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罗姓诗歌起名女孩子两个字 姓罗女孩取洋气名字两字

罗姓诗歌起名女孩子两个字 姓罗女孩取洋气名字两字

时间:2023-01-16 10:07:11

相关推荐

罗姓诗歌起名女孩子两个字 姓罗女孩取洋气名字两字

1411月朱棣回到南京,问几位重臣汉王朱高煦是否做了不轨的事?其他大臣不敢回答,杨士奇说:“我奉命辅佐太子,是东宫的人,外人怎么会跟我们说汉王不是呢?我想说的是陛下先后两次让汉王就藩,汉王都不去;陛下打算迁都北京,而汉王又想留在南京,是想干什么呢?”

杨士奇这番话让夏原吉、杨荣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若杨士奇将汉王做下的事说出,很有可能得罪朱棣,毕竟大臣们都清楚朱棣喜欢汉王胜过太子;循序渐进让朱棣自己去考察汉王本心,事半功倍。

杨士奇原是江西人,当他还是一婴儿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改嫁一罗姓男子,从小就改姓罗,继父对杨士奇视如己出。

杨士奇6岁时与罗家族人一起祭祖,很多小孩嘲笑他,杨士奇这才知道自己并不姓罗。所以用泥人做了杨家祖先偷偷地祭祀。继父得知并没有怪罪杨士奇,而是帮助他恢复杨姓。

9年后继父因得罪勋贵被贬到了陕西,为不被罗氏族人欺负,杨士奇带着自己的母亲独自生活;为生计,杨士奇先是做过坐馆先生,后自己开了一家私塾。

建文帝登基后,在翰林院编修王叔英推荐下,杨士奇进入翰林院;杨士奇虽非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不过他的才华并不输“三杨”中的杨荣还有杨溥。

没过多久大明换了主人,朱棣进入南京城;朱棣称帝时,杨士奇不过是一个小官,真不如解缙等人名气大,不过朱棣慧眼识人,将杨士奇选入内阁。

朱棣组建的内阁最早有7人:解缙、金幼孜、胡广、黄淮、杨士奇、杨荣以及胡俨。

正因为杨士奇“千里马遇到伯乐”,并抓住机会,开始大放异彩。

永乐二年杨士奇擢升为正六品,此后每年都升一个台阶,而且每次都会得到朱棣赞赏,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让朱棣如此赏识呢?

杨士奇这人有三大特点:有真知灼见、嘴巴严实、心肠好。每次在朱棣跟前都是谨言慎行,朱棣若是有疑问,杨士奇也能直击要害;若是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便一概不论公事,即便是家里人也会闭口不言。

正因为杨士奇有大智慧,慢慢成朱棣心腹,永乐6年朱棣北上,下旨太子朱高炽监国,辅佐太子处理朝政的除了杨士奇还有蹇义。太子喜读书诗词,杨士奇劝谏太子:诗词确能陶冶情操,但却不能治国,殿下应多学习诏令。

听从杨士奇建议太子在治国方面确实大有长进,朱棣很满意;

2年后朱棣北伐太子仍旧监国,汉王朱高煦觊觎太子之位多次陷害太子,朱棣班师回朝问杨士奇太子的表现如何,杨士奇说:“太子仁厚,错了就会改,确实值得托付。”关于汉王诬陷一事只字未提,朱棣很高兴。

朱棣第二次北征回朝,太子朱高炽因为处理朝政耽误了迎接朱棣的时辰,汉王朱高煦找到借口便开始诬陷杨士奇辅佐不利,朱棣本不想治罪杨士奇,但架不住汉王多次弹劾,便将杨士奇下狱;但几天后杨士奇便被放了出来,不管汉王如此诱惑杨士奇,杨士奇都未说过一句太子的坏话。

2年后14汉王又想出坏主意陷害太子,在朱棣离京时恰好汉王做了很多错事,朱棣便问几位大臣:汉王是不是做什么错事了?大家深知朱棣偏爱汉王自然不敢多说话,而杨士奇绵里藏针,借汉王不愿就藩让朱棣认识到汉王本性,便是开头的一幕。

因杨士奇这番话汉王被赶到藩地就藩,无诏不得入京,汉王对杨士奇是恨之入骨。

朱高炽确实算是一位仁厚的君王,即便弟弟多次陷害,仍旧不忍追究;而这仁厚的背后,杨士奇确实功不可没。

朱棣第四次北伐途中病逝,为防汉王有异动,杨士奇建议身在京城的太子:让皇太孙朱瞻基前去迎接朱棣灵柩,自己则是坐镇京城,以防汉王作乱。

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更加重用杨士奇,将其擢升为华盖殿大学士,而且仁宗与杨士奇确实心有灵犀。仁宗有一次在内阁,远远地看到杨士奇来了,便对身边的夏原吉以及蹇义开玩笑说:“你们的华盖殿大学是来了,他来了必定又有直言。”

果然如仁宗所料,杨士奇刚到便开始说仁宗的不是:“陛下您下令减免赋税,但惜薪司却传你的旨意说要再征80万斤枣,不是自相矛盾?”

仁宗虽仁慈宽厚,但无人人不喜欢奉承的话,仁宗也不例外;在有人写贺表时杨士奇直接泼仁宗冷水:“靖难中的流民还有人无家可归,百姓温饱还是问题,陛下切不可自满。”杨士奇的冷水很管用,仁宗一下子清醒。

杨士奇正值自然会得罪不少人,若不是仁宗一直护着,怕是会遭难;不过如此伯乐只在帝位上不到10个月便去世;仁宗病逝时恰好朱瞻基远在南京,为确保朱瞻基安全,杨士奇等人除了加派人手外,还严密监视汉王一举一动,并让朱瞻基亲弟弟朱瞻墡入宫监国。

宣宗朱瞻基顺利继位后仍旧保留父亲留下的老臣,在宣宗二叔汉王投降后,有人建议宣宗“清理门户”一并将宣宗三叔赵王一起处理,但杨士奇说:“文皇帝就三个儿子,陛下就两个叔叔,一个已经被俘,若对疑似有罪之人兵刀相见,会让百姓遭殃,还会让人诋毁我们陛下容不下长辈。”

杨士奇的一番话不仅没让百姓遭殃,更是避免了叔侄之间的斗争,确实有大爱;但如此有大爱之人却在英宗继位后,随着宦官崛起,又因儿子犯错,自己主动告老还乡。

#点亮真知计划#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