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四个字郑氏起名大全男孩子 姓郑的男孩取什么名字好四个字

四个字郑氏起名大全男孩子 姓郑的男孩取什么名字好四个字

时间:2020-09-07 08:12:45

相关推荐

四个字郑氏起名大全男孩子 姓郑的男孩取什么名字好四个字

公元1581年,万历皇帝朱翊钧按例到慈宁宫给太后请安,无意间看到一旁侍候的小宫女,越看越清秀可爱,情难自禁,当天就偷偷临幸了她。

作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却也喜欢沾花惹草,在万历皇帝看来,只要不经常做,就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为何这件事最终变成国本之争?

它是如何成为成为明末朝局混乱,统治危机的根源呢?

万历皇帝起初认为只要给宫女一点封口费就会不了了之,可他万万没想到,有些事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宫女王氏后来对此事闭口不提。

但她发现自己身体出现的异样,最明显的是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她明白可能怀孕了,顿时又惊又喜,惊是因为自己一介宫女却怀上了皇帝的龙种,名不正言不顺,还会引来各种流言蜚语;喜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己很有可能带着全家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

不过万历对王氏并不感兴趣,将那天的冲动归结于一时兴起,对她怀孕的事更是隐而不宣。

可是王氏的肚子一天天变大是有目共睹的,在众人的逼问下,只好说出实情,这件事便被载入了内廷的《起居注》,越是这种事越要详细,皇帝临幸,不但要记录,还要给赏。

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非但没有责怪儿子,还帮忙想办法,可能是想早日抱上孙子,想着如果王氏真的生下了男孩,那皇族血脉后继有人,何乐而不为?

至于宫女的身份完全可以变通,母以子贵,这对两边都好。

万历皇帝这才答应下来,他不喜欢王氏,但后宫多一位妃子也不是大问题,于是王氏被封为恭妃,颇有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

万历十年,恭妃不负众望,生下一位皇长子名叫朱常洛,内阁首辅申时行按照规矩,立马上书请求册立太子,万历皇帝没有马上答应下来,他不喜欢王氏,自然而然也不喜欢这个儿子。

而他真正喜欢的郑氏德妃也恰好怀孕了,万历生下皇子朱长溆,但是早年夭折,万历皇帝心生愧疚,因为全国都在传皇子夭折的原因是他和刚刚怀孕的郑氏经常嬉戏打闹,动了胎气。

于是他立下誓言,如果郑氏再次怀孕,就将这个孩子立为东宫,郑氏也是争气,万历又生了男孩,这位皇三子叫朱常洵。

万历皇帝抑制不住的开心,立马兑现承诺,封郑氏为皇贵妃,问题就出在这里,皇帝想让心爱的女人当皇后,儿子朱常洵顺理成章继承皇位。

这简单的心愿被大臣们极力反对和遏制,因为这一举动的信号非常危险,废长立幼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如此大胆的废除传统,无疑是在挑战现有的规则。

他们认为皇位继承的顺序必须在娘胎里就定好,才能避免一切的皇室纷争,大臣们在这件事上似乎心照不宣,拧成一股绳。

许多大臣都上书劝谏皇帝,他们认为按照“立储无嫡,无嫡立长”这条约定俗成的礼法,皇贵妃应该由皇长子的生母王氏来担任,迟迟不立朱常洛为太子,不利于巩固国家统治。

大臣们倒是人多势众,来势汹汹,将矛头直指皇帝,万历皇帝看了勃然大怒,我喜欢谁就立谁为皇贵妃,为什么你们还有意见?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实权皇帝当真连换个太子也不能随心所欲,会被所谓的礼法所限制,他开始盲目自信和乐观,坚信手上的权力能解决一切问题。

于是他决定杀鸡儆猴,将其中表现最激进进的姜应麟,沈璟等人贬官流放,以此来震慑其他大臣,结果不久后又有十多名大臣上书请求皇帝早立太子,万历深知这一行为已经引起众怒,自己一个人孤立无援,真的能抗衡群臣吗?

虽然奏疏可以视而不见,但每天都要面对那些大臣,他实在心累,各种办法都试过了,只是没想到自己贵为天子,还会被群臣所限制,那当皇帝的意义在哪里?

他对治理朝政渐渐失去信心,终日沉迷后宫,最后索性30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对当时的朝局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万历29年,国本之争过了终于盖棺定论,万历皇帝心不甘情不愿的将朱常洛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朱常洵似乎心有不甘,一直没有离开京城就任藩王。

直到万历42年,慈圣皇太后病逝,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离京,整件事才算尘埃落定,这场弄得满城风雨的国本之争成为了明朝灭亡的开端。#浓情中国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随州。

时已入秋,涢水在静静地流淌,微风拂岸,杨柳低垂,在夕阳的金辉下,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宁。

一个四五岁的孩童,在河边的沙地上独自玩耍:只见他堆起一座小山,在山边挖出一条沟渠,又在山前砌起一座小城,然后拿些芦苇、荻花之类的杆子插上......

看着自己的作品,他不禁颇为自得,自顾自地快乐念唱起来,然后用荻杆在旁边写上:天、地、人、城、河......

