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回望温岭70年丨打造生态宜居 山水优美的现代工贸名城

回望温岭70年丨打造生态宜居 山水优美的现代工贸名城

时间:2022-05-08 05:42:50

相关推荐

回望温岭70年丨打造生态宜居 山水优美的现代工贸名城

温岭,位于东海之畔,是新千年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的首照地;温岭人敢为人先,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全国第一个“民主恳谈会”在这里诞生;温岭以万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千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温岭人民团结一心,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城市框架不断优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乡融合不断推进,120万温岭人正朝着建设山水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工贸名城大步迈进。

青春偶像剧《失恋疗养院》在温岭拍摄,一开播便引起众多人关注。石塘民宿成了这部剧的主要取景地,“面海而居,枕涛而栖”的环境,为整部剧加分不少。

不得不说,生活在温岭这座海滨小城,幸福感满满。今年夏天,大学同学就被石塘美景吸引,举家来温岭度假。驾船出海,亲自打捞最美味的海鲜;踏浪逐沙,尽情享受嬉戏的时刻;石屋民宿,远离城市喧嚣,感受宁静与淳朴。

犹记得,前大学毕业刚回到温岭,感觉特别不适应。“脏乱差”的环境,像农村的城市。但是,短短,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环境变得更美了,市民文明素质也更高了。

读大学时,很羡慕那些可以坐火车回家的同学。因为温岭不通火车,可以半价购票的学生证成了压箱底的累赘。如今,我们圆了铁路梦,又有杭绍台高铁、台州市域铁路S1线等一系列轨道交通在紧张建设中。遥想不久的将来,就能够乘坐新的动车班次、轻轨去旅行,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它先后拥有全国百强县(市)、中国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众多“金名片”。这是一座智慧城市,扫码乘公交、支付宝挂号、共享单车……拿着手机就能在温岭畅行无阻。这是一座新兴的城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高铁、轻轨、高速公路,为我们连接起一个车水马龙的世界。

今天,我很骄傲地把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介绍给没来过温岭、想来温岭的朋友。希望更多的人因为这座城市而留下。

城市中心:从传统古城到现代都市

走在城市新区,各种造型别致的地标建筑随处可见。温岭银泰城,是城市最具人气的地方之一;总部经济基地,高楼鳞次栉比,现已成为温岭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医疗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会展中心等城市功能性项目,散落在新区各处,极大地完善了城市功能。

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居住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区,正在打造台州南翼副中心城市新核心。

实际上,城市新区取代老城区成为城市中心,是温岭建县500多年来,城市中心首次发生转移。此前,从明成化五年(1469)置太平县,到19改名温岭县,再到1994年撤县设市始称温岭市,温岭的城市中心一直都位于老城区区块。

自1982年以来,温岭先后开展了4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2轮市域规划修编。从1982年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1995年的“浙江省东部沿海现代工贸城市”,到2001年的“浙江省富有山水特色的工贸名城”,再到的“浙江省山水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工贸名城”,规划中对城市性质定位的改变,生动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温岭落地生根的过程。

难以想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市人口只有50万人,中心城区面积仅2.6平方公里。70年间,通过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如今,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增加到120多万人。

城市环境:从脏乱差到美丽宜居

在五龙山巅,石夫人峰巍然耸立,风鬟雾鬓,延颈削肩,酷肖美人半身像,乃温岭最引人入胜风景之一。在石夫人峰脚下,五龙山公园二期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目前,已完成下河段雨水花园景石堆放、生态停车场浇筑、侧石安装。

据悉,五龙山公园二期工程是在一期的基础上扩建的,占地面积800亩,沿山而建,一直延伸至太平街道屏下村,全长约3.5公里,总投资4000万元。工程包含五龙山公园二期、环山自行车骑行道、石夫人路南延休闲道等,建成后将成为温岭最大的休闲公园。

从温岭第一座公园——虎山公园的建成,至今已过去了30余年。如今,东辉公园、锦屏公园、下保山公园、河滨公园、五龙山公园、北山公园等一大批公园绿地建成,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我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国家园林城市复查顺利通过“省考”。至年底,我市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7.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32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上升至42.10%。

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不仅要看账本上的数字,还越来越取决于生态环境的友好程度。,我市提出“环境大整治、习惯大变革”的目标,以环境革命开启建设新温岭的新篇章。至今,牧屿、坞根、松门等7座污水处理厂完成准IV提标,扩建5座;12个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改造项目和216公里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完成,大幅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早在,我市在东部新区全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经过3年多的实践,已初步形成“道路、建筑、湿地、产业”四大体系,确立层次相对明晰的海绵城市生态本底。目前,已实施海绵项目160多个,建设海绵试点区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东部新区已成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样板和典范,金塘北路及标准厂房等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九龙汇公园一期、城北振兴西路(一期)、田园路、西环路两侧绿化提升等市政绿化项目均已成功完成。

城市住宅: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很幸运!康庭佳园配套设施好,离我上班的地方又近,没想到选上了。”7月23日,环卫工人张大姐一家选到了心仪的住房,乐得合不拢嘴,“那里房租便宜,住房条件也好,简单收拾一下就能住进去。”

