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全民参与 共建共治共享——贵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综述(三)

全民参与 共建共治共享——贵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综述(三)

时间:2021-04-03 14:43:13

相关推荐

全民参与 共建共治共享——贵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综述(三)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

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一个个系着“绿丝带”的热心志愿者用微笑和礼貌用语耐心劝导行人和车辆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如火如荼的文明城市创建应知应会知识进社区(小区)、进广场、进窗口、进校园、进家庭等活动,让全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更高;市民认真践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行动,汇聚起崇俭抑奢的强大正能量。

我们欣喜地看见,在贵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征途上,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

如今,“文明”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词汇,它已成为贵阳这座城市里每个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标准,成为正能量广为传递。从机关到社区,从干部到群众,文明城市建设成为每一个贵阳人的目标,成为每一个“我”愿意为之努力的梦想。

01.

营造浓厚氛围 全民参与凝聚文明共识

人民群众是文明城市巩固提升的核心力量。贵阳市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契机,着力营造浓厚氛围,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让城市文明新风劲吹。

走进南明区永乐乡,一道道独具特色的手绘文化墙映入眼帘。文化墙上不仅绘有当地的石笋沟水库、永乐牌艳红桃,还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化乡村环境的同时,也传播着文明新风。永乐乡还在各村、学校、卫生院、窗口单位、超市等设置宣传栏,建设文明宣传阵地。

在刚刚过去的传统节日“七夕”期间,观山湖区观山街道组织驻区单位职工、学生等开展“唯美七夕·‘争做文明城市宣传大使’”主题宣传活动,引导每一个人成为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活动中,家长带着孩子手持印有“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社会就更和谐”“嗨,你文明的样子真好看”“小手牵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等标语的宣传手牌,走上街头进行文明城市宣传动员,引导过往市民做文明人、行文明事。“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他人,一起让居住的城市变得更加文明美好,很有成就感。”市民蒋倩怡开心地说。

城市的文明程度如何,群众是最好的阅卷人。在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中,贵阳邀请群众参与,了解群众需求,补齐文明短板,让群众成为文明城市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8月6日一大早,在云岩区黔灵镇改茶村,黔灵镇党委、改茶村党总支部、花香村党支部联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文明新风进万家”的坝坝会。

改茶村党总支书记严桃文率先发言,“村里面正在进行的背街小巷改造、农贸市场整治等项目,都和文明有关,大家理应大力支持、主动参与、加强监督,共建文明家园。”

“看到许多党员、村民主动参与文明城市整改攻坚,大家拧成一股绳,精心打理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非常感动。”党员代表何永碧说。

“以前觉得讲文明是件很容易的事,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有序排队等,这些应该是所有人的共识。但自从加入志愿服务以来,我才发现其实关于文明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志愿者代表王跃丽补充道。

……

一场接地气的坝坝会,干部和群众零距离交流,碰撞出创建文明城市的思想火花。

贵阳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原则,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听民声、汇民智、聚民心,更好地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落地落实,高效推进。

在乌当区下坝镇,干部职工组成志愿者队伍,深入集镇中心每一个经营摊点,手拿宣传资料,一边给赶集的群众发放《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一边和群众热情交流,开展文明知识讲解,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门前三包”等相关知识。对影响镇容村貌的“随手扔”不文明行为,以及占道经营的商贩进行耐心劝导及说服教育,让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活动中来。

……

在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开展宣传,入户宣传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公益广告海报,基本实现宣传全覆盖。“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

成风化人,久久为功。贵阳以文明宣传为具体举措,以温润人心的力量,源源不断地为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油助力。

02.

深化志愿服务 爱心奉献点亮文明之光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颜值”,更体现在“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城市温度。

贵阳,是一座因爱而温暖的城市。在这里,千千万万个“绿丝带”志愿者携手奉献:他们走进敬老院、留守儿童家中,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怀、陪伴和希望;他们走家串户宣传防疫知识,背着消毒包在小区楼道、院坝开展消杀;他们遍访贵阳的河流街巷,为文明城市建设奔走……

如今,全市有注册志愿者88.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492.6万人)的18%,注册志愿服务团队2310个,今年共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3340个,各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策划开展活动42000余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702万小时。

一直以来,贵阳市扎实做好志愿服务平台和志愿阵地建设,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

不断完善遍布全市社区、景区、医院、火车站、政务大厅、公共文化场馆等地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直接面向广大市民提供志愿服务,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数。

在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单式志愿服务正在成为风尚。群众提出服务需求后,实践中心(所、站)再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有效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培育打造各类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推广优秀志愿服务模式。

春运期间,“绿丝带”便民志愿服务站的志愿者为乘客开展面对面服务,提供车次航班信息咨询、困难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务。