不远处,一位衣裳素净、怀抱女婴的妇人,正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在沙地上快乐嬉戏的孩子--看着自己上午教给儿子的字,都被他一笔一划写得分毫不差--欣喜不已。

看着眼前的儿子,她又想起了几年前被病魔夺取的,早早夭折的长子,不禁又有些忧伤。那时候,她真是伤心欲绝,日夜悲泣,恨不得一走了之。

好在,一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那一刻,祥光耀眼,一位驾着五彩祥云的仙人,衣袂蹁跹,落在自己的窗前,将一个浑身白色毫毛的男婴送到了自己的怀里。

不久,她真的就怀孕了。那段日子,她更是刻骨铭心,因为自己的全身也长出无数白色毫毛,直到孩子降生--果然是个男孩--身上的白豪才渐渐脱落。

那年是宋真宗景德四年。当时,她还随年长许多的丈夫--欧阳观--在绵州军事推官任上。

这个孩子的降生,令年过半百的欧阳观异常欢喜,一度愁云密布的家庭终于重新迎来了欢声和笑语。

他们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修--这便是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欧阳修的母亲,姓郑,生长于江南--郑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只是到郑氏出生时,已经家道中落,不过诗书传家的传统,依旧被秉持。长大后的正式依父母之命嫁给了年长三十岁的欧阳观,还是二婚。

欧阳观49岁才中进士,性情也许不太好,加上长期沉沦基层,家境也不富有,甚至还患有严重的近视。他的第一任妻子,是被他一纸休书赶走的,据说甚至让前期把儿子也一并带走。多年以后,儿子长大成人,前来相认,欧阳观也没有和颜悦色。

因此,郑氏为何加入欧阳家,这段婚姻的背景究竟如何已经无从知晓,也无从考证。

只是,随着日渐深入的了解,郑氏发现欧阳观似乎不近人情的外表下,其实掩藏着一颗廉洁政治、慈悲为怀的心灵。

不少资料都提到了一件事:

说有一天晚上,欧阳观在烛光下批阅案卷,似乎颇感踌躇,拿起放下数次,如此反复多次,不住唉声叹气,就是下不了笔。郑氏就关切地询问,欧阳观回答说:“这按理是一桩该判死罪的案件,我极力想提着最烦找一条活路,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

郑氏一听,有点一头雾水:“既然是犯了死罪,还可以替他找活路?”

欧阳观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总要极力替他找免于一死的可能,如果实在找不到,那么罪犯和我这个判官,都才会没有遗憾!你别说,有时候还真能找到这样的可能性,为那些被误判或重判的人找出一线生机呢。”

接着又说:“即便我如此有心为死囚开脱,有时仍难免有误判和冤杀。更何况世上还总有那么一些人千方百计要致人于死地呢。”

也许是欧阳观的悲天悯人感动了上苍,终于在他年过半百之时,老来得子。

只可惜,在欧阳修刚快满三周岁时,父亲欧阳观就在泰州军事判官任上病逝,享年只有五十九岁--而欧阳观一生廉洁,身后竟无家产可留给孤儿寡母。

于是,母亲郑氏只好带着一双儿女,千里迢迢投奔远在随州担任州府推官的小叔欧阳晔。欧阳晔也为官清廉,家境一般,但还是热情接待了他们。

知书达理的郑氏夫人,买不起纸笔,就只好在沙地上画荻教子,引导欧阳修读书习字。有着良好文化素养的郑夫人,不仅教欧阳修童蒙教材,还常鼓励他多多诵读名篇佳作。没有余钱买书,母亲郑夫人就到处留心,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料。

有一次,他们惊喜地发现,当地的孔庙里有一方碑文,竟然是大书法家虞世南的真迹。从此,母子俩人常常盘桓于此,欧阳修便用心体会,默默学习。

也许是这一段特殊的经历,欧阳修对古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年之后,宦游各地,都会留心金石遗迹,有心的朋友也常常投其所好。欧阳修随手编著,因此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步金石巨著--《集古录》。

伟大的人身后,几乎都有伟大的母亲加持。中国历史上的贤母有许多,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有欧阳修的母亲--她和孟母(孟子之母)、陶母(陶侃之母)、岳母(岳飞之母)一起被称为“四大贤母”。#欧阳修##画荻教子#

[下雨]1662年,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与大15岁的奶娘私通,生下一男孩

郑成功气得吐血,临死前下令杀掉发妻、儿子与孙子。

这也为日后郑氏集团的湮灭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为什么一场外遇就能导致庞大的郑氏集团分崩离析?

这一切,还要从郑成功开始说起。

郑成功并不叫郑成功,原来叫郑名森,后来被南明第二位皇帝赐了姓氏,改名为郑成功。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的宗室皇亲纷纷往南边跑,在南方建立了南明政权,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正是支持南明政权的代表人物之一。

但,清军南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地反对,背叛了南明政权。

父子俩闹得很不愉快,郑成功带着部分支持自己的士兵离开了家乡。

正当郑芝龙高兴地前往北京商量自己封赏的事宜时,郑芝龙被清军在背后捅了一刀,被扣押在了北京。

而郑成功的母亲也在这场“背刺游戏”中亡故。

父亲被困,母亲惨死,让郑成功经历了人生中第一场大变故,他带着父亲留下的残部转而投靠了南明。

从此,开始了他“反清复明”的一生。

但南明政权还是没能抵挡住清军的步伐。

郑成功心想:是时候为自己找退路了。

他瞄准了台湾。

[微风]1661年,郑成功带领2万5千士兵,分批乘坐船只,准备从金门出发,进攻台湾。

对面的荷兰侵略军看到海面上一艘艘巨船,在城堡内大喊“敌军来袭!敌军来袭!”。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不过,荷兰侵略军还是打不过郑成功的炮弹,此时台湾又彻底断开了与外面的联系,变成了海上的一座孤岛。

