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天眼述评」尽锐出战乌蒙山!毕节市千方百计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天眼述评」尽锐出战乌蒙山!毕节市千方百计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时间:2019-09-12 11:38:26

相关推荐

「天眼述评」尽锐出战乌蒙山!毕节市千方百计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乌蒙山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毕节市,地处乌蒙山腹地。

1988年,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建立,毕节开启了决战贫困征程。30多年来,毕节集中力量战贫困,书写了贵州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全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30.9万人。但截至底,毕节还有12.5万贫困人口未脱贫,占全省30.85万贫困人口的40.5%。全省“9+3”挂牌督战县,毕节占了5个。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啃下这些“硬骨头”?毕节市通过派遣“特种兵”、增派“生力军”、组建“专家团”等方式尽遣精锐出战,一场战役一场战役打,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威宁自治县岔河镇党委书记郝守军(中)在查看金丝菊长势

派遣“特种兵”“李正军,看过微电影后,有哪样感想?”8月23日晚上8点,威宁自治县岔河镇党委书记郝守军和新村村的乡亲们观看了微电影《李懒鬼脱贫记》后,讨论开了。“要脱贫致富,除了政府帮助,还得要自己加把劲。”李正军抠了抠脑袋,他的话语引来一阵笑声。“对,咱人穷志不能短,国家帮一把,自己还得拼一程,一定要在政策扶持下努力拼搏,脱贫致富。”郝守军的话说到了大伙的心坎上,大伙连连点头。每当夜幕降临,郝守军便赶起了“转转场”,参加每个村召开的小组院坝会,通过播放《李懒鬼脱贫记》和《十八洞村》等通俗易懂的励志电影,并与群众讨论,让群众转变思想,实现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内生动力不足,脱贫就是空谈。”郝守军认为。郝守军是毕节市委派到脱贫攻坚困难乡镇“啃‘硬骨头’”的13名“特种兵”之一。年初,毕节市委组织部会同纳雍、威宁、赫章三个深度贫困县党委对各乡镇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找出全市距离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明显差距的13个乡镇(其中,纳雍县7个,威宁自治县4个,赫章县2个),这13个乡镇都是脱贫攻坚“硬骨头”。啃“硬骨头”,需要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特种兵”。选谁去?毕节市从全市110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中,筛选出50余名曾经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的领导干部,再根据该同志在目前岗位上的工作实绩,和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时的工作业绩、群众口碑,以及廉洁自律、品行道德的一贯表现,最终挑选出13名“特种兵”到13个乡镇担任党委书记。好马上前线,良驹驰战场。原任毕节市森林公安局局长的郝守军到岔河镇担任党委书记后,一头扎进村寨调研,迅速找到症结所在,雷厉风行整顿干部作风,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盘活村级合作社,带领群众种下了金丝皇菊200亩,辣椒3500亩,荒山造林24811亩,国储林种植15006亩。 另外的12名“特种兵”和郝守军一样,迅速进入前沿“阵地”,研究突击攻坚战略战术。有了这些“特种兵”,顽固的贫困堡垒正在被攻破。

毕节市科技局中药研究所所长阮培均(左二)深入威宁自治县田间地头指导病虫害防治

增派“生力军”一大早,纳雍县勺窝镇务井村驻村干部谭剑急匆匆朝青杠树组赶,他要去颜家龙家和陈竹家,查看改厕改圈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路过村里的蚕桑种植基地,绿油油的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不远处,群众正忙着采摘桑叶。“群众有活干,公司有钱赚。看来村里发展种桑养蚕的路子走对了。”这样想,谭剑脸上的笑容荡漾开来。谭剑是纳雍县文联联络股股长,纳雍县新增派的驻村“生力军”。啃“硬骨头”,需要集中力量,火力全开才行,光靠原有的驻村帮扶力量显然不够,于是,毕节市决定在原有驻村帮扶力量基础上,增派“生力军”。,毕节市结合实际,向贫困发生率高或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弱的175个非贫困村增选驻村工作组,向3个深度贫困县所辖92个乡镇新增选派139个市直单位联系帮扶,新增派103名市直单位干部驻点帮扶,指导3个深度贫困县下沉县直单位70%以上的干部到村开展驻村帮扶。谭剑至曾驻村帮扶3年。这一次,他主动请缨来到务井村。通过深入走访调研,谭剑迅速摸清楚了该村脱贫攻坚三块“硬骨头”:第一块,安全饮水;第二块,断头路;第三块,产业发展。谭剑决定先啃第一块“硬骨”,解决安全饮水。他带领村民翻山越岭找水源,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民出工出力,用自己的皮卡车拖材料进山,一周后,村民家中原本空空的水管里流出了白花花的山泉。务井村民组分上下两寨,下寨修通了水泥路,而同一村民组的上寨,却有400米断头路不通,村民很窝心。谭剑了解了情况后,组织村民开会,自掏4万元买来材料,亲自监工指导,将窝心路修成了连心路。接连啃下两块“硬骨头”,村民心气顺了,谭剑结合务井村海拔、气候、土壤等实际提出种桑养蚕时,村民们积极支持。当谭剑借支10万元给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带头种桑树时,群众的信心更足。两年时间,全村种下了1150亩桑树。啃下三块“硬骨头”,务井村脱贫攻坚胜利在望。 在乌蒙山区,新增派的“生力军”与原有的驻村“大军”一起,组成了强大的脱贫攻坚突击队,全力以赴啃“硬骨”。

纳雍县勺窝镇务井村驻村干部谭剑查看桑树长势

组建“专家团”8月25日,威宁自治县麻乍镇嘎利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里,魔芋郁郁葱葱,茎壮叶肥。专家阮培均却皱起了眉头,他发现有些零星的植株患了软腐病。“麻痹不得嘞,魔芋的软腐病就像人类的癌症,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阮培均对基地负责人说,必须加强预防,得病的植株立即采收,立即清除。发现问题的阮培均有些着急,今年威宁全县种植了37万余亩中药草,药农巴望着有个好收成,如果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跟不上,药农怎么增收?直起腰杆,阮培均的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二塘的折耳根、海拉的党参、秀水的白芨等都必须去看看。阮培均是毕节市科技局中药研究所所长,是选派到威宁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特派员。啃“硬骨头”,产业是最有效的“武器”,发展产业,科学技术是支撑。毕节市根据茶叶、食用菌、蔬菜等12个农业特色产业,建立专家信息库,组建专家团队,精准匹配专家联系服务产业发展。针对挂牌督战的5个县(区)169乡(镇、街道)2579个村(社区)及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毕节市根据每个村(社区)、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为其匹配1名相关领域专家联系服务,为每个有剩余脱贫人口的乡(镇)组建产业专家小分队,实现有剩余脱贫人口乡(镇)、村主导产业专家全覆盖。眼下,全市169个乡(镇)产业专家小分队,1002名精准匹配专家冲锋在产业发展一线。联系服务威宁后,阮培均结合自身优势,指导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繁殖中药材品种、试验新引进的中药材品种,指导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开展技术培训,助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特别是其承担的、省科技厅下达的“威宁县党参优质种源筛选及应用研究”项目的实施,为威宁党参种植探索制定了科学的栽培技术规程和地方质量标准,推动了威宁党参种植业健康发展。在毕节,一个个“专家团”奔赴一线,一名名专家“冲锋陷阵”,他们用科学技术作武器,攻克贫困山头,啃下“坚硬骨头”,把致富小康的论文写在乌蒙大地上。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朝政

编辑 刘思博

编审 王璐瑶 李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