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一袭江南梦 醉卧镇江烟雨中

一袭江南梦 醉卧镇江烟雨中

时间:2023-11-03 06:30:09

相关推荐

一袭江南梦 醉卧镇江烟雨中

镇江 ,相比一江之隔的 扬州 ,就不能算热门的旅游城市了,但是,因为是我先生度过四年大学的地方,就莫名地生出了一种亲近感,所以我心里就一直想去看看这座小城。镇江 是个有故事的城市,甘露寺刘备招亲,梁红玉击鼓抗金,杜十娘沉宝投江,白娘子水漫 金山 都发生发源于此,而且,这座城市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让古代的文人墨客都不吝赞美之词,将这里的风物吟诵。每次出差,在高铁电视里, 镇江 的宣传片一遍遍播着,心里就像长了草,于是,在一个烟雨蒙蒙的周末,我终于邂逅了 镇江 城。

从 北京 就有高铁到 镇江 ,非常方便,周五晚上,我们便已经吃上了 镇江 特有的锅盖面。原本我想找 镇江 锅盖面的老字号“邵顺兴”,去不想导航走到那儿,却关了门,看来 镇江 人民的夜生活并不丰富。好在还有旁边一家面馆还在营业中,解决了我们肚子饿的问题。我要的浇头是鳝鱼,在 镇江 鳝鱼却叫长鱼,是锅盖面浇头中特别流行的一种。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善于用鳝鱼做菜。

金山

第二天一早,在先生朋友的带领下,我们在雨中奔赴了 镇江 最有名的 金山 寺。镇江 有三座知名的山,排名第一自然是法海水漫 金山 的 金山 ,其次就是北固山和焦山。宋朝沈括的“楼台两岸水相连, 江南 江北镜里天”的诗句,就是对当年 金山 的写照。虽然, 金山 寺位于三山之首,但是却又是最让我失望的一座山,大概是因为 金山 寺依山而建,曾经旺盛的香火让它的规模不断扩张,所以“ 金山 寺裹山”,反而显得极为拥挤而局促,少了一丝闲庭信步的气质。

金山景区

江天寺即 金山 寺, 金山 寺始建于东晋,距今1600年。山门上悬挂着“江天禅寺”四个大字,是 清康 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五年题“江天寺”名并赐“江天寺”匾。可惜那块牌匾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现悬挂的只是个赝品。

金山景区

金山 寺至今仍香火很旺,虽然我个人不喜欢 金山 寺的格局,但是我是无法否认这座古刹在我国佛教的地位,这里是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而且,山门开的方向也很奇怪,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 金山 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据神话传说, 金山 寺的大门原是朝南的,因为朝着南 天门 ,得罪了玉皇大帝,使 金山 门口经常轰轰作响,屡遭火焚,以后就将山门改朝西开。而实际其实是因为 金山 原耸立于江心,大江由西向东奔流,游人在寺门瞭望,才能充分地观赏到 “大江东去,群 山西 来 ”的壮丽景色。这是我国古代匠人的独具匠心之举。

雨一直在下,伞也没有多大作用了。这就是 江南 的梅雨季,总是让人湿漉漉的,不过,观 江南 的风景,我倒觉得雨比阳光更适合游览。

金山景区

金山 寺,一如 江南 其他的寺庙,也是黄墙绿瓦,掩映于 江南 的烟雨和郁郁葱葱的植物中,倒是十分鲜艳夺目,很适合拍照。

金山景区

此处遇名人,法海洞。进入这个房屋内,是非常局促的空间,内设法海像一尊。世人所知的法海,似乎是不近人情的,他一心拆散白娘子和许仙,白娘子为救许仙,不惜水漫 金山 ,却最终被法海镇在雷峰 塔下 。而等我真的看到了法海洞,才知道,这么多年,法海受了多大的委屈。法海洞又名裴公洞,法海的俗姓裴,据说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休笃信佛教,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法海是他尊重父意,立志向往佛学,先在 江西 庐山 学道修禅,后来到 镇江 金山 ,那时山上寺宇荒废,荆棘丛生。法海在此苦修,并开山种田、艰苦振寺,是 金山 寺的开山祖师,为了创建 金山 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可惜,小说和电视剧的传播力实在太大,毁了法海的一世英名。

