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简.爱》:一段幸福爱情的背后 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长史

《简.爱》:一段幸福爱情的背后 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长史

时间:2022-02-17 19:28:42

相关推荐

《简.爱》:一段幸福爱情的背后 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长史

英国作家哈马舍尔德曾经说过:“我们无从选择我们命运的框架,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却是我们自己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夏洛蒂.勃朗特再合适不过。

《简.爱》是一部自传型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简爱自小父母双亡,曾被舅舅家收养,曾被孤儿院收养,但是她靠着自强不息的个性,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最后收获幸福的婚姻。

这部小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简爱表现出来的那种坚持自我的个性。她是个孤苦伶仃的女孩,未成年之前,简爱似乎不曾获得过亲人的疼爱,却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获得了主人的爱怜。

后来,因为主人对前段婚姻的隐瞒而使她离去,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然而,在历经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没有爱情的求婚后,简爱深深明白内心深爱的人是谁。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回头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在当时的英国,即使成为了世界上的工业大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依旧得不到提升。作为女子,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方法就是嫁入豪门。

如果女性以作家为职业将会受到社会的攻击,而夏洛蒂发表这部小说时,还是用男性的笔名来掩盖女作家的事实,而《简.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作为女性,夏洛蒂身处于不公的社会环境中,她渴望自由与尊重。因此,她将内心的渴望倾注到简爱的身上,塑造了一个自强不息的女性形象。

在主人公简爱身上值得探讨的地方很多,本文将围绕简爱的个性来分析她的形象。

01

成长环境带来的自卑心理

简爱自小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地她跟着舅舅一起生活,但是舅舅照顾她没几年就离世了,而里德舅妈始终不喜欢简爱,不但对她恶语相向,还任由儿子对她进行欺凌。

在里德舅妈的家里,简爱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必须容忍表兄约翰对她的欺辱,否则她可能真的如约翰所说的“你本应是要饭的,不应该呆在这儿,跟我们这样上等人的孩子一起生活,吃一样的饭,穿着用妈妈的钱买来的衣服。”

在这样的环境下,简爱艰难求存,必须活得小心翼翼,她不但要应付里德舅妈的刁难,还要提防约翰的欺负和虐待。

对此,简爱在文中是这样自述的“他经常欺负和虐待我,根本不是一星期两三次或一天一两回,而是持续不断的,以致只要他一靠近我,我身上的每一根神经都紧张害怕,骨头上的每一块肌肉都胆怯得痉挛。”

长期生活在欺凌、虐待、缺乏关怀与爱的环境中,简爱的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她心中充满恐惧、憎恨和绝望。

最终在约翰欺负她的时候,她喊出了那一句:“你这个凶残的坏家伙。你真是个监工头,就像那些罗马暴君!”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简爱承受了与年龄不相符的痛苦,也深深懂得这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而这份不安感滋生了她性格当中的自卑感,使得她对这个世界有着本能的抵制与抗争。

在《我家那闺女2》里,王鸥曾谈到自己的童年,她说:“我缺失的那些父爱对我来讲,我在长大之后是觉得特别重要的。长大之后,我怎么面对爱情,面对事业,面对婚姻,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怎么是这种悲观的心态。”

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那么,一个人有自卑的心理往往来源她的原生家庭,如果家人给予的关怀与爱不够多,那孩子自然会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得不到家人的疼爱。

关于自卑心理,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从婴幼儿时期,由于无力、无能和无知的状态,必须对父母和周围世界的依赖而引起的。

自卑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其次,自卑指一个人由于不能或不愿进行奋斗而形成的文饰作用。简单地说,自卑心理是一种个人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一旦遇到错误的事情,就认为是自己不好。

对于简爱来说,童年缺乏的关爱使得她对自身的认知不足,以至于她在桑菲尔德遇见英格拉姆小姐时,那种骨子深处的自卑感一直主宰着她的人生。即便是嫉妒,也无法超越内心的自卑感。

简爱始终认为自己是“孤苦无依,相貌平平的家庭女教师”,她认定“自己有些矮小,过于苍白,五官不端正”,“对于自己的容貌,我都会自生怜惜”,这种自我认知使得她认定自己配不上主人罗彻斯特。

如果简爱一直沉沦于在自卑的心理当中,那么她的命运将和大多数人一样随波逐流,在别人的安排下过完一生。但是,简爱的身上似乎有着另外一股力量,那就是不服输。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无可否认的,外在的事件助成了大部分的命运,像恩宠、机会、别人的死亡、合时的优点等等;但一个人命运的塑造,主要在他自己手中。”

