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古代侠客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 从不问价钱 真这么豪爽?

古代侠客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 从不问价钱 真这么豪爽?

时间:2023-10-27 05:09:49

相关推荐

古代侠客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 从不问价钱 真这么豪爽?

文·段宏刚

剑映秦都月,风啸易水云。悲歌成一笑,烈酒过千巡。作为一名浪迹天涯的侠客,这种生活是何等的逍遥自在。

在武侠小说或者武侠影视剧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桥段,一名侠客酒足饭饱后,从不过问这顿饭花了多少钱,只是大喊一声“小二”,店小二循声望去,小跑着来到侠客桌子旁,侠客很潇洒地从怀中掏出一块银子,抛给店小二,然后头也不回地跨门而出。

店小二喜笑颜开,把手中银子抛起来又接住,似乎在掂量银子的成色,然后乐呵呵地送到掌柜面前入账,想必,因为这顿饭店小二会得到老板的奖励。

实际上,这样的场景在真实的历史里很难看到,为了衬托侠客的豪气干云,这样描述完全是一种艺术虚构,现实中的古人吃饭付钱,绝没有这么潇洒。

从古至今,银子一直是稀有金属,在古代开采技术不是那么发达的情况下,银子更是奇货可居,因为稀缺,银子在古代通常当作大面值货币来使用,只有那些大商人和钱庄进行结算时才会用到银子,普通老百姓,使用铜钱来买卖商品,足够用了。

我国大量出现白银,是在16世纪后期开始的,随着西方的“大航海时代”逐渐兴盛,我国的瓷器、茶叶、丝绸、折扇等物品,深受西方欢迎,于是,西方商人用大量银子来购买这些物品,再运回到欧洲进行销售。

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从16世纪末期到18世纪末期这200余年间,全世界一半的白银都流入了我国市场。

但明末清初大量白银流通到我国,跟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老百姓依然把铜钱作为主要货币,大多数生活用品用铜钱来支付绰绰有余,只有少数富商子弟出门时才会携带较多银子。

在古代,一两银子的面值跟1000个铜钱价值相等,购买力相当可观,如果购买一些日用品,由于银子面值太大不容易找零,会相当麻烦。

由于每个朝代的生产力大小不一样,社会总财富不一样,会导致物价也不一样,一两银子的实际购买力也会不一样。

大米是古代最重要的生活资料,官方常常以大米作为等价交换的基准,按照实际购买力,一两银子在唐代贞观年间可以买来20石大米,唐代一石相当于现在的59公斤,共1180公斤大米,可见,一两银子在唐代非常值钱,至少相当于现在的5000多元人民币。

从唐代贞观年间之后,银子不断贬值,到宋代,一两银子的实际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1500元左右,到明代下降到1000元左右,清代更低,相当于500元左右,清末明初,直接下降到了300元左右。

我们再来看看古代一个侠客一顿饭要吃掉多少食物?以影视剧中的标准套餐为例。

侠客进入客栈常常这样点菜:小二,来2斤酱牛肉,1碟小菜,5斤花雕,4个馒头,如果以现在的物价来计算,这些食物最多价值300元。

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史学家班固(32年——92年),通过调查采访,撰写了一本《汉书·食货志》,大体上算是一本纪传体史书,以翔实资料记录了汉代的人口数量、国土面积、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物产种类,以及普通老百姓在吃喝玩乐上面的消费情况。

从汉代以后,各个朝代的文人,仿照《汉书·食货志》的形式,编撰和记录了本朝各行各业的发展状态,以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情况。

清代的《清史·食货志》里边记载了一则关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故事,某天,一名老百姓家中来了客人,他取出1文钱去酱货铺购买东西,店伙计拿着跟小茶碗大小相当的器具,给他打了酱、醋、油、酒四样东西各1碗,如果按照重量来衡量,这么一小碗不会少于1两。由此可见,1文钱在清代的购买力并不低,至少跟现代的1元钱相当。

实际上,清代1两银子折合800文钱。如果拿1两银子购买这些东西,要买来好几百斤。折合现在的物价,这几百斤东西少说也值一千余元。

如果按照影视剧中的桥段,一名侠客一顿吃了1碟小菜,2斤酱牛肉,4个馒头,5斤花雕,放下1两银子转身离去,对于这样的款爷,店老板肯定十分喜欢。

另一方面,古代银子都是统一铸造,主要规格每块分别有50两,20两,10两,5两,2两,如果吃一顿饭就拿出一块银子,确实很为难店家,店家可没有这么多零钱找给消费者。

因此,对古代侠客在客栈吃完饭放下一块银子就走,从不问价钱的情形,就当是演戏好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