金山景区

我个人觉得这是我在 金山 拍得最好的一张照片,从拱门看过去,是一个让人“心生欢喜”的佛国世界,外表的绚烂比不过1000多年来,这座庙宇带给苦难的人们的宁静安详。其实,这四个字真的很容易被直接读为“心生欢喜”,而实际上,这四个字来自佛教禅语“入清凉界,生欢喜心”,匾上的字是从右往左读——“生欢喜心”。但以现代从左往右的阅读方式,便是“心喜欢生”,不管怎么念,都是心喜悦,欢乐多多的之意,看着就愉悦。

顺着 金山 寺的狭窄的台阶一直往上爬,不多时就能到达山顶。金山 的顶峰留云亭,一块很大的康熙御笔“江天一览”就立在亭内。这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亲来到处于大江之中的 金山 寺游览时留下的古迹。康熙登高远眺,大江东去,水天相衔,蔚为壮观。亭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修,同治十年(1871)复建,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的“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内。据说,此处是领略俯瞰江景的最佳观赏点,却不知是不是植被过于茂盛,现如今已经无法在此处看到江天一览的景色。

金山景区

距离留云亭不远,就是慈寿塔此塔初建于齐梁,距今已1400余年。 金山 过去曾有双塔,已废,现存此塔系清光绪年间重建。塔身为木结构,七级,我到的时候已经不让游客攀爬。现在 中国 很多古建筑都开始进行保护,基本都不让进入了。

金山景区

不过因为不能登塔极目远眺,所以 金山 观景却是远不如北固山来得尽心动魄。不过这天地同庚四个字,据说是出自我家乡人之手,而且是个8岁的小孩。清朝时期有一年,慈禧太后要过60岁生日,各地官员都准备携带厚礼进京祝寿。两江总督刘坤一也不甘落后。他心想:“我如果像别人一样送金银珠宝就显得俗。如今 金山 寺方丈隐儒法师重修了慈寿塔,我何不借这塔做文章呢?”主意一定他就带着便带着自己的外甥,8岁的小书童李 远安 一起进京。慈禧见他两手空空顿时沉下脸来。总督见了忙上前跪下说:“老佛爷,卑职为了给您祝寿,特地在 金山寺造了一座塔,名慈寿塔,祝老佛爷 长寿 。”慈禧一听顿时心花怒放,忽然问总督说:“你祝我 长寿 ,那你看我能活多少岁呢?”总督一听,顿时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心想这下完了。正当他着急的时候,身旁的李 远安 悄悄的递上一张纸条。总督一看如获至宝,迅速双手呈上。慈禧看了不禁眉开眼笑,纸条上写着“天地同庚”四个字。于是慈禧大大地奖赏了总督。后来这四个字便被人刻在慈寿塔旁的墙壁上。所以,“慈寿”之名和“天地同庚”四个字都是为慈禧祈求 长寿 而来。

金山景区

镇江博物馆

镇江 博物馆跟 镇江 英国 领事馆旧址毗邻,所以在建筑风格上也与 英国 领事馆看齐。其实,很多城市的博物馆非常有意思,博物馆是最包罗 万象 的场所,想深入了解一个地方,博物馆是旅行者们应该踏足的地方。

镇江博物馆

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 太湖 流域,而 镇江 就在苏南, 镇江 市的大港一带被称作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南朝宋齐梁三代帝王的故乡,文物古迹十分丰富。

镇江博物馆

大港一带分布着西 周至 春秋时期的贵族墓葬。1982年9月 镇江 博物馆在这里发掘了母子墩一座西周墓葬,出土文物900件左右,有几何印纹硬陶、原始青瓷和青铜器,为研究吴国早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成为了 镇江 博物馆跻身国家级博物馆的基础,让我们在这样的市级博物馆,能看到真正的国宝。

镇江博物馆

青铜鸳鸯形尊是这座西周墓出土文物中的精品。西周早期器,是一件实用的盛酒器,做得非常逼真,跟那些器形庞大,刻满纹饰的青铜重器不同,这只鸳鸯还带着 江南 的一丝温婉柔和,实在是美。

