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努力打破中年女性刻板印象吗?

《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努力打破中年女性刻板印象吗?

时间:2022-01-01 23:13:24

相关推荐

《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努力打破中年女性刻板印象吗?

事实上,无论是杨蓉感慨自己年过30还要维持少女人设否则没戏拍,还是海清在First电影节闭幕式上呼吁行业给中年女演员多一些机会,从开始,关于中年女演员困境的讨论就时不时出现在公共讨论中。近年来,女性平权话题的热度不断走高,全社会都越来越关注针对女性的年龄歧视问题,女艺人的“年龄焦虑”无疑更加让人心有戚戚——毕竟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都已属社会上游,而即便如此,她们也逃不过父权社会对中年女性的规训和定位。

根据 “DT财经” 的统计数据,参加《浪姐》对于部分女星来说可谓是一次自救:在参加节目的25位有表演经历的艺人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女艺人在-年均有一部新作品播出;能有五部及以上作品播出的女艺人在全部演员中占比仅1%,65%的人同年没有任何影视作品;在没有影视作品的演员中,超过六成空窗期达到两年以上。统计数据显示,整个行业内女演员面临的竞争比男演员更激烈。,女演员无影视作品的比例比男演员高7%,女演员的平均空窗期也比男演员长近100天。

也正是因为如此,观众对《浪姐》充满了期待——人们希望看到女性在过了“傻白甜”的年纪后,能够展现与“少女人设”不同的、独属于成熟女性的智慧和主见,能够用实际行动证明年龄不是女性的束缚,反而是资历和能力提升的证明。“看理想”以 《 没有给出完美答案,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为题刊文指出,虽然中年女性困境在全社会范围内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单靠一部综艺节目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浪姐》带来的巨大声量,还是给了市场和社会一个强有力的反馈。

节目中郑希怡对评委的犀利评价得到了众多网友好评。

最重要的是,它展现了中年女性多元的可能性。上述文章指出,无论是节目中还是节目外,《浪姐》营造了一个开诚布公讨论这一议题的氛围:一直以“甜姐儿”形象示人的金莎和张含韵选择在节目中突破自己的往日形象;用传统女团的单一标准去评价姐姐们的评委杜华被节目组、姐姐们和观众质疑;节目的配套访谈节目《定义》每期与一位姐姐深入对谈,展现她们真实的状态;《浪姐》豆瓣小组执行不主动挖姐姐“黑料”的不成文规定,组内各种有深度的见解比比皆是,“哪个姐姐更有少女感”的话题被群嘲是“让整个立意变浅了”。

与此同时,也有评论认为《浪姐》目前呈现的内容仍配不上这档节目的初衷和野心。“3号厅检票员工”发布的剧评 《姐姐很好,乘风破浪一般》 指出,《浪姐》吸睛之处——姐姐们每一个人都很有自我主张,很有性格——其实是这群姐姐的个人魅力使然,而不是节目本身的效果。观众可以明显感觉到,对于这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选秀节目,节目组虽然有野心,但其实没想好自己要做什么,依然在用选年轻女团的赛制和评价体系要求、评价姐姐们。

初评级的打分结果明显违背了节目的初衷:分数较高的基本是30+年龄段的年轻姐姐,40岁以上的姐姐则普遍分数较低,这个结果意味着这档节目依然相信“年纪越轻越好”的选秀逻辑,区别只在于原来是20岁比30岁好,现在是30岁比四五十岁好。文章认为,节目组邀请杜华来当评委是一大败笔——节目的定位本身是反对娱乐业资本对女团审美的定型和垄断,但节目组扭头又请了乐华娱乐的老板杜华来当评委,而她又再度以“传统女团”的标准来评价姐姐们,即使节目组“生存欲满满地”在字幕里打出“仅代表杜华女士个人标准”字样,但并无法抹去她作为评委对姐姐们的去留拥有极大话语权的事实。所以到头来,评委做的是从各具特色的姐姐们中选出有“标准女团像”的姐姐,一些个人特色很强的姐姐可能拿不到高分。

