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创作的前前后后

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创作的前前后后

时间:2020-05-08 22:50:04

相关推荐

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创作的前前后后

文/熊坤静

我国当代作家袁静、孔厥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新儿女英雄传》,以冀中白洋淀为背景,全面地再现了抗战8年中敌后人民游击队艰难发展、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生动地表现了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那么,这部通俗流畅、引人入胜、影响广泛的红色文学经典,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幕后花絮呢?

抗日烽火文学路

袁静,原名袁行规、袁行庄,19农历2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武进。袁家自曾祖起,世代官俸,蒙熏书香,台湾女作家琼瑶的母亲即是其三姐袁行恕。

在这样的名门仕宦家庭里,袁静自幼生活优裕,受到良好教育。她6岁进私塾读书,10岁左右就“偷读”家藏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学毕业后,她就读于北京中法大学、冯庸大学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在新文化思想的熏陶下,她积极追求进步。1930年3月,她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4月20日参加了在北平举行的纪念“五一”的示威游行。此后,经组织安排,她先在天津做地下工作,后又分别在平、津、沪等地做妇女运动工作,期间还参与组织了反帝大同盟等,担任过中共天津市委妇女部部长职务。

为反对王明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推行的“左”倾路线,1931年1月的一天,袁静奉命从天津来到北平,首先找中共北平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兼中共北京大学支部书记赵梅生和中共北平市东城区委书记冀丕扬谈话。她说:“省委认为,陈绍禹(指王明)借反立三路线的机会,把持召开了六届四中全会,实际上他比立三路线还左。陈绍禹认为六届三中全会的反立三路线是右了,实际上他的矛头是指向周恩来、瞿秋白的,所以我们要反对陈绍禹把持召开的六届四中全会。”然后她又找中共北平市委书记肖明谈话,当大家都表示同意省委的意见后,袁静便返回天津复命。同年2月的一天,袁静一行来到北平,又找肖明、赵梅生等谈话,要求北平市委从反对立三路线转变为反对王明所把持召开的四中全会。之后,经肖明、赵梅生研究,决定组织一个秘密的刻印机关,人员有冀丕扬、袁静和小夏(陕西人)3个人。其印刷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四中全会的文件及中央有关的重要文件。在共同的革命工作中,袁静、赵梅生二人相恋结为夫妇。

◆孔厥、袁静。

193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的赵梅生,奉党组织派遣,带着妻子袁静辗转至张家口,加入了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担任同盟军吉鸿昌部直属教导团代理团长,于同年7月率教导团协同其他部队一起收复了察北多伦。不久,抗日同盟军因日伪的围攻和国民党当局的阻挠而失败。而此前已被排挤出教导团的赵梅生,偕袁静又返回北平,并在中共北方局特委领导下活动。1934年的一天,当袁静上街买早点时,被叛徒盯上,夫妇二人遂遭逮捕。在狱中,他们面对酷刑坚贞不屈,直至袁静的亲属出面花重金将他们保释出狱。1935年,袁静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北平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梅生和袁静被派往保定一带开展工作。不久因保定沦陷,夫妇二人失去了组织关系,遂南下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在董必武领导的中共中央长江局做统战工作。在武汉,赵、袁夫妇与袁静的姐夫叶楠等人发起成立中国青年救亡协会,袁静任中国青年救亡协会理事、武汉青年救亡协会宣传团团长等职。

1939年,赵梅生、袁静夫妇经人介绍来到陕西宜川秋林,进入流亡到此的以阎锡山为司令长官的“二战区”总部从事统战工作,被安排在二战区“民族革命室”编审委员会任职。1940年春,他们从山西骑马抵达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一道被分配到庆阳陇东中学,袁静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赵梅生担任副校长。1944年,赵梅生在康生主持的“抢救运动”中遭到逮捕,在蒙冤负屈被隔离审查的过程中,不幸染病去世。袁静也一度被关押,悲苦万分。但她凭着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很快就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走出,同年冬恢复自由后,她积极参加秧歌队,以极大的热情创作出了秧歌剧《减租》(后由延安新华书店出版),由此正式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1945年的一天,袁静偶然看到延安《解放日报》上刊有《马锡武同志的审判方法》的文章,这是“抢救运动”后期实行甄别工作和司法工作的典型,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专员兼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武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成功地调解了一桩有关民女封捧儿的封建婚姻案件。袁静敏锐地感到这是一个创作的好题材,遂对马锡五进行深入采访,记下了他口述中极其生动的群众语言。以此为素材,她决心创作出一个多幕剧。因觉得剧中女主角“封捧儿”这名字像男的,于是灵机一动改成了“刘巧儿”。以改革审判方式为主题的秦腔剧本《刘巧儿》就此诞生了。这出戏上演后,立刻风靡陕甘宁边区。陕北说书艺人韩起祥还根据该剧剧情编了一段陕北琴书到处传唱。建国后,北京评剧院又将这部秦腔改编为评剧,主题也变为反对封建婚姻,这恰恰符合当时贯彻新婚姻法的需要,再加上女主角新凤霞的精彩表演,在全国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刘巧儿》被改编拍摄为电影后,成为当时全国百姓喜闻乐见的影片,“刘巧儿”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