八个月过去了,双方还在不断坚持。

“不能继续等下去了。”郑成功对着帐篷里的将领说道。

将领们随即领命,对围困已久的台湾发起了进攻。

[作揖]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启了郑氏集团对台湾的统治计划。

郑成功在台湾颁布了多项措施,把手下士兵的家属送到了台湾,以此来稳定军心。

就在郑成功沉浸在收复台湾的巨大喜悦中时,正值中年的郑成功接到了他人生中第二个变故。

他最大的敌人清政府也发生了政权的交替,年仅8岁的康熙即位了,鳌拜把持朝政,下令斩杀郑成功的父亲,甚至还把郑氏的祖坟给挖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郑成功还没有缓过来,就被一封书信气到怒火中烧。

这是一封亲家公写给他的来信,上面满是斥责的话语,说他治家不严,连家里小事情都处理不好,怎么能处理好一岛之事。

欺人太甚!郑成功在心里怒骂道,可他知道,亲家公不会无缘无故写来这样一封信骂他。

于是,他派人去厦门调查。

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他吓了一跳。

原来,郑经的岳家正是写信给郑成功的亲家公。在攻打台湾前,郑成功让儿子郑经驻守在厦门,为他攻打台湾做好后方准备。

但郑经和妻子的关系并不好,郑经于是瞒着郑成功,和四儿子的奶娘私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

当时,郑经派人告诉了郑成功这个消息,他太开心,也没有多问,没想到居然是私通生出的儿子!

现在的郑成功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不管不顾要下令把自己的发妻、郑经和刚出生不久的孙子杀掉。

可郑成功的命令一下达,金门那边就开始出现抗命的情况。

相隔两地,郑成功没有办法,只能每天看着有没有来台湾的船只。

[中国赞]1662年6月23日,郑成功病逝,他也没有等来斩杀成功的消息。

此时,郑氏集团不能一日无主,在台湾岛的将领以“郑经乱伦”的罪名否认了郑经的继承人身份,举荐郑成功的弟弟处理事务。

这个消息传到了郑经的耳中,马上也在厦门举行了即位仪式。

但郑经与台湾的郑氏集团势力仍旧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之后,趁着清政府攻打台湾时,郑经趁势收下了台湾的郑氏集团势力。

可台湾四面楚歌,清政府虎视眈眈,哪怕郑经在上岛后出台了不少政策,还是没能扩大郑氏集团的“势力版图”。

在与清政府的对战中,接连惨败,郑经的母亲董氏也责怪他行事不果断,权力被手下人瓜分。

早在不久前,董氏听到郑经私通的消息就接受不了,现在,对郑经更是处处看不顺眼。

不久后,郑经去世了,他与奶娘生下的儿子郑克臧继承了台湾的势力。

就在郑克臧上台的第三天,董氏突然发难,联合郑克臧的弟弟郑克塽废掉了这个继承人。

而废除的理由,也很简单,就一句“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的。”

[胡瓜]1683年,统治了台湾的郑氏集团投降了,成为了大清领土的一部分。

一个“私通”的罪名,让这个强大的郑氏集团产生了难以愈合的裂缝,随着外患四起,裂缝也越来越大,郑氏集团也终究成为了历史的缩影。

但郑成功收复台湾,让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回中国的怀抱,这一历史时刻,每个国人都不能忘记。

参考资料:

[1]江日昇编,《台湾外纪·卷十二》

[2]顾城编,《南明史》

[3]王永生编,《三千年来谁铸币:50枚钱币串联的极简中国史》

作者:如愿

编辑:林妍

公元809年,唐宪宗觉得自己的几个儿子能力太差,不能够担当起天子的重担,所以很苦恼,就想要重新找美女,生一个天子出来。一天,太监看他心情大好,于是便对他说到:“我有一女,可生天子”。

这个女孩当时是郭贵妃的侍女,正好这个时候郭贵妃去寺庙祈福还没回来,唐宪宗知道后就赶忙将她叫到自己身边,一看侍女容貌顿时也是一喜,爱意涌上心头,不过唐宪宗还是象征的问了女人:“我听说身边的太监说,有相士算出你可以生太子,你有兴趣跟我验证一下吗?”。女人一看机会来了,自然同意,没多久就跟宪宗缠绵在了一起,更巧的是,一次过后侍女郑氏便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里我们分析一下,太监为何要冒着得罪后宫的风险,在宪宗面前推举这个女孩呢,如果要是让后宫的权贵知道,这个太监竟然在皇帝面前推举一能生出天子的女人,那么他以后的日子是不会太好过的。

可以肯定的是,太监跟宫女绝对存在某种利益关系,推举宫女上位后这个太监一定能够获得某方面的收益。至于太监跟宪宗说的:相士说这个女孩可生天子的话,纯属无稽之谈,宪宗也只不过是图一个乐呵。身为一国之主,并且还是一个很聪明的君主,宪宗怎么可能会亲信这种玄虚的故事呢,不过他并没有深究,或许他也想要找一点乐子玩一玩吧,而不得不说郑氏本人也是有很大的魅力,唐宪宗见到她后竟然会心甘情愿地“进入圈套”。

