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难题(正确率≤60%的题目)解析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难题(正确率≤60%的题目)解析

时间:2022-11-03 01:09:16

相关推荐

国考行测「数量关系」难题(正确率≤60%的题目)解析

全文字数|8.9千

阅读时间|42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低正确率的送分题

2.注意「年份数字之和」的特殊规律

3.一个月内「求周期」尽量直接数

4.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5.元素较少就要逐个列出

6.简明的逐个代入法

7.人数不可分,要「向上取整」

8.繁琐的计算导致正确率变低

9.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10.通过选项思考暴力破解的可能性

11.通过特殊值快速解出坐标题

12.遇到工程题不要急着去「设1」

13.把握未知项之间的关键联系

14.高难度的空间想象题

15.投影定理与球体的特性

国考「数量关系」难题(正确率≤60%)解析。

一、低正确率的送分题

【国考省级卷61题】面包房购买一包售价为15元/千克的白糖,取其中的一部分加水溶解形成浓度为20%的糖水12千克,然后将剩余的白糖全部加入后溶解,糖水浓度变为25%。

购买白糖花了多少钱?

(A)45

(B)48

(C)36

(D)42

购买白糖花了多少钱?

(A)45

(B)48

(C)36

(D)42

正确率58%,易错项A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白糖15元/kg

②配20%糖水12kg

③加入所有白糖,浓度变为25%

④求购买白糖花费

本题使用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解出。

根据②可知20%糖水含糖:

12×20%=2.4kg

设25%糖水中加入的糖设为xkg,则:

(2.4+x)/(12+x)=25%

→9.6+4x=12+x

→3x=2.4,x=0.8

购买白糖总量为:

2.4+0.8=3.2kg

根据①可知总价格为:

15×3.2=48元

需要注意白糖的重量要算入溶液的重量中。这道题理论上是送分题,但一个小陷阱就让很多考生做错。

二、注意「年份数字之和」的特殊规律

【国考地市级卷62题/ 省级卷62题】某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自己的年龄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出生当年算0岁)。

此人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A)

(B)

(C)

(D)

此人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A)

(B)

(C)

(D)

正确率56%,易错项C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出生于197X年

②某年起连续年龄=年份数字之和

③求选项哪年年龄是9的整数倍

本题要从「某年起连续年龄=年份数字之和」入手。根据①可知,1970年代生人至今的年份数字之和可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即:

2000年前:1+9+后两位

2000年后:2+0+后两位

按此人最晚1979年生算,2000年时他也至少21岁,四位数之和太小,不可能满足条件,因此「某年」一定在2000年前。

根据②可知,如果「连续」跨年代,则必定出现以下情况:

十位数+1(1979→1980,1989→1990)

十位数-9且个位数直接-9(1999→2000由9→0

很明显两者均不符合题意,因此这只可能是「19X0-19X9」年,在仅个位数变动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共有两种可能:

「1980-1989」年:

1980年1+9+8=18,1980-18=1962(也可以算1989年的数据,结果同样为1962),不符合「1970年代生」的描述,排除。

「1990-1999」年:

1990年1+9+9=19,1990-19=1971(也可以算1999年的数据,结果相同)

很明显C选项「」符合要求,此时此人为-1971=36岁,是9的整数倍。

本题解题关键就是 「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自己的年龄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可以快速得出这描述的是「1980-1989」或「1990-1999」两个阶段,代入排除「1980-1989」即可。

涉及年龄数字计算的题目,十有八九和年代(世纪)改变有关。

三、一个月内「求周期」尽量直接数

【国考地市级卷61题/ 省级卷63题】为维护办公环境,某办公室四人在工作日轮流打扫卫生,每周一打扫卫生的人给植物浇水。7月5日周五轮到小玲打扫卫生。

下一次小玲给植物浇水在哪天?

(A)7月15日

(B)7月22日

(C)7月29日

(D)8月5日

下一次小玲给植物浇水在哪天?

