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刘姓的男孩子起名字大全 刘姓男孩起名大全洋气100分

刘姓的男孩子起名字大全 刘姓男孩起名大全洋气100分

时间:2023-02-05 05:21:29

相关推荐

刘姓的男孩子起名字大全 刘姓男孩起名大全洋气100分

#东汉和西汉有什么分别#

先说联系。首先东汉和西汉都叫“汉”,皇帝都姓刘,西汉开国皇帝刘邦,谥号汉高祖,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谥号汉光武帝,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刘秀乃刘邦九世孙,乃汉景帝刘启的七世孙,他是汉景帝儿子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也就是说,刘秀并不是汉武帝刘彻的后代,属于西汉中后期皇帝们的旁支后代,与汉成帝、汉哀帝等皇帝的血缘关系相去较远。

我们普通人可以简单地将东汉政权理解为西汉刘氏皇权的延续。

再看区别。

时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延续2;东汉,公元25年——公元2,不足二百年。

西汉的皇帝们,像汉高祖刘邦,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昭宣中兴的汉宣帝刘询个个鼎鼎大名,如雷贯耳;但是东汉的皇帝们,除了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还能说得出口,其他的像顺帝、和帝等等,宛似一堆数字,存在感极低,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的功绩;还有就是“负面清单上的皇帝”,像诸葛亮《出师表》里提到的,先帝常常叹息的“桓、灵”二帝,汉桓帝和汉灵帝典型的败家子式皇帝。

西汉的皇帝们皇权稳固,基本上可以做到一言九鼎,一家独大,偶有太后干政,但宦官不成气候;但东汉的皇帝们则往往说了不算,权力被外戚和宦官轮番把持,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宦官乱政现象非常突出。

西汉的疆域刘邦建立时并不大,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与匈奴、南越、朝鲜等开战,到汉宣帝时期匈奴单于来朝,地域达到最大,汉朝在西域专门设置有西域都护府,专门管理西域诸小国与汉朝往来的事务。东汉时期,匈奴经王莽之乱后与汉决裂,对西域失去控制,虽然后期又班超经略西域的伟大功业,但基本上东汉对周边国家(尤其是西域)影响力日渐式微,东北和西南的地盘也在缩小

西汉像是个刘氏独家绝对控股的民营企业,公司制度完善,治理能力极强,皇帝作为塔尖上的唯一之人说话算话,指哪打哪;东汉则像个股权管理混乱的股份制企业,大小股东众多,刘氏作为大股东管理、控制能力下降,中小股东(大小地主、士族阶层、无产阶级等)始终在争权夺利。

西汉死于外戚夺权,皇权被大司马王莽篡夺,政权更迭属于自上而下的和平式演变,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不大;东汉的灭亡则属于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率先带头起义(黄巾大起义),地主、士族门阀们趁平叛之机坐大,有点类似唐王朝晚期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诸侯各自为战,互相吞并,经过适者生存的食物链竞争,最后(魏、蜀、吴)三家脱颖而出,东汉彻底裂变为三国。

总之,两汉王朝加起来共存续四百多年,对我们国家的存续发展、汉民族的壮大以及我国在世界史上的地位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永远是我们民族记忆中最为辉煌和可资骄傲的篇章。

#朱元璋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朱元璋的名字,有过几次的改动。

一、朱重八这个名字的由来

因为家族同辈男性中,老朱排行老八,所以叫做朱重八。

《朱氏世德碑记》: 先伯考性淳良,务本积德,与人无疾言忤意,邻里称善人。先伯娶刘氏,生子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生盱眙,重五公生钟离。先考君娶妻陈氏,泗州人,生子四:长重四公生盱眙,重六公、重七公生五河,某其季也,生迁钟离后,戊辰年。

大概意思就是:

