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殡仪馆扩建和火化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殡仪馆扩建和火化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8-11-12 14:04:56

相关推荐

殡仪馆扩建和火化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概况 4

1.3结论与建议 5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7

2.1项目建设背景 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3

第三章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17

3.1市场预测 17

3.2项目建设标准与规模分析 19

第四章项目选址22

4.1选址原则 22

4.2场址现状 22

4.3建设基本条件 24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25

5.1指导思想与原则 25

5.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26

5.3建筑设计方案 29

5.4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31

5.5道路工程设计 32

第六章节能44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50

7.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50

7.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0

7.3环境保护措施 50

第八章消防、水土保持与安全防护54

8.1消防 54

8.2水土保持 54

8.3安全防护 56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57

9.1组织机构设置 57

9.2人力资源配置 57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与建设管理58

10.1项目实施进度 58

10.2项目建设管理 58

第十一章招投标方案61

11.1招标依据 61

11.2招标范围 61

11.3招标方式 62

11.4招标组织形式 62

11.5招标基本情况表 63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4

12.1投资估算 64

12.2资金筹措 65

第十三章项目社会稳定分析68

13.1 编制依据 68

13.2风险调查 68

13.3风险识别 70

13.4风险估计 70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74

13.6项目风险等级 77

13.7风险分析结论 77

第十四章研究结论与建议79

14.1项目实施的建议 79

14.2项目研究结论 79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殡葬改革工程*扩建和火化设备更新改造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扩建3、承办单位

*县*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月1日起实施);

2、《殡葬管理条例》(1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8号令);

4、民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5号 );

5、《殡仪馆建设标准》(建标181-);

6、*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府厅发〔〕23号);

7、《*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8、《*县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

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

10、*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惠民殡葬和绿色殡葬奖补激励实施办法》的通知(山府办发〔〕3号);

11、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编制过程

1、项目提出的理由

*全域为火葬区,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一律实行遗体火化。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殡葬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连续将建立绿色殡葬奖补激励机制纳入50件民生实事,大力推行遗体免费火化,建立了全省困难群众遗体免费火化制度,有84个县(市、区)实行了全民遗体免费火化,对遗体接运、存放、火化等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实行政府买单,对火化后骨灰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给予财政奖补。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府厅发〔〕23号)和《关于调整*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市政府*市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今年5月21日,*市殡葬改革工作调度会暨殡葬设施建设现场会在*县召开,会议要求,把完善和提升殡葬服务功能作为推进殡葬改革的基石,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和完善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完善和提升殡仪馆功能配置,加快推进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网络。

为统筹推动殡葬改革工作,落实*省、*市全面推进殡葬改革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的发展目标,突出殡葬事业公益属性,补齐殡葬公共服务短板,4月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县惠民殡葬和绿色殡葬奖补激励实施办法》,对惠民殡葬的实施对象、办理程序和奖补作了明确规定。

*县殡葬事业虽然在葬法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殡葬改革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特别是在殡葬服务设施方面,依然存在严重不足问题。目前*在殡葬服务设施方面同样也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一是现有殡葬服务设施规模太小、馆内总体布局不合理,吊唁设施面积小,不能满足群众办丧事的需要;二是火化设备陈旧,不堪重负,火化机烟气未作净化处理,燃烧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浓度严重超标,对周边大气环境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三是殡葬业务管理落后,没有建立起殡葬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因此,加快建设具现代化标准和一定规模的殡仪服务专业设施,已成为全县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形象的当务之急。

对县殡仪馆进行改扩建工程,一直受到县领导的高度关注。县领导同志多次批示、亲自指导,县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大力协助支持,几经调研筹划,决定进行改扩建。

2、项目编制的过程

本项目可研报告编写专家组按照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进行了充分论证,结合全县建设整体规划基础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就目前已确定的选址的生态环境,水、电资源及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4项目研究的范围

1、在调查分析殡葬改革的现状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对项目的建设规模项目进行论证,提出可行的方案;

3、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提出环保与节能措施;

4、提出项目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项目实施计划;

5、对项目进行投资估算分析,提出资金筹措和招投标方案,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建设地点

吊唁厅建设地点:*县*山

火化设备更新改造建设地点:*

1.2.2建设规模

吊唁厅项目占地6亩,建设4个吊唁厅,总建筑面积1200㎡,其中大吊唁厅1个600㎡;中吊唁厅2个480㎡,每个240㎡;小吊唁厅1个120㎡。配套建设道路、停车场、牌楼、供排水、挡土墙、供电、绿化工程等设施。*购置2台高档智能拣灰火化机,改造2台火化机尾气环保设施。1.2.3主要建设条件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和*县对于殡葬改革工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方案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推进葬法和葬礼改革,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有利于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保留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深化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用现代文明的殡葬理念取代落后的传统观念,用生态的殡葬方式取代旧的丧葬习俗,是强化城乡整体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生态宜居生活环境的重要工作内容。2、*县政府支持殡仪馆扩建和火化设备更新改造项目,项目的建设将享受重点服务、重点调度,享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有利于该项目的实施。

3、项目选址合理,符合*县城市规划。

1.2.4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估算8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646.6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5.23万元,预备费38.09万元。

2、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投资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县财政配套。

1.2.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1.3结论与建议

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土建施工中,会造成一定的植被破坏,形成局部的水土流失。一方面要求建筑施工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另一方面负责施工的人员(或者委托的监理代理)也应重视这个问题。

2、项目的实施,对破除丧葬陈规陋习,建立完备殡葬服务设施,反对封建迷信,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我国当前大环境方面都是可行的。

3、建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的工作进程,积极落实建设资金,落实设计及施工单位,尽早开工,保持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及时投入使用,尽快发挥项目应有的效益。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县概况

1、位置

2、地形地貌

*县境内地貌形态,深受地质构造、岩性、气候、江河溪流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东南高,西北低,主要由山区和平原岗地所组成。东南部为一长形中低山区,中部是低山丘陵岗地,北部沿长江一带为冲积平原,山区占陆地面积的58.4%,丘陵占36.1%,平原占5.5%。根据地表调查资料,将其地貌景观,按形态和成因,可分为三种地貌类型。

中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占全县面积的一半以上。其特征是,山坡较陡,切割较厉害,形成许多“V”字形冲沟及溪流。植被发育、残坡积层薄,特别是*、乐观两地的岩溶地貌区,有利于降水的补给和地下径流。著名的龙宫洞就位于*岩溶区的中部。

残丘垄岗分布在*、*、湖西及江边一带。地形高低起伏,一般标高在50~60米左右,其中少数不连续的孤丘,标高可达200余米。

江岸及湖滨平原主要是冲淤积作用形成的小片平原,分布在长江岸边和湖泊周围,如*、马当、*等地,地势平坦,一般标高15~25米左右,由砂质粘土和砂砾石组成,是地表水系的汇集之地。

3、气候特征

*县地处中亚热带的过渡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较足,霜期较短,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春季(3~5月)前期低温阴雨,仍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影响,寒气较重。后春,夏季风力大增,与较强的北方冷空气交锋,造成连绵阴雨,有“春雨连绵”、“春无三日晴”之说,但气温逐渐升高。

夏季(6~8月)初夏,风向处于过渡性季节,冷暖空气时相激荡,天气反复无常。这个时期为梅雨季节,汛期到来,暴雨集中,极易发生洪涝,若遇长江水位超高,容易造成外洪内涝,山洪暴发,江堤缺口,山体滑坡。1998年是*有记录以来特多降水年份。长江水位达百年未遇的高位。每年进入盛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常刮偏南风,天气多晴,温度增高,日照强烈,时有伏旱出现。

秋季(9~11月)处暑过后,夏季风减弱,气温仍高,俗称“秋老虎”,白天虽热,入夜转凉,秋意渐浓。九月中旬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北方冷空气南下入侵,使气温下降,往往会导致寒露风。后期,气候稳定度大,又容易形成云雨,气温适中,秋高气爽,出现“小阳春”天气,但为时不长,即转入冬季。