(A)7月15日

(B)7月22日

(C)7月29日

(D)8月5日

正确率56%,易错项B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4人轮流打扫,周一浇水

②7月5日周五小玲打扫,求下一次浇水时间

本题非常简单,一眼可发现选项中离7月5日最远的是8月5日,只有一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据②的描述直接逐个列出小玲打扫时间即可。

已知「周末2天不浇水,办公室3人各占1天」,可得小玲的打扫时间为:

7月5日周五,8、9、10另3人值班

→7月11日周四,12、15、16另3人值班

→7月17日周三,18、19、22另3人值班

→7月23日周二,23、24、25另3人值班

→7月29日周一(C选项正确)。

本题虽然是周期问题,但由于周期非常短,没有必要找出规律,采取直接列出的方法是最合适的。

如果使用公式,则可知这是一个4日周期,每周7日减去工作日是5日,小玲从第一个周期的第5日开始:

∵小玲每周打扫日期提前一天,

∴第4周在周一打扫(即经过了3个5日周期到第4周周一),

∴7月5日之后即为周末,加上4个周末2天,总共隔了(5×3)+(2×4)=23日,即从7月5日+23+1(隔了23日,要再加1日)=7月29日,C正确。

可发现看出这种方法耗时较长,不推荐。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板套用公式。

四、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国考省级卷64题】某超市购入每瓶200毫升和500毫升两种规格的沐浴露各若干箱,200毫升沐浴露每箱20瓶,500毫升沐浴露每箱12瓶,定价分别为14元/瓶和25元/瓶。货物卖完后,发现两种规格沐浴露销售收入相同。

这批沐浴露中,200毫升的最少有几箱?

(A)3

(B)8

(C)10

(D)15

这批沐浴露中,200毫升的最少有几箱?

(A)3

(B)8

(C)10

(D)15

正确率51%,易错项B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200mL、500mL两种规格

②200mL1箱20瓶,14元/瓶;500mL1箱12瓶,25元/瓶

③两种规格收入相同,求200mL最少几箱

根据②可知:

200mL规格每箱20×14=280元,

500mL规格每箱25×12=300元。

要求在销售收入相同的条件下,200mL规格最少,在未给出其他限制条件的前提下,一定是求销售额的「最小公倍数」。

总销售额的最小公倍数为:

(280,300)

→(28,30)×10

→(14,15)×2×10

→14×15×2×10=4200元

200mL规格最小销售箱数为:

4200÷280=15,D选项正确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两种产品销售收入相同」。在每箱价格不同的情况下,销售收入相同的最小值和最小公倍数有关,理解了这一点就很容易解题了。对于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理清题意,确定其属于极限类还是最小公约/公倍数类

五、元素较少就要逐个列出

【国考地市级卷64题/ 省级卷65题】某次知识竞猜试卷包括3道每题10分的甲类题,2道每题20分的乙类题以及1道30分的丙类题。参赛者赵某随机选择其中的部分试题作答并全部答对,最终得分为70分。

赵某未选择丙类题的概率为多少?

(A)1/3

(B)1/5

(C)1/7

(D)1/8

赵某未选择丙类题的概率为多少?

(A)1/3

(B)1/5

(C)1/7

(D)1/8

正确率17%,易错项B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甲10分,3道

②乙20分,2道

③丙30分,1道

④全答对共70分,求未选择丙的概率

本题属于多种组合下的概率题,难度较高,解题关键是理解得分的具体情况。

根据①②③的描述和④的限制,可列出得分公式:

(10×甲)+(20×乙)+(30×丙)=70。

其中甲乙丙都为整数且甲≤3,乙≤2,丙≤1。 那么可能的情况只有三类:

(1)甲=0,乙=2,丙=1

只有1种情况:甲未选,乙2题必选,丙1题必选。

(2)甲=2,乙=1,丙=1

甲=2有3种情况:C(3,2)=3

乙=1有2种情况:C(2,1)=2

丙=1只有1种情况:1题必选

总共有3×2×1=6种情况。

(3)甲=3,乙=2,丙=0

只有1种情况:甲3题必选,乙2题必选,丙不选。

因此赵某总共有1+6+1=8种情况,未选择丙的情况只有(3)中的一种,即丙未选的概率是1/8,D正确。

千万不要盲目套用和排列、组合、概率有关的公式,因为本题总共只有8种情况。只要逐个列出所有的可能,这道题就很容易做出来。

六、简明的逐个代入法

【国考地市级卷63题/ 省级卷66题】某人租下一店面准备卖服装,房租每月1万元,重新装修花费10万元。从租下店面到开始营业花费3个月时间。开始营业后第一个月,扣除所有费用后的纯利润为3万元。

如每月纯利润比上月增加2000元而成本不变,问该店在租下店面后第几个月收回投资?