我的伯父娶妻刘氏,生了四个孩子,分别叫重一、重二、重三,都出生于盱眙,重五出生于钟离。

我的父亲娶妻陈氏,是泗州人,也生了四个孩子,重四生于盱眙、重六、重七生于五河,我(朱元璋)是最小的,生于迁往钟离之后的戊辰年” 。

二、改名朱兴宗

朱重八参加了义军后,由于作战英勇,很快就获得了提升,这时的朱重八觉得这名字不在符合自己现在的身份,就取了个比较文雅的名字“朱兴宗。

后来,又为父亲更名朱世珍,哥哥改为朱兴隆,二哥朱兴盛,三哥朱兴祖,兄弟四人加上便是“隆盛祖宗”。

三、改名朱元璋

朱兴宗后来又得到大帅郭子兴的赏识,认为他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这时的朱兴宗另起了正式的名字,为“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

“璋”是一种锋利的玉器,“元”指元朝,朱重八痛恨元朝统治者的残暴、冷血,发誓要做“诛元璋”,用利器将他们杀干杀净。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这是一个创造了历史的一天!是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并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天。两千多年前的这一天,在咸阳,一位草根老汉登上皇位,开创了中华历史的新篇章!

这就是刘邦,这就是大汉王朝鼎立的起点。这一年,刘邦54岁!

秦朝末年,在严刑峻法、急政暴吏的逼迫下,社会矛盾严重激化,从南到北的老百姓不堪忍受,寻机而动,一个大动乱的时代即将来临。终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这其中,就有一位年近半百的草根老汉也乘势而起,投身到反秦的浪潮中去。八年后,公元前202年的2月28日,这位草根老汉终于在汜水举行登基大典,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没错,这位老汉就是刘邦。 说起刘邦,其实他比秦始皇只小三岁。也就是说,当秦始皇驰骋疆场、纵横六国,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风风光光登上皇帝位时,刘邦还只是自己的家乡沛县的一名小吏。

刘邦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更没办法靠拼爹出位。据司马迁记载,刘邦的父亲被称为“刘太公”,其母被称为“刘媪”,通俗一点说也就是刘老先生,刘老太太。刘氏兄弟更是以排行称呼:刘伯,刘仲,刘季,刘季就是刘邦,据说登基后才改的名。就是这样一家连正式名字都没有,真正的草根,出来了一位创造历史的皇帝。

我们今天的人,在48岁的时候,许多人开始准备退休,或者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刘邦刘老汉才开始了他人生辉煌的起点。

刘邦,不应该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小吏。《大风歌》的作者怎么可能是文盲?文盲怎么可能做泗水亭长?

啥?让我去当城阳王,不是说好的当赵王吗?刘章感觉自己被骗了,一肚子的冤屈没处说,上天就如此捉弄我吗?

西汉初年,自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开始专权,大力打压刘氏皇族,儿子汉惠帝刘盈也是她的手中玩物。

刘章为汉高祖刘邦之孙,齐王刘肥的次子,齐王则由大哥刘襄继承,而刘章则封为朱虚侯。他们的名字就是爷爷刘邦取的,意为“襄”者助也,“章”者大才也,而刘邦果然没有看错人,这哥俩为汉初的安稳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前186年,汉高后六年,刘章入汉宫侍奉高后举行酒宴,并让其担任酒吏,刘章对吕后说:“我是武将的后代,请允许我用军法来监酒,途中若有人酒醉逃离,理当诛杀”。吕后也没当真,答到:“可以”。当众大臣喝的正起兴时,刘章又说到:“太后,请允许我以歌舞助兴。”说着便表演起了歌舞,嘴里还唱着种田歌,“深耕之后,接着播种,苗要疏朗,不是同类,坚决铲除。”吕后当然知晓其中之意,坐在一旁,沉默不语。

突然,吕氏宗族中有一人喝醉,逃离了酒席,刘章发现后,手起刀落,那人顷刻毙命。在场的人都傻眼了,连吕后也没有想到刘章会来真的,但自己有言在先,无法将他治罪,酒宴就这样不欢而散。

此事过后,吕氏族人都惧怕刘章,也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其他大臣也有不少投奔到他的门下,刘氏力量慢慢强大起来。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清除吕氏集团的时机已到,但当时吕禄为上将军,吕产为相国,分别掌管北军、南军,势力很大,一时间恐怕难以对付,他们想密谋杀了周勃、陈平等开国重臣,从而达到永远掌权的目的。