冬季(12~2月)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猛刮偏北大风,气温低,雨水少,湿度小。当冷空气南下时,常伴有8级左右偏北大风,雨雪冰冻,气温显著下降。有谣谚:“一九、二九,霜风刺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又说:“大寒小寒,滴水成团”。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本县全年最冷时节,大雪、冻雨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4、交通运输

5、经济和社会发展

,*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亿元,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5亿元,增长1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8.6亿元,增长55.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2.4亿元,增长29.7%。三次产业结构为15.1:55.2:29.7。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及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6.5%、6.4%、7.5%、8.7%、28.5%和11.4%。*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1亿元,增长11.4%。

,*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53元,比上年增加2480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90元,比上年增加1257元,增长8.9%。

截至末,*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6万册(含总分馆);博物馆1个;电视台1座,有城镇有线电视用户28835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61586户。医疗卫生机构236家,其中医院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28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家;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5人,注册护士495人。全县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3051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740人。年末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15874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324736人。

2.1.2*镇概况

2.1.3项目建设原因

*县常住人口363854人,其中城镇人口185265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2%。全年出生人口4910人,出生率13.52‰;死亡人口2219人,死亡率6.11‰。自然增长率7.41‰。

*县旧殡仪馆位于*镇闵家桥,始建于一九七六年,一九七八年建成投入使用。招商引资与浙江客商合作经营管理,由于当时资金投入少,规划起点低,殡葬设备简陋,大多设施设备早已陈旧落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县政府于2月启动*整体搬迁工作,新的殡仪馆地址选在*林场马桥组。整个殡仪馆征用山地150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按照国家三级殡仪馆建设标准建造,总投资约1100万元,内设服务、办公、生活三个区。

5月1日*县全面启动遗体火化,现有殡葬服务设施规模太小、馆内总体布局不合理,吊唁设施面积小,不能满足群众办丧事的需要。火化设备陈旧,火化机烟气未作净化处理,燃烧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浓度严重超标,影响周边环境,不能适应*县殡改工作,需新增加2台火化机和环保设备。

为方便县城区居民就近办丧事,县政府决定在*县城市公益性公墓山征地6亩,作为殡仪馆扩建工程,建吊唁厅1200平方米,在殡仪馆更新换2台火化机,改造火化机尾气环保设备2台。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项目建设是推动*县殡葬改革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殡葬改革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社会变革,推进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有利于节约殡葬用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县由于历史原因,乱埋乱葬问题十分突出,浪费了大量土地。殡葬改革采取多种节地葬式,可节约土地大量的土地,有效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土地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项目建设有利于推动*县殡葬改革全面提升。

2.2.2.项目建设是倡导先进文化,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客观要求

项目建设实际上是一场现代文明与愚昧落后的斗争,是对丧葬陋习的革命,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殡葬活动是一个地方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一个地方厚养薄葬风气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地方人们的孝敬观、价值观和生死观,体现一个地方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殡葬文化,这既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也应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如果放任“视觉污染”的发展,放松对殡葬改革工作的要求,不仅会影响全县投资环境,也会影响*“五城”同创。

2.2.3项目建设是推进民生发展的重要载体

项目建设是*县加快殡葬改革步伐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县推进民生事业发展进程的一件大事,项目建成后,将为群众提供先进的殡仪设施和优质、高效、多元的殡仪服务,充分满足丧属的殡葬需求。同时,也为在推动殡葬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创建和谐人居环境,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殡葬观念等方面夯实了基础。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有国家、省和*市各级政府大力的支持

党的十九大对民生民政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民政部会同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工商总局、林业局、宗教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当前殡葬领域思想认识不统一、服务保障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监管执法难跟进等问题,明确提出新时代推进殡葬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重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殡葬改革方面,强调协同推进火葬土葬改革,分类明确改革要求和工作侧重点;强调把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深化改革着力点,明确安葬形式、设施规划建设、土地循环利用等方面要求;强调深化丧俗改革,传承发展优秀殡葬文化,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培育现代殡葬新理念新风尚。

二是在殡葬服务方面,要求优化殡葬服务资源布局,使各类殡葬设施与群众治丧需求相匹配、与推行改革相适应;提出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制度,加强基本服务收费管理、为城乡困难群众减免或补贴基本服务费用、加强对相关服务机构扶持投入等;明确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供给方式多元化,创新殡葬服务与“互联网”融合模式,规范和优化服务行为。

三是在殡葬管理方面,管理对象更加明确,从《殡葬管理条例》侧重对设施的管理转变为对殡葬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内容更加聚焦,着重针对公办机构与社会资本合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建立奖励补贴、违约赔偿和退出机制;监管事项更有针对性,围绕一些地方墓位价格高、丧葬用品和中介服务市场混乱等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办法。

四是在组织保障方面,要求健全殡葬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相关部门职责分工,推动各部门在殡葬工作中履职尽责、形成合力。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把遗体接运、暂存、火化、普通骨灰盒、骨灰寄存等五项纳入基本殡葬服务范畴。到1月1日,全省100个县(市、区)都已落实,建立了5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制度,免费范围覆盖到全体城乡居民,平均每具遗体减免1000元左右,预计全省一年可为群众节约丧葬开支近3亿元。同时,为方便群众,大部分地方可在殡葬服务单位办事中直接核免。

5月15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殡葬设施建设管理现场推进会。就做好殡葬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副省长胡强强调,要坚定信心,把握机遇,持续抓好殡葬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要准确把握殡葬设施建设管理的关键环节,注重高质量建设,做好“规划图”制好“进度表”,把好“质量关”;注重高水平管理,健全长效性机制,构建信息化平台,打造过硬型队伍;注重高效益使用,突出公益性,提高入墓率,扩大影响力。要切实强化殡葬设施建设管理的保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统筹做好进度安排、政策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等工作;拓展筹资渠道,加快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类资金资源向殡葬领域倾斜;加强督促指导,坚决整治“怕、慢、假、庸、散”等问题,突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工作指导和典型培育。

就积极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胡强强调,要充分认识殡葬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坚决防止反弹,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公平执行殡葬管理法规,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积极培育现代文明丧葬礼俗。

为了扩大火化面,提高火化率,*市启动了殡葬改革专项行动,出台了《*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专项行动方案》、《*市绿色殡葬奖补激励办法》等文件,到底,力争全市遗体火化率达到100%,确保遗体火化率达到100%。全面推进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到,城市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和行政村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到,骨灰入骨灰堂(公墓)或者其他生态葬法安葬率达到100%。

今年*县政府出台了《*县惠民殡葬和绿色殡葬奖补激励实施办法》(山府办发〔〕3号)等,对惠民殡葬和绿色殡葬奖补补作出了详细规定,将遗体接运、暂存、火化、普通骨灰盒、骨灰寄存纳入基本殡葬服务范畴,实行直接减免。

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项目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规划、土地、资金等做出安排,给予优惠政策措施,对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这充分体现*县政府对殡葬工作的重视,为该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发展环境。

2.3.2有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的殡葬改革,不仅切实地推进了当地的移风易俗,促进了当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还进一步改善了和美化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该项目是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当地人民群众对项目建设将会给以大力支持。

2.3.3项目土地、资金等建设条件已经落实到位

本项目土地属政府划拨土地,县政府将安排资金用于该项目建设的征地及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经费,项目土地、资金等建设条件已基本落实到位。

