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天台国清寺 这座千年古刹有多少历代钦赐的镇寺遗珍之宝

天台国清寺 这座千年古刹有多少历代钦赐的镇寺遗珍之宝

时间:2024-04-23 19:14:35

相关推荐

天台国清寺 这座千年古刹有多少历代钦赐的镇寺遗珍之宝

天台山国清寺为什么叫国清寺?当年隋文帝应智者大师之遗愿建造它的时候就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寺若成,国即清。”

人生中,偶然的机缘颇为重要。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往往就诞生于一些不可预料的机缘。这种机缘实际上是一种天赐。它的来临,有的时候是一个脉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你抓不住,它就消失了;而有的时候仿佛它就是一种使命,是注定要一个人来完成的。谁能触发灵感并探索下去,谁就可以打破常规,改变常态,获得突破。

我对天台山的一些发现就是如此。关于天台山,很早以前,我了解不多。我只是知道,在佛教里,诞生于那里的天台宗是佛宗八门(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密宗)里一个很有影响的派别,在中国的宗教历史上占有一席地位。但究竟它是在怎样的程度上、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宗教,却不是很清楚。尽管如此,我却掌握着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天台山是周恩来总理特别关注的一个地方。

在刚刚进京工作的时候,我有幸认识了一位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老领导。在交往中我了解到,他对宗教很有悟性。我们曾在一起探讨过一些佛教方面的问题,我发现他在佛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这让我很奇怪——他是个很有资历的老“革命”了,又曾在一个很高的位子上,为什么会对佛学如此投入?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老领导问我:“你知道浙江有个天台山吗?”我说:“听说过。”他说:“我就是因为那个地方才研究起佛学来。”

我不解其中的奥秘,请老领导说个明白。他告诉我: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方面即提出要组织佛教代表团到天台山国清寺朝拜,但文化大革命已经使这座隋代古刹佛像尽毁、僧人星散。尽管当时环境非常恶劣,周恩来总理还是亲自批示:“要尽快修复国清寺”。

周总理的重视对国清寺这座千年名刹产生了起死回生的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从北京故宫等地调拨了一大批适用于国清寺的御用珍贵佛像法器等国宝级文物,在周总理认可的情况下,由专人专列护送,安置在国清寺各大殿堂。如大雄宝殿中重十三吨的明代青铜释迦牟尼坐像,元代楠木十八罗汉像,庭院中清雍正、乾隆所制宝鼎,弥勒殿外高大雄奇的两尊汉白玉狮子,其中还有一樽密教佛像……

这些珍奇的佛门故物与历代国清寺钦赐遗珍一起成为千年古刹的镇寺之宝。老领导说,当时他就协调过此事。接着他又问我:“你知道总理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珍宝运到那里吗?”我回答说:“就当时的背景分析,应该是为了中日邦交的需要。”他说:“你只说对了一半。你知道总理为什么要把密教的的佛像也运过去吗?”我回答说不知道。他说,在眼前确实是为了中日邦交,其实总理还有一个更长远、更重大的计划,就是想将天台宗所在地的国清寺建成中国的一个国教中心。

那些珍宝每一件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并由总理亲自过目的,总理深知宗教对我们国家的巨大作用是不可缺少或替代的,中国应该有一个宗教中心,也知道只有天台山是最适合的,只有天台宗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因为只有天台宗才是中国宗教的代表,所以就将对中国佛教有重大影响的密宗的圣物也一同安排到这里,为以后计划的实施做准备。

老领导还说,知道总理把那么多瑰宝送到那里的人很多,可是,真正懂得总理意图的却不多。只是因为当时的环境,总理才没有很快实施这个计划。但总理一直没有放弃这个计划,以后还多次提过,说只要形势好转了,就要实施这个计划,可最终却成了总理的一个遗愿

最后他又对我说:“天台山是个好地方,那里是神秀山川、佛宗道源,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非常有特色。你是研究宗教的,在这个领域里有很大的影响力,一定要去看看,你会有意外收获的。有生之年我能看到天台宗成为我们国家的国教中心也就死而无憾了。”

时隔不久,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准确地说是1987年的时候,我同赵朴初老一同去位于西安市西120多公里的扶风县法门寺地宫考察在那里发掘出的释迦牟尼佛指骨和唐密佛骨舍利。当时赵老也向我谈起了这段往事,也同样说起了周总理的那个计划。

这让我对天台山产生了好奇:中国佛教名山很多,为什么总理单单对那个地方给予了这样的关注和厚爱?

后来,在翻阅了一些资料、查看了地图之后,我了解到,蜿蜒于东海之滨的天台山,资源得天独厚,风光旖旎多姿,确实与众不同。且不说天台山秀丽的山水,单看它的文化构成和内涵就非常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重要的价值。这个文化与其他名山文化决然不同,它是天台山特有的地理环境而哺育出的宗教文化,是以天台山特有的天气、地气相融合而产生的宗教文化。它由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交融而成,同时还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内容,是东西方文化对撞交融的一个动点。

几千年来,它们互相渗透,在这里造成了佛道共存、三教互融的和谐的文化格局,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还对日本、朝鲜文化以及欧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天台山的知名度较早就很高了。我国最早的史志典籍,如《山海经》、《逸周传》、《淮南子》、《黄帝内经山经》、《真诰》、《史记》、《汉书》等都对天台山的山水风光和佛道盛事、美丽传说都有过很丰富的记载,仅《全唐诗》里提及天台的就多达一百多处,甚至还有“唐诗之路”终点在天台之说。

