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④|遵义:而今迈步再跨越

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④|遵义:而今迈步再跨越

时间:2023-04-30 23:35:33

相关推荐

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刊④|遵义:而今迈步再跨越

来源:中国财经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近百天日夜兼程,一支头戴八角帽、身着灰军装的队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直把贵州近半山水行遍。

挺进遵义城、激战青杠坡、攻占娄山关,嘹亮的冲锋号在乌江畔、赤水滨响起,一场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在这里发生,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寻常百姓家门口招展,在逶迤磅礴的山岭间飘扬。

遵义,2000多年前,夜郎国的南风从此吹过;80年多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在此激荡挥洒;如今,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止,奋力攀高的志向仍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片热土正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努力实现追赶超越,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遵义,一座见证长征路上伟大转折与胜利的红色之城。毛主席不仅在此写就了一首《忆秦娥·娄山关》;多年后,还专门为它题写了一幅字。

“‘遵义会议会址’是毛主席一生中为中国革命旧址留下的唯一一幅题字,也是我爷爷平生最自豪的事之一。”提起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孔宪权的往事,已过不惑之年的孔凡茂仍是一声接着一声“爷爷”喊得格外亲切。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遵义会议纪念馆并无样板可循。几年间,孔宪权和同事们“摸着石头过河”,从修缮会址、整饬环境,到沿着长征路线辗转黔、滇、川近50个市、县收集资料文物,再到亲赴北京恳请毛主席为纪念馆题字,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力争尽善尽美,让承载见证伟大历史转折的地标精彩亮相、重焕光芒。

1930年,19岁的孔宪权在老家湖南浏阳加入红军,经过数次反“围剿”硝烟炮火的磨砺,待部队挺进贵州时,他已是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一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参谋了。

1935年1月,遵义的天气还很冷,在第五次反“围剿”与湘江战役失利阴云的笼罩下,中国革命的前路也似风雪弥漫。“广大干部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根据刘伯承《回顾长征》中的记述,及时拨正船舵、校准方向是彼时军心所向。

1月15日,在曾是黔军师长柏辉章私人官邸的二楼一角,一场会议正隐秘而激烈地召开。经过2天3夜发言讨论,会议最终做出四项重要决定,包括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军事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等。

会议的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像拨开迷雾,看见了阳光。然而,振奋之中的孔宪权或许没有想到,遵义会议一个多月后,他人生的转折点也将到来。

1935年2月,为摆脱敌人围堵,红军部队从云南扎西挥师东进,二渡赤水,重返遵义。彭德怀为军团长的红三军团接到攻占娄山关的作战任务。在与敌人激烈交战的过程中,时任十三团作战参谋的孔宪权右腿胯骨不幸被多发子弹击中,他翻身滚入水沟咬牙继续作战,直到被抬上担架……

最终,由于伤势较重,孔宪权被安置在遵义毕节地区就地养伤,伤愈后,他靠做泥瓦匠维持生计。

新中国成立后,孔宪权向老首长杨勇、苏振华寄去信,表示腿部虽有残疾,还是希望能为组织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1953年,他开始担任遵义会议纪念馆筹备委员会秘书;1955年,被任命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

长征的亲历者成为长征的记录者、讲述者,孔宪权对纪念馆的重视、理解、付出非旁人能及,因此也被邓小平称作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最合适人选”。

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安放在红军烈士陵园青松堂,长眠在了遵义:这个自己曾轰轰烈烈革命、兢兢业业工作的地方。在这里,他走完了属于自己的长征路。

受到长辈影响,在孔家,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是一场人才辈出的“接力赛”。据孔凡茂介绍,家里13位孙辈中有5位从事红色文化旅游相关工作,他本人在遵义红色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任职。

