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马姓女宝宝起名字大全洋气的 马姓女孩名字大全文库

马姓女宝宝起名字大全洋气的 马姓女孩名字大全文库

时间:2020-06-17 03:44:12

相关推荐

马姓女宝宝起名字大全洋气的 马姓女孩名字大全文库

#我们一起上头条#

荤打素猜的谜语

元宵节有猜谜语的习俗。记得六十年前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有位马姓同学(现在记不起名字了)打的两个谜语。

其一

在娘家青枝绿叶,

到婆家黄皮寡瘦。

一竿子扎进去糠糠直抖,

拔出来白浆顺竿直流。

(打一交通工具上的用具)

其二

一块板,一条缝,

一人抱着一人弄。

弄者累的腰弓着,

抱者还喊使劲弄。

(打一农具)

以上谜底所指的两种工具,八零后出生的大概很少见过。能猜出谜底的人们,同时回想一下以前的劳动人民在使用这两种工具时的情景,就一定会佩服劳动人民使用语言的精炼,描述事件过程的形象生动。

(谜底:撑船的竹篙;农民用铡刀铡草。)

〔每日手拍〕老北京城的筋骨血脉——走街串巷话胡同(八十五)

拐棒胡同

小桥流水环绕 高墙大宅满巷

拐棒胡同,地处京城黄金地带,邻地安门内大街,往北是中轴线的北端钟鼓楼,西侧就是闻名的什刹海,往东走是热闹的锣鼓巷。在如此繁华的地界儿,如果不经意很难发现这处位于玉河河段边儿上的幽深小巷。

提起拐棒胡同的名字,还真有点蒙圈,因为除了东不压桥东边的这处拐棒胡同,北京城里还有西四附近的大、小拐棒胡同,和朝阳门里的前、后拐棒胡同。

拐棒胡同明朝即有之,清代称拐棒胡同,大多的解释是因其胡同的走向似一拐杖而得名。

在这一呈“L”型的胡同内有多座大的宅子。都是高墙大院,焕然一新的建筑和装饰,想必是旧有大杂院的华丽转身,并且换了院子的主人。

说这里幽深,一是这里在十多年前恢复了半个多世纪前的“水穿街巷”的景观,暗沟改明河,古老的玉河又焕发了青春,悠悠水道,小桥流水,使这沿河两岸的窄巷,闹中取静;其次,拐棒胡同就好像是藏在闺阁之中的待嫁新娘,头上像披了一块盖头。确实,这里的大院建得气派,高墙深宅,神秘莫测,在东口里的大宅子,已建好了多日仍未见有住人,据传是互联网马姓大咖在京购下的豪宅;北口的大宅也是相当规模,年前这里仍在施工,从敞开的大门向里看,工程也进入收尾阶段,拥有它非一般人物所能。

这条胡同除了几处大宅,就只有不多的小院落了,住户不多,游人又都被玉河的美景吸引去了,少有人来往,所以显得低调不张扬、安静而幽深。

图2-3 传说中的互联网马姓大咖大宅正门在此巷内

图4-5 马姓大宅东侧高墙及侧门

图7 胡同北口建设中的大宅

马皇后与朱元璋患难与共,感情深厚。当年朱元璋在郭子兴的帐下,一度受到郭子兴的猜忌,将他软禁,不给饭吃饿着朱元璋。马氏就偷偷的给朱元璋送食物,因为将滚烫的炊饼放在衣内,胸口被烫红,朱元璋称帝之后,念念不忘当年马氏送的炊饼,认为可以比作汉光武帝蒙难时,冯异所献的豆粥,这样的事都可以千古流芳。

说到当时古代的中国,小麦最先被人们当做主食食用,而古代的饼,是用米和麦磨成粉加水制成。饼也有很多种,放在火上烤的就是火烧和烧饼,放在水里煮的叫汤饼,用笼屉蒸出来的就叫蒸饼。说起蒸饼,最开始用的是死面,蒸出来的是扁平的,而后来学会发面了蒸出来圆形的就成馒头了,到了宋代,因为要避讳仁宗的名,就改称炊饼了,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后来变了名称的馒头。

历史上被称为十大名妓的分别是苏小小、薛涛、李师师、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梁红玉、马湘兰、杜秋娘、鱼玄机。

梁红玉(1102-1135年),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认识了韩世忠,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马湘兰(1548-1604)可以称为明代的女诗人、女画家。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马氏在绘画上造诣很高,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在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间杂着马氏的兰花册页,发着独异的光彩,她的绘画在国外一直被视为珍品。在文学上马氏亦颇具才华,曾撰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和《三生传》剧本。

