万千瓦工程建设,重点开发建设玉门昌马、北大桥、干河口、桥湾等20个风电场项目;积极推进二期800万千瓦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早日批复建设。加快敦煌2×10兆瓦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金塔10兆瓦和嘉峪关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规划布局100兆瓦级大型光伏发电站示范项目,积极支持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在嘉峪关市投资建设国内一流的光电装备制造加工基地。围绕新能源基地建设,加大风、光电场建设前期基础性技术工作力度,加强先进气象设备更新,增强风向风速的预测预报能力,提高风能利用效率;制定扶持政策,对新能源项目在用地、用水、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到,实现区域内风光电资源的充分利用,新能源成为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风电装机规模达到千万千瓦以上,远期规划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规模达到50万千瓦以上,远期规划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初步实现打造“陆上三峡”的宏伟目标。

结合新能源基地多能互补的需要,积极推进大型煤电项目和外送电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核准建设酒泉肃州电厂2×60万千瓦,803厂2×30万千瓦热电联产等大型煤电项目。力争到酒嘉地区煤电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以上,远期达到700万千瓦。协调好电力外送和就地转化利用的关系,鼓励终端用户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发展铝、金属硅及有色金属等新能源综合利用的高载能产业,促进能源就地转化。

着力优化区域电网结构,加快永登—金昌—酒泉—瓜州750千伏超高压和嘉玉33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酒泉风电场升压站工程,进一步加强配电网建设,加快甘肃电网与新疆电网联网进度,积极研究论证酒嘉电网与青海电网连接方案,提高调峰能力,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开展超高压直流送电工程前期工作,构建开放、多元、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保障体系,到形成千万千瓦的外送能力。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酒嘉核心区为主、玉门市和瓜州县为辅,建设一批风电、光电配套装备制造业项目,逐步将酒嘉建设成为辐射甘肃河西至新疆哈密、蒙西地区的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点支持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中材科技、东气集团、西部重工等国内领先风电制造企业在酒嘉建设风电装备生产基地,积极鼓励省内企业为风电、光电装备制造企业配套生产产品,提高风光电设备本地化生产程度;省级有关部门在资金、创新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风电、光电装备制造企业在酒嘉设立产品研发基地和设备维修服务基地。积极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的光电产品生产企业在酒嘉设立生产基地,实现晶体硅原料、硅棒、硅锭等上游产品的生产,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以及LED绿色照明产品生产,逐步延伸光伏发电产业链。到风机总装能力达到400万千瓦,光伏装备产能达到300兆瓦;风机总装能力达到500万千瓦,光伏装备产能达到500兆瓦。

——核燃料循环产业。依托中核四○四集团的工业基础,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的机遇,积极推进大型商用乏燃料后处理厂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天然铀战略储备库和保税区、氟化氢项目及铀转化项目,建设我国大型商用乏燃料处理基地和铀转化基地。大力研制开发密度计、液位计、多路称、物位计等同位素仪器仪表系列产品,开发烟道气辐射脱硫脱氮、辐射加工、辐射灭菌、材料改性等辐照装置。

——节水和制种装备制造业。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支持酒泉大禹节水设备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带动酒嘉乃至我省节水设备产业的发展壮大。以酒泉奥凯种子机械有限公司为核心,整合省内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打造西部种子机械生产基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将节水机械设备、农机具购置纳入国家落实涉农“四补贴”政策范围。

第二节冶金、石化等优势产业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改造提升并发展壮大冶金、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以清洁能源综合利用为主的冶金新材料和化工新产品等产业发展。

——冶金产业。以酒钢公司为龙头,发展壮大碳钢、不锈钢两大生产体系,尽快形成1000万吨钢和120万吨以上不锈钢的生产规模;围绕国家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战略,瞄准西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用钢;发展冷轧钢板,开发不锈钢制品、钢结构、彩色不锈钢板材、机械加工等不锈钢加工制造业。加强与金川公司等企业的协作,联合攻关开发新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积极推进钨钼资源开发,调整产品结构,打造产品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就地转化,依托新能源布局发展硅铁合金、硅锰合金、铬铁合金、硅镁合金、硅铝合金等冶金新材料产业。积极承接新疆等外来资源加工,发展支持新疆等周边地区的各类建材等产业。