镇江博物馆

青铜双耳簋,时代为西周早期。簋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用来盛黍、稷、稻、粱等,在商周奴隶社会,簋跟鼎一样,也曾作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这件器物纹饰铸造精良,是国家一级文物。

青铜凤纹尊,纹饰非常华美,是 镇江 博物馆的国宝级藏品。“口沿下为四组由相向的长尾鸟组成的瓣形饰,鸟长尾上卷呈∽形,作鸣叫起舞状;颈部以两道弦纹作栏,以乳钉、牺首为界,饰以两对大型凤鸟纹,凤鸟相向、顾首、展翅挺立,目光炯然有神,喙上举,长冠逶迤,甩向颈部,两侧分尾上下卷曲作C形,鸟爪等均用曲线勾出。两鸟中各有一小形动物纹,其形式圆首、凸睛、四足有长爪,前足前扑,后足屈伸,一为长形体躯,一为圆形体躯,似为雌雄相异。其有尾似龟,然四足似蛙,龟纹多见于中原青铜器,常用作族徽标志 ”。

镇江博物馆

镇江博物馆

堆塑罐,这是个还蛮吓人的东西,因为它又被称为魂罐,由汉代的五连罐演变而来。汉六朝时盛行鬼神崇拜,追求长生不老,魂瓶座位沟通生与死,人间与天上的载体,被寄予祈祷子孙繁衍,安死者之魂,慰生者之望的意义,是墓主人魂魄依托的所在。

镇江博物馆

镀银金凤冠,非常华美,繁琐。

镇江博物馆

英国领事馆旧址

镇江 博物馆免费,但是 镇江 英国 领事馆旧址是收费参观,好在门票不贵。从 镇江 博物馆跨过一道小门,就能到达。这里绿树掩映,几栋欧式建筑似乎远离了岁月的尘嚣,宁静而安详。最高的为办公大楼,还有职员宿舍、马房,餐厅及娱乐场所等等。

这些房子都建于1890年,距今有一百多年了,从外观来看,仍然保存完好,建筑的形制、颜色搭配,窗棱阳台的细节,都很精美。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

站在办公楼俯瞰花园,不得不惊叹 欧洲 的花园园艺的确技高一筹,虽然花园并不大,但是美不胜收,这是领事馆旧址最动人的风景了。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

虽然领事馆旧址景色怡人,但是,代表的却是 中国 的屈辱历史。1858年6月26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 英国 签订了《中英 天津 条约》, 镇江 辟为通商口岸。1864年 英国 开始在 云台山上建筑领事馆,1888年初, 镇江 洋捕殴毙华人,群众愤怒焚毁了领事馆及巡捕房等。清政府软弱无能,只得赔偿重建,现存旧址就是当时重建的建筑。这就是这座建筑群所凝固的历史,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屈辱也好,愤怒也好,现在眼前展现的更多的是和平 和美 。

北固山

中午时分,雨渐渐小了,于是,我从宾馆步行到达了三山之一的北固山。一座小小的北固山,却是能与刘备、辛弃疾、梁武帝、晁衡、鲁肃等等名震天下的大人物扯上关系。

北固山森林公园

追寻着历史,我独自漫步于山间。雨后青翠欲滴,不冷不热的天,空气也分外清新。随手一拍,便是一张绿得耀眼的美图。

北固山森林公园

北固山并不大,即便是溜溜达达,两个小时也能绕一个大圈,看尽所有风光。此处上山,被称为东吴古道,据说,这里曾是东吴政权中心,这侧城墙据考证已经有450年历史,为明朝守城将领们为抗击倭寇修筑。

北固山森林公园

这是这座山上最老的文物,铁塔。原本是石塔,后被毁。北宋1078年改铸为铁塔。原为九级,现在仅仅莲座和一二级留存下来,三、四级则为明代补铸。整座塔为阁楼式,塔身八面四门,上面有佛和飞天的花纹。1960年,塔整修时发现地宫,出土了大量文物,有金椁、银椁和佛祖舍利。古人说:“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诗中展现的就是铁塔壮阔的气势。

铁塔向西,有《望月望乡》诗碑,碑上诗文系 日本 使臣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所作。他生活在唐年间,于7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晁衡在长安进唐太学读书,后考中进士,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谊甚深,被誉为“ 日本 的李白”。753年晁衡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 日本 使臣东渡,途中船泊扬子江畔,月光皎洁,晁衡思绪万千,想到36年未回故乡,欣然写下了著名五言诗《望月望乡》,诗中写道:“翘首望东天,神驰 奈良 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这首诗被收入《全唐诗》,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

