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苏轼名作“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究竟表达了什么?

苏轼名作“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究竟表达了什么?

时间:2020-03-19 23:55:48

相关推荐

苏轼名作“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究竟表达了什么?

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作品《惠州一绝》,这首诗是苏轼被贬惠州期间所作,是一首赞美荔枝美味可口的诗歌。惠州地处岭南地区,而荔枝是惠州的特产之一,苏轼将荔枝赞誉为惠州的顶级美食之一,故而得名。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接下来和各位看官一起来探讨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一般人看苏轼的这两句诗感受到的只是荔枝好吃,实际上通过这首诗不仅能看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而且也能感受到苏轼随遇而安的坦荡胸怀。苏轼被贬惠州时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换做其他人在晚年遭遇这种挫折势必会忧愁伤感,但苏轼却尤能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苦中作乐,这种心境非一般人能比。

简单说,苏轼可以说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后来又遇到欧阳修一些名仕的提拔指点,很快就名声在外,所以皇帝也对他另眼看待。其实,苏轼只要一步一步的做事,假以时日,苏轼的仕途必定一帆风顺,位列台阁。但恰恰是苏轼的性格,再加上确实有才华,又是王安石主事,他却凡事与众不同,格格不入,那必定受到排挤。

照理说,王安石新法落幕,应该是重头来过,大有可为的机会,但苏轼又主张王安石的新法不能全部废除,又因为有才遭人嫉妒,就落个贬官贬官再贬官,黄州,惠州,直到儋州,但是苏轼对自己的观点始终坚持如一,未曾更改!黄州、惠州、儋州,这些地方在当时就是蛮荒之地。一般人被贬官到这些地方,基本上精神事业就萎靡不振,混日子。但苏轼不这样,始终微笑面对人生。无论在哪,哪里就是故乡,广交朋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从岭南的荔枝,得到了心静如水,自有后世评说的理由,所以这句诗写的是笑看风云的心境。

本人对于诗歌不是非常精通,但是从这首诗中我能感受到一种生命力,一种蓬勃感,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且还有一种淡淡的吃货的感觉。苏轼来到了惠州一代,看到罗浮山下四季长春。一般人这时候就应该想一些花花草草、鸟兽虫鱼一类的东西了。但是苏轼不一样,苏轼想到的是这里天气温暖,日照充足,不久之后橘子、杨梅这些东西都逐渐成熟了,然后我苏轼就可以大吃一顿了!

说到这里,苏轼不由得唇齿大动,想到了酸甜可口的荔枝,然后苏轼就想了,活在这里的人是多么幸福啊!如果让我每天吃上它三百个荔枝,那么让我天天住在这里也行啊!我们现在看这首诗,我们会觉得苏轼很幸福而且很幸运,来到了这么一个四季长春而且物产丰富的地方。但是真的是如此幸福吗?恐怕未必。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几乎就是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途中。年轻的时候被皇帝称为宰辅之才,却因为祸从口出而屡遭贬谪,但他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从来都是从逆境中崛起,寻找乐趣。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这句诗,是苏轼的对自己深处环境的写照,也是他自己的心境。大家认为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