——石化产业。提升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加快玉门油田勘探开发步伐,支持玉门老油田发展,提高经济开采年限。不断完善石化产业链,做深做细产业链各环节,充分利用“西油东输”,扩大玉门油田炼油能力,积极筹建百万吨级商品油储备库;加大化工基础原料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和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的开发生产,发展乙烯下游产品工程塑料、合成橡胶、农用化学品、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等项目,延伸石化工业产业链,提升石化产品附加值;开展采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非石油路线制备重要化学品技术研发;进一步加快铬盐生产项目工作进度,争取建设年产铬盐10万吨、硫化碱10万吨铬盐化工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年产20万吨有机硅单体、15万吨烧碱、2万吨特种纤维、3万吨PPE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采用新工艺,发展现代煤化工联产项目。

在发展壮大冶金、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替代产业。整合当地建材产业,重点以酒钢公司废碴为主要原料,建设年产200万吨干法水泥项目,逐步形成以钢材、水泥、墙体新材料等产品为主的建材产业。

第三节特色农业

面向市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做大做强制种业。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繁育技术,支持敦煌先锋、登海先锋等企业加快发展,建立杂交玉米种子繁育,玉米、瓜菜为主的种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制种产业体系,将酒嘉建成国家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繁育中心、外贸制种基地和西部重要的种子加工、包装、销售集散中心。充分发挥酒泉航天基地优势,积极发展和培育以航天育种为主的生物育种业。

——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名牌食品和有机食品,壮大现有果蔬、草食牲畜等规模养殖及其深加工,改善生产工艺、延伸加工产业链、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大力发展脱水加工、酱制加工、冷冻加工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反季节生产销售的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企业集团。依托宏丰紫轩酒业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葡萄设施农业深加工,加速技术改造,改善品质,提高紫轩等酒业品牌知名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果酒产业高端化发展;扩大葡萄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形成年产销售葡萄酒2.5万吨。

——发展壮大畜禽业。加快农牧结构调整,提高畜禽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力繁育和推广优良畜种、草种、舍饲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建立现代草畜禽业生产体系。依托宏丰公司为龙头的国家级活畜储备基地,大力发展设施规模养殖、农牧耦合育肥的畜禽养殖业,培植和发展一批现代化畜禽业龙头企业和养殖业大户,形成农牧结合、产业化、优质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到,羊饲养量发展到600万只以上,出栏250万只以上,牛饲养量发展到30万头以上,出栏12万头以上,猪饲养量发展到45万头以上,出栏25万头以上的特色养殖基地。

——建设优质棉花基地。积极发展棉花产业,以科技为支撑,繁育优良品种,按生态区域进行品种布局,形成以棉花新品种选育和区域性原种生产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良种繁育、加工、检验及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高产、优质、低成本、高密度等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争取将敦煌、金塔、瓜州三个制棉县列入国家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积极拓展棉花深加工。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外向型企业,坚持扶优扶强,不断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商品知名度,建立完善公平、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化聚集、技能化培训、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第四节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探索新型业态,创新发展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特色旅游业。加快实施酒嘉旅游同线发展步伐,整合旅游资源,共同规划旅游产品、精品线路、配套服务设施,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构建服务网络。重点打造以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魏晋墓群等为代表的丝绸之路精华游,以阳关、玉门关、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石关峡、万里长城第一墩等为代表的长城文化游,以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梦柯冰川、“七一”冰川、讨赖河大峡谷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游,以肃北、阿克塞少数民族风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以国际滑翔基地、铁人三项赛场、汽车摩托车越野基地、酒泉航天城、酒钢公司、玉门石油城、风光电产业等为代表的科技游等系列旅游产品;大力发展观光游、乡村游、休闲度假游,丰富旅游产品。开拓酒泉—嘉峪关—敦煌—格尔木—西藏,酒泉—嘉峪关—敦煌—阿克塞—若羌—乌鲁木齐,酒泉—嘉峪关—哈密—乌鲁木齐,嘉峪关—酒泉—航天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敦煌—嘉峪关—酒泉—兰州—天水—宝鸡—西安等跨省旅游线路。塑造“大漠敦煌、历史雄关、阳关边塞、祁连冰川、雅丹奇观、民族风情、神州航天、石油摇篮、钢铁新城”等旅游品牌,提升酒嘉旅游资源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善“点、区、群、带”协调发展的配套服务基础设施,推进景区景点管理体制创新和市场化经营程度,建设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旅游产业基地和游客集散中心。