果然,后来直到宪宗驾崩,也没有立郑氏的儿子为李忱太子,而是选择嫡长子,不过这个时候长子早逝,所以宪宗就选了老三继位,老二因为出生卑微,所以没被选上,可见宪宗还是执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根本没有打算把皇位给郑氏生出的皇十三子。不过,世事无常,经历了三代皇帝,最终还是李忱得到了皇位,并且还是权臣白白送给他的,而郑氏也从一个宫女成功逆袭成为了皇太后。#头条创作挑战赛#

664年,陕州孕妇郑氏做了个奇怪的梦,有位巨人给了她一杆秤,说拿着它可以称量天下士。郑氏奇怪,自己一个妇道人家,称量这个干嘛?随即想到腹中胎儿,难道是可称量天下的男孩?可孩子刚一出生,郑氏却愣住了。

原来,郑氏生下的是个女孩,她就是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前朝宰相上官仪,在唐高宗时期,他因为替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被其记恨。武则天登基后,头一件事就是株上官仪九族,只有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和她的母亲郑氏幸免,被收入宫中为奴。

郑氏虽然被贬为奴,但她依然记得那个奇怪的梦,她精心教导上官婉儿,在她的培养下,上官婉儿从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学。

677年,14岁的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召见。武则天当场考校,上官婉儿对答如流。武则天见猎心喜,凤颜大悦,立即下令赦免了上官婉儿奴婢的身份,让她掌管宫中的诏命。

不久,上官婉儿虽然因忤逆武则天的旨意而犯了死罪,但武则天却怜惜她的文才,而予以赦免,只是处黥面之刑予以警告。

696年,武则天开始让上官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参与决断政务。此时上官婉儿的权利更大了,掌握着军国谋略和生杀大权。

705年,唐中宗李显复辟,武则天被退位,上官婉儿依然掌管起草诏令,封为昭容,封她的母亲郑氏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经常劝李显多招一些昭文馆的学士,召集当朝擅长诗词的大臣过来聚会。每当聚会的时候,她都会替李显和韦皇后、安乐公主作诗,还被李显安排点评大臣们所作诗词。在上官婉儿的带动下,朝廷上下吟诗作赋蔚然成风。

上官婉儿是爱书之人,喜欢看书,也喜欢收藏书。她收藏的书有上万卷,每本在收藏之前都用特制的香料熏制过,百年之后依然芳香扑鼻,没有虫蛀。

7,上官婉儿参与了韦后毒杀李显事件,她和太平公主一起草拟了遗诏。一个月后,李隆基率领羽林冲入宫中,全歼韦后及其同党。

上官婉儿在得知李隆基进宫后,就知道大势已去,主动带着自己和太平公主草拟的遗诏面见李隆基,希望以此免除死罪。

李隆基看过诏书,朗声说道:“此婢妖孽,渎乱宫闱,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当即斩杀了上官婉儿,一代才女就此陨落。

李隆基虽然杀了上官婉儿,但他仍然肯定了她的文学造诣,派专人收集她的作品,编制成二十卷文集。遗憾的是,这二十卷文集已经遗失,仅在《全唐诗》中收录了三十二首。

上官婉儿经历了武则天和李显两朝皇帝,共掌权32年,确实应了母亲的梦,成为了可以称量天下天才的“女宰相”。

不论上官婉儿的人品和作风,只论才华诗文。上官婉儿能以一介女流身份,影响了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确实是巾帼不让须眉。

#头条历史##历史##头条创作挑战赛#

从前,有一位奉行带着家人赴任,不料中途被强盗袭击,失去了家人。 幸运的是,因为有一个好心人提供了帮助,才避免了死亡。 后,县令的儿子金榜高中,被授予御史,查明事件真相,家人终于重逢。

县令名叫苏云,直隶涿州人氏,与妻子郑氏结婚,容貌出众。 家里有个弟弟叫苏雨,兄弟俩从小死了父亲,母亲张氏辛辛苦苦地养育了两个哥哥。

苏云读书学习,24岁进入高中,被选为浙江金华府兰溪县。 苏云告别母亲,让弟弟在家好好侍奉高堂,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郑氏和仆人苏胜夫妇沿着水路南下赴任。

去扬州府仪征县,船漏水了,只好靠岸雇另一艘船。 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这艘船的换乘,引起了很大的灾难。

当地有一个叫徐能的船家,租了一艘王尚书家的大客轮。 但是,如果带着有油水的客人去,就会和同一个船员联手,把船开到偏僻的地方,谋求财害命。

正好徐能在岸边招揽主顾,首先看到船被抬了很多篮子,心里点燃了。 又见到年轻貌美的女子,不由得眼里冒出了火。

有钱好色的徐能找到苏胜,就说:“这是去哪里的老爷? 你打算换船吗? ”。

苏胜说:“我们老爷选择了兰溪县的县令,现在赴任,因为船漏了,所以临时上岸。 ”。

徐能指着江上的客船说:“那是小人的船。 保养得很好。 我总是经过这条水路,今晚下船的话,不用几天就到了。 ”

苏胜把情况向主人汇报,苏云看到客轮设施齐全,价格也还算公道,马上答应把行李搬上船。

正要开船时,发现有一个人跳上了船,是徐能的弟弟徐用。

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徐能心中充满恶意,但徐用却一心向善,多次劝哥哥不要作恶。

在船上,徐能把徐叫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说:“我看苏县令的行李很重,下不了女儿。 这笔好买卖你可不能错过。 请不要阻止我。 ”。

徐用说:“哥哥,这件事不能断! 如果他回来了,不义之财,拿它没有障碍。 现在刚上任,不过两盘钱,怎么会有女儿呢?”