“至少在我个人的意识里,30+之后的姐姐们的魅力,是不需要去做年轻女孩一样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年轻有年轻的好,客观的身体条件摆在那。但姐姐有姐姐的魅力,她们自信,独立,成熟,大方,她们可以用任何形容词……应该让大家通过比赛来看到这些,才能最终传达出让中国女性都不要恐惧变老这样的最终奥义。这才是这档节目的正确方向啊。”文章写道。

微博博主@白鱼Fiasili 认为节目中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节目组把观众的期待——在公平竞争的标准下,不同年龄和处境的女性通过努力焕发自己的魅力,打破主流偏见,敢于说真话、表达自我——附着在一些错误的对象上,比如宁静和张雨绮。她们在节目中的“真性情”“气场足”人设更多是建立在用自身已有的资历和话语权去谋求特权。

在回答杜华的问题时,宁静一会说想跳舞,一会说不想跳舞,这种“混不吝”的态度背后是她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特权,并且她在节目中一再利用这一点。张雨绮带着王丽坤要求《艾瑞巴蒂》组的选手跟自己换位置,本质上也不是“真”,而是“我弱我有理”,是对规则的蔑视和对其他选手的不尊重。而这样的行为,传递给观众的信息就是“你只有掌握压倒性的权力的时候,才能和别人不一样”,不掌握这些特权的大多数人得不到优待,只能努力。

宁静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和特权,并且她在节目中一再利用这一点。

白鱼认为,《浪姐》虽然让观众看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姐姐,但节目本身并没有在女性议题上做任何努力,而只是靠这些女性自己的故事和衍生话题来卖热度。节目没有用心去纠正针对“中年女性”的偏见,却任由其发展。另外,节目也没有建立一个较为公平、有核心标准的制度,为观众提供多元的审美和感受。从这个角度而言,《浪姐》是否只是借用了“中女”的噱头,把“姐姐”当成一个新的刻板印象来消费,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1岁女孩缪可馨坠楼,

谁该为这一悲剧负责?

6月4日下午3点14分,江苏常州河滨小学五年级学生缪可馨从教学楼4楼坠楼身亡。新闻传开后,报道揭露的种种细节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

缪可馨生前上的最后一节课是作文课,她的作文《三打白骨精》被班主任袁灯美划满了删改笔迹。在文章结尾,缪可馨写道:“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袁灯美对此的批注是,“传递正能量。”

据缪可馨亲属透露,袁灯美曾在10月打过缪可馨,并收下过家长的500元转账——这一信息得到了当地官员的确认。与此同时,多名自称袁灯美学生的网友也站出来指责其师风不正。26岁的冯泓玮(曾用名冯旺)是河滨小学届毕业生,他在接受 《等深线》 采访时表示,他四、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是袁灯美,对方曾把他叫到办公室,把他裤子脱掉打屁股,还会在班级中当众打学生巴掌,暗示学生家长给红包。

种种证据显示,袁灯美作为老师有失职之处。媒体人 六神磊磊在其个人公众号 上撰文指出,袁老师对缪可馨作文的修改意见是很有问题的。这篇作文一共不过三四百字,但被删掉了至少上百字,删掉的部分大多是鲜活、有趣的细节,这些细节原本体现了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写作天赋,却被老师无情地否认了。另外,袁老师对作文结尾的批示也令人不解。缪可馨对《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非常深刻的见解,但她的独立思考和有趣个性都倒在了“传递正能量”这五个字面前。

六神磊磊认为,袁老师最应该批改的不是上述内容,而是《西游记》的作者其实不是罗贯中,但她偏偏没有看出这个事实性错误。“越是那些没有学识的人,比如袁老师之辈,往往最热爱片面追捧所谓的正面的能量。因为她可以掩护自己的无知和不会思考。因为他最没有门槛,不需要真才实学,甚至都不需要搞清楚吴承恩和罗贯中,就可以收获最廉价的正确,用来指责任何一个缪可馨,”他写道,“修改孩子的作文,这是大事。事实上,这是修改孩子的头脑,修改孩子的心灵,修改孩子看世界的方式,修改孩子的个性和精神。你没有能力,就别乱动手。”