——商贸物流业。统筹规划商贸物流业布局,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充分发挥省级酒嘉物流中心等现有园区和企业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大型商贸和物流企业,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市场,实行专业化经营。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名优商品购物街、特色餐饮食品街、大型超市、便利店、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和业种经营方式,重点跟踪监测粮、肉类、蔬菜、化肥等商品市场运行状况,完善市县两级商品运行监测调控和突发事件预警应急预案。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逐步形成功能性物流中心和多层次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鼓励酒钢公司、玉门油田等企业的物流逐步向社会化综合物流体系转变,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专业性物流业,培育壮大第三、四方物流业;结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在酒嘉建设能源储备中转基地。把酒嘉建设成为服务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商贸物流中心。

——金融服务业。加快酒嘉两市金融机构同城化建设步伐,以人民银行酒泉支行、嘉峪关支行和甘肃银监局酒泉分局、嘉峪关分局相关职能部门为依托,进一步推进“酒嘉两市信用信息系统”共建共享,构建酒嘉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实现酒嘉金融机构异地票据直接同城结算;积极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酒嘉设置分支机构,依托当地大型优势企业,探索建立酒嘉区域性金融机构,增强金融企业服务能力;扩大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范围,培育规范投资中介服务组织,推动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法律保障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大力开拓期货交易市场,推动培育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平台,探索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模式,提高投融资能力,逐步发展成为河西走廊区域性商业金融中心。

第六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畅通便捷、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为酒嘉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交通建设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同网建设,以酒嘉核心区建设为重点,优化区域内交通网络布局,加快对外通道建设,构筑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整体通达能力和水平。

——公路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加快三北快速通道建设机遇,围绕国家高速公路G30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甘肃境内全线建设,完善路网布局,建设连霍与京藏线相连通的柳园—敦煌—格尔木高速公路,加快酒泉—航天城—策克口岸高等级公路改建工程、桥湾镇—马鬃山镇—马鬃山口岸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做好阿克塞—新疆若羌二级公路、酒嘉—镜铁山公路升级改造前期论证。强化酒嘉两市区间快速通道建设,远期规划清嘉高速公路城市过境段整体南移,扩展酒嘉核心区的发展空间。

——铁路建设。紧紧抓住国家规划建设以兰新铁路为主、临哈和敦格铁路为辅“一主两辅”的战略通道机遇,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和临(河)哈(密)铁路建设为契机,加快相邻铁路前期进度;以敦煌铁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敦格铁路建设为重点,形成连通兰新连接青藏大运力铁路通道,以嘉策铁路等为重点,形成连通临哈铁路南北通道,构建“贯通东西、展南拓北”的酒嘉区域性铁路枢纽新格局。科学论证区域枢纽站场布局,优化完善现有酒泉和嘉峪关火车站功能。加快桥湾—马鬃山—马鬃山口岸铁路以及三墩—鸣沙窝—林场北—甘肃大厂(核乏料处理厂)专用铁路建设前期工作。

——机场建设。按照嘉峪关机场满足旅客吞吐量40万人次/年,高峰旅客吞吐量402人/小时的设计要求,规划新建航站楼7000平方米,站坪16480平方米和1条垂直联络通道,新建停车场6000平方米,积极争取建设嘉峪关航空物流中心,增加嘉峪关与周边省会城市间航线;按照嘉峪关机场规划作为B215航路的国内、国际备降场的规划,相应改造完善部分保障设备,逐步完善机场、海关、国际联检厅设施;规划敦煌机场扩建项目;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发展军民两用机场;建设肃北、阿克塞直升机备落点。

第二节市政设施建设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促进酒嘉核心区城市道路、给排水、供热供气、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网络衔接和互联互通,提升市政设施配套服务能力和水平。