徐能说:“钱没关系。 主要是那个标致的女性! 你哥哥失去了嫂子。 这是天赋的亲事。 你不能阻止我。 ”

徐用说:“你拆散了他们夫妇,硬逼他们结婚,但最终没有办成,这件事越来越不可能了。”

兄弟们正在争论,看到水手赵三上岸,徐用走开了。 徐可以和赵三商量,赵三说:“我一个人能做那件事。” 徐能忍不住大喜。

半夜,苏的家人都睡了。 徐下令水手开船,可以到人迹罕至的河流分流。 赵三提挎着风刀,徐拿起斧头,杀了睡在舱门上的苏胜,可以把苏胜的妻子劈倒。听到动静的苏云慌忙求饶。 徐在哪里可以心甘情愿依靠? 但是,急忙赶来的徐抓住了手,说:“哥哥,既然不能放他,不如扔到河里,把尸体都要了。” 强盗们用绳子把苏云捆在一起,扔到河里。

郑某想跳水,但被徐能发现,关上舱门,径直走了回来。 靠岸后,徐能由管家朱奶奶将女子扶上岸,回家,摆上宴席,分财物。

徐拿着酒,向哥哥道歉,强盗们也纷纷起哄,可以把徐灌醉。

徐找了个借口来到后堂,把郑某送到街上,让她赶紧逃跑。 郑氏慌忙不择路,一口气走了三十多里,突然腹痛难忍,见路边有尼姑庵,便叩门求救。

庵内老尼听了郑氏的话,动了恻隐之心,让他在庵后的小屋住了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郑先生生了孩子,老妮说母子不能在一起。 没办法,郑某只好用衬衫把孩子包起来,拔下金钉放在旁边,交给老尼。

老尼把孩子放在半里外的大柳树下,指望好心人能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

徐能醒来后,在后堂没有看到郑氏,急忙去追。 沿路完全没有痕迹,走到柳树下,正要回家,听到孩子在哭,循声去找男孩。

徐能年过了四季,还没有孩子。 我以为天皇有眼睛,所以带着男孩回家了。

苏云落水后,生命也没有断绝。 被惠州商人陶公从河里打捞上来,回到故乡从事教师工作。

转眼过去,徐能抚养的男孩徐继祖已经成年,高二选修了南京监察御史。

郑氏住庵不久,老尼担心惹事,又把她送到当涂县慈湖庵住。

郑某在庵里住了十几年,想借外出化缘之机,打听孩子的下落。 到县城去,沿街添彩,见迎接御史徐爷。 这位徐爷不是别人,正是徐继祖。

城里有一所大户人家,女子见郑某神色干练,遂详细询问来历,郑某将痛苦一一讲述,大户替她写了一份情信,带她去告御史。

徐继祖听说有人喊冤,叫人收下了一张情报信,一看吓得脸色煞白。 他派郑先生去教堂,细问,要她在庵里呆一会儿,实地探访一下,然后再作决定。

苏云多次考虑正式申诉,但陶公苦劝他惹事,最后只能发一条感谢的信息。 依依不舍地去南京御史雅门告状。

徐继祖暗访的调查显示,徐能是当年杀害苏县令的强盗头目,慈湖庵告口尼是自己的生母,来御史雅门告状的正好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于是徐继祖派人去逮捕了徐能等强盗。 徐能、赵三是主谋,杖打80,其余所有人分别杖打60,依法斩首,收入被关进大牢。徐用平昔多抗议,苏云夫妇受他之命,无罪释放。

苏云一家最终骨肉团圆,徐继祖改名为苏泰,将事情的起因奏告皇帝,不久就颁布诏书,尽可能许可。

1581年,年轻的万历帝喝酒之后去向太后请安,见到端盆的宫女姿色不错,就偷偷将其临幸。谁知就是这么“一时兴起”,却间接断送了大明江山。

万历帝朱翊钧在1572年登基为帝,由于登基时还不到10岁,因此由张居正和李太后长期辅政。1578年,万历帝迎娶了自己的皇后王喜姐。这位王皇后容貌端正,勤俭持家,又十分孝顺太后,可以说是万历帝的贤内助。但她什么都好,只有一个问题——没有儿子。

既然皇后没有儿子,那么皇帝的长子自然就是太子,后宫里的嫔妃为了能生下皇帝的长子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谁都没有想到的——而这一切还要怪万历帝自己。

万历帝颇为聪慧,但有一个缺点,就是爱喝酒。1581年的一天,他喝醉了酒,却毫不在意,像往常一样去向李太后请安,但太后不在。平常服侍太后的一名王姓宫女就端来盆子,伺候他洗手。可能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欲望高涨,他醉眼朦胧,感觉这宫女长得不错,一时兴起,直接临幸了她。

结果不久后万历帝酒醒了,又感觉这宫女似乎也没有这么吸引人,加上作为皇帝就这么临幸了母亲的宫女多少也有点丢人,干脆直接就穿上衣服走人了。按照当时后宫的惯例,皇帝临幸女子后应该赐给对方一件礼物作为凭证,万历帝也不管,什么都没给。也许他觉得不至于这么凑巧,不可能随便临幸一次对方就怀孕了。

谁知结果就是这么巧,几个月之后,王宫女的肚子逐渐大了起来。李太后问了几句,王宫女便哭诉了自己的经历。李太后深表理解,随后就找了个机会询问万历帝。万历帝一开始还百般狡辩,拒不承认,李太后立即下令取来《内起居注》,里面记载了万历帝每次临幸的日期。万历帝只得承认,并将王宫女封为恭妃。

之后不久,王宫女便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万历帝的长子朱常洛。大明帝国有了继承人,大臣们都很高兴,但万历帝却并不高兴。他本就是一时兴起才临幸了王恭妃,实际上对她并不喜爱,怎么会愿意让她的儿子来继承帝国?