第三章 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

3.1市场预测

3.1.1*殡葬改革发展情况

1、上世纪末情况全省火化率最高达到20.14%。1998年*省政府颁布了《*省殡葬管理办法》,省政府1998年召开了全省殡葬工作会议,1999年,*省民政厅、省委宣传部、省计划委员会、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土地管理局联合印发了《*省殡葬工作发展规划(1999-)》,要求凡火葬区内的人员死亡后,除国家规定允许不火化的遗体外,应当全部实行火葬。2、本世纪初情况全省火化率一度达到60%多。2001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殡葬工作会议,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了殡葬改革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省2001-殡葬改革发展规划》,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改革工作的通知》,特别是开放殡葬市场,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殡葬设施,到,全省殡仪馆从32个发展到85个。3、近几年情况,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江办发〔〕1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殡葬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江府厅发〔〕46号);省政府科学划分我省火葬土葬区域。按照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原则,4月12日,省人民政府发文调整我省土葬改革区和火葬区,全省火葬区范围由80%提高到91%,覆盖全省96%的人口。6月28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鹰潭市、宜春市、上饶市、吉安市4个设区市全域调整为火葬区,至此,*全域为火葬区。从起,省委、省政府把绿色殡葬建设纳入对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高质量发展考评);、,先后把丧葬习俗改革、节地生态安葬分别纳入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考评中。,将“建立绿色殡葬奖补激励机制”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50件实事之一。,*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府厅发〔〕23号),明确了我省殡葬改革基本原则、九大任务、三年行动计划、五大保障措施和设施建设任务等内容。4、省领导高度重视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将其纳入了乡村振兴战略、移风易俗、民生工程、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决策部署中。省委书记刘奇多次作出指示,强调要深入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坚持疏堵结合,积极稳步推进,不能“简单化”“运动式”,要严守殡葬设施公益属性。省政府《实施意见》要求,坚持疏堵结合,积极稳步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实施;坚持公平可及,保障群众利益;坚持属地管理,强化部门协同;坚持示范引领,带动社会参与。3.1.2需求分析

殡仪馆的服务对象是死亡人口,殡仪馆服务对象在数量上的绝对增长性与相对稳定性是统一的。其绝对增长性体现在对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状况分析上,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步入老年时代,死亡人口将达到相对的高峰期。相对稳定性体现在如果没有大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口的死亡数及其变化是有规可循的渐变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一特征为制定殡仪馆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内部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根据。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环保意识、文明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家殡葬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殡仪馆成为了唯一合法的专业治丧场所。

*服务范围为全县13个乡镇38万人,全县总面积1544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全县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7.51‰,出生率13.64‰。至 间,死亡人数4441人,年均死亡率 6.11‰。根据上述数据分析,项目服务区现状总人口约38万人,人口自然死亡率按6.11‰推算,则现状年死亡人口2219人。100%推行火葬,火化量每年约2219具,一年按333天计算,平均每天6.67具。

随着县境交通区位大幅改善,工业、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规划至中期2025年,县域总人口48万人,死亡人数2933人,年火化量为2933具。远期2030年,县域总人口52万人,死亡人数3178人,年火化量为3178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仍呈上升趋势,年火化量在3300具左右。

3.2项目建设标准与规模分析

3.2.1项目建设规模的依据

1、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发〔〕21号)(版)

2、《殡仪馆建设标准》(建标181-)

3.2.2建设规模

根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常住人口363854人,比上年末增加1207人。其中,城镇人口185265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2%。全年出生人口4910人,出生率13.52‰;死亡人口2219人,死亡率6.11‰。自然增长率7.41‰。

1、吊唁厅建筑面积

殡仪馆服务范围是全县13个乡镇,预计到远期2030年,年火化量在3300具左右。根据《殡仪馆建设标准》(181-)第八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规定,*属Ⅳ类,建筑面积6600m,悼念区面积1650m。

表3-1 殡仪馆建设规模分类 (单位:具)

表3-2火葬殡仪馆具均建筑面积指标 (单位:m/具)

表3-3 火葬殡仪馆各功能分区中各类用房面积比例(%)

*建有一层综合业务大厅1栋,1栋悼念厅、火化车间及其他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3200m,其中悼念厅450m,吊唁面积偏小,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不利于县城规划区居民办理丧事,应扩大吊唁厅建筑面积。吊唁厅建筑面积:1650-450=1200m。

2、火化设备根据《殡仪馆建设标准》(181-)第三十一条规定,*应配备火化设备2-4台。

表3-4 火化机配置数量(单位:台)

*现有WHLA/DJ拣灰炉2台,前面分析预计到远期2030年,年火化量在3300具左右, 按照GB 19054- 《燃油式火化机通用技术条件》4.2.1规定:“火化时间,台车型火化机连续火化时每具遗体平均用时应不大于90分钟,其它类型的火化机应不大于50分钟。”实际情况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都是上半日火化,这样一台火化机一天处理遗体3具,一年365天,考虑到设备的检修、保养、故障停机等情况,取工作日333天,设年遗体处理量为R,则需要火化机台数N的计算公式为N=R/3×333=R/999,考虑到计算方便,分母取整为1000,则公式即为N=R/1000 。火化机数量;3300/1000=3.3≈4台

第四章 项目选址

4.1选址原则

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和《殡仪馆建设标准》(建标181-),吊唁厅选址应符合以下规定:

1、符合用地分类原则和规划管理、殡葬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具备满足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3、殡仪馆宜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4、交通、给排水、供电有保障。

5、考虑到殡葬工作的特殊性,尽量选择周边单位和居民较少、相对独立、交通便利的地域,并处理好与周边单位及居民的关系,符合《火葬场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1-2000)规定。

4.2场址现状

4.2.1地点与地理位置

1、吊唁厅选址方案一

吊唁厅在*内扩建,*位于*林场马桥组,四周林地多。

优点:四周林地多;缺点:交通不方便,距离县城20多公里,城市规划区居民办理丧事很不方便,且四周林地易引火患。

2、吊唁厅选址方案二

*县城市公益性公墓山位于县城东风路旁艾家山,交通及区位优势明显,给排水、供电有保障。

优点:交通及区位优势明显,给排水、供电有保障;缺点:距殡仪馆较远。

经过比选,认为方案二适宜建吊唁厅,在位于*县县城东风路城市公益性公墓山征地6亩,用于吊唁厅建设。在*内购置火化设备2台,并对原有2台火化机尾气设备进行环保改造。

4.2.2吊唁厅土地权属类别、占地面积

本项目建设用地为国有土地,总用地面积6亩。

4.3建设基本条件

4.3.1高程分析

现状基地最高点高程52.8米,最低点高程49米,两处高程差为3.8米,整体呈东高西低的趋势。

4.3.2建筑分析

基地内部现状大部分为山体,建筑较少。

4.3.3交通分析

现状基地对外交通道路东风路宽度为7米,能满足消防的要求。

项目用地属于浅丘陵地貌,地质硬、地耐力强,根据历史记录,该区域属于无灾害性地震区域,适宜建设,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场址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4.3.4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水、电、气、通信等)

吊唁厅和火化设备更新改造项目的供电、供水、供气、电信等均由市政公用系统提供。

4.3.5政策支持条件

县政府领导非常关心支持该项目,项目的建设将享受重点服务、重点调度,享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成立了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有利于该项目的实施。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5.1指导思想与原则

5.1.1设计指导思想

1、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

2、提倡生态建设,满足环境保护和景观要求。坚持“生态、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3、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建设“节约型社会”。

4、项目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遵循“环保、舒适、经济、美观”的宗旨。

5、突出全过程“动态设计”的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标准,采用合理的技术指标,尽量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依据法定图则展开设计工作,体现“安全适用、服务社会、尊重现实、整体协调、经济美观、自然和谐、生态环保”等原则,结合本项目特点精心做好总体设计。

7、工程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有关强制性要求,满足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8、项目建设应充分结合沿线地形、地物、相交节点的实际情况,尽量避让环境敏感点,尽量节约工程投资。

5.1.2设计原则

1、把握本项目的功能定位,处理好本项目与各规划层面的协调关系。

2、做好总体设计,处理好本项目区域的各节点方案的衔接与协调关系。

3、注重方案的可行性、工程建设的可操作性、经济的合理性、管理养护的方便性。

4、国家对殡葬业的有关法律、法规,*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具体规定,及民政部门安排及具体要求。

5、体现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殡葬文明,文化品位,表现建筑的个性特征,充分利用山地自然景观资源,求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与功能的多方面协调统一,突出自身的个性与风格。

6、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

5.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5.2.1设计原则

1、科学建馆、与时俱进

吊唁建设规划要以管理科学化、设施现代化、环境公园化、生态化、服务人性化、治丧文明化为原则,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殡葬服务的要求,同时在整体建设和规划上要借鉴国内先进的建设理念和经验。吸收、消化、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注重地域文化、设计环节和项目建设,力求功能合理、设施齐全,规划科学,创意新颖、品位高端、布局合理独到。营造空间布局有序、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利于人员的疏散、环境优美、动静分区明确、井然有序的氛围。

