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书香门第论坛 书香门第论坛登录

书香门第论坛 书香门第论坛登录

时间:2020-12-02 01:34:31

相关推荐

书香门第论坛 书香门第论坛登录

说起科举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隋唐时为第一阶段,只有书香门第或者权贵的孩子可以考科举。后来从宋朝开始第二阶段,门槛放开,白丁子弟也可以考了。门限只剩下娼优罪子弟——妓女的孩子,演戏的演员的孩子,犯人的孩子不能参加科举。除此之外,有两个人的后代也被禁止参加科举,而这两人还偏偏和状元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文史论坛#

一个是宋末状元留梦炎的后代。他是甲辰科状元,宋朝宰相,投降后又当了蒙元的宰相。和忽必烈一起死劝同样是状元宰相,比他晚四届的文天祥投降,被骂得狗血淋头,狼狈退出。

后来文天祥想忽悠忽必烈一把,说我不死了,你也成全我的名节,放我回老家当道士去,过与世无争的日子。

忽必烈本来动心了,可留梦炎说别听他蒙你,你一放他,他就回家组织造反,“天祥出,复为号召江南义士抗元,吾辈将置于何地?”最终文天祥惨遭杀害。

还有一家就是泉州蒲寿庚的后代,蒲老板临敌叛变,出卖捐尽家财抗元的戊辰科状元、莆田人陈文龙(刚好比文天祥也晚四届,被俘自尽)。杀南宋皇族宗室一千多人。

朱元璋开国后,规定这两个沾满忠臣血的汉奸叛徒的子子孙孙不得参加科举,世代为贱民。尤其规定,福建蒲姓家族,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并将蒲寿庚坟墓掘地三尺,对尸体鞭打三百下。

值得一提的是,陈文龙被追认为镇海王,化为海神,以后中国人在海上,民拜妈祖,官拜陈文龙。

陈文龙的女儿陈淑珍是南少林高手,轻功一流,善使双剑和暗器,和族弟陈吊眼抗元到死,据说是小龙女的原型。

历史是公正的,诸如留梦炎和蒲寿庚之类的奸臣贰臣,哪怕一时得势,也终究逃脱不了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命运。#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钱学森96岁生日,突然,钱老目光一转,落在了站在角落的女性身上,愣了几秒,他颤声问:“你…还好吗?”

对方点点头,然后坐了下来,钱学森微笑地问:“现在还有几个孩子啊?”对方答道:“一个都没有了。”

钱学森听后,很是感叹。这个女人是李佩先生,19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1936年,李佩先生考入北京大学,进入当时“最时髦”的经济系。七七事变之后,正在北京大学经济系念书的李佩先生被通知学校停课,她不得不和父母前往天津。

满腔热血,心怀祖国的李佩先生,加入了中国劳动协会组织,凭借优秀的功工作能力,她得到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

她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在这里,她遇到了一生挚爱,郭永怀,这位后来的“两弹一星”元勋。

两个人情投意合,1948 年春,郭永怀和李佩先生在纽约州小城绮色佳市的市政厅结婚,由市长亲自主持了他们的婚礼。婚后他们一直住在市中心的一栋三层花园别墅之中,女儿郭芹出生后,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尽管他们在国外的生活过得很安稳,但他们始终心怀祖国,想要回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到了1949年,他们一家三口迫不及待地就想回到祖国,可身边的人都劝她们不要回去,有人说那时候的中国太穷了,回去干什么。说得多了,郭永怀很生气:“家国贫穷,那是当儿子的无能!”

不顾众人的阻拦,李佩先生和郭永怀回到了中国。回国后,钱学森邀请郭永怀担任副所长,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力学研究所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李佩先生则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

可是一段时间后,李佩先生发现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为了能够料理好家里的事务,支持丈夫的事业,李佩先生忍痛放弃了外事局的工作。

那时候,中关村只是一片荒凉之地,为了更好建设祖国,李佩先生出任西郊办公室的副主任,着手建设中关村。

从1960年开始,郭永怀的工作越来越忙,几乎很少回家,每次来去匆匆,李佩先生见状,也没有半句怨言,她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第—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所有人欢呼雀跃,郭永怀却因疲劳过度晕倒在了实验现场。