他最宠爱的是郑贵妃,此人既有姿色又工于心计,把万历帝迷得神魂颠倒。不久后她也为万历帝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皇三子朱常洵。郑贵妃随即被封为皇贵妃,还跟万历帝立下“合同”,约定立朱常洵为太子,郑贵妃当皇后。

在这样的情况下,万历帝自然不愿意立朱常洛为太子,对此事一拖再拖。大臣们却着急了,长子继承天经地义,怎么能一直不立太子?于是大臣们纷纷上疏进谏,长达的“争国本”事件开始了。

1586年,内阁首辅申时行首先上疏,要求万历帝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帝以朱常洛年龄太小为由敷衍了过去。在万历帝册封郑氏为皇贵妃后又有数十人上疏进谏,万历帝对这些人一一贬斥责罚,但大臣们依然不断进谏。1590年,中央的几乎所有重臣集体要求立太子,万历帝只好表示一年后就会立太子,这一年内你们不要再来烦我了。

结果不到一年,有个官员没忍住,又一次劝万历帝立太子,万历帝这下有了借口,声称是大臣们先违约,立太子之事继续推迟。但大臣们不干了,长子本应成为太子,就不应该一再拖延!大明各地的官员总爆发了,奏疏如雪片般飞来。万历帝也怒了,免了一大批官员,还把几个进谏最激烈地人拉到午门外打了一顿。

但即便如此,还是阻止不了大臣们持续上疏的热情。李太后也问万历帝为什么还不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帝轻蔑地说:“他是宫女的儿子。”谁知李太后当即怒斥:“你也是宫女的儿子!”原来,李太后当年也是宫女,被隆庆帝临幸后生下了朱翊钧,后来才成了太后。

在多方压力之下,万历帝实在顶不住了,于1601年正式册封朱常洛为太子,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落下了帷幕。但其影响却依然延续着,万历帝在与大臣们的争斗中身心俱疲,再也不想见到这帮跟自己对着干的大臣,干脆不再上朝,朝政也日渐荒废。努尔哈赤已经开始崛起,却并没有多少人关注。

而无论是朱常洛,还是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的朱常洵,命运也都好不到哪去。朱常洛在被立为太子后也不受待见,吃穿用度远不如朱常洵,在16继位以后,长期被压制的他尽情释放自己的欲望,结果在位不到一个月就纵欲而死。朱常洵则更惨,他后来被封为福王,就藩洛阳。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朱常洵也被虐杀。

甚至到了清兵入关之后,争国本的余波仍未散去。崇祯帝在煤山自杀后,他的儿子们也在战火中下落不明。福王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本应成为新的明朝皇帝,但以东林党为主的大臣们害怕朱由崧称帝后会追究“争国本”的责任,对其百般阻挠。

最后朱由崧在军阀“江北四镇”的支持下于南京强行登基,明朝却也陷入了军阀割据和长期内乱之中,直到清军渡过长江,也没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明朝就这样失去了长三角地区,此后长期被清军压制,直至最后灭亡。

万历帝的一时兴起,却造成了如此后果,实在可叹!无论是万历帝一开始就立朱常洛为太子,对其专心培养,还是坚决立朱常洵,将其培养为继承人,结果都比这最后的混乱要好得多。可见坚定目标,始终如一何其重要!

#生机大会#

西南联大虽然只存在了八年,但在民国教育史,甚至中华文化传承上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西南联大不仅大师云集,学术自由,人才辈出,而且趣事颇多。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来到昆明后,联大校长梅贻琦请二人为西南联大设计校舍。两人用一个月时间,设计出第一套方案,按照此方案,西南联大将被建成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

然而,这个方案却很快被否定,原因是联大经费不够,此后两个月,二人便一次次简化方案,把高楼变成矮楼,矮楼又变成了平房,砖墙又变成了土墙。每改一次,林徽因就落一次泪。

但就是这样,联大仍然拿不出钱,当最后一次设计方案确定后,建设长黄钰生还是无奈地告诉梁林二人:经校委会研究,除了图书馆的屋顶可以使用青瓦外,其他建筑一律覆盖茅草,土坯墙改为用粘土打垒,砖头和木料使用再削减二分之一,希望二人再次修改。

梁思成气坏了,跑进校长办公室,把图纸砸在校长办公桌上,痛心地喊道:“改!改!改!你还要我怎么改?我……已经修改到第五稿了,茅草房就茅草房吧,你们知不知道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而你给的木料连盖一幢标准的茅草房都不够!”梅贻琦叹了口气说:“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土木工程系的老师们对木材的用量严格计算啊。”