《等深线》的报道从儿童心理问题关怀的角度讨论了学校和家长各自应该承担哪些责任,以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报道指出,早在,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就要求各地各校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必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然而在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侦查系原教师、二级心理咨询师马如军看来,政府层面虽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很重视,也提出了相关措施,但到了市区、街道、学校层面,具体工作开展得并不到位。截至发稿,河滨小学并未向媒体披露该校驻校心理老师、心理课堂的情况。

专业从事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和儿童心理教育的龙雨注意到,在缪可馨从教室出来爬上栏杆到坠地有15秒左右的空隔。龙雨认为,这背后是孩子发自本能的求生欲,她的犹豫是希望能够被人发现、被人拦住;如果当时有人能拦住她,她会大哭一场,把心里积压的压抑沉重的东西宣泄出来,但可惜的是她的求生欲没能得到正面反馈。

“如果孩子过于乖巧、过于顺从父母老师的意愿,则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龙雨认为,缪可馨的轻生念头应该不是瞬间产生的,而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压抑,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意志。“如果孩子有与家长争辩的习惯,家庭也有让孩子去发表自己想法的空间,出了问题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弹性去面对困难,孩子一般遇到难事也不会选择自杀。这样的孩子从小就会与家长或其他外界环境磨合,从磨合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空间有机会疏解压力,其实就像一个会适当地撒气的气球,这样就不会轻易爆炸。但如果孩子过于乖巧、过于顺从父母老师的意愿,则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

“很多父母认为,学校就应该管我孩子全部,孩子回家就是吃个饭睡个觉,第二天家长照样送学校,认为学生就该在学校学习,别的事情不需要操心太多。真不是这样的,最起码,父母应该有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在。哪怕不清楚什么方法,家长也应该知道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跟孩子待一会儿。应该在孩子不顺心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安慰、陪伴。这样,会让孩子从心理感受上觉得家长是有依靠的、是值得信任的。如果孩子真的遇上了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想到跟信任的家庭成员去讲一讲。”龙雨说。

让许多网友不适的,除了涉事老师以正能量为名批评缪可馨的作文以外,还有悲剧发生后微信群里众多家长罔顾孩子同班儿童在校自杀身亡的事实和当事家长的情绪,给老师点赞声援的现象。播客节目《不合时宜》主播孟常认为,家长群里排队点赞的父母实际上是在身体力行地告诉自己的孩子,社会规则难以撼动,能做的只有适者生存,由于家长自己在社会中无力抵抗上司和更大的权力,顺从权威于是成了那个更安全、更能让自己获益的选择,所以当自己的孩子接受这套规训的时候,他们不认为这其实是有问题的。

于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出现了。面对别人家孩子的意外,他们不仅不认为这是老师和学校的失职,反而为老师点赞,认同老师对孩子的正能量规训。他们认为,孩子如果保有天真、正义感,总是提出问题、总是质疑,会让孩子在社会中碰壁吃亏,倒不如早早磨去这些棱角。在孟常看来,在当下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中,正义、美、善、天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这些美好的品质难以得到奖赏,这导致了一个诡异又讽刺的结果,即虽然我们在教育和公共话语中不断提倡“正能量”的美好的词语,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些词语的反面。“到最后,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不要把这些当真,因为没有人严肃对待这些事物和价值。缪可馨作文最后写的是非常深刻的,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现实,没有人相信嘴上的这些大词,这是非常让人难过和痛心的。”

参考资料:

《姐姐来了,有风有浪》

《综艺里姐姐们乘风破浪,但现实里大多接不到戏 | DT数说》

《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没有给出完美答案,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姐姐很好,乘风破浪一般》

《姐姐们很好,但为什么没能乘风破浪?》

《11岁女孩的最后一节作文课》

《袁老师这作文改的什么玩意》

播客节目《不合时宜》:正能量的悲剧:教育的现实和可能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林子人,编辑:黄月、赵蕴娴,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