12月4日,在青海已经待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带着在实验中发现的重要数据文件紧急返京,飞机在首都机场上空仅400多米处突然失去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当人们在现场用力把两具紧紧相拥的尸体分开时,发现夹在中间的,是一个公文包,包里,是一份有关热核导弹试验数据的绝密文件。这两具尸体,就是郭永怀和警卫员牟方东。

他们用生命守住了绝密文件,而牺牲时,郭永怀才59岁。李佩先生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当众人前来安慰她的时候,她十分镇静,也十分克制,到了晚上,她完全醒着,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极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

到了第二天,她又继续工作,脸上完全看不出悲伤的表情。

后来,国家恢复高考,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应运而生。李佩先生出任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因此被称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此时李佩先生已经60岁了。

当时,没有教材,李佩先生就亲自编写,并且亲自执教。李佩先生大胆地让学生读《双城记》、《傲慢与偏见》等原版英文书。所有毕业生论文答辩,她都要求学生用英语做陈述。

为了缓解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1996年,唯一的女儿患癌症去世。

李佩先生当时已年近80岁,很多人都担心她承受不住打击,可她却在一个星期之后提着录音机走上讲台。

她依然很淡定,只是声音有点哑,她曾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人还得走下去,而且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走下去。“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后来,她一直给博士生上英语课,上到80来岁。

81岁那年,她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从1998年到,每周一次,总共办了600多场,每场200多人的大会厅坐得满满当当。等到94岁那年,李佩先生先生实在“忙不动”了,才关闭了大型论坛。

可她终究闲不住,为了给国家再做点什么,她组织专家翻译《钱学森文集》,之后,更是把郭永怀的“两弹一星”勋章,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她把自己和丈夫的60万元积蓄都捐了出去,没有任何仪式,她说:“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

此后,郭永怀104岁诞辰日,李佩先生拿出郭永怀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捐给力学所。

1月,李佩先生因病与世长辞。

7月19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星”。

我想,那颗编号为212796号叫 “郭永怀星”的那颗小行星终于不再孤独了,他们终于在另一个世界汇合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12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7岁留学哈佛,最后却说:“虽然中国培养了我,但我没想过要回国,哪怕美国再乱我也没有回国的打算。”一番话,令14亿同胞痛彻心扉!

这个人就是曾经被称为哈佛最年轻教授的“天才神童”尹希。他在物理方面的学习能力天赋异禀,9岁就考上了国家天才少年班;12岁考入中科大天才少年实验班;17岁时,他就读于哈佛大学,硕博连读;24岁时,他被哈佛大学破格提升为副教授。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才,去美国留学后,却辜负了大家的期望,选择成为美国公民,当网友质疑他时,他却搪塞说:“科学无国界” ,他毅然决然地留在了美国。

有人说科学本无国界,到哪里都是给世界做出贡献,我们并不应该干预别人的想法。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科学无国界,可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在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的时候,我国的航天之父钱学森等人不畏艰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选择回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英雄和科学家,我们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随着祖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陆续出台了人才方面的相关政策,如近年来颁布的“人才优待计划”,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

在这方面,90后“国民学长”李柘远的经历和选择就最具代表性。

也是年少成名,也是天赋异禀,也面临着出国留学和国内深造的选择,90后“国民学长”李柘远和“80后”神童尹希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

李柘远是一个帅气阳光的90后年轻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向往高等学府的学术氛围。在他9岁那年,就开始在厦门生活,并且在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作为一个学霸,李柘远的目标自然是国内顶尖大学清华北大。有一次,他意外地得知耶鲁大学比清华和北大更难考,几百年来,福建还没有出过一个直接考上耶鲁的大学生,这让李柘远的内心被深深刺痛了。

至此,李柘远的“人生规划”有了准确的目标——成为“耶鲁第一人!”

高三那年,学校将唯一一个保送清华的名额给了李柘远,可就在他班主任兴致冲冲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却淡定地说出:“我拒绝这个保送名额,因为清华大学不是我的目标!”