梁思成痛心不已,但也只能接受,半年后,一幢幢低矮的茅草房出现在校园里,而当时中国最顶级的大师们,却无怨无悔,就在这里授业解惑,培养了一大批文化精英。

刘文典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当教授时,为人狂傲不已,他自称“十二万分”佩服陈寅恪。有一日日寇来袭,空袭警报响起,师生们争先恐后到处跑,刘文典忽然想起陈寅恪身体不行,视力也不行,行动迟缓,便匆匆率领几个学生赶赴陈的寓所,一同搀扶陈往城外躲避。同学要搀他,刘文典不让,大声叫嚷:“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搀扶陈寅恪先走。

这时恰巧沈存文从刘文典身边擦肩而过,刘文典一向瞧不起沈从文,便面色不悦,对同行的学生说:“陈寅恪跑警报是为了保存国粹,我刘某人跑是为了庄子,你们跑是为了未来,沈从文他跑什么跑?”

那时昆明经常被日军轰炸,“跑警报”成了联大师生的必修课,但偏偏有两个学生经常不跑警报。一个是姓罗的女生,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就敞开来洗。另一个是一位郑姓广东男生,爱吃莲子,一有警报,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中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除此之外,金岳霖有一个学生曾经提出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

西南联大大师多多,趣事多多,一所极其简陋,甚至寒酸的大学,却承载着当时中国第一流的教育,回望历史,让人感慨万千。

公元1581年5月,明神宗朱翊钧忽然心血来潮,到皇家内库中巡视,忽然看到库里一位年轻宫女,青春可人,一时上头,便在库里临幸了这个宫女。事后,爽完的朱翊钧拍拍裤子就走人,只留下这个无依无靠的宫女。

朱翊钧长于深宫之中,9岁就即位当皇帝,从小见惯了各种宫女,此时刚刚19岁,正是情难自禁的时候。

按照宫里的常例,皇帝临幸宫女后,必须给宫女赏赐,但这位皇帝非常依恋自己曾经的乳母,现在的妃子郑氏。他怕这事让郑氏知道了吃醋,所以什么赏赐都没给这个可怜的宫女。

朱翊钧过后将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但宫女却就此怀了身孕,肚子也一天比一天大。几个月后,有人将宫女怀孕的事,报给了李太后。

作为后宫统领的太后焉能不重视,当即命人把这个宫女找来询问。

在太后的询问下,宫女想到自己已经怀孕,但却连赏赐都没得到,顿时心中悲苦,垂泪跪在李太后跟前,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

李太后知道是被皇帝临幸了,又让人找来皇帝的《起居注》,对照一看,果然时间地点都对,再无怀疑,略一盘算,心中就有了定论。

第二天李太后让朱翊钧过来吃饭,饭后朱翊钧正要离去,李太后让左右退下,然后直接问朱翊钧是否在内库里临幸过一名宫女,朱翊钧这才想起这件事,但他却拒不承认。

李太后见他不认,便命太监拿来皇帝的《起居注》,直接翻到那天的日期,上面白纸黑字记录详细。

古代皇宫里有专人负责中记录皇帝平日里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个记录表就叫《起居注》

朱翊钧见记录在册,只得低头承认。

李太后见皇帝也承认了,高兴道:“你如今尚未有子,她若是生个男孩,这可是祖宗社稷之福啊!虽然她只是个宫女,但怀了龙种,你要加封她。”

朱翊钧虽然答应了下来,但他只喜欢比他大了19岁郑氏,而郑氏又极为嫉妒,不允许他接触别的女人,要直不让他封这个宫女。

直到公元1582年,朱翊钧为李太后加封尊号时,在李太后的强烈要求下,才将这个姓王的宫女封为“恭妃”,而此前郑氏早已经被封为“淑妃”,淑妃比恭妃高了整整三个级别。

同年二月,王恭妃生下一个皇子,取名为朱常洛,这是朱翊钧的第一个孩子,但朱翊钧并不喜欢他们母子。

三年后,被封为贵妃,已经42岁的郑氏也生下一个男孩,朱翊钧非常高兴,取名为朱常洵。并立即让礼部准备,册封郑贵妃为皇贵妃的仪式。

但是朝中大臣和礼部的官员纷纷上书劝谏,认为如果册封郑氏为皇贵妃是长幼颠倒,要封也应该先封王恭妃,否则伦理不顺,并请求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朱翊钧看后大怒,任然坚持只册封郑氏,他的理由也很搞笑:都因为是郑皇贵妃天天不辞辛劳地服侍我。所以我才能努力工作工作。

朱翊钧坚持册封郑氏,是有长远打算的,他一直都不立太子,就是为了给郑氏的孩子留着位置,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因为这次册封之争,后来演变成了“国本之争”。

大臣们眼看说不动皇帝,就把火力指向郑氏,上奏了几百封弹劾章奏,指责郑氏后宫干政。这么多奏章把朱翊钧搞得心力憔悴,为了眼不见心不烦,干脆称病不上朝了。

虽然不上朝,但争吵仍在继续,而且一吵就是整整十六年。

最后,在大臣们的强力要求和李太后的干预下,朱翊钧被迫做了让步,正式册封已经20岁的朱常洛为太子。

但朱翊钧却死活不同意,李太后问他为什么不肯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万历答到“他是都人(宫女)生的”。李太后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厉声斥责“你也是都人生的!”

