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武汉初三男生被家长扇耳光后跳楼身亡:压垮孩子的 不是两巴掌

武汉初三男生被家长扇耳光后跳楼身亡:压垮孩子的 不是两巴掌

时间:2019-07-10 13:41:43

相关推荐

武汉初三男生被家长扇耳光后跳楼身亡:压垮孩子的 不是两巴掌

近日,武汉发生了一件令人万分痛心的事。

9月17日,一名初三学生,因为玩扑克被班主任请家长。

怒不可遏的妈妈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当众发泄自己的怒火。两个耳光打下去,孩子已经放弃了躲避。

等老师和家长离去,他默默呆立了两分钟,然后纵身跳下了五楼。

当妈的可能从没想过,对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竟是一句恶言。

这个消息让人悲痛,更需要我们反思。

青春期是个比较特殊的年龄段,家长、老师,和孩子自己,都要学习了解这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学会正确的相处方式。

为什么初中生如此“脆弱”?

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初中生生活在“波涛”中

12-15岁是青春期的早期。此时,孩子们的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都在经历很多变化,比如激素增加、大脑神经在进行修剪和重塑。

他们情绪变化大且快,忽阴忽晴。

初中开始的孩子,常会思考一些比较重大的主题:死亡、社会变革、人生的意义,以及其他各种哲学问题。这些问题让他们着迷,促使他们探索、读书,同时也会带来困惑迷茫。

大脑的重新整合,使得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大、做事常有各种疏漏。比如,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似乎都没有小学高年级时有条理,丢三落四的,自己的房间很乱,还不让家长动。

上面这些当然不是坏事,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阶段而已。他们正在进行大脑整合,发展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学习处理更复杂的情绪。

应对建议:

别急着评价孩子的行为。

当家长为孩子的表现感到羞辱、暴怒时,您要先把自己冷静下来,后退一步。

您要努力了解真实情况,把孩子的表现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去观察。

我们仍然要给孩子界限,但是,双方都先冷静一下,沟通才能进行。

自我在成长,他们要挣脱父母的控制,走向同龄人群体。

12岁以后的孩子,他们开始要脱离儿童阶段,向成年人迈进。

他们会把依恋从对父母,转向对同龄人。比如,遇到困扰,他们更多会与同学倾诉,而不是父母。

这时他们另一种典型表现是,对于家长特别强制要他做的事情、要强加给他的东西,都会强烈反抗。

有时,明明心里知道那是对的,但为了表明自己有自己的观点和决定权,他们会故意做出与之相反的事情。

不了解实情的家长,很容易把上面这些理解为不服管,于是加紧了控制。

家长控制得越严,孩子的反抗之战就越是惨烈,最终伤及双方。

事实上,孩子不是真的针对父母,他只是需要有人扮演个反面角色而已。这与两岁孩子说“不”是差不多的情况。

应对建议:

改变互动模式,给孩子空间与信任,建立新的亲子连接。

家长要放低自己一些,和孩子更加平等相处。

与他沟通时,不要用强硬的语气,不要搞权力争夺战。

你可以明确告诉他,你的底线要求是什么,他在怎样的范围内可以自己有权决定。在此范围内,你尊重他的决定。用行动表示:你理解他、信任他,愿意去了解他的感受。

此时的大脑发育阶段,使得他们易冲动,不能全面考虑后果。

初中乃至整个青春期阶段,他们的大脑特点是易冲动。这使得他们能够去冒险、探索,但也增加了风险。他们此时做事,只考虑痛快的一面,不考虑全面的后果。

应对建议:

随时用小事,和他们谈论,评估事情的利弊、代价和结果,练习全面考虑。以正面的语言去谈论后果。比如说:我相信你会考虑到这种后果;我觉得你是个有自己观点的人,不是人云亦云总是从众的孩子;遇事能三思,是成熟的成年人的表现。

小学升入初中,在成绩排名、群体中的地位等,遭遇重新洗牌。

很多孩子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和在群体里的位置,会发生很大变化。

他们来到了新的环境,所学知识也不再是只靠背诵或刷题就能应付的,需要更多抽象思维。

这时,有些孩子会不适应新的学习模式,而另一些在小学时只知道玩的孩子,此时“开窍”了,开始主动努力学习了。所以,很多变化都会出现。

应对建议:

您要尽力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这么大的孩子在群体里的地位、遭遇,对他们影响非常大,家长要知道他们在经历着什么,才能帮到他。

最后,如何和孩子相处?

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把他当一个孩子来看。

也就是说,他是孩子,还在成长,认知水平有限,自控能力不足,这些都是需要他慢慢学习和在父母的教导中学到的,请多些包容和耐心。

第二个原则就是,当你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他当个成年人来看。

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想想你要说的话,如果放在大人身上,会不会伤害自尊心?

孩子也是人,只要是人,被责骂就会伤心,不被尊重就会愤怒,受委屈了就会有恨,不被理解就会有痛苦。

几个父母和孩子说话的小技巧:

1、请不要说:我和你说话呢,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

请这么说:我感觉你今天有心事,你能不能和我说说看?看看爸爸(妈妈)能不能帮你。

2、请不要说:还不回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听到没有?我都说了好几遍了!

请这么说:还有十分钟就要睡觉了,你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3、请不要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都是为你好!

请这么说:你可以说不,但我需要知道你说不的理由,才能理解你呀!

有一本书,叫《为何家会伤人》,里面写到的场景,真的很让人刺痛。

你给了孩子恨,却妄想从他身上得到爱;

你给了孩子痛苦,却妄想从他身上收获感激;

你给了孩子阴影,却妄想他永远积极向上没有阴霾;

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纪伯伦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

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更不是我们情绪的垃圾桶。

不要再以爱之名,做伤害孩子的事情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