(A)7

(B)8

(C)9

(D)10

如每月纯利润比上月增加2000元而成本不变,问该店在租下店面后第几个月收回投资?

(A)7

(B)8

(C)9

(D)10

正确率36%,易错项B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房租1万/月,装修10万

②3个月后营业

③营业后纯利润3万,随后每月+2000

根据①②可知,总成本为:

1万×3+10万=13万

根据③直接列出、公式:

13≤ 3+3.2+3.4+3.6……(单位:万元)

其中,左边为总支出,右边为总收入,「3」为第4个月,「3.2」为第5个月,以此类推。

可知在第4个数3.6,也就是第7个月的时候,后面的总收入达到了13.2,超过总支出收回了投资,A选项正确。

需要注意「开始营业后」就要「扣除所有费用」,房租当然也包括在费用中。

在考试中,推荐在选项不是很大(如本题最大的D选项只有10)的前提下,采取逐个带入这种超级简明的解题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解题速度。本题涉及条件较多,需要计算的步骤较长,难度较高。

七、人数不可分,要「向上取整」

【国考地市级卷65题/ 省级卷67题】某抗洪指挥部的所有人员中,有2/3的人在前线指挥抢险。由于汛情紧急,又增派6人前往,此时在前线指挥抢险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5%。

如该抗洪指挥部需要保留至少10%的人员在应急指挥中心,那么最多还能再派多少人去前线?

(A)8

(B)9

(C)10

(D)11

如该抗洪指挥部需要保留至少10%的人员在应急指挥中心,那么最多还能再派多少人去前线?

(A)8

(B)9

(C)10

(D)11

正确率39%,易错项B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2/3人在前线

②增派6人,变为75%

③至少保留10%在中心,求最多再增派多少人

本题为送分题,用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轻松解出。设总人数为x,根据①②可知:

2/3x+6=75%x

→(75%-2/3)x=6

→x=6÷(9/12-8/12)

→x=6÷1/12=72

10%的总人数就是7.2人,由于人数必须为整数,所以向上取整为8人,最多再派出:

72-8-(72×75%)

=64-54=10人,C选项正确。

本题部分考生误选B,主要原因是没有注意到人数不可分,把「向上取整」做成了「四舍五入」。此类题一定要保证拿下分数,因为其难度很低,避开陷阱即可。

八、繁琐的计算导致正确率变低

【国考地市级卷66题/ 省级卷68题】小张需要在5个长度分别为15秒、53秒、22秒、47秒、23秒的视频片段中选取若干个,合成为一个长度在80~90秒之间的宣传视频。要求每个片段均需完整使用且最多使用一次,并且片段间没有空闲时段。

小张最多可能做出多少个不同的视频?

(A)6

(B)12

(C)18

(D)24

小张最多可能做出多少个不同的视频?

(A)6

(B)12

(C)18

(D)24

正确率50%,易错项B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5片段长度为15、53、22、47、23

②合成视频长度80~90

③片段完整、无空闲、最多使用一次,求视频种类数量

由①②可知,小张需要选择几个视频片段,找出时间相加在80~90之间的组合。

把几个数从大到小排列:53、47、23、22、15,首先从最大数53开始罗列所有的可能:

53+47=100>90,排除

53+23=76,76+(最小的)15=91>90,排除

53+22+15=90,符合情况

然后从47开始数:

47+23=70,70+22=92>90,排除

47+23+15=85,符合情况

47+22+15=84,符合情况

可以看出,符合情况的共三类,分别为:

53+22+15=90

47+23+15=85

47+22+15=84

根据③可知,每个视频片段放在不同的位置都是不同的视频,即本题适用排列公式(A),不适用组合公式(C),可得视频数为:

