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野生作家”系列】胡凌云:很多东西在现实中实现不了 只能用文字去实现

【“野生作家”系列】胡凌云:很多东西在现实中实现不了 只能用文字去实现

时间:2023-10-26 23:57:25

相关推荐

【“野生作家”系列】胡凌云:很多东西在现实中实现不了 只能用文字去实现

胡凌云:凡尔纳是我自己作品中引用过的唯一作家。对自然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敬意是我的生活主题,这和童年读他有很大关系。但他的作品在我的世界里当然不属于青少年科幻读物。它们满载着人类的进取心和面对困境的毅力,和时常流露的同情心一样,都是我人生中不灭的灯火。我最近又重读了《神秘岛》和《机器岛》,确认前者不仅是一部缩微的人类史,也是对美国移民的致敬,而后者则预言了美国走向瓦解的一种可能 左舷与右舷决裂。

界面文化:你最欣赏的中国作家是谁,为什么?

胡凌云: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让我落泪和让我笑出声的作家。他不动声色地把普通人的命运写成了悲天悯人的故事。他完美刻画了他们与亲友邻居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生活的胡同、城市、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一个绝不算盛世的中国艰难前行,但却透着温情和骨气。他本人和他的作品一样真实地活在中国历史中,然后直接穿透历史。

界面文化:你的社交圈里是否有许多作家朋友,或者是否认为写作应该进入某个圈子?

胡凌云:掘火有作者创作小说和诗歌,但我不记得曾经和他们交流写作。比起他们,我作品太少,从未总结过创作理念,阅读量也很小。但创作者们当然可以互为读者,我认为停留在这个层次就挺好,而坚持独立出版的他们对我的创作是一种精神鼓励,这比技术上的探讨和启发要高一个层次。我的新长篇据说很像日记,这也许是因为写作对我的全部意义只是记录,而在这个前提下,我的身份完全不重要,也无需在某个圈子里获得认同、归属感及其他。

界面文化:你写作的习惯是什么,是否会在固定时间写作?

胡凌云:每天清晨三点左右开始,直到上午七点多出门上班,下班回家晚饭后再开始。但因为我还负责一个网站,假如有新的文章和电台节目要贴,或者需要维护,可能就会耽搁一阵。假如需要在翻译上赶赶进度,会安排在晚间,因为相对原创来说,认真细致就好,不需要太多的追忆和想象去进行构思。白天工作脑力消耗大,晚上的思路往往不够敏锐。写作时会听些音乐,但都是清淡音乐,没有强烈地域风格更没有演唱,以免把我带入一种明确的地点或者心情中去。

不过某些特定章节需要特定音乐来伴奏,因为音乐依然是保留记忆的容器和放飞想像力的工具。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孙女都会在身边陪着,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呼呼,提醒我要珍惜时间,也提醒我有很多美好事物还等着被描述。

界面文化:除了写作和阅读,你还有什么爱好?

胡凌云:写作、翻译和网站建设基本上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听音乐看电影读书这类每个人都做的事我觉得都说不上是爱好。喜欢一些户外活动,但不算运动型,只是到世界另一些角落去看看。在新长篇里有很多这样的描述,还有一节专门讲述滑雪对我的意义 并不是为了强身健体。我的爱好背后基本上都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 毕竟人生除了文字,还有很多,而文字的功能只是记录它们。我虽然没有消遣、娱乐类型的爱好,但肯定不是那种放松不下来的人,打字的手经常停下来去摸摸睡着的咕噜,这算是没有目的的纯爱好。

界面文化:如何看待影视和文学的关系?

胡凌云:我正在译巴拉德的《撞车》,但进展缓慢,因为这部作品是他最纠缠文体的一部。这种文体在柯南伯格导演的电影版中无法体现,但电影中可以流动着金属的光泽和碰撞的闷响,人们对视的眼神,这些是文字难以精确送达的,需要读者代入自己的联想,被声光引发潜意识活动。多媒体提供了更完整的场景和更丰富的感觉,但它消灭了文字给客体的精确定义,提供了更多道具,并将它们所暗示的文化意义和人-物或物-物之间的心理关联一起留给观众去处理。出色的导演能够传达这类信息,但不是所有观众都会留意。影视和文学都是描述现实或虚拟现实的稀疏矩阵,但存储方式不同。

界面文化:我们谈论一部小说的时候会说到语言、结构、节奏、故事等,对你来说你最在意其中的哪个部分?

胡凌云:在我的世界里,语言、结构、节奏都是为故事服务的。必须选一个,自然是故事了。对我来说,创作的动力当然不是为了练习和表现自己的技术,而是讲故事的愿望,其他一切都是包装它的方式。我在书店看一本小说,首先看的必然是故事主题和梗概。然后才会去快速翻翻内页,粗略感受一下文笔。小说本来就是叙事的艺术。在未来的岁月中,读过的小说在记忆中被老年痴呆症融化时,形销骨立的最后印象肯定还是故事。

界面文化:写作的时候你会想着读者吗?

胡凌云:读者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同一部作品中触动每个读者的角色和情节可能完全不同,想着他们中的谁呢?所以完全不会去想。最近看到掘火作者肥内写的年终总结里有一行 還是要把寫作調整為「不為任何人」的寫作。 ,感觉这就是我一直的方向。

不为任何人就是为了所有人。社交媒体时代的危险之一就是创作者和公众之间难以保持足够距离,而创作者一旦在意点击量,创作便成了一种表演。我到目前为止每个长篇都耗时多年,这样的好处之一是即便受到外界影响,被冲动驱使,也早已冷静下来。在漫长岁月中沉默着引导自己的还是个人终极的价值观。没有人知道我在写什么,而我也不知道它会被什么样的读者阅读和喜欢。每部作品都需要自己去寻找命运中的读者。掘火的每篇文章也是这样。

界面文化:你觉得作家是否要关注政治和公共性话题,并且应该将这些关注反映到作品里?

胡凌云:自然科学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似乎没有关心它们的必要。而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人,是否关心这些是个人自由。

比起关注这些话题本身,我更关注的人们对这类话题的反应。这些反应赋予这些话题生命。至于是否写进作品,这取决于是否真能沉淀下什么。探讨humancondition是文学的一种终极境界。要去那个方向,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条途径现实的路。这条路很漫长,作家不应该随时拍案而起,而是要在敏感和审慎中积蓄力量。

界面文化:你觉得未来小说的读者是更多还是更少?

胡凌云:应该更少,因为人类更倾向于接收多媒体信息,注意力也会变得有限和短暂。不过,虽然小说看似一种比特率极低的串行流媒体,但我们在阅读过程能够体会到一种线性的张力,而文字本身的确定和抽象这两重属性也会刺激我们各自的想象力构建为自己定制的画面,包括构图和景深,这种独特的乐趣会依然会被人类喜爱。

界面文化:你是否认为作家和评论家应该保持距离?

胡凌云:掘火档案本身就是以艺术评论为主的平台,所以我对于评论肯定不会反感。能有交流的机会和意愿肯定是一件好事,不必刻意强调自己的身份即可。作家不应将评论家和读者区别对待,而评论家的目标肯定也不是打分。

界面文化:你在写作这条道路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是什么?

胡凌云:希望能够缩短观察 感悟 记录的周期。到目前为止这个周期是好多年。最早是因为年轻时存储的感觉还需要沉淀,所以迟迟没有动笔,然后则是因为没有时间,导致写作总像是还自己的稿债,把几年前自己的构思誊写下来。我希望缩短这个周期。在最新长篇的最后几节,我的笔似乎终于追上了自己。我希望文字从此可以和思想同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