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晋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晋祠

时间:2021-12-28 08:31:08

相关推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主要祭祀周朝晋国的开国诸侯叔虞及其母亲邑姜。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使是从北魏算起,晋祠距今也有一千多年历史。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北齐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

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图)。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

晋祠内建筑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筑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建筑楼阁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祠内建筑由东向西有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其北为唐叔虞祠、昊天祠和文昌宫,其南面是水母楼、难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严密,既像庙观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宫苑。图为晋祠整体布局图。

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是中国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殿内有宋代的彩塑43 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的神龛里,其余42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圣母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饮食起居,或梳洗洒扫等,是宫廷生活的具体写照。塑像十分生动,充分地表现出人的神情,各个塑像神态自然,神情各异,塑工高超,是中国宋代彩塑中的精品。

献殿以西,是连接圣母殿的鱼沼飞梁。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十九米,宽五米,高出地面一点三米,西端分别与献殿和圣母殿相连接;南北桥面长十九点五米,宽三点三米,两端下斜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式,虽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画中偶有所见,但现存实物仅此一例。它对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很有价值。

在圣母殿的南面,有一座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559年)创建的难老泉亭,亭为八角攒尖顶。晋水主要的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息,因此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名为“难老泉”。泉水晶莹透明,常生萍四季一色,常年水温保持在17℃,历朝历代的诗人多吟诗赞美,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写下了“晋河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佳句。

晋祠著名的周柏和隋槐,也享有盛名。周柏(图)相传为西周时所植,位于圣母殿左侧,树身向南倾斜约与地面成四十度角,枝叶披覆殿宇之上,因形似卧龙故又称“卧龙柏”。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赞叹它的古老了,至今它依然苍劲挺拔,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水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