每年3月5日,全城同步开展义诊、理发、家电维修、环境保护、文明交通引导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国庆假期,志愿者在景区景点、车站等重点区域引导文明出行,协助做好社会治安工作,登门拜访慰问退伍老兵、模范人物等,为敬老院、福利院、特殊学校等提供文化服务。

……

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串起贵阳市志愿服务的广阔银河。

83岁的护水志愿者雷月琴,走遍贵阳市的水源地,向居民宣传环保理念,劝阻污染河水行为,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沿河污染问题。

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用爱点燃戒毒康复人员希望,成立七年来先后帮扶救助戒毒康复人员近千人次,开展禁毒宣传活动3200余场次,出动宣传志愿者6000余人次,受众60万余人次。

从2002年开始,贵阳的哥余太湖坚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书,已累计为乡村小学捐赠了70个图书馆,合计超过15万册图书,并发起“一对一”爱心帮扶活动,资助贫困家庭孩子630多个。

今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贵阳市的志愿者第一时间站出来,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志愿者用各种方式向群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全市小区、村寨实行封闭式管理期间,志愿者们化身为“代购员”“快递员”,协助工作人员为居民购买生活物资、生产物资,做好疫情防控中的“摆渡人”。

由全省30多家社会组织自发联合组成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工作小组发挥优势,募集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疫物资,捐赠给医院、一线干警等,贵阳市雷锋车队100余名爱心的哥,成为本地分发物资的主力军。

志愿之光,温暖你我。

数以万计的“绿丝带”志愿者用善心与爱心,在这场战“疫”中默默奉献,擦亮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凝聚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03.

践行文明行为 文明之风让城市更美好

筑城大地是我们安身之所,更是逐梦之地,是我们的骄傲所在。400多万贵阳儿女珍惜全国文明城市等诸多来之不易的荣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文明承诺,浇灌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花。

争做“光盘达人”,摒弃浪费之风。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餐桌文明不仅仅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近年来,贵阳市持续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光盘”渐成文明新风尚。各行各业积极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争做“文明餐桌”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共同营造节俭惜福良好氛围。

“光盘行动,有你有我……”在西南民族美食文化广场,反复播放的语音温馨提示,号召大家文明用餐。“能吃多少打多少,不够再加,吃不完浪费太可惜。”市民杨林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自助餐厅往往是浪费食物的“重灾区”,然而在贵阳,政府的倡导和市民素质的提高,让随意浪费食物的现象越来越少。

“现在,消费者点餐更加理性,会主动询问菜的分量、按需点餐,很少有剩饭剩菜。”贵阳一家餐厅的经理彭雪梅说,从事餐饮业的间,她从点餐的变化,感受到贵阳市民消费理念的变化,原来讲排场,会出现铺张浪费,现在文明消费、绿色消费成为主流。

“礼让斑马线”成常态,城市更加文明有序。“现在是绿灯,请谨慎迅速通过。”在箭道街南明区人民政府门口,绿灯亮起时,人行横道边的交通指示灯同时发出了语音提醒。过往车辆自觉停车让行,整体交通秩序良好。

在正新街与富水中路交叉路口的斑马线上,路边设置有“文明交通,从礼让斑马线做起”的宣传标语,两名志愿者值守,行人待绿灯亮起有序过马路,行经该路口的车辆均能自觉礼让行人。

在贵阳,“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街头“爱心凳”温暖市民心,小善举传递“大文明”。在贵阳市的一些没有设置休息座椅的公交车站、人行道上,周边市民自发摆上凳子供行人免费歇脚。这样的举动很暖心,这些凳子也成了“爱心凳”。

在黔灵山公园正门外约100米处的人行道上,摆放了10张凳子,中间的两张凳子上方还撑了遮阳伞,为过往行人落座歇息。这些凳子是68岁的杨显诗摆放的,来,她和老伴在早上6点就会把凳子搬出来放好,晚上又将凳子搬回去。

“这只是举手之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在杨显诗看来,“爱心凳”不仅方便了行人,也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普陀路红边门公交车站,8张凳子排成一行。摆放凳子的周三山说,底他在此开店后,发现很多老年人走累了会在店门口的台阶上坐着休息。因为台阶太高,地上又凉,他就在门口放了凳子,还特意提示是休息椅。

“我希望让人感觉到贵阳不光气候好,人也好,让人感觉更温馨。”周三山说。

一个个普通市民的小举动,传递着“大文明”,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

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机动车礼让行人,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如今,走在贵阳的街头巷尾,看到的是文明礼让,是秩序井然,400多万贵阳人正用双手托起一座城市的“文明梦”。

来源丨贵阳日报

编辑丨姚自雨

编审丨刘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