北固山森林公园

在此后的廊壁上,一块长方形条石上刻着雄浑有力的“天下第一 江山 ”六个大字,气魄非凡。相传当年梁武帝萧衍登上北固山,放眼远眺,长江滚滚,白浪拍岸,一览江淮原野平川。南朝梁武帝挥笔题下“天下第一 江山 ”大字,以赞美其宏伟壮观。后南宋书法家吴琚重新书写这六个大字,在清朝康熙年间,由 镇江 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立碑,镶嵌于此。

北固山森林公园

明重修甘露寺,米万钟书“宏开鹫岭”赠之。米万钟为明万历进士,官至 江西 按察使,为政清廉,所以字如其人,开阔大气。

北固山森林公园

石柱 方亭祭江亭,古称北固亭。相传三国时孙刘联姻后,夫人孙氏随刘备去 荆州 ,又被孙权骗归强行留住江东。孙刘联盟破裂,彝陵大战,刘备兵败,夫人孙氏听到讹传刘备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绝,便登上此亭,设奠望西遥祭后投江自尽,故此亭又名“祭江亭”。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北固亭,见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即兴抒怀,借古讽今,谴责南宋统治者的昏庸苟安,不图收复中原失地,写下了对国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流传千古的佳作。

北固山森林公园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就是辛弃疾当年眼中的北固楼和北固山。如今的这座飞檐楼阁已经是重修。北固楼又被叫“多景楼”,又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与刘备东吴招亲这个传说有关。据说刘备借得东吴的 荆州 后,没有归还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计,企图乘刘备过江之机,把刘备扣留起来作为人质,以夺取 荆州 。可是这一阴谋,却被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所识破,就将计就计,派大将赵子龙陪刘备过江到 镇江 北固山甘露寺招亲,并授以锦囊妙计,策动乔国老来促使权母吴国大到甘露寺多景楼相婿。

吴国太一见刘备“方面大耳,猿臂过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为喜悦,当即答应将女儿孙尚香嫁给刘备。当日郡主孙尚香在楼上布置洞房,梳妆打扮,楼下列刀排枪保卫刘备。刘备一见胆战心惊,孙尚香见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枪,刘备才敢上楼进入洞房。以后,人们就把多景楼叫做“相婚楼”,或叫“梳妆楼”。这样,孙刘联姻便弄假成真,这便是民间流传很广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

北固山森林公园

此楼真正的妙处便是凭楼骋望,大江横陈,青峰屏卫,碧波浩淼,千里画图,跃入眼前。多景楼回廊四通,面面皆景。脚下是日夜东流的长江,近处的苍翠秀丽的 金山 、焦山,江对岸 扬州 的文峰塔的婀娜多姿隐约可见,诗情画意就这样一点点蔓延开,阅不尽的 江南 繁华锦绣,于是便有了米芾名震天下的《多景楼诗贴》。米芾与 镇江 是密不可分的, 镇江 的风韵令他流连忘返并终老于斯。镇江 的山水滋养了他的手笔,成就了他那些流传千古的伟大作品。

北固山森林公园

此甘露寺不是甄嬛的甘露寺,是刘备的甘露寺。访甘露寺,看看刘备结婚的大殿,联想孙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寻味。

北固山森林公园

多景楼下山向西,有块形似伏羊,大小与真羊相仿,无角的石头,左侧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相传孙权曾骑在狠石背上和刘备(一说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

1929年3月12日早8时,古城五万民众在仁章路县立公共体育场举行孙 中山 逝世4周年纪念大会,会后游行队伍万余青年齐聚宝盖山山顶,举行古城史上首回植树典礼。 镇江 是当年全国选择孙 中山 先生忌日举行植树活动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之一。两天后, 上海 《申报》详细报道了 镇江 人这一盛举,影响很大。第二年, 镇江 民众又赴北固山造林,并建“ 中山 纪念林塔”。现存为1985年重建。纪念塔基座写满总理遗训,说明造林的好处。难怪如今的 镇江 是处处郁郁葱葱。