2、尊重习俗、生态环保

在总体环境和建筑设计时注重公园化、园林化和文化概念的塑造,增加纪念性,弘扬忠孝文化,注重人文观念,人性化设计。建筑和景观相结合,融合现代简约设计理念,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

3、增扩配套设施、纪念服务项目

扩大吊唁大厅,增加中小厅数量;更换、增添火化设备,改善美化外部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5.2.2项目定位

1、按民政部《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要求,达到二级殡仪馆的建设标准要求。

2、秉承人文理念、孝道观念,既方便丧主办事,又要减轻事主负担,突出园林式、生态型理念;努力建设成“绿色、环保、生态型”殡仪馆。

3、项目运营初期,火化车间服务能力稳定在年火化遗体2200具左右,最高年服务能力能够满足3300具/年的工作负荷;项目运营后期,最高年服务能力能够满足4000具/年的工作负荷。吊唁厅可满足4家同时开追悼会,大厅可满足400人使用,中厅可满足200人使用,中小厅可满足150人使用,小厅可满足80人使用。

4、项目建设满足消防、安全、卫生等技术要求,能够为全县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殡仪服务,实现人性化亲情服务、星级化的先进管理、园林化的环境建设。

5.2.3平面布局

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吊唁厅主入口连接东风路,为人车流出入口

1、入口景观区

入口景观区位为主要出入口,设计中式古典牌楼形式,结合古典盘龙柱雕塑及亚热带植物,彰显整个吊唁厅气质。

2、对外停车区

规划在主出入口处设置停车场,停车场面积约为600㎡,可停放车辆30辆。

3、吊唁区

规划4栋建筑,总建筑面积1200㎡,4个吊唁厅。其中大吊唁厅1个600㎡,容纳400人;中吊唁厅2个480㎡,每个240㎡,每个厅可容纳160人;小吊唁厅1个120㎡,容纳80人。

(1)依据《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及相关国家建筑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功能分区合理,内外交通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要有安静的氛围,避免噪声和其它干扰,设专用通道,出入口方便,并有缓冲地带。

(2)建设布局形式与景观相协调,结合自然地形与空间形状、周边环境、地域风貌、传统文脉等来确定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总体布局。布局合理美观,并具有一定文化内涵,采用轴线与片块围合相结合的布局形式。

(3)按功能不同,满足日照、通风、采光等相应规范的要求。

(4)供电、供水、供热有足够的场地,靠近服务对象和负荷中心,同时考虑节地、节能、节水、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5)保障建筑的场地安全,在防火、防洪、防震、防滑坡等方面,全面考虑,并满足相应的设计规范。

项目总体布局满足用地规划建设指标,详见表5-1所示。

表5-1 吊唁厅总图技术指标表

5.3建筑设计方案

5.3.1设计依据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9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年版);

《城市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规范》(GB50289-98);

《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年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

现行的其他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规程。

5.3.2建筑设计

1、适用技术准则

工程等级:三级

建筑防火等级:三级

建筑耐久年限:二级(50 年)

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6 度(0.05g)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2、设计规模

吊唁厅一层,框架结构,层高均为4米,建筑面积1200㎡。

建筑外形设计以坡顶为主,辅以局部平屋顶,层次分明,整体造型简约而不简单,主要材质为仿石材外墙砖,白色外墙涂料和青石瓦,观感古朴严谨。

3、主要建筑用料作法

(1)外装修

外立面以庄重、简洁为主。外墙墙群采用深色花岗石饰面,装饰线条采用浅棕色外墙涂料,窗户采用无色透明中空玻璃,踏步为赭石色花岗岩。

(2)内墙

混合砂浆,外罩乳胶漆,卫生间外罩釉面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按工艺要求确定内墙装饰材料品种。

(3)屋面

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隔热材料,高分子防水材料,坡屋顶设檐沟,均为有组织排水。

(3)楼地面

大厅及其他用房地面均为耐磨地砖,卫生间为防滑地砖,入口门厅为花岗岩地面。

(4)门窗

木门、不锈钢全玻门,外门、外窗玻璃采用透明中空玻璃,所有窗为铝合金窗。

4、建筑风格

按照“绿色、环保、生态型”的规划和建设目标,采用古典与现代建筑设计元素相结合的园林式风格,与自然山体相得益彰。色彩采用暖色调,简洁明快,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

5.4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5.4.1设计依据

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版)GB50009-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5.4.2结构设计

一层,框架结构。

5.4.3设计使用年限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5.4.4建(构)筑物安全等级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本工程所有建(构)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r0=1.0;

5.4.5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5.4.6结构荷载标准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及《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风荷载:基本风压 0.50kkN/㎡。

(2)雪荷载:基本雪压:0.35 kkN/㎡。

(3)地面堆积荷载标准值:10.0kN/㎡。

(4)栏杆顶部水平荷载:1.0kN/㎡。

(5)汽车、吊车及设备等荷载按实际情况采用。

5.5道路工程设计

1、设计依据

(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D4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TD33-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

(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

(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

(9)其它相关设计规范

2、设计原则及控制因素

(1)正确应用技术标准,力求道路功能齐全,景观协调,线型流畅。在遵照规划红线的基础上合理的调整和布设线位,做到既优化线位,减少土方,又符合规划,与远期规划协调。

(2)拟建道路连接既有道路,设计中考虑与既有道路的平顺衔接。

(3)在结构处理上加强科学研究,积极采用先进的勘察设计手段,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

3、整体设计

吊唁厅与外部道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项目区内部的环行主道。外部干线按相应的国家公路等级进行设计。内部干线路基宽度拟按5.0~7.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大于8%。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最大纵坡不超过11%,且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设置有防滑措施,平曲线最小半径30m。

4、路面设计

(1)沥青混凝土:主要用于项目区环道及与外围道路连接的道路,以车行为主,具体设计按照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

(2)花岗岩:主要用于主、次入口道路地面铺装,一般车行为主时,花岗岩设置为50厚;花岗岩铺装还用于道路镶边及分段,此时花岗岩厚度一般设为20或30厚。

(3)水洗石:主要用于人行小径铺装,一般粒径为5-8,颜色为米黄色或白色。

(4)鹅卵石:主要用于人行小径铺装,适时行走有健身保健功效,一般粒径为30-50,颜色为米色或黑色。

(5)青石板碎拼:主要用于人行小径铺装。

5、路基设计

路基设计并参照相关规范、规定进行设计,在详细设计前对沿线工程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在充分收集现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路基填料,路基压实度设计要求,并根据填挖、水文、地质等情况对路基防护工程进行综合设计。

路基设计高度满足规划防洪排涝要求,路基填料为砂性土。沿线

路床内旱地路段应清除表面耕植土30厘米并换填砂性土,路基填筑前应排水、晾晒,并进行填前压实。路基应分层填筑,每层厚度不大30厘米,应注意控制填料的最佳含水量。耕植土路段、路基应清除耕植土50厘米后,回填砂性土,填前夯实地基。

6、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除满足总体规划要求外,同时兼顾土方平衡。在满足规范规定的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及长度,平曲线及竖曲线组合等因素的基础上,还考虑了主线线型流畅,有条件处避免过大起伏。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并保持较高的道路纵断面设计线形标准。在较开阔平坦地势处,为便于路面排水,最小纵坡按0.3%控制;道路纵坡小于0.3%时,设置锯齿边沟加快路面排水。

7、横断面设计

综合分析本项目道路等级、功能,拟定道路的标准横断面如下:

3.5m(车行道)+3.5m(车行道)=7.0m

5.6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5.6.1给排水工程

1、设计依据

(1)《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99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版)

(4)《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

(8)《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0)拟建总体规划方案

(11)其他相关设计规范、标准

2、设计范围

红线范围内的生活给水、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灭火器配置、景观用水、生活排水、车间排水、雨水排水等。

3、系统设计

(1)给水设计

①水源

本工程由*县自来水公司东风路供水管网供水,满足日常生活及消防需求。

②设计水量

表5-2 项目设计水量表

根据以上计算,最高日用水量10.95t,最大时用水量1.64t,年用水量3646吨。供水管线在场区呈环状布置,供水从主干管引到各用水点。主管线拟采用DN150的供水管,供水压力为0.30Mpa。管道埋深按照给排水设计规范执行,与其它管道交叉可做适当调整。