杜秋(约791年-?),《资治通鉴》称杜仲阳 ,后世多称为"杜秋娘",唐朝歌妓,金陵人。

15岁时成了李锜的侍妾。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后来李锜造反失败,杜秋被纳入宫中,后受到唐宪宗宠幸。元和十五年(8)唐穆宗即位,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被削籍为民,赐归故乡。杜牧经过金陵时,有感于杜秋娘的年老贫困,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薇,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晋中头条#原创 三合村有处精美的古民居。三合村是祁县的一个城中村,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古城的东南部。东临五里坡工业园区,西与县城文化广场接壤,南临大西高铁车站,北靠建有县政府的城市主街东风大街,省道东夏线和同蒲铁路穿村而过。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干米,1275户 2985 人。现今是昌源新城中轴线建设重点区域,周边高楼林立,成为典型的城市中的农村。农业收入古人均收人的25%,养殖、运输、加工、餐饮服务业等比例较大。从前,县城东部偏南1公里的地势高低起伏,受昌源河水支流季节性涨落的影响,在此形成了低洼的积水处,妨碍了周边庄户人耕种。因每年都要汲取积水 3次左右,庄户人把汲水的地方命名为“三汲地”。后来此处便有人长期留守,渐渐形成人烟密集的居住场所,叫作“三汲村”。《祁县志》清康熙乙已(1665) 载:“三西都、三汲都在县东南二里,附村二,曰郭村,曰下申村。”三汲都现位于该村进东街一带,有上马街、下马街、关爷庙街、王街、前街、后街、东坡(长泰)街、何街等多条街巷。明朝初年,村里主要有马、温和郝三大家族,期间,郝氏家族建起了郝家堡,沿南半坡建起了一条街。村子格局由此形成,后来逐步有了“温三马四郝一家,八户建成三合村”之说,久而久之村子叫成了三合村。明朝万历十二年(1585),马姓六世祖总 51代马云雷高中进士,接神宗皇帝圣旨,在祁县城中建进士楼,州府县奉旨在三合村建立进土第,用铜铁铸造基座树进士旗杆于街道中,称“进士街”。

现如今,进士旗杆已无踪影,倒是进士街名称尚在,从东口进入进士街,北面有几处保存完好的门楼,可惜院落古建遭到破坏。当我们对寻着不见优美古建烦恼的时候,在大街中间北面显露出一处撅屁股的瓦房,巍峨挺拔,建筑雄伟,高有七八米的样子。仔细欣赏,原来这是一处二进院,一进院的大门和院落古建已经不存,二进院的门楼残存照壁和门楼柱,砖雕精美考究。二进院院内建筑艺术精湛,保存完好,砖雕木雕石雕遍布整个大院。院子坐北朝南,东西厢房也都十分考究,前檐木雕以葫芦、团扇、宝剑、横笛等暗八仙的法器图案为主,也有春牡丹、夏莲花、秋菊花、冬腊梅的精美花纹,还有琴棋书画的木雕艺术作品,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博物馆。后墙是高高的女儿墙,上面是精美的砖雕,葡萄百籽的造型惟妙惟肖,象征着家族的螽振椒蕃。

这也许是进士后人续写的新辉煌吧!

#盐城头条#今日盐城阜宁县地名欣赏(十八):马荡水产人民公社各大队名称简介

马荡水产人民公社位于盐城阜宁县南端,公社机关驻马荡,距县城42公里。

马荡,相传明“洪武赶散”马氏苏迁此湖荡定居,名马家荡,今从其俗称。解放前的马荡一带,政治情况复杂,是土匪的集散地,也是顽、伪军队长期盘距的地点。1959年4月至1967年2月划属杨集人民公社;1967年2月从杨集人民公社划出,以公社机关驻马荡且产水产品出名建为马荡水产人民公社。

1、马荡大队,1966年从杨集公社划出,以驻地自然村马荡而得名。

2、新荡大队,1966年从杨集公社划出,以马荡街为中心分建两个大队,北为马荡大队,南为新荡大队。

3、穆沟大队,1966年从杨集公社划出,以驻地自然村穆沟取名穆沟大队。

4、洪流大队,1966年从杨集公社划出,取名洪流大队。

5、乘风大队,1966年系阜城镇水上渔业大队划来,取名乘风大队。

6、红联大队,1966年从杨集公社划出,取名红联大队。

7、洪滨大队,1966年系三灶、郭墅、陈良、吴滩、公兴等公社渔民划来,以地处沿荡河滨取名洪滨。

1729年,52岁的雍正招秀女马氏侍寝。是夜, 马答应被裹在厚被子里,送到了龙榻之上。雍正侧躺着说:“安置吧!”她娇声应:“好。”之后,雍正一直翻她牌子。谁知,一年之后,雍正忽然冷落了她。

马氏又为何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其实这背后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雍正做皇帝的时候,后宫并没有太多的嫔妃,不过好在,清朝每年都有秀女入宫的选秀,虽然数量不多,但却给雍正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乐趣。