而刘章是吕禄的女婿,当从妻子口中得知吕禄等人的计划后,连忙派人通知大哥齐王刘襄举兵讨伐吕氏众人,自己和弟弟刘兴居在京城做内应。

一切准备就绪后,刘襄率军果然西进,吕产得知后,慌忙把军队交给老将灌婴指挥,让他领兵抵挡刘襄,可灌婴却是忠于汉室之人,带领大军在荥阳驻扎了下来,并暗中派人联络刘襄,准备诛吕事宜。

长安城中,也是一切顺利,周勃和陈平两人联合拿到了吕禄的军权,随后周勃入军营,言道:“拥戴吕氏的袒露右肩,拥戴刘氏的袒露左肩!”众将士袒露左肩,表示誓死效忠刘氏江山。于是周勃很顺利地将北军控制。

于此同时,周勃命刘章率千余人进宫以保护皇帝为名,诛杀吕氏宗亲,吕产、吕禄当场毙命,吕氏一族不论老幼全部伏诛。

至此,吕氏集团铲除干净,政权又重新回到刘氏手中。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时刻,吕氏铲除了,众大臣认为后少帝刘弘不是惠帝刘盈的亲生子,于是大家都不认这个皇帝,而且还把刘盈的其他几个儿子都诛杀了,包括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

而当时最有实力,最有资格的当属齐王刘襄继承皇位,因为他不但是高祖刘邦长孙,还是诛吕行动中的倡导者,刘章也认为皇帝非大哥莫属。

然而让刘章大跌眼镜的是,众大臣居然迎接远在北方代地的刘邦四儿子代王刘恒入京继承皇位。

什么?居然拥立刘恒为帝,你们要是不说,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个人,诛吕,他可没有一寸功,刘章越想越气。

然而,周勃、陈平等重臣都同意拥护代王刘恒为帝,刘章的不情愿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面咽。

说实话,搁谁谁不气,众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办成了此事,到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居然让一个外人捡了漏。

刘恒继位后,鉴于刘章在诛吕行动中功劳较大,于是许诺把赵国封给他,可当刘恒得知刘章当初想拥立刘襄当皇帝时,心中甚是不悦,还把他大哥齐地的城阳郡封给了他,建城阳王国,号城阳王,汉文帝刘恒成功地诠释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两年后,刘章就在城阳国郁郁而终。

而齐王刘襄也比较惨,自己出了这么大的力,结果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刘襄去世后,文帝把齐地一分为六,齐国从此一振不撅。

这俩兄弟实在太惨,估计做梦都想把刘恒掐死,文帝他们叔侄更向世人诠释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年龄最小的烈士,出生仅三天就被亲生母亲交给日寇残忍杀害,比《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原型宋振中,整整小了8岁。

在滨州市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英烈纪念碑上,密密麻麻地刻有55308名烈士名字、生卒年月和籍贯信息。其中,一串“1943年,何坊乡刘氏婴儿”的名录特别引人注目。据讲解员介绍,刘氏婴儿出生仅三天,还没有起名字,就顶替八路军的孩子被日军残忍杀害,算是我国最小的抗日烈士。

1942年冬。日寇的铁蹄踏上滨州大地,鬼子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渤海区何坊乡有一位叫刘玉梅的大娘,上过几天私塾,思想比较进步,在党组织的培养下,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她的家由于地处村头,后靠岭、前临河,是较为便利的地下党组织联络点。

她白天给八路军当联络员,送情报,夜晚组织村里的妇女摊煎饼、纳布鞋、筹军粮。有时候,组织上把一些伤病员安置在她家后面的屋子里,她和家人吃糠咽菜,也要节省下粮食让伤员吃。在她和家人的精心照顾下,伤病员全部伤愈归队。尽管当时抗日形势非常紧张,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一想起鬼子的残酷暴行,刘玉梅就有无穷无尽的抗日力量。

