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房氏 房氏辈分

房氏 房氏辈分

时间:2024-06-21 15:54:38

相关推荐

房氏 房氏辈分

房氏家谱家训,第一次看到,铭记!

《周易》,第24卦,复・坤上・震下,地雷复,000001

—————————————

1.房氏乔曰:“出入无疾”害之者,喜阳气之复;朋来无罪咎之者。欲众阳渐进之意。

2.邵子曰:《复》次《剥》,明治生于乱乎!《夬》次《姤》,明乱生于治乎!时哉时哉!未有《剥》而不《复》,有《夬》而不《姤》者。

3.郑氏刚中曰:七者阳数,日者阳物,故于阳长言七日。八者阴数,月者阴物,《临》刚长以阴为戒,故曰“八月”。《朱子语类》云:七日只取七义,犹「八月有凶」,只取八义。

4.胡氏炳文曰:“反复其道”,统言阴阳往来,其理如此。「七日来复」,专言一阳往来,其数如此。

5.林氏希元曰:天下事非一人所能独办,君子有为于天下,必与其类同心共济,故《复》重「朋来」,而《泰》重「汇征」。

6.张氏振渊曰:“反复其道”,犹云「反复」计其程道也。此二句,正见天运自有定期,君子不可不善承之耳。

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的西沿河村有一块敕褒节孝碑,也就是古代皇帝通过敕命褒奖节孝的石碑,此碑是用来表彰老峄县秀才刘峰的继室房氏。

刻文由二品大员曲阜孔氏后人进士孔祥霖所书,通碑长二米多,宽八十公分左右。

碑后介绍了房氏的生平。其夫去世后,房氏不到20岁,本想随夫而去,被婆婆孔氏劝导。在小叔子的帮助下,最后把前任留下的两个儿子养大成人,并一起给婆婆养老送终。

榜书“敕褒节孝”四字,入木三分,气度不凡。枣庄全境内,保存如此完好的古代碑刻确实少见。#枣庄##枣庄头条# #这就是枣庄#

648年,房玄龄问儿子们:“为父得陛下隆恩,几十年圣宠不衰,你们可知缘由?”二儿子房遗爱抢先说:“父亲为陛下夺取皇位立下不世之功。”气得房玄龄大骂:“你是想让房氏被灭族吗?”

626年,房玄龄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助秦王唐太宗登上皇位,成为唐太宗深为信任的良相。

都说虎父无犬子,然而事事有意外,上苍赐给房玄龄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给了他一个精明能干的儿子房遗直,当然,还有一个愚钝糊涂的儿子房遗爱。

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时,房玄龄询问两个儿子,自己之所以能入仕数十年平安无恙的缘由。憨直的房遗爱竟然说出了让唐太宗继位以来避之不及的事实,由此便已经注定了他的一生,终会因为这个不过大脑的性格惹祸上身。

房玄龄确实是得盛宠的,此时他生命垂危,唐太宗的身子骨也不硬朗。《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再见一面自己的老伙计,唐太宗命人将房玄龄抬到了玉华宫。同样卧病在床的唐太宗在看到行将就木的房玄龄时,君臣竟双双落泪不止。

临终前的房玄龄斗胆向唐太宗呈上一封“遗书”,说出了生前不敢有的谏言:请求唐太宗停止讨伐高丽。唐太宗虽然没有听劝,但是却给了房家一个礼物:将爱女高阳公主下嫁给了房遗爱。

或许,唐太宗没想到自己这个决定,反而为他的老朋友一家埋下了祸根。

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是吴王李恪,最宠爱的公主非高阳莫属。但是,这两个孩子最终却因为谋反而死。

身为皇室公主,还是大唐的公主,高阳天生是骄纵的,高傲的。她在出嫁前曾无数次设想过自己未来驸马的容颜,或许他有千万种模样,但一定不是房遗爱这一款。

高阳和房遗爱成婚于648年,洞房花烛的当晚,高阳看到唯唯诺诺的房遗爱时,心中期待的火焰瞬间扑灭。他可以不如哥哥李恪那般高贵帅气,但决不能是个窝囊废。

很快,高阳公主在这段婚姻中欲求不满,对房遗爱的厌弃到达了极点。而此时的房遗直已经袭承了父亲的梁国公爵位,当然,还有整个房氏一族的门庭。

在忆柔看过的一本高阳公主传记中记载,高阳与房遗直有段不伦恋,最终因爱生恨。不管历史中的高阳是否与房遗直有染,但是她恨他是一定的。婚后不久,她便缠着房遗爱向房遗直提出了分家的请求。