③管材

1)管径DN≤200mm者,拟采用钢塑复合钢管,卡压式连接。

2)管径DN>200mm者,拟采用钢塑复合钢管,扩口式连接。

3)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4MPa。

4)阀门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井盖拟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位于非行车道上者为轻型。

(2)排水设计

①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雨污水经简易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排至附近河流。生活污水排水量为生活用水量的90%,为9.86m。室外排水管道采用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柔性接口。本工程阀门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井盖拟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其余为轻型。

基地雨水采用组织排水和场地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排入场区总体雨水管。管道雨水量计算采用以下公式:Q=Ψ×q×F(L/ s)

其中:Ψ—综合径流系数,本次取采用Ψ=0.65,

F—汇水面积,取9.27h㎡

q—暴雨强度公式,q=3680P0.4/(t+16.7)0.858

式中: P—设计重现期,取P=1a

t—设计降雨历时:t=t1+mt2,t2 —管内流水时间;m —延缓系数,取2,t1—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

经计算,场区雨水量 Q=1025L/s。

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雨水管拟采用双壁波纹管,橡胶圈接口,雨水口拟采用铸铁雨水口、雨水检查井拟采钢筋混凝土井。

②室内排水:雨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分流排至室外,屋面雨水排放采用有组织排水。为保证较好的室内环境,污水管道系统设有伸顶通气立管。排水立管采用内螺旋UPVC管,支管采用普通UPVC管,粘接。吊顶内排水管道采用泡沫橡塑管壳进行防结露隔热。遗体清洗废水与生活污水应自成系统,且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的规定。场区的水质评价、检测等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规定。

(3)消防用水设计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消防用水量最大一幢建筑物计算,成组布置的建筑物按消防用水量较大的相邻两座计算;本项目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1次计算,一次灭火用水量25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室内消火栓用水量15 L/S,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室外给水与消防合用,管道在场区内布置成环状,室外消火栓的栓口处水压从室外设计地面算起不应低于0.1Mpa,室外消火栓采取地下式,拟设置DN100mm和DN65mm的栓口各一个。室外消火栓每隔120m设置在道路的转弯或交汇处,距道路边不大于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0m,并设有明显标志。室外设消防专用水池,消防水池的容量根据所在区域进行计算,可兼做景观水池,室外消防水池应采取防冻保护措施。

4、环保

(1)生活水箱出水管设紫外线消毒器等消毒设施。

(2)采用变频调速泵供水装置,取消屋顶水箱,以消除屋顶水箱引起的二次污染。

(3) 生活水箱材质采用不锈钢,并在人孔盖上加锁。水池通气管、溢流管口加防虫网罩。水池中的停留时间为16h,在用水淡季不超过1d。

(4)给水管材采用钢塑复合管新型环保管材。

(5)通气管顶部端口伸出屋面以上2m。

(6)采用水封深(不小于50mm)且效果好的地漏,以降低水面蒸发对水封的不利影响,保证其使用功能与防污染效果。

5.7强电设计

5.7.1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标准》GB50200-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技术规范》GB5019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5.7.2供电系统

1、负荷等级

根据拟建项目特点,火灾应急照明、防排烟风机、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消防控制室、火化车间为二级负荷,其余普通照明及动力电力等为三级负荷。

工程建筑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估算负荷密度取60VA/㎡,本工程计算容量为:1200×0.06=72kVA

2、供电电源

高压供电电源由临近城市开关站引来。

3、照明系统

(1)路灯系统

建筑外围设置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灯杆高为6m,采用半截光型灯具,150W高压钠灯光源,IP防护等级为IP65,并自带补偿电容器。

(2)室内照明

本工程室内照明照度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设计,照明电源均采用 380~220V,三相四线制供电。

4、电缆敷设

本工程室外电力电缆线路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埋地敷设时在线路入管理室或电缆分支线处设手孔。

室外变压器至管理房电力电缆均采用 VV22-0.6/1kV-4×50m㎡

交联电缆,一埋深为距地 0.8m。电缆与各种管道交叉时应满足国家规范对电缆之间及与各种设施的最小净距要求。

埋地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m 左右及转角处埋设标桩。电缆在埋设前将沟底产平夯实,并加盖砖。选择电缆路径时,应避开有酸、碱等有强腐蚀性的地段。电缆在进入建筑物时加穿保护钢管。

5、防雷接地

建构筑物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设计。

本工程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保护设施,采用避雷带作为防雷接闪器,在建筑物屋顶沿女儿墙、屋檐、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设置避雷带,避雷带与结构柱内两根引下主筋可靠焊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箱式变电站接地系统采用环形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电源系统加装多级浪涌过电压防护器,将浪涌过电压限制在相应设备的耐压等级范围内。

建构筑物设总等电位联结,所有进出建构筑物的金属管道均应与之联结。所有配电柜(箱)正常工作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三孔插座的接地触头以及防雷接地均须与 PE 线可靠连接并保持良好的电气通路。

5.8景观工程设计

1、设计理念

主要遵循适地适树、适树适地的大原则,通过对称、重复、变化、对比、节凑、渐变等造景手法相结合,达到物种多样化、环境生态化,景观自然化且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2、设计特色

(1)乡土化:采用的植物植物大都是本地树种,易成活,便于养护,节省成本。

(2)生态化:场区围墙采用生态围墙;分场区之间采用植物做绿篱,自然分离,这样既生态环保又消除了钢筋水泥的僵硬感;大量采用吸收有毒气体和降低噪音的植物,有利于场区内小环境空气的净化和安静舒适的氛围。

(3)统一与变化相结合:场区的植物有主要树种与辅助树种相结合。整个场区的植物既统一又与其他树种相结合,树种统一中又有变化,形成物种的多样性。

(4)韵律感:主干道采用一乔一灌、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体现很有节奏的韵律感。

3、植物配置

(1)常绿阔叶乔木:大叶女贞、珊瑚树、广玉兰

(2)落叶阔叶乔木:银杏、红叶李、国槐、元宝枫、白蜡、龙爪槐、黄山栾树、樱花、华北卫矛、枳、西府海棠、七叶树、楸树、沙枣、山桃、黄栌、核桃、杏树

(3)常绿针叶乔木:白皮松、侧柏、圆柏、蜀桧、油松、沙地柏、塔柏、雪松

(4)花灌木:珍珠梅、红瑞木、平枝栒子

(5)色叶树:银杏、元宝枫、黄栌

(6)攀援植物:常春藤

(7)竹类:竹子

(8)球类:黄杨球、火棘球、海桐球、枸骨

绿地在设计时注重利用微地形设计来营造一种高程变化丰富的景观,以丰富了绿地的空间形态,同时结合给排水与植物造景需要。

5.9火化设备

在*购置2台高档智能拣灰火化机,更新2台尾气环保设施,设备清单见表5-2。

表5-2 火化设备清单

第六章 节 能

6.1编制依据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等设计规范标准;

4、《*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贯彻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4号令)意见的通知》(江发改环资〔〕113号)

6.2项目能耗情况

6.2.1能耗种类

本项目消耗的能源主要为电、水、天然气。

6.2.2能耗数量估算

1、电能消耗

经估算,本项目年用电量限额约为9.23万度,见表6-1。

表6-1 电能消耗估算表

2、年用水量估算

第40页测算,本项目年用水量约为3646吨

3、柴油消耗

火化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火化机的耗油量一般为平均每具尸体8公斤,按远期最大年火化尸体3300具计算,年消耗柴油26.4吨。

4、综合能耗估算

经过对以上各用能系统进行汇总,项目综合能耗见下表。

表6-3本项目能耗折合标准煤估算表

项目综合总能耗为50.12t标准煤。

6.4节能措施

6.4.1总体规划节能措施

1、选址

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在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使用过程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2、外部环境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主要措施:在建筑周围人流量大的地方,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塑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及收集雨水等。3、平面布局与体型设计 合理的布局规划和建筑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引入自然通风对节能非常重要,在规划布局上, 可以通过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即使在无自然风时也能形成通风,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形成风洞,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得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尽量减少太阳辐射。综合权衡社会历史文化、地形、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影响,选择适合这一地区气候环境的最佳朝向。