一次,党组织委派她到30里外送一封密信。受领任务后,突然下起了大雨,还夹着比黄豆大的冰雹。一向倔强的刘玉梅心想:“下雨天路上的卡哨就少,这正是送密信的好机会!”于是,她找到一块塑料布,把信仔细包好,缝进裤腰里,戴上斗笠就冲进了大雨中。尽管路上遇到两次卡哨,但都被刘玉梅以抓药为由机智地闯了过去,将密信及时安全送达目的地。

当地的汉奸对刘玉梅的抗日行动有所察觉。因为没有确凿证据,汉奸对她也无可奈何。

1943年小暑节气刚过,刘玉梅的儿媳生了孩子。第二天,一对八路军夫妇便找上门来,说要着急行军打仗,要把刚出生7天的孩子托付给刘大娘一家。看到八路军夫妇为了打鬼子,狠心把新生孩子托付给她,刘玉梅毫不犹豫答应下来。为掩人耳目,刘大娘对外谎称儿媳妇生了对双胞胎。

由于汉奸的告密,第三天日本鬼子杀气腾腾找上门来,逼迫刘大娘交出八路军的孩子,并扬言不交出八路军的孩子,就把两个孩子都杀掉。一边是八路军的孩子,一边是自家的亲骨肉,面对凶狠的鬼子,刘大娘和家人的心里简直比剜自己的肉还痛。

为了保护革命的后代,为了民族解放的抗日大业,刘大娘和家人强忍悲痛,咬着牙给鬼子抱出来出生仅三天的亲生孩子。就在刘玉梅家的院子里,穷凶极恶的鬼子将这个来到世间刚刚三天的婴儿残忍地杀害了。

为了保护八路军的孩子,刘大娘一直没有对外说出真相。村里的人以为鬼子残害的是八路军的孩子,都对刘玉梅一家冷眼相待,甚至是恶语谩骂。刘大娘一家只有忍辱负重,直到抗战胜利,才向党组织和乡亲们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新中国成立后,出生三天就殉国的刘氏婴儿,被安葬进烈士陵园,成了新中国最小的烈士,他比《红岩》中的“小萝卜头”的原型,宋振中还要小8岁。

“刘氏婴儿”,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就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没有人知道刘大娘一家在面临自己亲生骨肉和八路军后代时,那种艰难的抉择,是怎样一种复杂的心情;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残忍杀害,而后又要受到乡亲们的冷落,谩骂,又是一种怎样悲愤的心情。也许,只有像刘大娘这样心怀国家、心怀民族大义的人,才能驱使刘大娘做出这种大义的举动。对于刘大娘,我只有深深的敬佩之意!

魔城往事(6)自家学徒工

(接上期)

妙根的爷,叫林红生,上面有个兄长叫林雷生,据说兄弟俩一个是打雷时生的,一个是雨后天上有彩虹生的,可见,妙根的爷爷在起名字时,有多么随意。

林雷生娶了这个老婆叫林刘氏,大家习惯叫雷生娘娘,也是乡里一个破落人家的闺女,跟了雷生后生下三个儿子。

本来在乡下,有三个儿子的生活不会太差,但第三个孩子才生下不久,林雷生却患病过世,留下孤儿寡母娘四个。

林雷生留下了十几亩的水田,请自己兄弟林红生帮着打理,但不久林红生娶妻生子,开始忙自己家里的事。

村里有人就出主意,一个女人家带三个孩子,还有水田,不如让她改嫁,把水田让到红生的名下。

娘娘可不愿意改嫁,但十几亩水田迷惑了红生的眼,他带头找村里族里林家的长辈,轮番对自家嫂子施加压力。

在乡下,家族的势力十分强大,孤儿寡母怎能和家族斗,林家的长辈一致要娘娘改嫁,将水田交与红生。

娘娘性子刚烈,既然林家容不下她,她也不愿意受他们摆布,一咬牙带着三个幼儿离开乡下,直接就到了上海,然后除了到上海后写过一封信告诉自己地址外,十多年再也和家乡没有联系。