当天,由市住建局组织的市区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家庭公开选房中,共有204户轮候家庭选到了心仪的住房。此次分配房源共计266套,分别是太平街道康安大厦17套、城东街道康惠佳园5套、城西街道康庭佳园南区244套。

如今,城市发展越来越有温度。买房还是租房,市民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市住房保障和房管事务中心副主任卢文波介绍,全市现有公租房3468套,主要分布在城东、城西、太平等3个街道。在城西街道,还有专门为高层次人才配备的“汇贤居”人才公寓,共有258套精装修房间。

在温岭的商品房市场,住房按照品质、价格进行梯度化开发,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并以“宜居温岭”建设为目标,引进外地优质房开企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多元化发展,大抓精品楼盘建设,让百姓“居有所住,住有所安”。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85年的19.70平方米提高至54.85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的目标。

近年来,市住建局还大力推进公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当地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自以来,我市部署开展了城乡危旧房隐患排查和治理改造行动。截至6月底,我市完成了全部177幢城镇危旧房三年改造行动,完成了2599处“治危拆违”城乡危旧房治理改造,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居住环境和品质。同时,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今年开工9个棚改项目,实现开工率100%,并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督促,确保房屋按期交付使用,让拆迁户早日住进新房,预计开工后3年左右可交付使用。

城市出行:从公路时代到轨道时代

5月8日,台州市域铁路S1线温岭段8个工区全线启动建设。7月17日,全市第二次年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杭绍台铁路工程(温岭段)项目正式开工。

两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让所有温岭人振奋,因为承载了120万温岭人关于出行的梦想。杭州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从“公路时代”进入“轨道时代”,未来的梦想令人怦然心动。面对“交通巨龙”即将带来的蓬勃发展,温岭已站在起跑线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台州市域铁路S1线、杭绍台铁路温岭段的建设均已累计完成33%以上的工程量。“这两条交通要道的建设,将开启温岭全新的交通大时代,从根本上影响温岭人的出行方式。”市轨道办主任洪智军表示,除了便捷交通、惠及民生外,还能大幅提升温岭作为台州副中心的重大战略地位,有力推动台州半小时经济圈的高度协作。

“十三五”时期,我市紧紧围绕台州市“一都三城”发展定位,着重抓好快速交通、现代交通和城市交通,加快构建“三区融合、三市同城、三带协同”的发展大格局,推动温岭从县域城市向区域都市迈进。

同时,围绕“外畅内序”的大交通战略目标,近3年,主城区打通阳光大道、中心大道东延、百丈路“断头路”13条,改建道路21条18.5公里,综合治理拥堵点22处,完善交通信号灯系统,实行“一校一策”等措施,使主干道路平均通行速度达36公里每小时以上。新建停车场19个,完善人行道功能区设置,做到停车位“应划尽划”,近3年新增专用停车位5000个、公共停车位1435个。

展望未来,市住建局将以翻篇归零再出发的决心,敢于担当、克难攻坚,坚定不移地推动我市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美丽温岭、活力温岭、幸福温岭的新篇章。

3年改造50个城中村,腾出城市发展新空间

太平街道山下金村,地处温岭中心城区城郊接合部,原先村庄规划零乱,危旧房较多。自启动城中村改造以来,该村的签约拆迁、房屋腾空等工作快速推进,目前正在建设565间通天式住宅、264套小康型住宅,以及1万平方米出让回购商品房。另有5.7万平方米的公寓住宅已完成建设并安置入住。

这是我市城中村改造的一个缩影。早在,我市就吹响了城中村改造的集结号,计划用3年时间,改造50个城中村,共涉及11870户,建筑面积191.9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40个村改造签约户数10504户,完成拆除面积315.48万平方米(含企业厂房面积),全力打造“拆迁速度快、拆迁过程稳、拆迁口碑好”的温岭城中村改造样本。

不得不说,城中村改造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这是城市建设中的必经之路。在新一轮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中,我市组建了一支城村改造联军。建立分村分户落实的城中村改造攻坚模式,并积极发动“两代表一委员”等民间力量参与,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最重要的方法,全面推行“阳光征收”,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的签约热情。

同时,打破传统改造开发模式,首次尝试以出让建筑方案的形式改造太平街道下路廊区块,即由市旧城改造指挥部定下建筑方案,以竞标的形式出让给开发商承建,仅用10个多月时间,完成下路廊区块3万多平方米签约、腾空、拆除工作。在坊下街区块改造工作中,我市再次创新推出“指标出让”,即在控规指标设定的前提下,让开发商根据市场需要,设计建筑方案,政府进行适当指导。通过指标出让,省去了建筑方案设计的环节,预计缩短安置周期20个月以上。

“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工作,既改造出了民生,也改造出了城市发展空间,更改造出了城市形象和安全环境。”在督查时,这项工作得到了台州市委常委、温岭市委书记徐仁标的高度肯定。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今年,我市还将完成城东街道莘塘村、横峰街道汇川王村、城西街道鉴洋村等15个城中村拆迁改造,实施泽国镇水韵社区棚户区、大溪镇幸福社区2号区块棚户区等9个棚改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