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敦煌游记:大漠奇观景致鸣沙山 看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敦煌游记:大漠奇观景致鸣沙山 看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时间:2021-01-07 14:52:20

相关推荐

敦煌游记:大漠奇观景致鸣沙山 看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下午四时去爬鸣沙山,太阳将沙丘烤得热乎乎的。登山的运输工具有小型电动车、骆驼队,大家各讨方便,我们一行准备好要爬山的,什么也不用。车到山前自有路,人到山前要爬山。大家脱掉鞋袜,挽起裤腿,沿着一个沙线脊梁爬上去。

敦煌在古代被称为“沙州”,“沙州”之名是因鸣沙山而来。鸣沙山,是大漠奇观景致。在山下远远望过去,峰峦高低起伏,金黄灿灿,横卧在敦煌城南。鸣沙山的高处海拔1700余米,真正爬起来还真不容易,我们自然没有登到它的最高处,但已经很尽兴了。登山的过程虽无惊险,却同样艰辛,因为柔软得像绸缎一样的绵绵细沙总是在走动,你感觉进了一步,实际上借着沙的滑动又退回去半步,尤其是快到山顶时。登上山顶,你会被一道道沙峰的自然景观所折服,那沙峰的造型犹如大海中掀起的金色波浪,犹如雕塑艺术家加工过的一样。在这个沙的世界里,沙峰会摆动着轻柔的身姿,如同荡漾的涟漪走得很远,它能将这座沙峰与那座沙峰连接起来,共同构成一条柔美的曲线。唐代《元和郡县志》敦煌条记载鸣沙山“四周皆为沙垄,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吹风,辄复如旧”,登鸣沙山真如唐代人笔下所观察、感受和描写的一样,登山的人将一缕缕沙峰踩出无数个陷下去的坑,一块一块的沙粒下滑之后,经过一夜之间的工夫, 滑下去的沙粒又可凭借风力,再回到山顶,恢复原来沙峰的曲线形状,亘古不变。神奇之功,自在其中。

在这种地老天荒的世界里,登上沙峰的人就要叩问它的神奇,缘何天长地久而不多不少,永葆青春?在汉代的典籍里,已经有关于鸣沙山的记载。东汉《辛氏三秦记》里说,“河西有沙角山,峰崿危峻,逾于石山。”两千多年了,鸣沙山还是这个样子,无怪乎在它身上生成了趣味无穷的传说,并涂上了一层层绚丽的神秘色彩。到了清代,当代表着地方传统文化——八景文化生成时,鸣沙山“沙岭晴鸣”便成了敦煌八景之一。

鸣沙山是大漠奇观,与鸣沙山相依相伴的月牙泉,更是奇中之奇了。我们登上鸣沙山之后,沿着沙浪一直往西走。当你远眺俯视,奇迹又出现在你的视野中,沙山下有一泓清泉,被围在四面沙山之中。沙浪已经享受了,现在要去看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下山时只觉两肋生风,脚下带动着一大块一大块的沙丘,如同踩着一朵一朵的祥云,驾空御虚,飘然而下。

月牙泉,在鸣沙山中,四周被沙丘围着,一泓泉水独处其间,当为绝景。说它绝,是因为沙漠与清泉共存。月牙泉,是很象形的名字,真是如同一弯月牙镶嵌在沙的世界里。观赏过月牙泉容颜的游客们,感觉过月牙泉奇景的游人们,对月牙泉都有非常形象的说法,有人说它像一位绝世佳人的眼睛,看上去是那样的清澈、美丽、多情;有人说它像窈窕淑女的嘴唇,是那样的温柔、诱人;有人说它像一牙白兰瓜,是那样的碧绿、晶莹。不管它像什么,它都经历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岁月,漫漫黄沙没有吞噬它,它依旧碧波荡漾,映衬着千年沙峰。相传,月牙泉与汉将李广利征伐大宛国班师回朝有关。李广利大军行至鸣沙山下,绝粮断水,即使劈山挖井,也寻不到水源。危难时观音菩萨驾到,她净瓶中的仙水冲开沙山,落地成泉。从此鸣沙山中有了一湾清泉,永不枯竭。就连月牙泉的草,相传也能治百病,长生不老。传说终归传说,但月牙泉水数千年来不增不涸的神秘劲,的确使人们神往。

月牙泉东西长2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绕泉水走一圈,你会真切地感受到泉的样子酷似月牙。泉水周围有摇曳的芦苇,飘舞的垂柳,与周围的沙山形成两个不同世界的比照。这时候你才会近距离地发现,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为何流沙永远无法填埋月牙泉,哪里提供的水源使其千年临沙而不枯竭。唐代《元和郡县志》载:“鸣沙山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唐代人已经发现两大奇迹,一是泉水“绵历古今”,历史非常悠久了,二是“沙填不满”,是其奇绝之处。缘此,便有了传奇故事附会在它身上,包括月牙泉的形成,都要与宗教有关了。

月牙泉,真是神泉,梦一般的谜。月牙泉与鸣沙山如同孪生兄妹,鸣沙山壮阔雄奇,月牙泉典雅清秀,是天造地设的奇景,也是敦煌地理造化的神韵再现。当“沙岭晴鸣”被清代人列为敦煌八景之一后,“月泉晓澈”也成为敦煌八景之一。当我们游毕天下沙漠第一泉,感觉了与鸣沙山、月牙泉相关的宗教建筑之后,夜幕已悄悄地笼罩了这个神秘的地方,鸣沙山已不再是黄里泛金,而是黑沉沉地横亘在游人的面前;月牙泉的碧绿同样被夜幕所吞噬,山与泉都回归了宁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