“你看看,你看看,你爷娘拿了十几亩田,也没享到福。”娘娘在和妙根回忆往事时候,又恨又可惜地说。

在上海这十几年里,娘娘先是帮人做娘姨,后来到了西洋人开的丝厂做工,辛辛苦苦拉扯三个儿子,等到身边稍微有点积蓄,自己凑钱买了两台旧织布机,开始帮原来的西洋人做外包。

就这样,三个儿子渐渐长大,娘娘开起自己第一个纱厂,在杨树浦边上一个小巷子里,取了个宏盛的名字。

宏盛纱厂现在有布机十台,三班倒,用了十几个工人,厂长是娘娘大儿子,也是妙根的堂兄弟林跃礼。

妙根的三个堂兄弟,林跃礼现在是宏盛的厂长,二哥林跃武在白俄开的一个医学院念书,还有一年也毕业了。

妙根进来的时候,被娘娘打出去的是最小的儿子,论岁数比妙根还要小半年多,名叫林跃文。

“哎,”娘娘说到这里叹口气,“本来跃武名字里有个武字,偏偏去学医了,跃文想让他读书的,可不学好,整天在外面胡天胡地,喝酒打架赌钱,看见他我就生气。”

想起刚才进门时的情景,妙根暗暗咋舌,看来自己这个娘娘性格火爆刚烈,自己身上性子到有点像她的。

这天晚些时候,妙根见到了自己的三个堂兄弟。

林跃礼岁数比他们大点,果然一副生意人派头,穿一件灰色长衫,头戴宽沿礼帽,脸上架一副珐琅架眼镜,见了妙根也只是礼貌地笑笑,并无多余闲话。

二哥林跃武梳着一个分头,从外面进来时候,穿套白色青年装,是这年头时髦的装束,见了妙根,很自然地伸出手要握,搞得妙根有点莫名其妙,跃武见状呵呵笑着进了二楼自己的房间。

开始吃饭时候,林跃文躲躲闪闪地蹑了进来,雷生娘娘因为妙根在场的缘故,只是对他怒目相视了一眼,跃文装作没看见,盛了一碗饭,一屁股坐到妙根身边。

没拔两口饭,林跃文就和妙根熟了,“论出生时间,你比我早半年呢,那你是我堂哥。”

说得妙根脸红了,低着头只顾着“嗯,嗯”答应。

“你是第一次来上海吧,我和你讲,这里好白相的东西多呢,跟着我,我带你玩。”

娘娘咳嗽一声,林跃文赶紧塞了口饭在嘴里,不再作声。

娘娘将手上的碗一放,开口道:“妙根啊,你这次到上海投靠我,我呢,是可以接受的,你也没有爷娘了,论亲近,我这个娘娘算是最近了。”

“但是呢,上海这个地方,没有白吃饭的,你既然来了,我看你也有一把力气,我叫你大哥跃礼,安排你进我们自己厂里做工,这个你没有意见吧。”

妙根确实没有想过这个,但转念一想,娘娘说得也对,自己老大一个小伙子,总不见得靠别人养,没有这个道理,在乡下,他不还是要下田干活的。

“我听娘娘的,不过我没有做过工,不晓得能不能做好。”

林跃礼边上开口:“妙根,这个你不用担心的,我们亲兄弟明算账,你可以先做学徒工,家里给你包吃包住,另外每月给你六角钱零用,你看阿好?”

林跃文又跳出来:“大哥,你就是抠门,妙根是自己人,一个月随便也要给一元,你给六角是外面人的行情。”

还是妙根打圆场:“大哥,够了够了,我到上海麻烦你们,已经不好意思,不给钱也行的。”

娘娘说:“那就按跃礼的说法,你明天就可以去厂里上班,先学起来。”

晚上,妙根和林跃文两人睡亭子间里,妙根这一天虽然兴奋,但也是相当劳累,倒头便呼呼大睡,半夜时分,似乎听到玻璃窗上有响声,他毫不在意,翻身又睡了过去。

等到天亮的时候,他听见楼上楼下有脚步声,估计娘娘他们几个都起床了,他也不好意思再睡,便睁开眼睛,发现原本应该睡他边上的林跃文不见了。

(待续)

#上海头条##上海身边事##上海爆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