作为大家长,房遗直将弟弟臭骂一通。俗话说打狗也要看主人,房遗直的作法让高阳颜面尽失,第二天便跑进了宫里,声泪俱下地对唐太宗说:“房遗直私下常常对父皇口出恶言,此人定是心怀不轨。”

唐太宗并没有马上听信女儿的话,而是进行了一番调查,知道是高阳肆意任性的胡总非为后,不禁龙颜震怒,狠狠地训斥了她。

但是高阳并不死心,既然分家不成,干脆让房遗直将爵位让给自己的驸马,于是继续执着地进宫诬告大伯哥。

要说她诬陷其他还好说,但凡是和“谋反”相干,皇帝总会有三分警惕。没有了父亲的庇佑,房遗直担心唐太宗哪天信以为真,所以反倒自己求着皇帝将爵位让给弟弟。

女儿骄纵任性,皇帝老爹还算是明事理,最终还是拒绝了房遗直的请求。

作为一向受尽溺爱的大唐公主来说,高阳公主在房遗爱身上再也看不到希望,于是越发地放纵任性。而关于她的桃色绯闻,最著名的便是和大唐高僧玄奘的徒弟——辩机之间的故事。

自宋朝开始编修《新唐书》以来,高阳公主和辩机的故事更是写进了正史中,也坐实了这位风流公主的韵事。

高阳与辩机的相识,缘于高阳对房遗爱的失望,便以为可以放下红尘,却在红尘之外遇到了那个秀气的男子。

一僧一俗,一男一女,终归逃不过世俗凡情。在高阳公主的大胆示爱下,辩机坠入了情网。此后,高阳越来越厌烦房遗爱,反而沉迷于听经论道,只为与辩机日日私会。

纸终究包不住火,这段不轨的感情终究是被御史发现了。当高阳和辩机的定情物证——宝枕呈到唐太宗面前时,颜面尽失的老父亲下旨将辩机腰斩,并处死了十多个知情的奴婢。

自此,失去心爱情人的高阳公主便再也没有了对父亲的亲情,只剩下仇恨。

房遗爱不知道辩机吗?他成了全长安城的笑话,他怎会不知?或许他是深爱高阳的,或许他是畏惧皇权的,总之他默认了这顶帽子,依然为高阳马首是瞻。

649年,唐高宗继位后,特意去高阳公主的府邸拜访,不过是为了安抚她。

据《新唐书》记载,高阳公主私自推演星宿排位,这段信息透露出了高阳的野心。

653年,高阳公主、驸马房遗爱和吴王李恪被告谋反。高阳痛斥长孙无忌弄权朝野,李恪大骂长孙无忌陷害忠良,然而这对兄妹还是共赴了黄泉。

有种说法是房遗直告发的他们,总之,房玄龄或许永远也想不到,房氏一族竟真的毁在了房遗爱手里。这一切,只因为高阳的心,死在了斩杀辩机的那一天。

据说,辩机在行刑前,看到了铡刀上的一只蚂蚁,便将其轻轻放下。或许,他灵魂深处依然信奉佛法。而高阳却在心中注满了仇恨,从此放浪形骸,辗转欢客,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浪荡之名。

爱情,终是让人发了疯。#历史真知棒#

魏溥去世入殓,才16岁的妻子房氏拿起刀子把左耳割掉,放进棺椁中,说:“鬼神如果能够感知,就让我们相约黄泉相见。”房氏血流如注,帮助办丧事的人对她都很同情畏惧。婆婆刘氏悲泣地说:“媳妇为何要如此!”

房氏是南北朝北魏常山(今河北正定县)房家的女儿。她父亲房堪是慕容垂政府的贵乡太守

房氏温婉和顺,高洁又明事理,从小就有刚直不阿的操行。长大后嫁给巨鹿(今河北邢台巨鹿县)魏溥为妻。

房氏16岁时,魏溥病危,看着房氏说:“人生短暂,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只是长久以来的心愿志向没有实现。

我很悲痛母亲年老而家中贫寒,无法供奉赡养;小儿子还年幼不懂事,血脉继承真是孤弱危险。这些都是我怀着遗憾去往黄泉的原因。”

真是人之将亡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房氏流着泪对他说:“我有幸接受长辈的教导,离开家服侍您,从道义上说我也要实现您的愿望。