孔厥,原名郑志万,字云鹏,又名郑挚,19出生于江苏吴县(今苏州)。他自幼爱好文学,14岁时在《少年》杂志上发表《镜儿捉贼记》,并获奖。抗战爆发后,他在宜兴任《抗战日报》编辑,并参加上海文化界战地服务团。1938年夏,他来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39—1945年间,他先后任鲁艺文学系研究员及助教,并开始文学创作,以沈毅、孔厥为笔名发表了短篇小说《受苦人》《父子俩》和《一个女人的翻身故事》等,期间,他还创作发表了长篇弹词《刘志丹》等。

小说诞生在安新

受党委派,袁静、孔厥从延安来到冀中。袁静担任妇女干事,参加过土地改革运动等,她与孔厥在晋察冀边区文艺协会创作组共事期间,合作撰写了中篇小说《血尸案》和歌剧《兰花花》。1947年,袁、孔二人决定遵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更加深入群众,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写出一部反映冀中地区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起初由孔厥、秦兆阳、袁静3个人合伙创作,但只写了18万字就感到文思枯竭,再也写不下去了,遂准备推倒重来,这时秦兆阳退出合作。1948年,袁、孔二人决定深入安新县白洋淀体验生活,以便进一步挖掘、收集素材。之所以选择白洋淀,是因为那里的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即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1927年夏便建立起淀区第一个党支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者,大长了我中华民族的威风,显示出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

◆雁翎队轻舟飞桨,水上进军。

因袁静在妇联工作岗位上身染疾病,与她熟识的安新县妇联主任马淑芳前来看望好友。在与马淑芳的闲聊中,袁静获得了创作灵感。袁静后来在《关于〈新儿女英雄传〉的创作》一文中写道:“我偶然和我的好友——妇联主任马淑芳同志聊起她参加革命的经过。马淑芳同志的不幸遭遇和曲折的奋斗经历,引起我极大的同情和兴趣,使我有了想要塑造这样一种妇女典型的强烈愿望。我好像发现了新的矿藏,说服了我的合作者。”这个合作者就是袁静后来的丈夫孔厥。此后,袁、孔二人一道深入采访安新县的领导干部、雁翎队员等,掌握了大量素材。然后,他们来到保定市莲池这个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住下来,开始全力以赴进行构思酝酿。动笔之前,他们共同制定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八字“奋斗目标”,既要使认识1000个字以上的人能够看得懂,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听得懂。在创作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这部长篇小说的书名问题,为了有别于我国古典小说《儿女英雄传》(清代文康著),他们多加了个“新”字,定名为《新儿女英雄传》。俩人分工明确,首先由袁静和孔厥列出详细写作提纲,再由孔厥构思牛大水、杨小梅、张金龙之间的婚恋关系,继而由袁静撰写初稿,最后由孔厥加工修改。历时数月,这部表现白洋淀人民抗日英雄事迹的16万多字的小说便脱稿了。该小说于1949年5月25日至7月12日由《人民日报》文艺版连载发表,1949年10月由海燕书店出版发行。

英雄传奇之佳作

小说《新儿女英雄传》一经面世,便引起轰动,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并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获得表彰。袁静和孔厥也由此蜚声国内。郭沫若对作品给予高度赞誉:“这的确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大可以和旧的《儿女英雄传》,甚至《水浒传》和《三国志》之类争取大众的读者了。”建国之初,当该小说由海燕书店出版印行时,郭沫若和谢觉哉分别为它作序,其中郭沫若热情赞扬:“本书的作者也是忠实于毛主席的指示而获得了成功的。人物的刻画,事件的叙述,都踏实自然,而运用人民大众的语言也非常纯熟。”谢觉哉称赞:“他俩写作是严肃而努力的,因而他俩的作品是成功的。”

◆《新儿女英雄传》。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该作品一版再版,畅销不衰,感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6年10月初版发行后,又相继于1977年、1978年、1980年、1994年、、多次再版或修订出版。其国内总发行量达380万册以上,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10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此外,该作品还被改编为多种文艺形式,获得了极其广泛的传播。1951年,它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摄制成同名黑白电影,在捷克斯洛伐克第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导演特别荣誉奖,又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1993年,它被改编摄制为14集同名电视连续剧。1966年,它被杨田荣改编为同名评书,1981年又被单田芳改编为40集同名评书,均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放。1951年迄今,它还被改编为同名连环画,分别由灯塔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天津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上海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发行,其中一些出版社还多次再版,大量印行。特别是由冯真、李琦、林岗、顾群、邓澍、伍必端绘画,最早于1951年由灯塔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初版的连环画《新儿女英雄传》,1998年、又两次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精品连环画再版印行,成为连环画中不可多得的红色经典之一。

◆上世纪50年代《新儿女英雄传》保加利亚版电影海报。

作为“十七年文学”最早的一部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向为业界人士所称道。由程光炜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自2000年初版发行以来,已重印7次,在该著作第25章第二节中专设子目,对孔厥、袁静的创作特别是《新儿女英雄传》所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高中语文资源网《现代文学第三编·新文学的第三个十年》更是给予高度评价:“柯蓝的中篇《洋铁桶的故事》,马烽、西戎的长篇《吕梁英雄传》和孔厥、袁静的长篇《新儿女英雄传》等新英雄传奇,都对章回体的传统形式加以改造,表现人民武装斗争的新内容。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和英雄人物,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基调,畅达明快的叙述节奏和叙述语调,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新儿女英雄传》是新英雄传奇中成就较高的一部……并对章回体形式作了较大革新和提高;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加入了较多生活化的细节描写,在塑造英雄人物时加强了心理刻画,从而使它不仅以生动的故事而且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取胜。”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