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龙门石窟—石刻艺术 庄严肃穆 朴实无华

龙门石窟—石刻艺术 庄严肃穆 朴实无华

时间:2022-12-09 11:36:47

相关推荐

龙门石窟—石刻艺术 庄严肃穆 朴实无华

欢迎大家来到百家号小凡谈网红大事件,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龙门石窟。洛阳南郊的伊河缓缓流淌,东西两岸两座青山对峙。在崖壁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佛龛与石像,这里就是龙门石窟。这座开凿于千余年前的石窟,犹如一朵融合中外文化的石刻艺术奇葩,拂去岁月风尘,绽放在世界东方。远望龙门,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龙门称“伊阙”。历史上,洛阳曾是东汉、北魏和武周等朝代的都城, 因地处都城之南, 古代帝王称自己为真龙天子,于是才得名“龙门”。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北魏皇帝普遍崇尚佛教,而后周女皇武则天对佛教更是笃信有加,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虔诚,他们在洛阳大兴土木,龙门石窟就是最有名的一处。如今,保存在伊阙两山的数以千计的佛龛,绝大多数都是这两个时期营造的。北魏时期的大型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石窟寺、路洞等,唐代的洞窟有奉先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万佛洞·····

千余座洞窟,都是由皇帝为自己营造的功德窟。在佛教兴盛的北魏、唐代以及武则天的后周时代,帝王们深信“轮回报应”和“造佛得佛报”,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窟龛雕像。千年以后的龙门石窟不再彰显皇家威严,留下来的是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伊水两岸南北长达1千米的峭壁上,分布着窟龛2345个,大小造像10万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题记碑文约2870块。这些石窟遗存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万佛洞最具有代表性。宾阳三洞是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组洞窟,其中宾阳中洞最先完成。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的代表作品,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后改称宾阳洞。洞窟内深12米,宽10.9米,高9.3米。马蹄形的平面,穹窿顶宛如蒙古包顶部。中央雕刻着重瓣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八个伎乐人和两个供养人。他们衣带飘飘,既优雅端庄······

“奉先”即供奉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湛、气势最磅礴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寺内的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最高的佛雕,它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卢舍那大佛是用武则天的脂粉钱修建的,传说大佛的脸是仿造武则天的面容刻就的。佛经上说,卢舍那意为“净满,光明普照”。卢舍那面相饱满眉如新月,满目含情笑意微露,长长的双耳略向下垂,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身披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它以凌傲长空的气派端坐,顶着螺形发髻的巨大头颅,以成为中国佛教艺术乃至东方文明的象征。那神秘而又充满包容性的微笑,正是盛唐气象。

万佛洞在宾阳洞之南,因洞内刻有15000尊佛像而得名。洞内南北两侧石壁上刻满的15000余尊佛像,有的甚至只有一寸或几厘米高,佛像姿态不一,十分传神。壁基上刻有伎乐人,乐伎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仿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体态轻盈,婀娜多姿,衣袂飘飘······

本文章由小凡谈网红大事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