最后在大臣和太后的逼迫下,只好立朱常洛为太子,把朱常洵封为福王。

因为未能如愿,朱翊钧倍感屈辱,从此沉湎于酒色,流连后宫之中,不理朝政,彻底放飞自我。

其实,朱翊钧原本也想做一个明君,他刚刚即位的时候,励精图治,勤于朝政,勤勉好学,上朝听政,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

他全力支持张居正变法,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彻底的改革,并取得非常不错的成效,基本扭转了明朝在正德和嘉靖两任皇帝形成的颓势,开创了万历中兴。

然而明朝历来党争严重,派系间互相倾轧,哪怕是皇帝,也是束手束脚,万历为了笼络大臣,甚至对已经死了的张居正进行抄家清算,以此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但这次立朱常洵为太子不成,却让他感觉到自己空有万岁之名,却处处受制于大臣。心灰意冷的朱翊钧自此把雄心壮志倒入酒杯,一饮而尽 ,就此自暴自弃。

这位明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至此举起酒杯,迷失在后宫的莺莺燕燕中,在大明王朝这条千疮百孔的船上,又狠狠地凿了一个洞。

他的继任者朱常洛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帝,由于过于荒淫,一夜之间暴毙。

而他最喜爱的朱常询在30年后,李自成攻破洛阳城,把这位300斤的福王,和几只鹿煮在了一起,做成了一锅“福禄羹”……#历史冷知识#

,广东河源市男孩被拐,终于找到回家的路,一家团圆后,男孩还帮民警找到当年将自己拐走的人贩子家,他是怎么做到的?

“离家的路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这是电影《亲爱的》里的经典台词。

这部电影里有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光是作为观众看到他们遭受的痛苦都会跟着一起难过,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还有着很多真正丢失孩子的人。

郑雄坤的父母是以卖水果为生的小商贩,在自家200米外开着一家水果摊,平日里,5岁的郑雄坤总是在这一片跑着玩。

1996年8月27日,那天下着小雨,郑雄坤在一个商店里躲雨。这时,一个人贩子手里拿着一个玩具枪,骗他说是妈妈的朋友,便把他抱走了。

一把玩具枪的诱惑再加上一个成年人的欺骗,让年仅五岁的孩子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也摧毁了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

被拐卖后的郑雄坤受了很多罪,人贩子刚开始并没有很快把他卖出去,而是将他关在自己家里养了一年。

与其说是养,不如说是洗脑和关押。这一年里,郑雄坤每天都要背一页纸的人名,也只有在全部记住这些人名的前提下,他才能吃到当天的饭,稍有差错就会被打骂。

5岁的郑雄坤对文字仅有的记忆大概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名字,然而一年内不断背诵各种各样的人名,渐渐得他忘记了自己和父母的姓名。

一年后,人贩子以8000元将郑雄坤卖给了一个80多岁的老汉。这个老汉因为中年丧子孤苦无依,便把郑雄坤作为自己的依靠,照顾他、抚养他,让他免于被打被骂的生活。

后来,老人年纪越来越大,10岁的郑雄坤被送到老人女儿的家中,初中毕业后,他便开始外出打工。

这两户人家与人贩子相比,对郑雄坤还挺好的。但是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拐卖的郑雄坤更愿意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开始打工的郑雄坤正式踏上寻亲之路。可是由于丢失时年龄太小,再加上不记得父母的姓名,他的寻亲之路一度陷入僵局。

郑雄坤想回家,更想让他回家的是他的亲生父母。丢了孩子的郑氏夫妇一刻都没有停止对儿子的寻找,他们奔波了很多地方,尝试了很多种方法,还遭遇各种人的利用与欺骗。

因为家里还有四个孩子,夫妻俩只能在东莞以郑雄坤的名字开了一家烟酒店,并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儿子的踪迹。

一家人之间或许是有感应的。郑雄坤和父母先后给一寻亲节目发送了自己的寻亲帖。

不过,因为郑雄坤写的年龄和地址信息都是错误的,所以刚开始时,工作人员并没有将他和父母的帖子联系在一块。

直到一位工作人员发现郑雄坤与郑家夫妻的帖子里,有一处描述的很相似,也就是下巴上的疤痕。

工作人员本着宁可做过,不可错过的原则,通知双方进行亲子鉴定。当郑雄坤见到郑氏夫妇第一面时,在心里就已经确定,他找到父母了。而DNA鉴定也证明他的想法。

离家的郑雄坤终于回家了,郑雄坤一家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喜悦中。

这来,郑雄坤日日盼望着归家的这一天,也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将人贩子绳之以法。

找到家之后,曾经尘封在心底的记忆也被唤醒。郑雄坤在父母的陪伴下到警局报警。

同时,郑雄坤凭借着自己残存的记忆带领警察找到了当初那个人贩子的家。

警方将人控制住后连夜排查,最终确认陈碧群就是当年拐卖郑雄坤的人贩子,而她这的时间,一共拐卖了6个孩子。

而陈碧群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折在曾经那个5岁的孩子身上,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陈碧群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更应该懂得孩子对父母而言意味着什么,但她却仍做出这样的事,只能说她的良心已经坏透了。

幸好,郑雄坤最终苦尽甘来,一切都值得。而对于拐卖妇女儿童这件事,正是所谓的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所以,你支不支持买卖同罪呢?#代表:拐卖人口买方行为应视同绑架#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