——城市道路。规划以酒嘉快速通道和清嘉高速公路为轴线,文殊镇与西峰乡、新城镇与果园乡为两弧的环状交通网络,逐步形成“三横三纵一环”的路网格局。加快酒嘉新区路网结构规划和建设进度。规划延长机场路至清嘉高速公路,形成酒泉市区至嘉峪关机场的快速通道;加快讨赖河两岸滨河路、桥梁以及附属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将其发展建设成为酒嘉的生态景观带;完善区域公交网络,建成覆盖酒嘉城乡、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网络。

——给排水。利用现有供水设施,统筹酒嘉新区水厂建设,新增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日;在酒嘉新区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规模为6万立方米/日;在酒嘉新区主要道路布置给水干管,形成完整的环网供水体系;按照对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要求,完善雨水、污水管道网络建设。

——供热供气。依靠酒钢公司的热力资源,在两市结合部新建供热站,为酒嘉新区建设服务,加快酒泉热电厂建设,通过一、二级供热管网和热力站供给用户。沿兰新经济带建设西气东输管道、西油东送的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在酒嘉新区选址新建一处天然气门站,并在酒嘉新区预留储配站用地。

——垃圾处理。扩大酒嘉现有垃圾处理场规模,并重新选址修建一处垃圾填埋场,设计处理能力为300吨/天;在两市结合部、嘉东工业园、嘉峪关南市区、酒南工业园各设置垃圾转运站1处,各转运站设计转运能力100吨/日。

第三节信息化建设

建设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同享。

——完善网络设施建设。采用以光缆为主,其它接入为辅等多种方式,加快基础传输网、宽带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的建设步伐,提高通信网络的技术层次,增加通信能力,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传输网络。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信息传输各部门的业务融合,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三网合一”。

——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完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办公外网、政府办公内网和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三网一库”的政务信息网络体系,规范信息采集和处理,实现酒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

——推进商务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在传统商业服务领域的应用,强化对商贸流通行业的信息支撑。建立网上商店、网上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新的商业发展模式。

——做大做强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电信、广电运营业、邮政业等信息服务业,完善区域工商、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信息网络,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第七章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嘉峪关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抓紧制定酒嘉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侧重,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第一节统筹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的原则,以酒嘉核心区、市县所在镇为重点,统筹安排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完善城乡路网设施。规划完善城乡路网等基础设施结构,建制村通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100%的目标;规划近郊村供电、供水、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分步建设实施。进一步完善核心区城乡公交线网布局,逐步提高农村客运站覆盖率,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公交运营体系。

——加快村镇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村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快村镇规划编制进程,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充分发挥村镇规划指导建设的作用。继续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融资、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多层次投资小城镇建设的新格局。建设小城镇垃圾、污水等设施,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提供平台。

——推进农民安居工程。依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旧村改造和新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加快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进危旧房改造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民集中居住条件,完成农村居民点改造率达95%以上。对脱离土地进城务工的农民,探索“以地换房产、以地换保障”的新模式,放宽城镇户籍限制,把符合条件的转移农民纳入城镇户口,享有城市安居工程的同等待遇。

——加大环卫保洁力度。实行以奖促治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和完善镇、村、组三级垃圾收集处理体系,生活垃圾按照组集中、村收集、乡镇处理的模式,配备相应环境卫生保洁设施和人员,力争处理率达到100%;大力实施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结合“一池三改”,实施以后院改造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使用率达到60%以上;大力推进种草种树,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防止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扩大农村信息网络覆盖面,完善各乡镇的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宽带逐步进村组,互联网入户率达到20%以上;不断提高农村通讯信息水平,移动电话持有率达到95%以上;提高“12316”热线服务三农水平,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提升水电利用效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为优质高效农业提供用水用电保障,以不断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巩固和提高农村安全供水和供电水平,使农村安全供水和通电率达到100%。

第二节推进农村经济工业化

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中心村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城市居民旅游休闲向农村延伸的“三集中一延伸”战略,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着力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形成“一镇一业、数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结构。