A(3,3)+A(3,3)+A(3,3)

=6+6+6=18个,C选项正确。

此类计算量大的题目一定要有耐心才能解得正确答案,需要注意本题适用于排列公式。虽然这道题的计算略不是很大,但计算较为繁琐,因此正确率不高。

九、相似三角形的特点

【国考地市级卷67题/ 省级卷69题】一块种植花卉的矩形土地如下图所示:AD边长是AB的2倍,E是CD的中点,甲、乙、丙、丁、戊区域分别种植白花、红花、黄花、紫花、白花。

种植白花的面积占矩形土地面积的比例为( )

(A)3/4

(B)2/3

(C)7/12

(D)1/2

种植白花的面积占矩形土地面积的比例为( )

(A)3/4

(B)2/3

(C)7/12

(D)1/2

正确率56%,易错项B

本题最简洁的解题思路是赋值。给DE赋值后,便可以很快求出⊿BEC的面积为与矩形土地的面积,得出解题重点为求⊿ABO的面积。

在已知⊿ABO 和⊿DEO相似的情况下,通过AB:DE的长度为2:1,得出以AB和DE为底边,以O向两者做垂线段的长度为高也具有2:1的对应关系,根据矩形边长即可得出O点到AB的长度,从而算出⊿ABO的面积。

设DE和EC长度为1,则:

DC=AB=2,AD=BC=4。

种植白花的为甲和戊,即⊿ABO和⊿BEC,可得:

⊿BEC=1×4÷2=2,矩形=4×2=8

所占比例=(⊿BEC+⊿ABO)/矩形

=(2+⊿ABO)/8

⊿ABO和⊿DEO中,由于BD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可得∠ABO=∠ODE,同时∠AOB=∠DOE,

→⊿ABO和⊿DEO三个角角度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已知AB:DE=2:1,相似三角形三边比例相同,即:

由O点到AB和到DE两点的垂线(即三角形的高)之比也是2:1

由于两者之和=矩形的边长=4,且O点到AB的垂线长度占3份中的2份,可得:

⊿ABO的高=4×2/3=8/3

→⊿ABO的面积为2×8/3÷2=8/3,

→甲和戊之和为2+8/3=14/3

所占比例=(2+8/3)/8=14/3÷8=7/12,C选项正确。

本题主要考察了「相似三角形」这个考点。相似三角形是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即本题中的⊿ABO和⊿DEO,通过比例关系可算出对应的面积。如果没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原理,那么这道题基本没有办法解出。

十、通过选项思考暴力破解的可能性

【国考省级卷70题】某集团企业5个分公司分别派出1人去集团总部参加培训,培训后再将5人随机分配到这5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只分配1人。

5个参加培训的人中,有且仅有1人在培训后返回原分公司的概率为( )

(A)低于20%

(B)在20%~30%之间

(C)在30%~35%之间

(D)大于35%

5个参加培训的人中,有且仅有1人在培训后返回原分公司的概率为( )

(A)低于20%

(B)在20%~30%之间

(C)在30%~35%之间

(D)大于35%

正确率15%,易错项B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5公司分别派1人

②重新分配,每公司分配1人

③求有且仅有1人返回原公司的概率

列出计算公式:

有且仅有1人返回原公司的概率=有且仅有1人返回原公司的情况/全部分配情况

根据②可知,5个人分到不同的公司属于不同的分配情况,符合排列公式(A),即:

全部分配情况=A(5,5)=120

本题的难点是「只有1人返回原公司的分配情况」。设5家公司为ABCDE,5名员工也为ABCDE,字母一一对应。以员工A为例,该描述可以分解为两句话:

(1)员工A返回了A公司;

(2)其他4名员工没有回到自己的公司,即B可以去CDE不能去B,C可以去BDE不能去C……

分析之后可得出,(2)是个典型的4个元素的错位排列问题,即D4=9。

错位排列公式:D3=2,D4=9,D5=44,D6=265,更复杂的一般不会去考察。

BCDE员工返回原公司的概率和A员工相同,共有9×5=45种分配情况。因此,所求概率为:

45/120=37.5%>35%,D选项正确。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考生不熟悉错位排列的公式,或者不熟悉错位排列的适用场景,应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国考的精髓之处。相对于排列组合公式,错位排列是一个较为冷门的考点,但本题并不要求考生一定要掌握,其解题奥秘,就在原文中。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全部的分配情况为A(5,5)=120,而ABCDE公司的ABCDE员工没有特殊要求,因此:

120=5×「员工A返回A公司,其他4名员工没有回到自己的公司」的分配情况(即员工A返回A公司这一情况没有特殊性,BCDE公司和员工也符合)

可知「员工A返回A公司,其他4名员工没有回到自己的公司」的分配情况=24

观察选项可知,本题数值最大选项D也只有35%,而24的35%约比8大一点(35%比33.33%大一点,24×33.33%=8),即:

「最多只需要数出9种情况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也就是说,本题可以暴力破解,一个个数所有的分配可能即可,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那么,以上文说的那个情况为例:A员工返回了A公司,其他4名员工没有回到自己的公司,即B可以去CDE不能去B,C可以去BDE不能去C……

在这种情况下,以员工B去C公司为例,C只能去BDE。如果C去B,那么D只能去E,E只能去D;如果C去D,那么D只能去E,E只能去B;如果C去E,那么D只能去B,E只能去D。也就是说,B去C的前提下,只有3种情形。同样,B去D、E也是各有3种情形,也就是共有9种。

以B去C,C去B为例简单列图就能明白这个关系了(红箭头代表B去C,蓝箭头代表其他所有可能)。

可能性一:

可能性二:

可能性三:

虽然上述内容文字描述看上去很复杂,但在草稿纸上列表就是半分钟的事情。这种解法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之所以把这个「不知道、不会用错位排列」的解题方法写了这么多,是因为要给各位小伙伴提供另一种一个思考角度,通过选项思考暴力破解的可能性。本题正确率只有15%,如果做对就战胜了绝大多数考生,因此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十一、通过特殊值快速解出坐标题

【国考地市级卷69题/ 省级卷73题】一正三角形小路如下图所示:

甲、乙两人同时从A点出发,朝不同方向沿小路散步,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问以下哪个坐标图能准确描述两人之间的直线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直线距离)?

正确答案为: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正确率38%,易错项B

已知「等边三角形」和「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由于等边三角形边长相同,因此:

甲走了两条边的距离时,乙走了一条边,两人同时到达右边的顶点。

可设该三角形边长为4,乙速度为1,甲速度为2,甲向斜上方的B点出发,乙向右方的C点出发,实心和空心点分别为甲和乙的位置,取甲走到另外两个顶点,以及两个边的中点这四个点时的位置,得下图(黑点为甲,白点为乙):

其中,甲在AB中点、B点、BC中点、C点4个点时走的距离分别为2、4、6、8;乙对应的到达了AC中点的中点、AC中点、AC中点的中点和C点4个点,走的距离分别为1、2、3、4。根据勾股定理简单算出两者的距离:

时间=0,甲乙距离为0

时间=1,甲乙距离为√3

时间=2,甲乙距离为2√3

时间=3,甲乙距离为√3

时间=4,甲乙距离为0

由此可看出,每1个时间甲乙距离变化1个√3,且先上升到2√3再下降到0,所以这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在时间——直线距离坐标轴上,应当呈先上升的直线,然后呈下降的直线,且起始点和最低点为0,D选项正确。

所有坐标题都推荐通过找特殊点然后看对应关系的方式去解题。公考的数量关系题不是高等数学,没有必要去深究坐标图背后的定理,只要找出正确答案即可。一定要根据描述来赋值代入,寻找规律。

十二、遇到工程题不要急着去「设1」

【国考地市级卷68题/ 省级卷71题】某商铺甲、乙两组员工利用包装礼品的边角料制作一批花朵装饰门店。甲组单独制作需要10小时,乙组单独制作需要15小时,现两组一起做,期间乙组休息了1小时40分,完成时甲组比乙组多做300朵。

这批花有多少朵?

(A)600

(B)900

(C)1350

(D)1500

这批花有多少朵?