尽管被舅妈挑剔,被约翰欺凌,但简爱始终摆出一副不服输的样子,如此倔强的脾气彻底激怒了舅妈,被舅妈赶到了孤儿院。如果说生活在里德舅妈家是人生的起点,那么在孤儿院的生活就是简爱改变命运的转折点。

02

自我意识觉醒带来的自强心理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不幸。”

简爱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瘦弱、矮小,饱受欺凌,寄人篱下,时常遭受舅妈的责骂,表兄的欺凌。对于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遭遇无疑在她的心里留下一片阴霾。

当简爱被关到红屋子时,她哭着喊着:“哦,行行好,舅妈!放过我吧!我不能再忍受下去了——这会要了我的命的,换个别的办法惩罚我吧!”

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与无助是最凄惨的,但是没有人在乎她的感受,也不会有人想着把她放出来。简爱深知她无法与身边的人抗衡,她必须忍受这里的一切,否则会被扫地出门。

简爱为了不与里德舅妈一家发生正面冲突,她常常带着书躲到窗帘后面偷偷地阅读。因为她知道想要改变自身的处境,想要别人看得起自己,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

在孤儿院里生活的日子,简爱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读书,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可是,任何人活在世界上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她再独立、再努力也希望得到关怀与疼爱,何况是孩子。

简爱渴望得到爱与被爱,在文中,她是这样自述的“人总得有点什么去爱,既然没有什么更珍贵的东西, 我只能从珍爱一个非常寒酸、就如同叫化子似的日本木偶中找到”。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第三层是社交需求,是人类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它包含友情、爱情和亲情。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与照顾,情感上的需求比生理上的需求要更细致。

在孤儿院里,简爱认识了海伦,她们成为彼此交心的好朋友,第一次体会到爱与被爱的感觉。海伦时常像姐姐一样,开导简爱为她消解心中的怨恨。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别人对她好,她就会投之以爱;别人对她不好,自然不会给她留下好印象,更何况里德一家对她如此残忍,简爱对他们必定心存怨恨。

但是,海伦却告诉简爱:“生命实在是太短暂了,把它光用在怀恨和记仇上实在是太不值得了。在这个世间,我们每个人都会犯下罪过,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

海伦的善良无形中影响了简爱,当她再次面对里德舅妈时,她说:“小时候有许多次,只要你容许的话,我是会很高兴爱你的,而且现在我也真心希望与你和解。吻吻我吗?舅妈......我总彻底,自愿地宽恕了你。现在你就安下心来,请求上帝宽恕吧。”

在孤儿院里,简爱被勃洛克赫斯先生误以为是她是个爱撒谎的孩子。为此,她感到伤心极了,她害怕孤儿院的同伴会排斥她,不再对她友好。

但是,海伦却拉着她的手说:“全世界的人即使都对你不好,相信你是个坏人,可只要你自己心中没有鬼,明白自己是无罪的,你还是会找到朋友的。”

海伦的善举给予了简爱力量,让她觉得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里德一家那样残暴、无怜悯之心。很快,教师谭波尔小姐知道这件事后,决定要为简爱讨一个说法,还她一个清白。于是,谭波尔小姐给勃洛克赫斯先生写信,最终证实了简爱的清白。

尽管孤儿院的管理严苛,甚至有点反人类,但是简爱依然在这里感受到,来自海伦和谭波尔小姐关怀与爱。在这里,简爱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她拼命地学习,尽可能地表现自己。最终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之后顺利成为孤儿院的助教,依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在如此不堪的成长经历中,幸运的是,简爱的善,并没有被里德一家的恶行所吞噬,那是她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东西,即便遭到里德一家的残暴地对待,她依然坚持学习,相信改变的力量。

黑暗与光明、恶与善是并存的,简爱一心向善,终究不会被黑暗淹没。从里德一家的行为中,他们的恶行与简爱的善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们看到了简爱身上的闪光点,这些都成为了简爱自强的资本,使得她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03

自卑与自强形成简爱性格中的自信

如果说离开里德家,进入孤儿院是简爱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么离开孤儿院,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就是简爱人生中的第二个转折点。

简爱懂法文、懂绘画、懂音乐、懂写作,她凭着自身的能力,通过登报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这份工作的收入是孤儿院助教的两倍,而且能够让她见识到不一样的世界。