北固山森林公园

北固山上不仅有风景古迹,还能看到“北固仙骨--菖蒲展”,龙须和黄金姬是最主要的展出品种。菖蒲就是一种草本植物,是 中国 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

北固山森林公园

北固山森林公园

不过还是这盆杜鹃造型舒展,更美一些。

北固山森林公园

焦山

有人说,焦山是三山之中最让人心动的一座,所以,我不顾大雨倾盆,还是要前往焦山一探究竟。焦山在长江之上,四面环水,是一座岛屿。到焦山,必须坐船。因为雨,前往焦山的人少得可怜,我却因此而欢呼雀跃。越没有人,我越能静心欣赏这山水之美。

焦山

坐在船上遥望焦山,其被碧波环抱,林木蓊郁,满山苍翠,宛然一幅世外 桃源 的山水画卷,被誉为“江中浮玉”。

焦山

上岸之后,首先迎接我的是 江南 最早的寺庙之一,定慧寺。“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中对焦山定慧寺景观特点的描述。清朝康熙皇帝南巡经过焦山时,亲自题写了寺名匾额。

焦山

定慧寺原名普济禅寺,始建于东汉 兴平 年间,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唐朝玄奘大师的弟子法宝寂来山创建大雄宝殿,宋代改称普济禅院。元代改名焦山寺,后毁于火,明宣德年间,和尚觉初心重建。清代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才将寺名改为定慧寺,沿用至今,寺庙现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殿前的两株银杏树至今已有四百余年。

焦山

大约也是因为雨,所以今日没有什么香火。

焦山

焦山之所以出名,还源于这里藏有大量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

焦山是与 西安 的诗词碑林并驾齐驱,走进焦山碑林,就能看到四百多块历朝历代的碑刻,数量之多,仅次于 西安 碑林,为 江南 第一大碑林。这些碑刻镶嵌在回廊亭阁之中。有书法、艺术、史料、历代墓志、石雕艺术等,内容极其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有东晋王羲之书《破邪论序》;唐颜真卿《题多宝塔五言诗》三十首,共四十四块;宋代名书画家米芾的“城市山林”横额;黄庭坚的《蓄狸说》;苏东坡《题文同墨竹跋》及《墨竹自题》;元赵子昂小楷石刻二块;清成亲王书《归去来辞》七块,均为名家手笔,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在焦山的西侧还有大量的摩崖石刻,不过需要乘船才能观赏,可惜大雨,船已经都停了。

碑林

碑林

碑林中称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是我国保存价值极高的“二铭”之一,即南有 镇江 《瘗鹤铭》,北有 洛阳 《 石门 铭》。《瘗鹤铭》被单独放置于一个房子,可见地位之高。《瘗鹤铭》当时被刻在焦 山西 岩石上。后因岩石崩裂,坠入江中,长期受江水的冲击,风雨的侵蚀,以及不断被人凿取,到清朝康熙五十一年才由 镇江 知府陈鹏年派人 从江 中捞起五块原石,仅存下八十六个字,其中不全的有九个。一千多年来《瘗鹤铭》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它的研究、探讨、辩论贯穿于整个 中国 书法史,《瘗鹤铭》以别号代替真名,干支代替年代,所以不知道是何人、何年所书,就其作者也是众说纷纭,有王羲之之说、陶弘景说、顾况说,皮日休说等,至今未有定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外书法家。

碑林

其实,若比较起来,我并不认为《瘗鹤铭》比黄庭坚的书法更为精妙,从字体本身来看,我还觉得黄庭坚的字更为符合我的审美,但是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推此为“大字之祖”。《瘗鹤铭》碑之所以为古时书法家所推崇,是因为它是隶书发展成楷书的演变过程中著名石刻之一,它代表的是书法的发展历程,是创新之举。

焦 山东 侧的山脚下,有八座炮堡,呈扇形,面对着长江的。如今的炮堡已经是破损不堪,杂草丛生,只有有不多的几尊大炮,彰显着此处曾经的战绩。炮台建于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当时清政府为了加强长江的防务,决定筹建焦山炮台,与汝山、 象山、 江都 都天庙等处炮台成犄角之势。1842年7月15日, 英国 军舰弗莱 吉森 号来焦山侦察时,遭到焦山炮台和懂吗头炮台( 象山 )守军的轰击。焦山炮台守军,面对七十余艘敌舰,毫不示弱,猛然炮击,但是终因寡不敌众,炮台失守,守岛军民一千五百多人全部捐躯。焦山抗英炮台是我国近代反帝斗争的重要遗址,也是 镇江 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见证。

