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孩子过得不好 都是因为父母?原生家庭是这样影响一个人的

孩子过得不好 都是因为父母?原生家庭是这样影响一个人的

时间:2020-07-26 02:37:04

相关推荐

孩子过得不好 都是因为父母?原生家庭是这样影响一个人的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某论坛小组的成员,纷纷发表着自己对父母的不满,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其实,对父母的怨恨与抱怨都会促使你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不好的原生家庭的孩子常常会说:“我过得不好,都是因为你们”。

很多人认为,自己活得不自信,事业家庭发展得不好,都是因为父母总是喜欢指责和抱怨,从没有给过自己鼓励与认可。

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而父母是加害者,这其实是在给自己犯下的错找借口。

因为受害者的标签,让他们肆无忌惮地做错事,逐渐把自己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怨恨父母或与父母搏斗的人,往往会成为命运的烈士。

潜意识不允许自己成功

中国流传“棒棍下出孝子”的理念,至今很多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仍旧喜欢通过打骂教养孩子。

小夏就是如此,回想起他的童年,挨打是家常便饭,后来他逐渐不害怕挨打,暗示自己:犯了错大不了被打一顿。

没有人教他真正的对错,使他后来越来越叛逆,很早就辍学混社会,在17岁那年被人捅了一刀。

作为家里的独子,目前30多岁还一无所获,脾气也很暴躁。每次和父母吵架,都会说是因为父母自己才变成这样。小夏已经从以往的受害者,变成了对家庭的加害者。

受害者的潜意识不允许自己成功,因为他们的潜意识想维持这种优越感,于是有意识地破坏成功。当他们越来越失败时,会有一种成就感,把这当做是对父母的报复。

但也有例外,若受害者想办法对家庭进行拯救,那他就是拯救者。在日后的生活中,都会以拯救者的姿态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很多种,取决于原生家庭的不同。

生活在缺少父母疼爱的家庭,孩子内心深处会很缺爱,就算长大成人,内心也是软弱无助的。他们渴望被爱,渴望寻找到给予无条件爱的另一半。

可是在当今社会,根本没有无条件的爱,这也使他们没有安全感,无法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生活在父母长期抱怨与唠叨的家庭,孩子会受到日积月累的伤害,最后也成为一个爱抱怨的人。

他们抱怨自己不成功是因为没有得到过认可,丢失了自信,所以也就慢慢成为了抱怨的主体。

但也有另外一种孩子,面对父母的抱怨,只想努力证明自己,证明父母是错的。所以,他们尝试各种高难度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些高难度的事情往往会使他们从一个困难陷入另一个困难,他们生活得很忙碌、很艰辛,可都是为了治愈童年的伤痛。

从小被父母精心安排的孩子,长大后就是一个巨婴。所有的方向都被父母控制,使他们离不开父母,遇事没有主见、没有力量与魄力,但又害怕失去。

他们每做一件事都必须得到允许,如果没有父母的允许,会难有安全感。

还有一类孩子,面对父母的管制,他们喜欢反抗、唱反调。在命运的牢笼里打转,从未突出重围寻找真正的自己。

生活在困难家庭的孩子,老是想着怎么帮家里解决经济问题,总想为父母做点什么。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想自己做给予者,选择对父母好来得到大家的认可。

这类孩子一直都活在别人的口中,努力想把自己变成大家所想的样子,却忘记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他们从未为自己活。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谁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他们也一直在与孩子磨合,见招拆招。

作为孩子,面对父母的抱怨、苛刻的要求,应该辩证思考。不要让自己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既然意识到自己是受害者,就努力把家变得更好,为家庭找寻另一个生存道路。

心理学家说:“幸福的人,会用童年来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会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感恩自己不完整的童年,让人生变得完整。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1] Anthony, E. J. (1987). Risk,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An overview. The invulnerable child, 3-4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