可以肯定,从综合资源上讲,天台山是国内外很多所谓名山不可相提并论的。可是,为什么天台山现在还不如古代?为什么天台山没有普陀山、五台山、泰山、雁荡山等那么知名?是天台山风水游走他处?还是我们对天台山的认识不如古人那样透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我为此和那位老领导也交换过几次意见。他总是非常惋惜,并没有给我一个答案,而且说:“更重要的是总理的遗愿至今没有实现。”他接着说起了宗教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感慨很深。

最后他说:“你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做一个策划,给天台山重新定位一下,把它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上,让世界更多的人领略它的风采,沐浴它的文化?你是无党派人士,又不属于哪一宗哪一派的人,还是联合国宗教徒考核委员会成员,我觉得你来做这个工作最合适。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总理的遗愿变成现实。”我答应老领导,有机会一定去那里看看。此后,我们每次见面都要说起天台山的问题,但我一直也没有去。

4月29日,我完成了在北京的一系列工作,正准备起程回美国。晚上,在朋友为我举行的饯行宴上,我与那位老领导又不期而遇了。席间,他问我能不能在中国过个黄金周。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说我已经定好了回美国的机票,要回去完成我的教学任务,这是早就定好的日程。老领导表示很遗憾。

第二天,我在首都机场候机厅里,正准备登机的时候,突然接到了老领导的一个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他说:世界宗教论坛刚刚开过,中国的宗教事业将有一个新崭的开端,这对天台山的复兴是个大好的发展机遇。天台山能不能被更多人认识,不仅仅是总理的遗愿能不能实现的问题,更是中国宗教事业的大问题。自己老了,做不了什么事情了,让我别忘了去天台山看看。

这话让我为之震动——作为联合国宗教徒考核委员会成员,我亲眼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宗教徒们不仅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了众多的人走上健康、幸福的道路,也在宏观上提升了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促进了各国、各民族的融合团结。老领导深明大义,给了天台山这样多的关注,而且把振兴天台山的希望寄托到了我身上,我有什么理由不做点什么?

这时候,冥冥之中我感觉到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驱动我去天台山,并让我从天台山一下子想到了神圣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摇篮,那里的地气呈120°状辐射出三股巨大的能量,成就了三大宗教。而这时候在我的感觉中,天台山同样也有三股非同寻常的能量在呈120°状辐射。这不正是我多年苦苦寻找的那个神圣之地吗?这种能量究竟是什么状态?它所造就的天台宗、南宗究竟是什么样的?那里和耶路撒冷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问题一下子出现,让我产生了一种探求的欲望。

于是,我当即决定不走了,对天台山进行一次考察。老领导十分高兴,说替天台人民感谢我。接下来他却又表示了另一个遗憾,就是由于身体原因,他不能陪同我一起去。我对老领导说:“你的精神已经成了这次考察的充足动力,还要陪吗?你只要给我找个向导就可以了。”于是,老领导当即就打电话替我安排这次天台之行。

就这样,我取消了回美国的行程,立刻通知我在北京的“李建军工作室”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尽快准备,动身去天台山考察。

我原来的计划是进行三天的考察。可是,5月1日,当我率领工作室一行踏上天台山这片土地的时候,立刻就被这里独特的地气和风光所震慑了。天台山果然不是想像得那么简单,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与众不同。它自西南向东北蜿蜒起伏,呈现出大小阴阳鱼太极八卦之象,14座千米山峰示相观音菩萨14中无畏……这是我在其它任何地方,包括国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凭这一点我可以断定,这里决不是一般的“神秀山川”之地。所以,当即我就决定将考察的日期延长,要对这里进行一番详细的了解。

我的考察共进行了近7天。天台县党委和政府得知消息后,非常重视,县委单坚副书记和人大盛德健副主任以及宗教管理局、旅游局的领导几乎全程陪同我们进行了考察。期间,我还会见了台州市张鸿铭市长、叶阿东副市长和天台县黄县长,并且,张鸿铭市长还和我们一起考察了白云洞,黄继满县长也和我们一同做了一天的实地考察。

期间,县委单副书记的母亲生病住院,他都没有去照顾,一直陪我们到考察结束。这让我很感动,也看出当地政府对天台山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天台人民的赤子之心。近7天里,每天的日程都是满满的。尽管我经常在各地做这样的实地考察,但在天台的这几天,每天徒步跋山涉水几十里,我还是累得腿脚都肿了;更不用说我的工作室一行人从未一次走这么多的山路。我们白天翻山越岭,回来的时候经常是八、九点钟。

晚饭后又要开会,对一天的考察情况进行汇总、讨论,并计划第二天的行程,一直到凌晨两、三点,确实很辛苦。可是,像这样平时需要很长时间恢复的肿疼居然在一夜之间消失了。我知道,这是神奇的天台山水和文化给我们的能量,是天台独特的气场让肌肉得到了及时的恢复,并使血液中的氧含量得到及时补充的缘故,也是周总理和那位老领导的热切期待给予了动力。

于是,当第二天再度踏上山路,我们又是信心十足,力量倍增。我的收获和感触就像天台山的文化一样丰厚。考察也使我对天台山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上。

註:作者李建軍教授,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