焦山

过了焦山炮台,便到达了一处木栈桥。栈桥可以前往三沼洞、渡口、摩崖石刻和定慧寺。两个方向,却能饱览焦山余下的所有风景。行至栈桥,雨还是下个不停,不过,雨在头顶敲击着绿叶,我塌木栈桥而行,倒也别是一番风味。

焦山

栈桥两边很多野生桑树,此时正是桑葚成熟季节,因为这场雨水,紫色剔透的桑葚都被砸到了栈桥上,铺满了栈桥,实在可惜。拾起几颗放入嘴里,野生的桑葚分外清甜

焦山

四周都没有人,我能听到雨声还有鸟鸣,空气中弥漫着树叶和青草的味道,真是别样空灵。我就在栈桥上缓缓步行,享受着雨中的 江南 。

焦山

焦山

万佛塔位于焦山之顶,原为元代塔,毁于明代弘治元年。现在的时1999年落成的新塔。本以为能登塔眺望,同样未能如愿。

焦山

三沼洞又名焦公洞,东汉末年名士焦光来此隐居,汉献帝慕其高名,曾三诏其出仕,怎奈焦公淡泊明志,不愿意出山,终老山中,所以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改此山为焦山,称此洞为三沼洞,此洞为清光绪24年,焦光后人焦尔昌重建。

三诏洞

通过木栈桥能到达焦山摩崖石刻,能看到部分的石刻。焦山石刻上起六朝,下讫民国,绵延150米,著名的有米芾、贺铸、陆游等题诗题记,明 清康 有为等题记,可见焦山多么受文人墨客的追捧。

焦山

焦山

雨中游焦山,我觉得这是真正的 江南 ,没有雨水的滋润,山川怎么会如此青翠,没有烈日的炙烤,只有雨后清凉和阵阵清香

夜日西津渡

西津渡,听名字就知道此处的由来,在过去,这里是 镇江 的渡口,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宋熙宁元年 (106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行至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 江南 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元朝时 意大利 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 扬州 到 镇江 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由此可见,西津渡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咽喉。清代诗人于树滋所写的诗更道出了西津渡口人来舟往的繁忙景观: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所以渡口如今已然不是渡口了。不过,古之渡口,必定是人来人往,商贾云集之地,也自然,发展成了一处繁荣富庶的商业场所。有人,就有建筑,就有各种人类的痕迹,所以千百年来,虽然长江已经转移了踪迹,但是这里,仍然遗留了不少的文物古迹。据说,西津渡是 镇江 的“文脉”所在,是 镇江 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我三次到达西津渡,西津渡就挨着 镇江 博物馆,第一次是从 镇江 博物馆出来,我们便来到了西津渡享受一顿 镇江 美食。第二次,晚上九点,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从宾馆骑行至西津渡,就想感受下西津渡的夜景第三次,次日,我又再次拜访了 日光 下的西津渡。夜幕中,西津渡几乎已经沉睡, 镇江 人并不太喜欢歌舞升平到很晚,所以,即便白天繁华嘈杂,到了夜里也是安静无声的,甚至都有些吓人。偶尔才能碰到几个游客,跟我一样,在空无人烟的街道上漫步。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

处处都是灯光,房檐屋前,山顶的亭台楼阁,都在讲述着西津渡夜晚的故事。

西津渡有一处景点,名叫“一眼看千年”,展示的是一小段西津渡的路面的情况,这段路已经被钢化玻璃保护起来,白天雾气太重,看不真切,晚上拍的照片反而能看到这段路面的历史沿革。从唐以前一直到民国,上下5000年的路基,都能从这里展示,一个朝代的路铺在一个朝代之上,层层叠叠就到了现在。每个朝代修筑的路面又是不同的,从这段路也能看出每个朝代的筑路工艺,真是一眼看千年,无比精彩。