6.4.2建筑单体节能措施

建筑设计选用合适的建筑体型系数,单面采光房间增大采光面,屋面、外墙表面尽量采用浅色处理。楼梯间采用可开启式外窗,加强楼地面、分户墙的保温隔热处理。选择合适的窗地比,采光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组织通风设计。建筑尽量东南向布置,尽量做到自然采光通风。项目区建筑之间间距较大,符合当地日照标准要求。采用地面绿化,护坡绿化等立体绿化系统,提高绿地率和绿化率,可起到遮阳、降温、导风的作用,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同时加强屋顶遮阳板系统,防止太阳直射辐射所带来的热岛效应,降低空调能耗。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的同时,通过对各部位(屋面、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本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节能措施:

1、墙体:围护结构尽量采用浅色外表面,可以反射夏季太阳辐射热,减少外墙面吸收热量。控制建筑物体形系数,不采用过多凸凹面;适当增加外墙保温隔热效能(外墙保温效果更佳),提高热阻;增加空调热惰性有利于建筑热稳定性;高效保温隔热材料设于主体结构外侧,可减缓热量进入墙体;墙内设置空气间层或通风间层也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2、门窗:适当控制窗墙比,安排好门窗相对位置及开启方式,组织穿堂风通过;设置可调节的活动遮阳,如窗帘、百页、热反射帘或自动卷帘等,既能在夏季减少太阳辐射热,又便于冬季日照。特别对西向、南向窗户更加重视。外窗选用传热系数低,气密性好的塑钢窗。

3、屋面:屋面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节能措施为:加强屋面保温措施;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如: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增加隔热层,部分建筑设架空通风层,在空气通风层内贴热反射材料;采用斜坡屋顶,利用阁楼通风散热等。屋面采用挤塑板保温隔热材料,屋面防水材料及外墙涂料等*均考虑采用无污染环保型材料。

4、围护结构细部设计:热桥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温与“断桥”措施;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罩、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等均应采取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门、窗框四周与抹灰层之间的缝隙,宜采用保温材料和嵌缝密封膏密封,避免不同材料界面开裂, 影响门、窗的热工性能;采用全玻璃幕墙时,隔墙、楼板或梁与幕墙之间的间隙,应填充保温材料。 5、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目的。

6、材料:本项目使用保温隔热、隔声、隔火性能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使用寿命长的节能型窗,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尽量使用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好的多孔砖,减轻墙体自重,并有利于抗震。

7、采用节能型设备:节水系统选用变频泵和平衡阀,采用国家推荐的节水器具,公厕等采用感应式出水阀装置及节水型设备。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不断提高用水效益。水龙头:不使用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可选用延时自动关闭(延时自闭)式、水力式、光电感应式和电容感应式等类型水龙头。淋浴器具:冷、热水混合器具(水温调节器),电磁式淋浴节水装置,节水喷头等。

6.4.3景观节能措施

1、节电措施:在总容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各分区的利用情况,配置合理的供电设备,以便根据负荷情况调整运行,减少空耗,使设备尽量在负荷高效区运行。电力系统在设计、布置时力求减少线损,合理选择负荷中心,节约电能。室外灯具采用节能型光源照明,选用高性能低能耗产品,如LED灯具、太阳能灯具等。

2、节水处理:保障项目区绿化、景观用水,改善项目用水分配,提高景观用水水质和效率。景观用水应设置循环系统,并应结合中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水质,提高用水效率。提倡营造少灌或免灌绿化群落。绿化用水应利用雨水或生活污水回用作为绿化用水,以利于节水及利用自然渗透补充地下水。

合理规划和建设项目水环境,提供安全、有效的供水、污水处理、日用系统,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给水系统,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卫生要求,水量稳定,水压可靠;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雨水经处理后回用作生活杂用水等各种用途时,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以保障回用水的安全和适用。同时根据不同用途及分区设置适当数量的水表以节约用水和进行平衡测试。加强对给水管网的管理,及时排除管网泄漏现象。

6.4.4其它节能措施

1、节能设备的应用:本项目采用节能型设备,包括水泵、电机、制冷机等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产品,以减少能耗。

(1)根据国家、地方的节能规范要求及建筑热工性能系数计算确定空调冷热负荷。

(2)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机组及风机均采用低噪声的优质产品。

(3)设备用房(冷冻机房、空调机房等)作防声处理,以达到环保要求。

(4)冷水机组、水泵、空调机组等设备底座均设隔振垫,设备按管均采用柔性联接。

(5)新风机、空调器的出风口均设有消声器。

2、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设备运行、项目运营等进行优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加强综合管理措施。可考虑设置建筑自动化系统,对内部功能及环境进行反应和调节,有效地、智能化地控制能耗及能源转化效率。

本项目将按照节能标准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从建筑热工、给排水、电力和暖通空调等设计方面提出节能措施,使该项目成为节能型项目,对项目的公共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降低运营成本。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7.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7.1.1环境现状

项目区内及周围无工业企业,基本处于自然状态。环境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因此项目环境影响较小,环保指标符合殡仪馆要求。

7.1.2环境绿化

绿化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适当位置进行绿化,可以达到恢复植被、美化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防噪防尘等作用。

7.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道,对水资源不会造成破坏。

本项目的建设,对建设地点不存在水土破坏,遵循尊重自然的设计原则,建成后裸露土地进行绿化,种植花草、美化环境,将能显著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大气影响和噪声。对大气影响主要是粉尘污染(主要产生于灰土拌合和施工材料运输及土方运输);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

项目建成运营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员工工作、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垃圾和污水、废水、粪便,以及厨房洗涮、废水、油烟等。

7.3环境保护措施

7.3.1施工期环保措施

1、施工期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期间的料堆、土堆等应加防起尘的措施,挖出的土壤等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要采用防止散落和尘土飞扬的措施;工地周围用围墙或防护板围护,减少工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2)保持出入口的路面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车轮滚动引起的扬尘。并尽量减缓行驶速度;

(3)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其环保素质,提倡文明施工。

2、施工期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1)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对各施工阶段噪声限值的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高噪声施工尽可能安排在昼间时段,如需夜间施工,须提前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或批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进行;

(2)将施工现场的固定噪声源,如搅拌机(车)、临时加工车间、建筑料场等相对集中,并尽可能布置于远离周边声敏感点处;

(3)工地周围设立围护;

(4)规定运输车辆出入路线,尽量避开居民区。

3、施工废水、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期工地废弃物应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组织清运,以避免大雨时被地面径流冲入下水道,流入水体;

(2)施工现场要严格规定排水去向,或安排简易排水管道,严禁污水遍地横流;

(3)严禁将施工泥浆排入下水道,以免引起排水不畅而导致周围地区积水内涝。

4、施工期清洁生产与综合污染防治对策

(1)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2)加强施工管理;

(3)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方案;

(4)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

(5)采用优质、环保型的工程材料。在施工时,积极采用这5种对策,可将施工造成的影响减少并限定到较小范围内。

7.3.2营运期环保措施

1、固体废弃物

吊唁活动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固体垃圾,尤其是高峰日祭奠时产生的垃圾应进行及时处理。如不及时进行清运处理,则会腐烂变质,传染疾病,从而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运营期间对生活垃圾要进行分类收集,集中堆放,由后勤部门及时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站进行合理处置,严禁乱堆乱放,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2、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祭奠时燃放鞭炮、汽车鸣笛、设备振动等。

在项目运营期间提倡人们文明祭奠,杜绝鞭炮燃放。汽车噪声执行当地有关机动车辆管理规定,项目建设中采用优化的机动车流组织,并限制车辆在项目区域内鸣笛,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噪声。在设备选用方面:火化机选用噪音小、无污染的,同时考虑给火化机、焚烧炉加除尘脱硫设施;所有空调风道采用吸声超级风管振动较大的设备基座及管道均设减振装置。有噪音的设备用房内墙和顶棚均做隔声吸音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