也正是因为这样,雍正宠幸宫女和秀女要比宠幸嫔妃的频率高很多。

历史记载,马氏在雍正七年七月份的时候已经以秀女的身份入宫,这年正是1729年。

此前,雍正见过马氏,看她面容姣好,性格温柔,便有了深刻印象。

一日,雍正翻绿头签选侍寝的嫔妃,看到了马氏的名字,就顺手翻了她。

当天晚上,马氏被人用被褥裹了起来,送到了雍正的龙床之上,他侧躺着,对眼前有些害羞的马氏说:“安置吧。”马氏轻轻点了点头,说:“好。”

第二天,原本和宫女没有什么区别的马氏被雍正封为了“答应”,是后宫嫔妃之中等级最低的。

虽说身份低,但在当初的后宫,这样的待遇也都是很多人一辈子都盼不到的。所以很多人都盯上了马答应,纷纷讨好。

后来的日子,雍正每天都叫马答应侍寝,一时间她也成为了后宫的红人,很多人都觉得她很有可能会从众多秀女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妃子。

果不其然,仅仅几个月之后的雍正八年正月,马答应就被正式册封为马常在,级别再升。

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再加上皇帝如此的宠幸,马常在必然被封为雍正的正式妃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后面发生的事情改变了马常在的一生。

雍正八年五月初,为雍正治理天下有大功的胤祥因病去世,他是雍正的十三弟,也是雍正最信任的人,去世的时候才44岁。

这给雍正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为了表彰自己的弟弟,他赐牌匾“忠敬诚直勤慎廉明”以褒奖,甚至还把十三弟后来的名字“允祥”又改回了和自己一样的“胤祥”,这样的情感在当时的帝王之家很少见,可见雍正对胤祥的重视。

正是因为如此,雍正多日里为胤祥流泪,伤心过度生了病。

当时雍正已经50多岁,这场大病险些夺走他的性命。

不过好在在所有人的悉心照顾下,雍正身体逐渐康复。这期间,他没有召见马常在,给她机会照顾自己,就好像突然忘记了马常在的存在。

雍正康复之后,马常在在内的很多人都以为皇上即将宣马常在侍寝,但没想到他却选了另一个人,这个人姓刘。

刘氏和马常在两人是一同进宫的,在马常在得宠的时候,刘氏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从来没有与皇帝有过多接触。

雍正八年秋天,刘氏一鸣惊人,直接被封为贵人,比马常在还高了一个等级。

从此之后,雍正见刘贵人的次数要比见马常在的次数高出不少,就像以前整日宣马常在一样与刘贵人在一起。

雍正十一年六月,刘贵人为雍正生下了六皇子弘瞻,被封为谦妃,另一边的马常在则是彻底失宠,在后宫寂寞度日。

1735年,雍正驾崩,按照礼法,他的所有嫔妃都要住进寿康宫,像马常在这种没有为皇帝添子嗣的嫔妃更是得不到任何的特权,只能过着平淡的生活,和当初的一切都渐行渐远。

乾隆三十三年四月,马常在于紫禁城病逝,享年50多岁。

她去世之后,尸体被停放在田村殡宫,以彩棺殓之,并且于吉日送进雍正的泰陵妃园入葬。

先皇遗孀去世,在当时并不是多重要的事情,毕竟马常在也没有给雍正生孩子,所以操办这件事的也没有几人,更没有多少人在乎,很多人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但到乾隆四十年,突然有人发现马常在的棺材还在殡宫,这件事情被乾隆得知之后龙颜大怒,一个妃子的尸体竟然在殡宫放了七年没有入葬,这有违礼数。

把马常在尸首处理好,随后乾隆派人调查,才发现竟然有官员在这件事情上玩忽职守,再一查,竟然牵扯出了大量手脚不干净的贪官污吏。

乾隆很生气,命人处理所有涉事官员,给朝廷清理门面。

没想到,一个不得宠的先皇嫔妃的去世,竟然牵扯出了这样一个大案子,就是可怜马常在,生前郁郁寡欢,去世之后还没有得以好生安葬。

参考文献

[1]徐广源.《清西陵史话》

[2]赵尔巽.《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

[3]赵尔巽.《清史稿·本纪九·世宗本纪》

作者:思停

编辑:欣欣

1729年,52岁的雍正招秀女马氏侍寝。是夜, 马答应被裹在厚被子里,送到了龙榻之上。雍正侧躺着说:“安置吧!”她娇声应:“好。”

之后,雍正一直翻她牌子。谁知,一年之后,雍正忽然冷落了她。

马答应的失宠就像她的得宠一样,让人猝不及防。

想当初,雍正也不知为何,在众多绿头牌里挑选了马氏的名字,就这样顺手一翻,马氏的命运就此改变。

马氏虽然长相清秀,但却并不是倾国倾城之貌,在众多秀女之中也不是最出类拔萃的那一个,但既然被皇帝翻了牌,她也就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