——核心区农业布局。在西峰、果园、泉湖乡、文殊和西洞镇,围绕酒嘉中心城市建设,着力发展蔬菜、林果、制种、花卉、设施农业、养殖业、奶制品和商贸业。在峪泉镇以关城文化和悬臂长城文化旅游景区、嘉北工业园发展为依托,着力发展商贸、旅游餐饮服务和劳务经济。在新城镇,以宏丰公司产业为依托,着力构建蔬菜、瓜果、葡萄、饲草规模种植和高效特色养殖业基地。在银达镇,重点发展啤酒花、脱水蔬菜及禽蛋产业,依托汉明长城和魏晋墓等景点发展旅游业。在三墩和上坝镇,着力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在铧尖乡,着力将设施农业、制种、奶牛养殖、饲草种植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在黄泥堡裕固族乡,着力抓好肉羊养殖业和依托红柳园风光发展生态旅游业。在总寨镇,重点发展制种、温室蔬菜、大田瓜菜、洋葱、孜然等种植业。在清水镇,依托敦煌种业与富士实业饲料加工厂做大做强洋葱、制种、林果、草畜特色农畜产品,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发展商贸业。

——辐射区农业布局。建立以玉门和金塔为主的对外制种区,以“一轴”沿线为主的蔬菜、啤酒原料和农副产品加工区,以金塔、瓜州、敦煌为主的优质瓜果和棉花产区,以肃北、阿克塞为主的畜牧业区以及以玉门、敦煌优质牧草产区,形成制种、蔬菜、啤酒原料、林果、棉花、草畜六大特色产业基地。

推进农村经济工业化,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向农业和农村转移,提升农村科普水平,建立健全乡镇村两级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站点,积极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农户种植、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等提供技术平台支撑和服务;在农工商合作、联营、一体化经营体制方面进行试点和创新,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农业加工、流通实体给予有关优惠政策扶持,促进农村产业快速发展;落实国家财政支出“三个优先”的政策规定,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拓宽资金渠道,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设立并逐步增加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对到农村创业人才给予一定期限内的小额贷款担保服务。

第三节促进社会管理城市化

继续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下乡支农力度,逐步建立引导更多的城市资源为农村服务的机制,加快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城市化,实现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教育事业。加快高中、初中向城市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集中的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完善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推进农村三年学前教育,提高城镇中小学吸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能力;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农村教师队伍培训的力度;加快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建设步伐,建立县(市)继续教育网络;加大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工程,组织和引导进城或返乡农民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传授就业技能和外出就业基本知识,增强其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市县两级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经费补贴。

——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向农村延伸;按照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和人员配备标准,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建成城乡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推进农村人口医疗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

——发展农村文体事业。新建一批乡镇、村社基层文化、体育和培训“三位一体”活动场所,以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乡镇文化站、综合文化室、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活动场所,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特色村、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统一就业服务制度。扶持发展劳务市场和劳务中介组织,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组织引导农民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者;制订回乡创业劳动者在用地、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完善农村社保体系。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集风险型、福利型、医疗救助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依据《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行办法》,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原则,实行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模式,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和补助标准,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安置贫困移民的扶持力度,制订加快移民建制乡镇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八章实施可持续发展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

第一节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立健全以循环工业为主体、循环农业为基础、资源节约型社会为覆盖的循环经济体系。

——循环工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以节水、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以酒嘉清洁能源和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建设为基础,依托酒钢公司等企业,打造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化工冶金—新材料产业链、风电设备制造产业链、煤气资源优化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依托中核四○四集团等企业发展核能等清洁能源产业链;加快玉门建材化工产业园三废循环利用工程建设,开展以不锈钢除尘灰为资源的2万吨镍铬合金生产项目等,大力实施冶金、化工、建材和食品行业“零排放”试点示范工程。到,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8%,资源产出率达到1600元/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2%。

——循环农业体系建设。全面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强化用水管理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因地制宜发展“种—养—加”和“畜—沼—果”等循环农业模式,打造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农业产业链,打造畜产品—特色农副产品—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人工种草,推广青贮氨化,提高秸秆转化利用在40%以上,推进农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秆畜互促、良性互动和循环利用的草畜产业,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和经济多元化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切实抓好全社会节水管理,到,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70%。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制度体系、绿色交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逐步建立以酒嘉城镇群、敦瓜城镇群为主的再生资源回收、储运网络。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和新的消费理念,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产品,开展绿色生态文明创建活动。