志向无法实现,这是命运的捉弄。我尚健在,小儿子还在襁褓之中,我只有感叹与您难以相守的遗憾了。”

不久,魏溥去世了。

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房氏对婆婆说:“媳妇年纪轻轻就遭遇不幸,确实担心父母不能体谅我对丈夫的真情,所以以此明志。”

原来房氏害怕父母再逼她改嫁,所以才把自己的耳朵割掉。

听到这话的人没有不为之感叹悲伤的。这时,她的儿子魏缉出生还不到100天。

房氏就在后院一边教育抚养儿子,一边纺织,从此十多年没有出过家门。

魏缉12岁时,房氏的父母还健在,房氏回娘家看望他们。父母和兄长还有想法让她改嫁,毕竟这时的房氏还不到30岁。

魏缉听到了外祖父母和舅舅的谈话,就告诉了母亲,房氏就让人驾车回家。

等家里人发觉,她都走了几十里路了。

她教育训导自己的孩子,都严格按照礼仪法度,并且善于诱导和严厉督促。

后来魏缉任济阳郡太守,魏缉的儿子魏悦担任济阴太守,官吏百姓为他立碑颂德。

而史书《魏书》的作者魏收就是魏缉的曾孙。

金紫光禄大夫高闾撰写的序文这样称赞房氏:“魏悦的祖母刚刚成年时,在艰难中坚守志愿没有改嫁,秉承恭妻的操守,通过伤害自己而将守节的诚意告诉众人。”

现在的观点和一千六百年前真是天壤之别,我们可以不赞成这种做法,但是我们要欣赏这种精神,这种纯正、质朴、守节的精神。

我们可以鄙视这种做法的“愚”,但是我们不能不赞成这种做法之外带来的正能量,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种纯正、质朴、守节的精神传承下来。

并且把这种精神推广开来,让家庭更加稳固,社会更加和谐,民族更加团结,国家才能更加昌盛。

有一位寡妇房氏带着一个七岁的儿子生活,一日请一位僧人替亡夫超度,僧人见房氏长的好看,顿时起了色心。

事后,僧人假装来房氏家里请香,房氏没多想,僧人便约定一个月来家请香两次,而且他每次来,都给房氏的儿子带好吃的好喝的。

一日,僧人又来,刚好正午,房氏便留僧人吃饭,吃饭时房氏诉说自己因为没有丈夫,种田的时候被周围的人欺负。

僧人道:“我只以为出家苦,没想到您没有丈夫也苦。”

房氏不知其意,询问道:“出家人六根清净,怎么会有什么烦恼呢?”

僧人道:“万事都好,只有一件,无妻无子不好。”

房氏便问:“你修行人也思妻子?”

僧人正中下怀,对房氏道:“鸟兽尚且有雌雄一对,何况是人呢?有没有孩子另说,没有妻子的苦恼却难以对人说。”

房氏听后,想自己没有丈夫尚且悲苦,没有妻子当然也是如此,僧人见状,凑上来对房氏道:“小娘子舍钱极多,要是肯舍一个妻子给我,那真是感激不尽!”

房氏不解,问:“娶妻不同于舍香火,我从哪里舍给你一个呢?”

僧人拿起房氏的手,说正好让房氏把自己舍给他,房氏此时已经被僧人此前的体贴所感染,见僧人说的真挚,便也同意了,两人很快就宿在了一起。

自此夜来日出,不亚于夫妇。

如此过了十年,房氏的儿子已经十七岁懂得了这事,很是看不惯母亲的行为,可是他怎么劝母亲就是不听。

于是,他只好关门,不让僧人上门。

房氏见儿子如此,便想去是寺庙找僧人,儿子见状便步步跟随着母亲,不让她跟僧人又任何的接触。

房氏于是对儿子说,她想要入房小解,儿子见此,马上邀请僧人一起到外面去,才让母亲进房,房氏很是气氛,于是找寻机会,对僧人道:“你看我儿子如此,我们怎么能在一起,你快想想办法吧!”

僧人道:“你是他的母亲,母亲要惩治儿子,有的是办法,你要是去官府告他不孝的话,官府说不定会打死他,到时候我便来入赘你家,做长久的夫妻。”

房氏依计,故在家中生事骂子。

然后去官府状告儿子不孝,说自己含辛茹苦抚养儿子,做寡妇的苦儿子却体会不了,如今儿子长大了却翅膀硬了要和她对着干,一点都不孝顺,请县老爷裁决。

儿子也去申诉此事,却不说母亲和僧人的私情。

过了一日,太府亲审此案,对儿子说:“娘家母亲抚养你是多么不容易,你怎么能忤逆母亲不孝顺呢?”