“我要求自己和子女坐得端、行得正,绝不能给老一辈抹黑!”在孔凡茂心中,虽“个子不高、腿脚不好”,爷爷是位真正的硬汉;虽“话不多”,爷爷以身作则的教诲历久弥新。

每年都有众多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遵义瞻仰革命圣地,在了解长征历史、聆听长征故事的过程中,红色基因融入更多人血脉、红色记忆根植更多人心间,最终转化成为激励每个人不负先辈牺牲、努力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而正是因为有革命重大事件在此发生、红色传奇故事在此流传、不朽长征精神在此屹立,遵义在新时代实现追赶超越也多了一份底蕴、添了一份底气。

“蜀盐走贵州”,历史上贵州本地无盐,吃盐大多靠四川。在川盐入黔必经通道之一——仁怀市长岗镇,一座修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黔北风格四合院矗立街角。早年间,许多盐商在此打尖歇脚,四合院经常是一番车水马龙、客商云集的景象,“李家大栈房”由此得名。

1935年3月12日晚,李家大栈房迎来一批特殊的住客。“‘毛委员’和他的警卫员住在上厅堂屋右侧的两间耳房,堂屋里开会他是第一个发言;左侧耳房与官房分别住着一位长满大胡子和一位戴着眼镜、双目炯炯有神、满脸英气的中年红军干部。”晚年忆及当年情景,李华光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儿子李富书讲起“红军住在我家”的故事。那时13岁的李华光和家人并不十分清楚这批住客姓甚名谁,来自哪里,去往何方,只直觉这是一群“干大事”的人。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终于明白,当年投宿家里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这时距二渡赤水、娄山关大捷结束不久,三渡赤水正在行进当中。

,作为“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长岗毛泽东住地旧址”,李家四合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批复了对旧址的修复方案。

“那时家家户户、山前山后都有红军战士,他们在长岗留下许多足迹,除了毛主席住居旧址,还有马店会议会址、红军医院遗址等。”长岗镇党委书记杨云飞介绍道,长岗积极推进红色小镇建设,目前正按照“小而特”的总体规划,抓紧23个项目建设、实施文物周边征拆和修缮、完善配套设施、加大招商引资。

这边长岗红色小镇建设紧锣密鼓,那边娄山关景区已是人头攒动。

长空桥、雁鸣塔、百丈梯、西风台……走进娄山关景区,仿佛走进那首《忆秦娥?娄山关》中。眼里是云海漫漫、林海莽莽,胸中是波澜起伏、思绪万千。娄山关管理处主任吴晓涛表示,以前人们慕名前来,发现看点贫乏、设施落后,总是免不了有些失望。,娄山关景区启动建设,以主席的词句诗情对“闲置”的生态景色进行“包装”;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在景区内修建娄笋公路,可从山脚陈列馆直通山顶观景台……多项工程接连上马,,娄山关景区迎来近150万游客,是之前的5倍。

避暑旅游是娄山关景区的另一大特色,7、8、9月份有不少重庆游客来此休闲小住。在一间板桥特色黄焖鸡餐馆,老板葛志燕告诉记者,自己家原本住在景区内的山上,一家人靠种玉米、外出打工过日子。景区建设时,他家从山上搬下来,“拆迁还房”得了一套房,现在上层住人,下层做生意。“我家餐馆生意挺红火,人多的时候得提前预定。开店不到一年,到现在收入七八万元没问题。相比以前种地,真是高了很多!”葛志燕高兴地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娄山关景区吸引力与客流量不断提高,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记者从遵义市委宣传部了解到,目前遵义正以“全景域体验、全方位开放、全社会参与”模式,助推红色旅游迈上新台阶。其中,遵义会议旅游区、娄山关旅游区、四渡赤水旅游区均属重点打造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

,遵义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5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7.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04%和26.9%。“红色旅游是遵义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大批从事旅游活动的机构和个人,在创造自我财富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地方财政收入。”遵义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是一条英雄河,也是一条美酒河!”在遵义,这是有关赤水河最普遍的介绍。

1935年1月28日,青杠坡战斗打响。由于判断敌情有误且兵力分散,红军未能实现歼灭尾追敌人的目的。当天下午,中央军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主动撤出战斗,暂缓从泸州、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轻装西渡赤水河。四渡赤水由此拉开序幕。