3、污水

本项目室内、室外均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殡仪馆的正常运营将带来一定的污水,污水经污水支管收集后,汇入主干管,再通过殡仪馆内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集中排放。雨水通过项目区域内雨水管收集后直接排入总排水系统管道。

一般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人污水管。

火化车间及整理房污水含有病原体、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以及放射性等;污水处理参照《医院污水排放标准》进行处理。采用“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污水经化粪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混凝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进入接触池进行消毒,接触池出水达标排放。

4、废气

在*购置2台高档智能拣灰火化机,改造2台拣灰火化机尾气环保设施,

在*增加2台高档智能拣灰火化机,在原有2台拣灰火化机增加尾气环保设施。设备供应商为上海智东实业有限公司。该单位在全国范围内为多家殡仪馆安装了烟气尾气处理设施,通过类比该类尾气净化设备排口的尾气监测数据可知,处理后尾气可以做到达标排放,尾气处理类比数据及设备采购合同见附件。项目购置的2台套尾气净化设备分别安装在2台火化机上,安装完成后尾气排放情况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新安装2台环高档智能拣灰火化机。

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规范排污口的设置,使达到排污口规范化的要求。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工作,定期对环保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定期对污染点进行监测。

第八章 消防、水土保持与安全防护

8.1消防

1、加强对公共防火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火警惕性,增强消防法制观念。大一些重要地区和交通要道口等地方,设立醒目的防火标志和注意事项,以引起人们消防警觉。

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防火组织,配备足够的消防人员,完善消防、救护设施,加强巡视防护工作。

3、制定防火管理措施和防火责任制,严格防火管理,监督防火安全措施的实施,杜绝火灾的发生。

4、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严格按环境的危险类别选用相应的电气设备和灯具,并按有关防雷规范的要求对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避雷措施。

5、设计相应的消防给水管网及室内外消火栓。

8.2水土保持

8.2.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

1、项目区填挖

在挖填过程中,由于原有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变得疏散,所以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特别是堆放在路边的开挖土和新筑构筑物处,由于土质松散且通常高于地表,所以易发生水土流失。另外,开挖形成的两侧边坡,由于坡度大,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取土与弃土

在取土与弃土的过程中,同样由于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质变得疏散而易引起水土流失。通常情况下,弃土将用于填方,但由于运输不便、土石方搭配等原因,部分弃土将变成废物,这部分土在堆放过程中,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3、铺筑材料场

铺筑料场在开挖后,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在裸露地段和料石堆放过程中,不免会发生水土流失。

8.2.2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建设项目区域的水土流失量,使项目施工区域内的废、弃土石渣场按规定堆放保护并长期稳定,使地表无裸土、无强风化,雨季无塌方,径流中无泥沙,道路无积水,渠系无泥沙淤积,排洪灌溉无影响,空气清新灰尘少,从而达到环境优美、运行安全。为此,本工程对水土保持做了以下措施:

1、护坡工程

挖方段,为减少挖方面,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施工完毕可种植绿化,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美化环境。填方段坡面可采用挡土墙、三维土工网垫植草绿化。

2、截水沉砂工程

为避免开挖地段边坡以上区域暴雨径流对坡面侵蚀,在开挖高

度4m以上且上部仍有沉积的地段分设与开挖线同走向的截水沟,在截水沟两端下部设置沉沙池。

8.2.3生态保护

1、沿线开挖临时排水沟,导流降水,减少暴雨引起的水土流失。

2、筑路与绿化、护坡、修排水沟应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8.2.4生态恢复

本项目为恢复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做了如下措施:

为使该段生态得到恢复,边坡挡土墙,项目区上方应适当植树、种草,以绿化并美化区域环境。

8.3安全防护

1、抗震

工程区域的地震基本裂度为6度,按6度进行抗震设计。

2、防不良地质

根据资料显示,本设计及四周无影响稳定性的活动断裂,无不良地质存在。

3、防尘

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采用遮挡物进行遮挡灰尘,因此能避免风向因素的不利影响。

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9.1组织机构设置

9.1.1项目组织机构

*县*负责殡仪馆建设与运营,为确保项目建设实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9.1.2 项目组织制度

1、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对参建单位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

2、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和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

3、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过程中,接受计划、审计等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竣工验收。

4、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和挤占。

9.2人力资源配置

根据机构设置,不需新增人员,从*内部调剂。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建设管理

10.1项目实施进度

10.1.1建设工期确定

根据国家建设工程工期定额及本次可研确定的建设规模和建筑方案,本着合理安排建设工期的原则,项目建设工期确定为6个月。项目建设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防止进度拖延造成影响殡仪馆运营时间。

10.1.2实施进度计划安排

具体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前期工作1个月;勘察设计1个月;施工招投标1个月;土建、安装工程施工3个月;分阶段建设、滚动施工,工程完成后进行整体工程竣工验收,并正式交付使用。

10.1.3工程进度安排表

表10-1项目工程进度安排表

10.2项目建设管理

10.2.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本项目业主为项目法人,为项目建设承担业主责任。全面负责项目的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投资和融资。项目法人和代建单位之间形成代理关系,按照代建合同确定代理范围,代理范围内的责任由代建单位承担,代理范围以外的责任由业主承担。

10.2.2加强资金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业主对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贯彻预算管理、按进度付款、审计后付款的原则,合理使用建设资金。

10.2.3招标、签约阶段管理

项目业主单位必须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招标、施工招标、材料招标、监理招标,在各个阶段准备工作就绪、具备了招标条件以后,将进行公开招标,经过评审后从中选择具有资质、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经验丰富、价格合理的中标单位,签订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材料供应合同。

10.2.4施工准备阶段管理

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关系正式确立后,应组建项目经理部,然后以项目经理为主,进行施工准备,使工程具备开工和连续施工的基本条件。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以下工作:成立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建立机构,配备管理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订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进行施工现场准备,编写开工申请报告,待批开工。

10.2.5施工阶段管理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安排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努力做好动态控制工作,保证质量目标、进度目标、造价目标、安全目标和节约目标的实现;管好施工现场,实行文明施工,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处理好内外关系,管好合同变更及索赔,做好记录、协调、检查、分析工作。

10.2.6验收、交工与结算阶段管理

工程验收收尾,进行试运营。在预检的基础上进行正式验收的准备,整理、移交竣工文件,进行财务结算总结工作,编制竣工总结报告,办理工程交付手续。

10.2.7用户服务阶段管理

为保证工程正常使用而作必要的技术咨询和服务。进行工程回访,听取使用单位意见,观察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维护、维修和保修。

第十一章 招投标方案

11.1招标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根据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决定》修正);

2、《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15号,1999年3月15日);

3、《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国函〔〕56号,3月8日);

4、《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5号,2000年7月1日);

5、《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的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9号,2001年6月18日);

6、《*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7月25日*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5月31日*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正))。

11.2招标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国务院关于《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的批复要求,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400万元人民币以上;(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同一项目中可以合并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合同估算价合计达到前款规定标准的,必须招标。

《*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也对*省建设项目招投标作了具体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本项目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材料等的采购,必须实行招标。

11.3招标方式

《*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规定,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省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工程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宜公开招标的,经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一)项目技术复杂或者有特殊要求,只有少量几家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二)受自然地域环境限制的; (三)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

根据上述规定,本项目应当公开招标。

11.4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5号《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规定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具体包括:(一)具有项目法人资格(或者法人资格);(二)具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概预算、财务和

工程管理等方面专业技术力量;(三)有从事同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经验;(四)设有专门的招标机构或者拥有3名以上专职招标业务人员;(五)熟悉和掌握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法规规章。

本项目建设单位不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必须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招标。

工程项目招标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有序的原则,评标工作应按照严肃、认真、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客观全面、竞争优选、严格保密的原则进行,确保所有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11.5招标基本情况表

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见表11-1。

表11-1招标基本情况表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1投资估算

12.1.1投资估算依据

1、土建工程

(1)《*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 版)》;

(2)《*省通用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 版》及其相应的费用定额;

(3)《*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基价表》;

(4)人工按照定额计算,未调差的材料价格执行定额价

(5)*市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及相关资料;

(6)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2、其他费用的取费标准

(1)建设单位管理费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504号);

(2)工程建设监理费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

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670号);

