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崇奉道教 既是渴望生命延续 也是追求现世幸福

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崇奉道教 既是渴望生命延续 也是追求现世幸福

时间:2021-07-29 01:16:36

相关推荐

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崇奉道教 既是渴望生命延续 也是追求现世幸福

唐代以前文献还没有发现有关中秋节的记载。唐代相对其他朝代,史料翔实一些,但关于中秋的史料也是踪迹皆无《唐会要》中收集唐代资料非常丰富,其中,关于节日,提到了寒食、上巳、端午、重阳、中和节等节日与千秋节(天长节)、天平地成节、庆成节、庆阳节、寿昌节、嘉会节、乾和节等诸帝诞节,但没有记载中秋节。在唐代类书《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等,均未发现有中秋节的相关记载。但是,在唐代诗文中留下了大量吟咏中秋或八月十五的名词佳句,远远超出唐之前各朝。

这些诗篇的写作背景是自盛唐始,中秋玩月之风日盛。例如,“苏颋与李乂对掌文诰,玄宗顾念之深也。八月十五日夜,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备文字之酒宴。时长天无云,月色如画,苏曰:‘清光可爱,何用灯烛。’遂使撤去。”玄宗也喜欢中秋赏月,天宝中,“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加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可见不是偶一为之。但当时玩月仅局限于宫廷与文人学士,是一种风雅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在玩月风习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有关玄宗游月宫的神话传说。例如《唐逸史》中记载了道士罗公远开元年间中秋侍明皇登月宫的故事。“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袭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宽衣,舞于广庭,明皇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明皇密记其声调,遂回,却顾其桥随步而灭,且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这个故事有多种版本。在《集异记》中,罗公远被改为叶法善,且记载投金钱于潞州城中。柳宗元的《龙城录》中,伴游者又改为申天师和鸿都道士。

玄宗游月宫的故事与玄宗朝浓厚的崇道氛围紧密相连。唐玄宗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植道教。玄宗极力提高道教有关人物的政治地位;尊崇道教经典;优待道士、女冠;广交道士,对其深加礼遇;广兴道观庙宇,屡度道士,遍封灵山仙迹;迷恋于长生术等各种道术。

玄宗神话老子,扶植道教,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并认为道教具有惩恶劝善、训导氓黎等妙用。在他和他的道教政策影响下,道教势力空前发展,官僚士大夫乃至妃嫔公主等崇尚道教之风盛极一时,神仙怪异之风十分猖獗。

其实,除去政治因素,道教重视肉体生命的特色也深受玄宗青睐。玄宗作为无所不能的帝王,唯一无法主宰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对永恒幸福的向往自然衍生出对生命长久的渴望。唐玄宗曾作《与宁王宪等书》,明确记载了玄宗以炼制的仙药分赐兄弟之事,玄宗在信中写道,“顷因余暇,妙选仙经,得此神效方,古老云:‘服之必验。’今分此药,愿与兄弟等同享长龄,永无限极”。

在道教看来,月宫正是仙界的象征。月宫中,嫦娥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人物,她能飞身月宫,是因食用了西王母给后羿的长生仙药。玉兔被认为是长寿之物,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讲:“虎及鹿兔,能寿千岁。寿满五百者,其毛色白。能寿五百岁者,则能变化。”早在汉晋时期,兔已入驻月宫,马王堆帛画的月宫中就有玉兔、蟾蜍,晋傅玄《拟天问》中国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徐州出土汉画像石中还有玉兔看守丹鼎,炼制仙药的画面。唐人视玉兔为神,柳宗元《天对》说:“玄阴多缺,爰感厥兔,不形之形,唯神是类。”蟾蜍与玉兔同居月宫,汉代《乐府诗集》中有“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的句子,说明二者均与制作仙药有关。杜甫更明确肯定二者长生久视,不死不灭的神异性特征,“入河蟾不灭,捣药兔长生”。李白《古朗月行》也说过:“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至于月中桂树,古称娑罗,也被唐人认为是吉祥神物。就连伐桂不止的吴刚也是因学仙有过,谪令伐桂。由此观之,玄宗游月宫,意味着他能够自由出入长生不老的神仙的世界。

玄宗游月宫的记载,表面看是唐代道教界出于抬高道教地位的目的,杜撰了道士作法,使玄宗游月宫并作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但这种杜撰却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社会现实基础之上,即玄宗时并存的中秋玩月之风尚与崇道求仙之渴望,神话的杜撰将二者密切结合。月宫作为长生永年之地的象征,尤其是中秋月,因了玄宗的加盟,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唐刘禹锡在《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中写道:“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年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诗中点出了玄宗对“光景久”的祈盼,也揭示了月宫意味着长久与幸福。换言之,长生观念是玄宗晚年重道、修道的最根本原因。他将崇道求仙的愿望寄托于中秋圆月的意象中。他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对帝王而言,不仅仅是对生命延续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对现世幸福的完美追求,这深深影响着当时社会的心理结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