按照《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制定酒嘉具体实施方案,在酒嘉选择部分区域,率先开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试点,积极争取利用好国家和我省在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基础设施、财政、税收、金融、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设备引进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积极探索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远近结合、环境同治的原则,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到,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左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左右。

——强化节能减排。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重点,着力推进低碳经济,降低单位GDP能耗水平,鼓励冶金、石化、建材等企业使用节能设备,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清洁生产,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整治违法排污和超标排放行为,加大对各类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实施环境同治。酒嘉共同制定严格统一的环境准入条件,实行重大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机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防止边建设、边破坏,使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开展以核心区为主的城市环境污染同防同治,统筹建设酒嘉集中连片供热工程,减少大气污染,改造更新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实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加大城镇绿化和湿地湖水面积,结合新农村建设,提高城镇环境卫生保洁水平,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建设酒嘉集中饮用水源,并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确保饮用水质100%达标。

第三节生态恢复工程

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生态修复治理,优化水资源管理和配置,开展南部山区水源涵养、中部发展绿洲农业、北部防沙治沙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移民村和新农村建设。

——优化水资源管理。统筹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疏勒河、讨赖河、党河等主要水系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比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加快修编讨赖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加固和完善讨赖河市区段堤防工程,蓄水量约达62万立方米、营造水面76.5公顷;积极推进引哈济党工程建设,争取将敦煌市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市,采取高效节水、适度调水等综合手段,恢复月牙泉和西湖湿地生态功能;继续深化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建立正常的水价调控机制,统一城乡水务管理,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

——构筑生态屏障。充分利用祁连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疏勒河中下游等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条件,大力推进祁连山、阿尔金山冰川和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水源涵养林建设、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等生态项目建设,科学实施人工增雨雪;积极推进疏勒河、讨赖河、党河源头生态保护战略,实施生态移民并将部分山区农牧民转换为生态管护人员;加快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和马鬃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退牧还草、推广种植沙生植物、人工防护林带建设,集中建设生态移民村,构筑以南部山区水源涵养、中部发展绿洲农业、北部防沙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安全屏障。

——实施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建设和修复,实施好“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近期工作方案”,完成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尽快编制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和“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加大土地利用布局结构调整,切实保护基本农田面积,调整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提高退耕还牧还草土地面积,加大退耕还水示范工程项目投入;探索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标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强荒漠植被封育保护,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试验示范工程,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

第九章政策措施与规划实施

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证规划组织实施。

第一节体制机制

——建立领导体制。建立省政府领导的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设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赋予相应的职能,指导酒嘉经济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逐步过渡为省政府的实体机构。酒嘉两市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责任,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建立协商制度。酒嘉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对口协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通报信息,讨论合作事宜,努力消除推进经济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加强衔接,共同商定酒嘉新区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平台、优势产业集群、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沟通协商合作等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增强酒嘉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制定约束机制。制定省级协调领导小组的工作规程和职责范围;两市政府共同制定《酒嘉经济一体化框架协议》,明确两市合作的方向、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布局,提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措施,形成双方自我遵守的约束机制。

——创新考核机制。以现有市级领导班子的考核指标体系为基础,逐步增加表征一体化发展的考核指标权重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考核方法中吸纳企业、事业单位及公众等政府服务对象的意见,或委托独立的中介机构进行考核。加强对涉及一体化建设的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发挥考核与激励机制的政策引导作用。

第二节政策措施

——一体化投资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和我省建设资金投入,支持民间资本、外资参与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千方百计扩大社会投资规模。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长期建设国债资金优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持。争取中央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国债贷款资金逐步转为拨款。省预算内投资以及其它专项资金要加大对酒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支持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重大项目建设;加大省级地质勘查基金对煤炭、油气等资源勘查以及国土资源大调查资金对酒嘉的支持力度;对省级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设施改造等公益建设项目,免除县(市)级配套资金;加大民族县区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

——一体化产业发展政策。以酒嘉新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形成城市一体化发展新机制的示范效应,积极探索两市产业发展、财税分享、共建共管的新机制。鼓励和引导酒嘉地区相关企业的跨市并购重组,支持组建具有功能互补的跨市区企业集团。加快建立支持两市产业和中小企业一体化发展的服务平台,加强在产业政策、技术转让、商贸交流、项目建设、金融投资、人才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建设开放式行业技术研发基地、相互开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企业,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给予政策扶持;对新能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省内给予优先立项和大力扶持,积极探索酒嘉工业新增用电优惠政策。