(A)600

(B)900

(C)1350

(D)1500

正确率44%,易错项C

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甲10小时、乙15小时可做完

②一起做,乙休息1小时40分,完成时甲比乙多300朵

③求这批花多少朵

一般来说工程类题目通用的方法为「设1」,而本题也可根据条件①进行最直观的赋值。

解法一:最直观赋值

根据①可直接赋值:

甲组每小时制作15朵

乙组每小时制作10朵

则这批花有15×10=150朵

甲乙合作每小时能做出15+10=25朵。

根据②可知,乙组休息5/3小时(即1小时40分)期间,甲组工作量为:

15×5/3=25朵

随后两组合作做了:

(150-25)÷25=5小时。

最终结果为:

甲组共做了15×5+25=100朵

乙组共做了10×5=50朵

甲比乙多做了100-50=50朵

也就是说,两组合作「150朵」时,甲比乙多做了50朵。

而原题中甲比乙多做了300朵,因此按比例关系,这批花共有150×(300÷50)=150×6=900朵,B选项正确。

解法二:设「1」法

设「1」法,是此类题目比较标准、通用的解法。

设总工作量为1,那么甲组每小时工作量为1/10,乙组为1/15。

两组一起工作前:甲组做了1/10×5/3=1/6 工作量还剩:1-1/6=5/6

甲乙两组一小时工作量为:

1/10+1/15=1/6

甲乙一共工作时间为:

5/6÷1/6=5小时

因此,甲比乙多的工作量为:

1/6+(1/10-1/15)×5=1/3=300朵

即总工作量=300÷1/3=900朵,B选项正确。

本题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方法一较为快捷实用,方法二更加严密准确。

对此类题比较熟悉的考生推荐尽量使用方法一的解法,因为看到「10小时」和「15小时」工作完成的条件,可以马上想起在总数150朵的前提下,甲乙组每小时分别做出15、10朵。在总数150朵基础上快速算出甲比乙多做50朵,按照比例求出150×(300÷50)=900。

能凭直接快速接近正确答案,就不要盲目地在遇到「工程量」就去「设1」。

本题有「1小时40分」这种不太整的数,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因此设值非常重要。

十三、把握未知项之间的关键联系

【国考省级卷72题】工厂有5条效率不同的生产线。某个生产项目如果任选3条生产线一起加工,最快需要6天整,最慢需要12天整;5条生产线一起加工,则需要5天整。

如果所有生产线的产能都扩大一倍,任选2条生产线一起加工,最多需要多少天完成?

(A)11

(B)13

(C)15

(D)30

如果所有生产线的产能都扩大一倍,任选2条生产线一起加工,最多需要多少天完成?

(A)11

(B)13

(C)15

(D)30

正确率50%,易错项B

本题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量,且涉及未知数据太多,有一定难度。

由于是求「工程量」的题,因此可以先设总工作量为1,5条生产线为ABCDE,生产效率由低到高,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A+B+C=1/12

②C+D+E=1/6

③A+B+C+D+E=1/5

所有生产线的产能都扩大一倍→生产线的产能变为2A、2B、2C、2D、2E。

任选2条生产线一起加工,最多需要多少天完成→产能最低的2条线完成时间,即(2A+2B)×天数=1,求天数的值。

也就是说只要知道A+B的值,用1÷(2A+2B)即可求得结果。根据②③的生产线关系可得:

A+B=(A+B+C+D+E)-(C+D+E)=1/5-1/6=1/30,

最多需要天数为:

1÷2(A+B)=1÷1/15=15,C选项正确。

对于未知项较多的题目一定要先列出所有题干给出所有的条件,再寻找其中的关键关系。例如本题不需要知道ABCDE的具体工作效率,只要知道A+B=1/30就可以了。

本题有的公考机构用「秒杀法」直接这样分析:

6(C+D+E)=5(A+B+C+D+E),解得(C+D+E)=5(A+B),即(C+D+E)要用6天时间,(A+B)要用30天,效率提高一倍,只需要15天。

这种解题思路显然是没有道理的。试问在没列出各生产线关系之前,这个人是怎么直接判定条件①A+B+C=1/12没有用的?另外,6(C+D+E)=5(A+B+C+D+E)这个关系和题干思路相比,写的是简洁了,但实际做起来反而更不好想,这么思考一定会额外增加大脑的负担。简单来说,这个「秒杀法」是根据答案写一个最简洁的过程,但是在不知道答案之前,考生并不能确认这个过程是正确的,所以这种方法是不实用的。如果题目中有多个未知项,一定要准确把握未知项之间的关键联系。

十四、高难度的空间想象题

【国考省级卷74题】将一个棱长为整数的正方体零件切掉一个角,得到的截面是面积为的三角形,其棱长最小为( )

(A)15

(B)10

(C)8

(D)6

其棱长最小为( )

(A)15

(B)10

(C)8

(D)6

正确率19%,易错项B

已知要求的是「棱长最小」,也就是说切掉的角截面三角形「面积最大」。那么,在正方体上怎么切能切出截面最大来呢?

答案是尽可能往大切,一直切到「再大就超出一个角的范畴」为止,如下图所示:

截面三角形的三个点都位于正方体的三个顶点时,面积最大。再往下切,切掉的就不只是「角」,而是「角+一部分边」了。

该三角形的三个边为正方体三个面的对角线,由正方体的特性可知三边相等。设其边长为a,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3/2)a÷2=100√3,

→a=100×4

→a=20

又由于正方体的每个面都为正方形,已知正方形对角线长为20,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正方形边长为:

10√2≈10×1.41=14.1。

已知正方体边长为整数,所以其最小值为比14.1大的最小整数15,A选项正确。

虽然本题要素极为简单,后半部分计算也不难,但错题率超过八成,其原因就是很多考生难以想象出截面三角形「面积最大」时的情形。可见,公考在数量关系题上并非以纯粹的难度拉开差距,而是对考生包括空间想象能力在内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考察,看似简单的题也能难倒很多考生。本题难度非常高,考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十五、投影定理与球体的特性

【国考地市级卷70题/ 省级卷75题】某次军事演习中,一架无人机停在空中对三个地面目标点进行侦察。已知三个目标点在地面上的连线构成直角三角形,两个点之间的最远距离为600米。

无人机与三个点同时保持500米距离时,其飞行高度为多少米?

(A)300

(B)400

(C)500

(D)600

无人机与三个点同时保持500米距离时,其飞行高度为多少米?

(A)300

(B)400

(C)500

(D)600

正确率40%,易错项A

设地面3点为ABC,列出题干数据关系:

①地面ABC连线为直角三角形,∠ABC为直角

②AC之间距离为600m

③空中无人机距ABC均为500m,求无人机高度

由①③可知,飞机是一个点,地面是一个面,点到面上三个点的距离相同。

如果对投影知识有了解的同学,可以快速判断出该点到平面的投影距离三个点相同,设飞机投影为O点,可得:

根据「圆上任意一点到圆直径两点所成的角都是直角」的定理可知,该投影点就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即:

O为AC中点。

OA=OC=600÷2=300m。

根据③可知和勾股定理可知,飞机到O点的投影距离(也就是飞机的高度)为:√500-300=400m,B选项正确。

那么问题来了:忘记投影定理(毕竟该定理比较冷门)的小伙伴们要怎么办呢?有一种辅助的解法,即利用球体的特性。

还是设一个直角三角形ABC,设飞机为D,由于D点距离ABC三点相同,所以可以设一个以D为球心的球,ABC即为球上三点,形成一个截面。

飞机的高度即为D点到截面的垂直距离。由上文解析可推得ABC可以形成一个以AC为直径的圆,而球心到截面圆心的线段必然垂直于该圆,即为飞机高度。

圆的半径为600÷2=300m,球的半径为500m,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球心到截面圆心的线段为400m,B选项正确。

本题数据看似简单,但涉及到数量关系题的「大杀器」——空间想象。空间想象题在「数量关系」中的地位和抒情散文题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差不多,基本上一出马就能把大半考生杀的人仰马翻,所以这种「大杀器」一般来说一次考试也不会出太多……

做题时一定要运动起自己的大脑,思索一切可能的解题方法,不要轻易放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