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清朝瓷器“西厢记 ”纹饰 清初到康熙短短100年 风格却大不相同

清朝瓷器“西厢记 ”纹饰 清初到康熙短短100年 风格却大不相同

时间:2020-09-06 19:15:15

相关推荐

清朝瓷器“西厢记 ”纹饰 清初到康熙短短100年 风格却大不相同

《西厢记》自问世之日起 ,就不乏人们关注的目光,风靡明清两代。《西厢记》社会影响力巨大, 并对明清时期的戏曲 、小说 、绘画 、诗文 、工艺美术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直至崇祯年间,戏曲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才较多地出现在瓷器上 ,“西厢 记 ”纹饰在瓷器上渐渐多了起来。至清代, 尤其是康熙时期 ,“西厢记 ” 纹饰开始大量出现。

顺治青花《西厢记》“奇逢”图筒瓶

“西厢记 ” 纹饰瓷器大量出现

清初的战乱已经让他们的生活苦不堪言,他们内心需要一些美好圆满的爱情故事来慰藉,让他们在书中或戏曲舞台下暂时忘却苦难,得到短暂的欢乐和轻松。《西厢记》这种情节巧妙、爱情美好、人物性格可爱鲜明的故事自热极受大众的喜爱。对文人来说,清初的高压政策、对汉人的压制和歧视使他们空有满腹才华而不能施展,社会地位的降低也使他们充满了愤懑和不满。《西厢记》正是在元代科举制度被长期取消、大量文人仕途被阻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清初文人的处境有相似之处。

《西厢记》“奇逢”图筒瓶另一面

康熙时期,皇帝主张为政宽和,强调“民为邦本,休养宜先,重农却不抑商。在全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后,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中国人毕生追求的温柔富贵梦,人们对《西厢记》的喜爱并不逊于前朝。

底层民众欣赏《西厢记》曲词的通俗本色之美,而文人饱读诗书,有文化底蕴,接受的是其典雅抒情的优美风格,正因为《西厢记》可以满足普通百姓、文人等不同阶层的审美趣味,社会各阶层的民众对《西厢记》的热捧直接影响到当时瓷器的生产。

康熙青花《西厢记》“假寓”图大碗

清早期与康熙时期“西厢记 ” 纹饰瓷器对比

瓷器上诗文的对比

清初至顺治时期绘“西厢记”纹饰的瓷器中,20件中有10件在器物上书写《西厢记》中的词句,这些词句有长有短,器型较大的花觚上所书词句通常较长。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恨相见的迟,怨归去的急,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都是《西厢记》中最著名的经典唱词。

盘碟、笔筒等器物上一般书写较短,一般只有一句,如“莺莺相思”“想思恨转深,慢把瑶琴弄”、“莺莺焚香”“满怀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堂前巧辩”等。

康熙五彩《西厢记》“联吟”图笔筒

康熙时期绘“西厢记”纹饰的瓷器数量远多于清初至顺治时期,但在71件康熙的瓷器中,只有9件书写《西厢记》词句,而且普遍较短,再没有出现过写一段词句的情况,即使是同一情节的说明都较清初短很多。

纹样绘画风格的对比

从纹样分布来看,清初绘“西厢记”纹饰瓷器的装饰比较疏朗,通常只绘一个故事情节。主题纹饰绘在器物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再分段分绘花卉等纹样,纹饰分布层次分明,给人清新雅致的感受。

康熙五彩《西厢记》“联吟”图笔筒(另

康熙时期的纹饰则分布繁满,许多同样是用于插花陈设的瓷瓶,通身装饰整部《西厢记》情节,几乎不留半点间隙,使人眼花缭乱,同样是将器身分割成三段进行装饰,三段图案间隔却很窄,图案遍布瓶身。康熙时期一些器型较大的瓷器有时还会以繁缛的锦地开光来衬托主题纹饰,使整体显得华美非常。在清顺治时期绘“西厢记”纹饰的瓷器上,除了《西厢记》主题纹饰外,也绘制一些辅助纹样使画面整体更为饱满和谐,这些辅助纹饰基本都为花卉、山水或一些带状纹样。

康熙青花《西厢记》孙飞虎抢莺莺图

康熙年间,辅助纹饰种类更为多样,除了传统的花卉山水等纹饰,更是出现了人物纹,有的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只表现一群孩童嬉戏玩耍的画面,用谐音以示高中状元之意,嬉闹的孩童蕴含着吉祥寓意,寄托了人们多子多福的美好期盼,是普通大众非常钟爱的一种纹饰。有的瓷器在器身的一面绘《西厢记》中的故事情节,另一面则绘与《西厢记》完全无关的人物纹。

器型的对比

在器型上,清初至顺治年间绘“西厢记”纹饰的种类不多,除了盘碟类器皿就是一些瓶类、花觚等用于插花的观赏器具。康熙时期绘“西厢记”纹饰的盘碟、碗类等日常生活用具明显增多,并多了几种新的器型,如鱼缸、灯笼罩、瓷砖等,绘“西厢记”纹饰瓷器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渗透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厢记》惠明和尚讨救兵图

造成风格相同的原因

清初至康熙初年,由于激烈的社会动荡,社会经历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此时瓷器的生产也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制作精美的瓷器本就不多,有能力去使用和欣赏也基本是社会地位较高、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少数人群,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较高的审美品位和文化素养,这点也可以在对瓷器铭文的重视反映出来的。

康熙中后期的中国进入盛世,城市商业化发展带动了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的兴起,消费主体是城市居民,作为社会文化的主导者,上层人士的生活方式往往成为普通市民效仿的对象,带动他们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为了适应他们的消费需求,绘“西厢记”瓷器也因消费人群的多样而逐渐世俗化和生活化。

参考:清初至康熙时期绘“西厢记”纹饰瓷器的研究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