(3)工程勘察、设计费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

(4)环境影响评价费按照《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

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并结合实际情况估算。

(5)可行性研究费根据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规定计算;

(6)施工图预算编制费根据鄂价工服规[]23号文件规定计算;

(7)竣工图编制费根据计价格[2002]10号文件规定计算;

(8)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费根据计价格[2002]125号文件规定计算;

(9)招标代理服务费根据计价格[2002]1980号规定计算;

(10)基本预备费按一、二类费用之和的5%计取。

12.1.2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费用组成

本期项目投资估算主要包括项目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等。

2、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估算8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646.6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5.23万元,预备费38.09万元。具体详见表12-1总投资估算表。

12.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80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县财政配套。

表12-1 总投资估算表

第十三章 项目社会稳定分析

13.1 编制依据

1、《国务院信访条例》;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性分析篇章编制大纲》;

3、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议书、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等资料。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方式和方法

1.征询建设项目规划土地、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保、消防、卫生、民防、市容绿化、气象(防雷)、市政配套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2.征询项目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包括项目公示及意见反馈,主要描述项目规划、环评等公示的情况以及公示后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等;媒体对项目建设的态度,主要描述大众媒体;

3.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地踏勘、走访群众、网上调查以及舆情分析等多种方式方法,达到广泛调查,充分收集各方意见和诉求的目的。

13.2.2调查内容和范围

本报告对拟建项目涉及到利益相关者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均已纳入到调查范围。项目组对拟建项目的合法性、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等方面进行调查。

1、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本项目的建设属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

2、拟建项目自然状况

吊唁厅建设地点是*县*山,火化设备更新改造建设地点是*,附近已做的地质勘探情况表明,没有压覆矿床和文物。

3、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

根据现场调查及相关规划资料,本项目选址地块周围用地的现状主要为荒地。从社会稳定风险角度来看,项目周边居民为项目直接或间接潜在的影响,进而引发社会稳定风险。

综上所述,分析认为本项目潜在矛盾的最主要相关利益者为周边居民。

经汇总整理后,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主要意见和诉求包括:

(1)项目建设后是否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

(2)项目建设和运行时的噪声过大是否影响居民生活和休息;

(3)项目施工期产生的交通拥堵、噪声、扬尘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质量;

(4)项目运营期内,周边人口、车辆的增加,空气、噪音污染等问题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质量,但未提出具体的改善意见。

4、基层组织和公众态度

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要求,政府对项目是积极支持的。周边大多数群众都对项目的建设保持支持态度。

5、媒体舆情导向

目前,建设单位通过村委会宣传、以及当地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多次报道相关项目的情况,群众基本上都对项目的建设保持支持态度。

13.3风险识别

在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土地征收补偿、技术和经济方案、生态环境影响、项目建设管理、当地经济社会影响、质量安全和社会治安、媒体舆论导向等方面重点分析查找各风险因素。

项目组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地踏勘、走访群众、网上调查以及舆情分析等多种方式方法,同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把风险因素汇总整理后,得出以下结论:

1、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不同意见可能引发的风险;

2、污染引发的风险;

3、项目运营期对周边基础设施的影响引发的风险;

4、施工过程其他方面因素引发的风险。

13.4风险估计

13.4.1估计方法

本项目采用调查法、实地考察等方法,根据各项风险因数的成因、影响表现、风险分布、影响程度、发生可能性、找出主要风险因素。

项目组在分析中,按照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划分为很高、较高、中等、较低和很低五个档次。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影响后果均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对判断其风险程度划分为严重、较大、一般和可忽略四个层级。

13.4.2估计内容

1、风险汇总

项目组针对项目建设可能会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风险因素作出以下总结:

(1)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方面的风险。如下表:

(2)征地、拆迁及补偿方面的风险。如下表:

(3)技术经济方面的风险。如下表:

(4)生活环境方面的风险。如下表:

(5)项目管理方面的风险。如下表:

(6)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方面的风险。如下表

2、主要风险确定

按照风险可能发生的项目阶段(决策、准备、实施、运营),结合当地经济社会与拟建项目的相互适应性,从初步识别的各类风险因素中筛选、归纳出主要的和关键的风险因素。同时根据本项目工程性特征风险因素和居民上访的诉求点,归纳总结后,得到5个项目特征为主要风险因素:

影响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汇总表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拟建项目实施可能引发的风险。结合拟建项目的特点,针对主要风险因素,提出综合性和专项性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明确风险防范、化解的目标,提出落实措施的责任主体、协助单位、防范责任和具体工作内容,明确风险控制的节点和时间,真正把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数。

13.5.1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汇总表

13.5.2社会稳定应急预案

为确保对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问题尤其是重大建筑群众事件能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水平,可参照以下内容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

1、工作原则

应急预案工作原则:重点稳控,紧急处置,职责明确,统筹配合。

2、组织保障

各有关责任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工作组织,建立通常高效的联动工作机制。

3、制定保障

(1)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列入项目建设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有关单位社会稳定工作汇报;认真研究群众反映的新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研究对策。

(2)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明确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部位、重点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并对各责任部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进行考核。对因工作不负责、失职、处理失当而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3)坚持走访调研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方法,由群众反映变为走访,深入工程现场、社区,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4)坚持信息通报、预测排查制度,对群众反映的普遍性、突出性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发现群体性事件苗头,要及时就地化解。

4、应急措施

发现重大社会稳定问题苗头或事件时,启动预案,并展开以下工作程序:

(1)对已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相关部门要认真接待,并根据起因即通知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把群众稳定在当地。

(2)第一时间召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会议,通报不稳定情况和处理情况,分析研究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及对策。并将不稳定情况向所在地政府等有关部门报告,请求帮助和支持。

(3)对问题复杂、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有关领导要迅速抵达现场,组织工作,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4)把上访群众稳定在当地,坚决劝阻集体赴京、赴省上访,对已进京、进省的集体上访群众,尽快接回,做好疏导工作。

(5)对有轻生或危害社会倾向的特殊人员要耐心开导,稳定他们的情绪,并联系有关方面解决问题。必要时,报请有关机关采取应急措施。

5、通信保障

有关人员在接到重大社会不稳定通报后,移动电话要保证24小时畅通;值班电话24小时值班,随时掌握各方面信息并上传下达。

13.6项目风险等级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中指出重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分为三级。项目通过严格执行研究得出的风险防范、防范措施以及社会稳定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后,可以很好的在项目阶段(决策、准备、实施、运营)避免影响社会稳定风险事故的发生。结合以上论述,该项目的引发的风险较小,为三级风险(低风险),即多数群众理解支持但少部分人对项目有意见,通过有效工作可防范和化解矛盾。

13.7风险分析结论

本项目在决策、准备、实施、运营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为:

1、对施工损坏建筑或基础设施的补偿方案,对因项目实施受到各类生活环境影响人群的补偿方案影响引发的风险;

2、资金筹措方案的可行性,资金保障措施是否充分引发的风险;

3、施工过程其他方面因素引发的风险;

4、项目建设期工人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而引发的风险。

项目组针对主要风险因素的发生时间、利益有关群众和单位的意见、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影响的后果、风险危害程度等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指向性的提出了风险防范、防范措施和应急方案各项具体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数,极力避免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同时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定义标准,确定本项目为低风险项目。

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14.1项目实施的建议

1、切实组建好一支强有力的项目建设领导班子和管理机构,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实行法人责任制。

2、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与协调,确保项目与项目外所有的配套条件的落实。

3、切实贯彻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实行的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4、提高对项目建设投资成本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优化设计方案,降低投资成本。

14.2项目研究结论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市和*县对于殡葬改革工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方案合理。项目建设有利于优化环境,为生产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推进葬法和葬礼改革,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有利于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保留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深化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用现代文明的殡葬理念取代落后的传统观念,用生态的殡葬方式取代旧的丧葬习俗,是强化城乡整体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生态宜居生活环境的重要工作内容。2、各级政府支持殡仪馆扩建和火化设备更新改造项目,项目的建设将享受重点服务、重点调度,享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有利于该项目的实施。

3、项目选址合理,符合*县城市规划。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省、*市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社会效益分析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