在交接完孤儿院的工作后,她便独自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担任起阿黛尔的家庭教师。简爱原本平静的生活,却因为罗彻斯特先生的闯入变得非同寻常。

罗彻斯特是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也是简爱的雇主,他见到简爱的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女孩。可是,罗彻斯特不愿原原本本地表达自己的爱,而是设了圈套让简爱对他表白。

当罗彻斯特得知简爱同样爱着他时,他打算用他的财力对简爱发起攻击,让简爱成为他的附属品,他说:“我要在你的脖子上亲手戴上钻石项链,把头饰佩在你的额上,它一定非常适合你,因为大自然至少在你的额上盖上了它的贵人的标记,我还要给你这双纤秀的手腕套上手镯,在你那仙女般秀美的指上戴满戒指。”

在当时的英国,女性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嫁入豪门,成为上流阶层的太太。对于女性而言,面对着求爱的男性这么倾尽所有,几乎没人能经受得住这样的诱惑。但是,简爱却拒绝了罗彻斯特的请求。

在《第二性》中,波伏娃曾经提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构建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女人的地位不是生来就如此的,是男人、社会使她成为第二性。社会把第一性给予了男人,男人是主要者,女人是次要者。女人从属于男人。

简爱所坚持的独立人格、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当代社会赋予女性的价值观产生冲突,以至于美国作家辛克斯.刘易斯在评价时说:“《简.爱》的结尾过于圆满了,甚至脱离了那个时代女性不具备地位的社会特点,它是‘败笔’。”

对于自尊心如此顽强的简爱来说,她觉得罗彻斯特的爱太沉重,始终压迫着她,让她无法自由选择,这与她一贯坚持的自强不息与人格独立截然相反。在文中,她这样自述:“他越买越多,一种受辱的感觉使我心烦意乱,脸上发烧。”

简爱坚信她不需要这些钱财珠宝,她说:“我是我,不是任何别的什么,罗切斯特先生你既不能指望也不能强求从我身上得到什么天国里的东西——你绝对得不到,就像我也决不能在你身上得到一样,我从未那样指望过。”

简爱渴望的是一份完整意义上的爱,没有瑕疵的爱情,不包含任何金钱、利益、阶层的成分在内,仅仅是彼此了解、互相倾心的感情。

在简爱看来,她可以凭着自身的能力,赚钱养活自己不是问题,她并不需要依靠别人来生活。当她得知罗彻斯特有一个疯妻子存在时,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罗彻斯特,流浪到莫尔顿。

在莫尔顿,简爱获得牧师圣约翰的帮助,找到了工作并且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不久之后,圣约翰向简爱求婚,希望她能嫁给他,和他一起到欧洲做善事,完成上帝交给他的任务。可是,简爱知道她爱的人不是圣约翰,便果断地拒绝了他的求婚。

当简爱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彻斯特的疯妻子放火烧了房子,大火夺取了疯女人的生命,而罗彻斯特为了救他的妻子导致双目失明。简爱不假思索地向罗彻斯特表明了心意,坚守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此时,简爱知道她与罗彻斯特的爱情再也没有障碍,并且他们的感情是平等的存在,不会有任何一方受到压迫和束缚,这就是简爱追求的爱情。

简爱身上展现出来的自卑、自强、自信,以及她视若生命的自尊心,这些心理特征构成了她健全的人格。不得不说,简爱的出现是对传统女性根深蒂固的社会地位是一种挑战,而她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结语

简爱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被舅妈责骂,被表哥欺凌,没有感受过来自家人的关怀与疼爱,使得她严重缺乏安全感,对自身的认知不足,以至于在面对爱情时,产生极度自卑的怯弱心理。

不过,简爱意识到要想改变自身处境,就必须努力学习。所以,无论是在里德家里,还是在孤儿院,她始终坚持读书学习,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能力,来增强自信心。

在《简.爱》这部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一段幸福的爱情,还有一段心酸的成长史,而一个人的蜕变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恶劣的成长环境当中,一个人不但做到“出淤泥而不染”,还能一心向善,坚持自我,更是难得的事,而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曾经,我们读过《百年孤独》、《红楼梦》这种家族兴衰成败,参杂着爱恨情仇的巨作,被故事里浩浩荡荡的人物所震撼。而今,我们读《简.爱》一个普通女孩的成长故事,发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可以像山川河流一样令人叹服。

我是@爱读书的橙橙,欢迎关注,一个喜欢阅读、写作的博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