儿子见曰:“慈母深恩,鸟羊知报。况寡母苦守,怎敢抗拒?今被告不孝,自是得罪于母,虽死无恨。老爷乞念亡父只有小的一人,若打死则亡父绝后,寡母十年苦节亦归空矣。”

太府见儿子一表人才,长相温和不似忤逆母亲之人,怀疑有冤情,于是询问儿子,是否有人唆使他母亲来告状。

儿子只说没有。

太府便问:“那你母亲为何告你?”

儿子只说惹怒母亲所以为之,太府又反问房氏,道“你寡居十年,又只有一子。现如今告他不孝,他就会被判死罪,你现在是否后悔了?”

房氏却痛恨道:“恶子不孝,我并不后悔!”

太府曰:“母告子死,无有不死。既然如此的话,那你赶紧去买一副棺材吧,好安葬你儿。”

房氏出去买棺,太府便派两个人跟随,看她有什么动作。

房氏出来后,便对僧人说:“事了矣,太爷判要打死他,命我出来买棺材!”

其后跟随的公差,马上回去禀告太府。

没一会儿,房氏买来棺材,太府多次询问她是否后悔,念她只有一个儿子,可以酌情打二十大板,房氏却仍然坚持要打死儿子。

太府见僧人在大门外看审案,便让左右抓来僧人,问曰:“你与洛氏有私,又唆她告子不孝,该得何罪?”

僧人说:“并无此事。”

房氏曰:“儿子的不孝正在此,他曾经诬赖我和这僧人有私,今日还趁着我去买棺材又对老爷胡说八道!”

太府说:“若你儿要是如此说了定然是不孝,会被判立即死罪,可是他并没有说,而且你刚才去买棺材对这僧人说『事了矣。』不是有奸,何以对他讲?”

将僧人挟起,僧人只好招供和房氏有私,因为被儿子阻拦所以想除去儿子。

太府乃拶房氏,吩咐打僧人四十大板,僧人立时死于杖下。

太府又问房氏曰:“你愿官卖还是愿跟随儿子回家呢?”

房氏没有回答。

儿子见此,对太府道:“僧人已死,母无他心。愿留与小的侍奉。”

太府于是判儿子把房氏领回家。

@月中山 :此篇改编自《明镜公案》,作者明代余象斗。

这个故事讲述了当时环境内,妇人身份地位的低下,房氏虽然亡夫,本来可以再嫁,可是她为了儿子丧失了幸福,原本已经足够可怜,没想到儿子长大了,却只觉得母亲丢人而不觉得母亲这些年本身也为他牺牲很多。

最终僧人被打死,母亲跟着他回家,对于母亲来说,她的心定然死了,他只为母亲会不会丧节,而不顾母亲的内心需求,我个人觉得,这其实才是真的不孝。

母亲居然想要害儿,可知虎毒尚不食子,不知身为母亲又是如何坚决要伤害儿子呢?大家觉得儿子对吗?

#故事# #情感# #我要上微头条#

康定元年,端州一位姓房的女子,丈夫去世后独自带着儿子周立可生活。如今,儿子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房氏为了凑钱给儿子娶亲,决定嫁掉自己。

儿子不允,说:“要嫁,当在早年。如今要嫁,必是儿子不孝,对母亲有慢待不周之处,请母亲责罚。”房氏说:“我意已决,你阻不得我。”

邻村有一富翁名叫卫思贤,新近丧偶。他早就听说,房氏不仅为人贤淑,且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他备足礼金,差媒人去说合。房氏说:“我寡居多年,本已发誓不嫁,无奈家贫,急需三十两银子给儿娶亲。最迟一年半载,待儿娶了新妇,我即去你卫家。”

在房氏的操持下,立可很快谈妥一门亲事。择个良辰吉日,迎新人吕月娥进了家门。房氏这才放心往卫家而去。

眼看母亲离家而去,立可心里隐隐作痛。新娘子月娥纵然温柔可人,他却坚持只结婚,不合卺,弄得月娥心里闷闷不乐。

时间久了,可立自知愧对妻子,只好主动向妻子坦白:“娶你进门的银子,是嫁母得来的,内心委实难安,那日发誓定要攒够三十两银子归还卫家,迎回母亲,方肯与你合卺。”