——一体化土地利用政策。打破行政区界限,积极探索酒嘉一体化土地利用指标的调控政策、全面协调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整体规划的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使建设用地指标、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等在两市间合理分配、流通,逐步形成两市统一的土地利用调控管理和相应的土地利益分配协调机制。统一调整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及新能源综合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的基准地价;对酒嘉跨区企业在合理分税的前提下享有同区土地资源政策,在共享共用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土地集约化利用,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向种养能手、产业大户集中;加快规划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用地,调整并逐步减少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适度增加城镇住宅用地。

——一体化金融服务政策。创新和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促进酒嘉两市政银企合作,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信贷经营机制;积极整合酒嘉农村信用合作社资源,建设为酒嘉“三农”服务的农村合作银行。探索建立酒嘉发展基金和酒嘉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并完善企业融资平台,适当放宽抵押和担保条件,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创新金融证券等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创造条件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重点培育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产业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上市后备资源。推进保险公司扩大财产险、寿险、意外险和健康险的保险范围,开展农业、责任和科技保险等专业保险试点工作,加强酒嘉异地运输、旅游等保险合作。

——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突出重点,通过制度、管理和发展方式的创新,统筹建设城乡产业、市场、科技、教育、生态以及基础设施等一体化体系。加快推进区域内农业和非农业户籍制度改革,依据实际居住地登记,全面建立统一的户籍制度。通过制度调整和政策鼓励,促使城市与农村教师间的相互流动;以新能源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以本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建立酒嘉劳动力培训、开发和就业领导小组,进行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逐步建立区域内统筹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接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一体化招商引资政策。统一招商政策,清理酒嘉两市有碍一体化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政策;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对区外企业特别是东中部企业投资酒嘉的优势产业、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等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核准审批,对符合区域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企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大力落实促进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加快审批程序;在一些垄断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等行业。

——一体化扩大开放政策。深化跨区域协作,全面推进向西开放,积极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支持酒嘉发展成为我国东中部产业转移、外来资源落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区;实施全面对外开放,构建面向中亚等国开放的战略平台,加快发展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研究设立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海关特殊监管区酒嘉分区;积极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参股、资源利用,并购境外矿产企业,建立生产加工或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

第三节规划实施

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加快落实省委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酒泉、嘉峪关两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积极推动,按照规划确定的任务,抓好落实,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对加快推进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紧紧把握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我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切实把推进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工作,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全面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加强组织领导。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省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省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有关重大问题,牵头组织有关方面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开展规划评估和修订工作。酒泉市政府、嘉峪关市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兰州白银和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对经济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发挥两市共同协商机制的作用,在重大项目布局与建设上实施双方共同协商和科学论证,必要时也可采取由省直有关部门委托第三方评价的机制,促进科学决策。

——明确工作责任。酒泉市政府、嘉峪关市政府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订具体的规划实施意见,促进规划的贯彻落实,并做好辖区内相关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协调工作。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制订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投资和产业政策,帮助协调有关重大项目建设与投资,争取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国家支持政策;省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制订促进经济一体化的行业发展政策,推进酒嘉产业调整升级,创新发展;省财政部门,负责制订并落实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省国土部门,负责组织修编统一的酒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订相关的土地政策和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政策;省交通部门,负责修编统一的酒嘉交通规划;省建设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统一的酒嘉城市规划;省水利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统一的酒嘉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制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政策;省气象部门,负责制订促进酒嘉气象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的政策,增强酒嘉气象预测预报能力,为酒嘉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省科技、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协调酒嘉区域科教创新体系建设,制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政策;省卫生、文化、通信等部门,要依据本规划,按照酒嘉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制订具体政策,采取实际措施,积极促进酒嘉经济一体化发展。

——强化规划实施。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酒嘉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对成绩显著的部门给予激励奖励。酒泉市政府、嘉峪关市政府要建立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考核机制,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年度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要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依据国家政策调整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