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

时间:2023-04-01 14:33:41

相关推荐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丨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

近年来,各地探索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今日起,我们开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专栏,介绍我部推荐的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本期介绍“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情况,敬请关注。

过去的潘安湖,并没有潘安之貌。“哪怕用千疮百孔来形容,也并不为过。”说起前的潘安湖,潘安湖街道办事处西段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臧猛并不讳言。

事实也确实如此。130余年的煤炭开采历史,让潘安湖所在的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塌陷区内土地平均塌陷深度达4米,耕地常年积水达2.4平方公里,地上房屋损毁、生态环境恶劣、土地所有者权益受损。

以来,徐州市以“矿地融合”理念推进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将满目疮痍的塌陷区建设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并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价值充分实现并得以提高。

“潘安湖这来变化太大了”

18公里,是潘安湖采煤塌陷区距离徐州市主城区的距离。长期高强度的开采,形成了贾汪区内塌陷面积最大、情况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塌陷面积1160公顷,涉及西段庄、权台、潘安、西大吴、马庄、唐庄等6个村庄约3000户村民,严重威胁着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生态、地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不了解以往的艰辛,就很难体会如今的不易。潘安湖这的变化太大了。”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贾汪分局局长权刚说。与潘安湖打了多年交道,从地下到地上,由灰黑色变蓝绿色,经历了潘安湖治理修复全过程的他,很有发言权:“这里原本没有湖,以前是徐矿集团权台矿和旗山矿采煤塌陷后留下的一个个汪塘。那时候老百姓出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真的和美丽毫无关系。”

改变,从开始。那一年,徐州市开始推动潘安湖塌陷区生态修复和空间综合整治。

潘安湖采煤塌陷区旧貌

“我们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筹考虑区域内矿产、土地、水等资源管理和接续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权刚介绍。潘安湖塌陷修复区规划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5.98平方公里,按照“宜农则农、宜水则水、宜游则游、宜生态则生态”的原则,创新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恢复再造“四位一体”修复模式,目标是规划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湿地。

同时,当地以增加生态产品为核心推进国土综合整治。通过水土污染控制、地灾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系统治理塌陷区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

“对塌陷积水较浅区域,我们利用湖泥等再造土源,结合挖深垫浅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恢复农田生态系统功能和耕作能力;塌陷积水较深区域,则重新规划布局水系,建设湿地公园,提高区域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和景观服务功能。”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当地充分运用分层剥离、交错回填、土壤重构、泥浆泵、煤矸石充填等土壤重构技术,建设塌陷区内的沟、路、渠、桥、涵、闸、站等水利设施,推进山水林田路和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等国土空间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

“不挖煤了,咱也换个活法”

治理后的潘安湖,湖阔景美、绿林成荫。当地老百姓惬意地居住在这碧水蓝天之间,尽情享受宜居环境带来的美好生活。

潘安湖(综合治理后)湿地公园俯瞰图

潘安湖街道办事处西段庄社区里,居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闲聊,或小憩。从过去围着煤堆转,到如今沿着湖边走,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挖煤了,咱也换个活法。”臧猛对如今社区百姓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老百姓的新光景,得益于徐州市在实施潘安湖塌陷区的生态修复和空间综合整治的同时,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权益:通过对塌陷区内139公顷的集体建设用地及规划挖低土地实施征收,以及对塌陷区内155公顷徐矿集团闲置国有土地进行收购储备,盘活用于新产业发展的建设用地。

“我们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等政策,建设易地搬迁安置房约35万平方米,保障塌陷区内居民的搬迁安置。同时,将塌陷区内未利用地、建设用地以及损毁或低产的耕地,复垦为高质量耕地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再分配。”权刚说。通过塌陷地征收、土地收购储备、居民点易地安置、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配等一系列产权流转,切实维护了塌陷区土地所有者权益,为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腾出了发展空间。

此后,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塌陷地修复和综合治理成果,潘安湖地区逐步实现了由“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发展。

近年来,当地围绕建设发展潘安湖湿地公园,通过引入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团队,打造了潘安湖湿地公园、潘安古镇、马庄香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品牌。同时,以潘安湖及周边优美生态环境为依托建设科教创新区,打造集旅游、养老、科教、居住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生态居住区。此外,在权台煤矿改造过程中,对主矿井等具有遗存价值的工业遗迹予以保护,开发建设了煤矿遗址文化创意园。

“一湖引领、多点开花。随着潘安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生态产品供给的增加,与此有关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效益显著提升,实现了生态产品的价值‘外溢’。”权刚说道。

“谁能想到香包产业能做到这么大”

醉花岛、鸟岛、鹭飞岛、天堂岛……9个诗情画意、风景各异的生态岛屿,将整个潘安湖景区有机串联了起来。

现如今,通过综合整治,潘安湖地区1160多公顷的塌陷土地得到了系统修复,其中形成湖面266公顷、恢复湿地133公顷,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以上,为100余种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

从昔日满目疮痍、稼穑不生的采煤塌陷区,到现在湖阔景美的湿地景观区,潘安湖地区正在为徐州市及周边区域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新空气、清洁水源,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马庄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当地集中发展潘安湖景区四大板块之一的“民俗文化”体验板块,村内香包手工制作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谁能想到香包产业能做到这么大。”谈到这几年马庄村的发展,村妇联副主席、香包大院负责人厉慧卿倍感振奋,“现在村里逐渐转变为依靠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景区游览、文化服务、餐饮民宿可谓是样样齐全,真的是把‘生态+产业’的发展形态做到了最大化。”

现如今,原先以煤为生的2000多名村民,除了香包产业,还实现了向保安、餐饮、保洁等服务行业的多渠道转变,这些原本只是挖煤闲暇时的副业,当下却成为贾汪全域旅游新时期的主业。

“通过产业转型发展,潘安湖地区从过去的煤炭开采、水泥粉磨等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为生态旅游、创意文化、教育科技等现代新兴产业,区域住宅地价经历了治理前的30万元/亩左右,到治理后的100万元/亩,再到现在300万元/亩的持续增长,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的外溢。”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道,在此带动下,潘安湖地区年接待游客人数也达到了380万人次,形成了多个精品旅游线路和区域旅游品牌,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显化。

从过去被戏称“一城煤灰半城土”的“假”旺,到现在“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真旺,徐州市贾汪区刷新了老城旧颜、作足了山水文章。如今,贾汪生态优先、绿色共享的路子越走越好。

【来源:自然资源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