一渡赤水,摆脱被动;二渡赤水,避实击虚;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四渡赤水,跳出合围。“金沙水拍云崖暖”。最终,经过3个月的周旋较量,1935年5月初,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也被毛主席称作“平生得意之笔”。

紧靠赤水河东岸的茅台镇是红军三渡赤水主要渡口所在地。这个黔北小镇在当时便以“酒”而远近闻名。

时光荏苒,酒香依旧。尚未抵达,在山间已能嗅到一股浓郁醇香。走进“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远处青山重重,赤水河穿桥而过,一间间直营店、销售公司、品鉴馆沿河岸依次排开,如此画面颇有些“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在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国台酒业的酿酒车间里,黄褐色的酒糟分几处堆作小山。方形窖池旁,几位年轻工人正在摊晾翻铲蒸过的酒糟,车间里温度高、湿度大,他们只得脱去上衣挥汗如雨。“酱香白酒酿造工艺包括‘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有30道工序165个环节,讲究的是‘酿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提及“用心酿好酒”始终如一的工匠精神,国台酒业负责人语气坚定。

坚守传统与锐意创新并不矛盾。近年来,国台酒业等白酒企业积极探索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包括创新制曲技术,稳定微生物群落;建成机械化酿造生产线,由机械制曲逐步取代人工制曲,采用封闭式管道数字化管理输送基酒;创新红外检测技术,开发智能品酒系统等。“上述尝试将有效改善传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体力、高耗能、模糊化、费资源’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一坛好酒不仅愉悦味蕾,更滋润经济发展。据介绍,白酒产业在仁怀市、遵义市工业增长、财政收入、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一步,仁怀市将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升级仁怀经开区平台、培育酱香白酒集群、升级营销拓展市场,同时注重规范酒类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努力打造世界酱香白酒生产基地。

这里是酒香阵阵,那里是茶园青青。

湄潭是贵州省第一茶县,“湄潭翠芽”“遵义红”是湄潭茶代表。湄潭茶叶总产量达6.87万吨,产值达48.2亿元,茶叶综合收入120亿元。“优势在茶、希望在茶、出路在茶、成败在茶”已成为全县共识。

不仅仅局限于种茶,近年来,各镇(街道)开始谋篇布局新的“茶文章”。湄江街道金花村便是此中的佼佼者。

“以前我是站在村口眼睁睁地看着游客路过金花村不作停留……”村里有好茶、有生态,却没有“流量”,村支部书记冯燕青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金花村实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金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接着,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思路,在种干净茶、优质茶的基础上,成立大清沟乡村旅游合作社,首先在大清沟村民组开始了“茶旅一体化”探索。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当年,一座名为“七彩部落”的休闲农庄在金花村大清沟建成开放,色彩斑斓的房屋与周围茶园相映成趣。4年过去,这里已经成为湄潭热门打卡地之一,游客们在此住宿、尝鲜、喝茶、散步,享受一份“多彩”的悠闲。

现在的大清沟,家家户户除了种茶,还开餐馆、开客栈、参加文艺表演,每年还有一定的土地流转金与分红收入。“有‘七彩部落’成功经验在先,其他组也开始积极挖掘特色,农民画、红军文化……,金花村接待游客120万人次,人均纯收入19680元,其中七彩部落村民收入近40000元。”冯燕青说。

“走,到湄潭当农民去!”这句口号在遵义很是知名;来到金花村,“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几个大字在茶园中矗立,格外抢眼。当代农民爱农业,懂经营,不仅勤劳肯干,且充满慧心巧思。

拉动经济增长,充实财政税基,带动居民增收,酒、茶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遵义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了产业支撑。现在的遵义,不仅有熠熠生辉的历史,更有脚踏实地的当下、富饶美好的未来!

来源:《中国财经报》10月1日五版 记者/苏望月 通讯员/李杰

编辑:傅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