老师一时没有反应,听了之后开始苦口婆心地劝他,还以为他压力太大,才会说出这种荒唐的话。只是李柘远再三坚持,自己不想去清华,因为他要去考耶鲁大学。

老师都觉得他疯了!要知道,耶鲁在全中国每年只有五个名额,建校300多年来,没有录取过一个福建的本科生,但李柘远并没有因此而退缩。更令人惊讶的是,在高考冲刺的前100天,他居然还请了长假。

为了实现梦想,李柘远在家疯狂备战,没日没夜地疯狂刷题,背英语单词和理化公式。

但是这样过了一个月,他发现效率很低,上个月背的单词他都快忘光了。这时,他突然意识到,光努力学习是不够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于是李柘远研究了学霸的方法,结合自己的能力,创造了“六部鸡血背单词法”,仅10天就背完了4000个单词!

两个月后,李柘远成功被耶鲁大学录取,他真的做到了!他成了开创历史的人物,是整个福建省第一个被耶鲁大学录取的高中生。在母校厦门外国语学校,他的故事整整被宣传了好几年。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他获得了高盛投资银行的职位,之后又考取了哈佛商学院,并被选为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杰出青年。

李柘远博士生导师这样评价他:“如果他回国,那将是美国人才的巨大损失,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想办法留住!”

就在人们以为他想留在国外进一步发展的时候,李柘远选择了回国。有人问他,为什么放弃海外的优厚条件,回到祖国?

李柘远说:“国外再好,终究不是自己的家。我要把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带回来,帮助更多的中国学生实现梦想!”

,李柘远花了2年时间,把自己独创的学习秘籍,编成了《学习高手》一书,分为五大版块,小到听课、复习,写作业,错题、偏科,大到大学求学,选职业等,都配上了案例和行之有效的多个方法。没想到这本书上线短短3个月,就卖了整整600万册!

这本书分成五大模块,30节大课,一百多个超实用的方法:

例如如何记忆,才能掌握各项知识点;如何复习,才能夯实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自学,才能实现终身跨界成长;如何听讲,如何做笔记,如何阅读,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制作求学目标和执行计划等等,非常系统全面。

《学习高手》一书中的内容实在是干货满满,这本书也广受好评,有位家长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李同学,谢谢您让我的孩子变得自信阳光,摆脱了以往对学习的恐惧和愁眉苦脸,学习状态判若两人。”

如果您需要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入手。

学习高手 李柘远著

《科教导刊》杂志征稿

◆电子信箱:kjdkzzbjb@

【期刊简介】

《科教导刊》杂志是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优秀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795/N,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6813,邮发代号:38-290。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办刊方针】

作为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坚持“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办刊理念和“展望科教趋势、传播科教信息、追踪科教前沿、报道科教动态”的宗旨,集中了一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者,常务委员会由包括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45名著名专家、学者、管理工作者和专职干部组成,具有其他部门无以替代的学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协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民间科技交往活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已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学科齐全、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特点和优势。依托学术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科教导刊》杂志多年来在研究、宣传企业教育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广大科教工作者了解党和国家科教方针政策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主要栏目】

课程改革、学科探索、基础学科、社科学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教论坛、职业教育、思政教育、电化教育、学生工作、师资建设、实证调研、科教热点、科教视点、前沿视角、教育心理、场馆管理、公共管理、社会科学教学、社会科学学科研究、教研新论、论教谈学、法学讲坛、政策解读、时评、专题、专访

【来稿要求】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规范,文责自负。来稿在3900字符以上,每版字符数在2000字以内,2版面4000内(含空格不包含图表)。来文随附作者单位、邮编、电话、电邮等个人信息。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同时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来稿严格按学术论文格式要求,附有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攻关项目,用黑体字加圆括号标注,置于正文后、注释或参考文献前。

4、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般采取电子文档。文档名请作者设为作者姓名,以便查阅。

5、来稿不退。严禁抄袭,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来稿无论录用与否都将在3日内给予回复,作者来稿前后可与编辑部联系,以便查收。

6、本刊所发论文将为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投稿信箱:kjdkzzbjb@

◆刊社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号樱花大厦A座1701(杂志社)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北路76号书香门第大厦1205室(编辑部)

◆邮编:430070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