一眼看千年

第二天,再至西津渡,天空阴沉,还不时飘着小雨,给千年古街更增添几分沧桑感。墙上光阴的青苔是岁月斑驳的印记。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

沿着蜿蜒的街巷而行,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全国唯一的一座过街石塔。该塔始建于元代,明代重修,现代再次重修。在狭窄的小街上,来往行人每从 塔下 经过,便经历一次顶礼朝拜。石塔左侧门洞是观音洞,右侧是救生会。

到了始建于清朝的待渡亭。“待渡亭”顾名思义就是如今码头的候船处,古代的人们就在这样的风雨亭下,俯视滚滚长江,怀着各式心情等待着一次难以预测的远行。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

背靠山石,面对碧波,一座尚清古戏台给西津渡增加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古代戏台前若有一池碧水,水在这里能起到扩音的作用,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西津渡如今的繁华就在这店铺林立的街区里,那翘阁飞檐,那窗棱雕花,那斑驳的柜台,那古旧的木板门,无不向我们娓娓道来西津渡的千年岁月。走在青石板路上,左顾右盼着,耳边传来了千年的历史回声,这一切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有了怀古思幽之情。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

如今的古镇,已经不再都是历史的,古老的,经过整饬之后,又注入了很多现代的时尚的元素。鲜花簇拥的街道,休憩得整体又干净的路面,那些沿街叫卖的古街的居民还有新迁入的外来租户们,都在这样舒适的古街,悠闲自得地生活着。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

偶遇了我小时候经常吃的鸡蛋饼,在西津渡叫状元并,就是鸡蛋跟面粉活好,摊成薄薄的一个圆饼。看到小时候的零嘴,一下子童年的记忆都涌上心头。那个时候,这个饼一分钱一个,一颗糖也一分钱一颗,不过我还是更偏爱鸡蛋饼,偶尔有钱了,就一次买上十个,对折一下,然后一口咬上去,好多鸡蛋饼,好满足。这就我童年难得的美食记忆。如今,竟然在西津渡得到了重温。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

还看到了真正的锅盖面。“面锅里面煮锅盖”,是 镇江 有着历史传说的古怪美食。据传,乾隆下 江南 时,到 镇江 张嫂子面店时,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可不想,这样煮出来的面条十分可口,获得乾隆爷的好评。如今,这样煮面条更多是一种表演吧?不过 镇江 的面有嚼头,浇头也不错,在不擅做面的南方,还是很值得推崇。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

在西津渡,新老结合在一起,历史和现代也水乳交融,这给这片并不大的区域已注入了时代的内涵,赋予时代的活力。这里已经成为了 镇江 的一张新名片,在这里,我们咀嚼着历史,又感受着如今 镇江 的风华。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

吃在镇江

先生尚且还有三五知己好友,是 镇江 本地人,听说我们来了,一大早就驱车过来,要带我们去吃 镇江特色的早餐。镇江 最有名的就是蟹黄包,水晶肴肉,所以我们的早餐就来到了一家老字号:老宴春。点上一份水晶肴肉、一份蟹黄包,还有一份 白水 面,吃的时候沾点醋泡的姜丝。如果真心说感受,蟹黄包我是很喜欢的,但是水晶肴肉就显得过于厚重了,也许在过去的年代,有这样的一份肉食,应该是无比美味。在店铺一侧的墙上写得就是 镇江 三怪的故事:在 镇江 流传着颇具顺口溜色彩的《三怪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老字号的店,服务自然一般,口味也还勉强,至少 镇江 当地人还是挺认可这家的。

老宴春

老宴春

第二天,临上火车之前,又吃了一顿面食,这家店倒是味道不错,大概也是当地人特别喜欢的一家。

我要了一份肥肠为浇头,长鱼做汤的套餐,味道非常鲜美,很喜欢。

欣达面馆

镇江 2日,虽然一直在雨中赏景,却也因为这样的雨,有了一次 江南 清新的旅行。雨中的 江南 才是独特而让人眷念,令人怀念的。镇江 ,并不大的一座城,人也不算多,如果在苏北的富庶繁华排名,大概也挤不进前几面,但是这座城市,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存在着,有名山大江,有古迹文物,有饕餮美食,还有这样的春雨,却让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极佳的印象,成为了我心里不多的宜居之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