月娥说:“你我白手起家,只够每日温饱,如何攒得下三十两银子?不若我先回娘家暂住,免去一个人的开销,待攒够了银两,再来接我不迟。”

妻子的一番话令立可感动不已,他小心翼翼地将妻子送回岳父家去,开始拚命地挣钱。

半年过后,吕进寿欲送女儿月娥回夫家,月娥看拖延不过,只好将实情告知父母。

父母听罢,除了唉声叹气,也是无能为力。

月娥的伯伯进寿听说了这件事,主动找上门来与弟弟商议。

进禄叹道:“我家若富,倒也该资助他一些,怎奈自身难保,女儿又不肯改嫁,常住娘家算怎么一回事嘛!”

进寿说:“侄女至贤,侄婿至孝,由此可见一斑。我此番来已凑够银三十两,送与侄女助她早日还家。”

月娥得了伯伯的赠银,喜不自禁,归心似箭。回到家中,她将银子数了又数看了又看,再用青稠帕包好收进橱内,然后进厨房烧火做饭。

俗话说隔墙有耳,一点不假。从月娥进村那一刻起,就有一双眼晴在暗处盯着她了。她这边将银两收起,转头去厨房,那边一小偷悄然进屋揣了银子就走。

小偷前脚刚走,立可就回来了。夫妻相见,且惊且喜。

饭后,夫妻回到房中,月娥去橱内一看,不见银子,就问丈夫:“银子你放哪里去了?”

立可莫名其妙,问:“什么银子?”

月娥说:“你莫骇我,我向伯父借了三十两银子回来,我数得清清楚楚二十五件,用青稠帕包好放在橱内。刚才我听见房门响,明明是你拿了去,这时却装起了糊涂。”

立可说道:“我回来时直接进的厨房,并未到过卧室。再说你伯父多大的家财,有三十两银子借给你?莫不是你想以此理由来骗我与你完婚?我宁肯休了你,也决不落你圈套。”

月娥哭道:“原来你在外面早有了相好的,故不与我完婚。现在拿走了我的银子还要休掉我,让我从哪里找银子来还给伯父?”

月娥又气又急,而立可又终始不肯相信她说的话。月娥看夫妻合好无望,心一恨就去自缢。

周围邻居听他夫妻得甚凶,都赶来相劝,猛听得咚的一声响,原来是月娥自缢时绳索挣断,整个人掉落在地上,幸无大碍。

众人扶起月娥,劝他夫妻去官府报案,也许事情会有个水落石出。

其时,包公由安徽天长县令转任端州知军州事。接到报案,他亲赴现场勘察,最后将嫌疑犯锁定为立可家的周围邻居。

这天夜里,突然一声响雷将一男子击倒在路旁。众人闻声而出,发现是本村人氏焦黑,衣服已被烧光,唯身下一块青稠帕完好无损。

有胆大的去解下一看,却是一包银子,数数共二十五件之多。众人猛然想起,立可月娥夫妻失落的银子也是二十五件,莫非就是此银?

众人拿不定主意,即向官府报告。官府来人经过多方询问,最终确定此银正是月娥丢失的银两。

原来焦黑作案后,听得官府开始排查本村住户,他就想着先将赃银转移出去。

谁知他趁夜携带着赃银,刚出村口,突然一个天雷袭来将他打倒在地。

吕进寿不过百金之家,他却仗义疏财,舍得拿出三十两银子来资助侄女月娥,以全她节孝,实在是难能可贵。

此事对卫思贤的触动最大。他想到自己既然已与房氏成婚,那么立可就是自己的继子,自己乃万金之家,分一部分财产与他也不为过。

他当即写下一份协议,将三百金的产业赠予立可收执。但立可坚辞不受,说:“我只要接回母亲足矣。”

卫思贤说:“不知你母意如何。”

房氏说:“我已怀有三个月身孕,正在两难中。”

卫思贤知道了房氏的心思,于是说道:“孩子生下后,由你代为抚养,待长大后送还我卫家即可。刚才写的赠予三百金产业协议,你子立可不受,现交给你,以表你我两年夫妻的情份。”

包公听了,很是欣慰,当即为之旌表其门。包公在端州为官三年,革新吏治,创建书院,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做出过贡献。

他写过一首《题端州郡斋》: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