雍正也大概是真心喜欢上了这个长相清秀的秀女,一连几天都翻了她的绿头牌,并且很快便将她封为了答应。马答应就这样突然间成了宫里的红人,成了雍正身边得宠的女人。

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马答应的封号又有了变化,现在的她已经是马常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马氏连升两级,成为了众秀女羡慕的对象,自己也感觉身价倍增。

宫里的许多人也开始讨好马常在,甚至连一些朝中大官都对她刮目相看,有官员寻找机会送给她不少礼物,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想要讨得她的欢心,将来如果一朝得势,自己也跟着赚便宜。

按照马常在的得宠程度,过不了多久可能就会成为妃子,但没想到,事情却突然急转直下。

一个人的突然离世,改变了马常在今后的命运,这个人就是雍正的弟弟十三阿哥。

在所有的兄弟里,雍正最为看重的就是十三阿哥胤祥,两人不仅是生活中的伙伴,也是政治上的战友。也正是因为如此,十三阿哥的突然离世,让雍正悲痛万分。

失去了这样一个至亲兄弟,雍正一连几日茶不思饭不香,甚至一病不起,更没有心思让妃嫔侍寝。等到雍正大病初愈的时候,他似乎已经忘记了马常在。

也许是想换个心情,雍正病好之后,也没有再翻马常在的牌子,而是又有了一个姓刘的新欢。刘氏深得雍正的宠爱,不久之后就升级为刘贵人。

刘贵人再接再厉,为雍正诞下了龙子,又被封为了妃子。从来都是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这边的刘妃每天欢天喜地侍奉皇帝,抚养皇子,那边的马常在却被遗忘在深宫冷院。

守着孤灯冷月,马常在叹息不已,她回想起自己得宠的场景,那些美好的回忆,竟然真的只是昙花一现,她始终想不通,自己究竟做了怎样的错,会被雍正遗忘至此。

雍正于1735年驾崩,作为没有子嗣的马常在,也不会有任何的封号和特权,只能继续住在寂寞冷宫里,每天看着流水落叶,等着日出日落,平淡地走完了一生。

虽然没有子嗣,但毕竟是皇帝的遗孀,所以马常在的棺材被运至殡宫,本以为等到吉日便可下葬,没想到这一等竟然等到了乾隆四十年。

这一年,距离马常在去世已经过了整整七年,她的棺椁却始终未能入土,这实在是一件奇事。乾隆听说后,不由得龙颜大怒,他万万没想到,大清竟然还有如此没有礼数的事情。

为了平息这件事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乾隆立刻找人对此事展开了调查,这一查竟然查出了一桩公案。本以为只是官员失职,没想到却牵出了贪污腐败的大案。

贪官们为了中饱私囊,在妃嫔的殡葬上大做文章,不仅将已逝妃嫔的财物据为己有,而且竟然还将妃嫔们收受的赏赐偷运出皇宫卖钱。

有的妃嫔家世背景雄厚,对专职官员实行贿赂,不但能早早下葬,而且还能挑选个风水宝地。有的妃嫔比如马常在,家境贫寒、又没什么背景,于是就被遗忘在了殡宫。

乾隆在了解事情真相之后,对涉事官员进行了严惩,并且将马常在好好安葬在了雍正的泰陵妃园。马常在死后终于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她泉下有知,也该深感欣慰了。

纵观马氏的一生,她原本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宫女,却因为雍正的突然宠爱,让她尝到了被宠爱、被尊重的滋味。

但自古君王最是无情,雍正很快便将马氏遗忘,她甚至不明白自己究竟做了怎样的错事,才失去了皇帝的宠爱。

其实君王的宠爱来得毫无道理,去的自然也是毫无道理,喜新厌旧本是人之常情,又何况是拥有三千佳丽的皇帝呢。

#青岛头条# 城阳的名字之上马。上马的寓意太好了,以至于传言说市政府要北迁到上马是因为要上马。说起上马总让人想到跃马而上前程似锦的景象。

上马为什么叫上马,据说是马氏祖于明初迁此,因人多户故以姓氏名村,后因地势较高,故名上马哥庄村。据说村中有“先有汤,后有张,马家来了立了庄”的传说,意思是汤氏先来到此处,后有张时,马氏来后建立了村庄,名上马哥庄,又叫上马。

上马在全国范围内不止一个,每个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我们的上马也很特别,处在胶州湾北岸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曾经在这里规划有市级商圈,虽然后来又不提了,但依然说明了上马的重要,包括传言的市政府北迁到上马,也说明上马位置好,而并非只是名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