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庄园制度和庄园经济 魏晋南北朝 民族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问题

庄园制度和庄园经济 魏晋南北朝 民族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问题

时间:2024-03-23 07:03:22

相关推荐

庄园制度和庄园经济 魏晋南北朝 民族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问题

大家好,我是阿麒。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庄园经济和制度问题,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问题。

在汉以后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到宋代的史籍中,的确经常出现“园”、“庄”等名称,后来逐渐出现了庄与田连称,谓之“庄田”;庄与宅连称,谓之“庄宅”;主管庄宅的官吏,叫做“庄宅使”;甚至庄与园连称,叫做“庄园”,正式出现于南北朝后期的史籍。不过,我国古代史籍中的庄或园,涵义是复杂的,而且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早在西汉时期,不少王公贵戚及高货富人,大都有“园”,而且往往栽种花木,是供其欣赏游览的场所,是其住宅地的一个附属部分。但是,这种供地主娱乐游玩场所的“园”一旦出现,它就会同地主的住宅与田地发生联系,于是“园田”、“田园”、“庄”、“庄宅”、“庄田”、“庄园”等名称就相继出现了。而且日益成了地主阶级对其土地的一种经营形式或者组织形式。东汉时期这种地主田庄便多起来了。

地主为了对抗农民起义和保护私有财产,往往对其位居的中心—庄宅或庄院,采用军事建筑的形式,谓之坞、堡、营、寨、壁、垒、屯。其中地主居住的地方叫庄院、本庄,种植庄稼、莱蔬、果木、药物、桑麻和饲养牲畜的场所,统称为庄园或田园,其范围之大,可以包括山、水、劝泊在内,此外,还有耕种田庄土地的劳动者,在东汉后期叫傲“徒附”、“私属”,后来便叫“佃客”、“客户”、“部曲”,到唐代便叫“庄荫家”。至于地主在外地的田庄,则叫做“别业”或“别墅”,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之,到唐代便叫做“别庄”、“寄庄”等。一言以蔽之,在我国史籍中的“庄”、“庄田”或“庄园”,是指地主阶级经营其土地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所有制的形态。目前不少史家所使用的关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庄园制与庄园经济等等,就是指这种具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地主田庄的经营形式而言。但是,也有人把这个概念同西欧中世纪的领主制经济下的庄园制混为一谈的。

换言之,他们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所谓“庄园制”与“庄园经济”等概念,同西欧中世纪领主制经济下的庄园制等同起来进行类比,认为西欧中世纪存在的庄园制与鱼族制,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庄园制与贵族制是一模一样的,并用以反证我国的封建制度应攀始于此时,实际上,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是一种土地所有制形态,是国王把国有土地以采邑、封地等形式分割给大大小小的领主,然后由领主再把其领有的土地分为领主自用地与农奴份地两大部分,农奴各自耕种自己的份地,并用自己的工具为领主耕种自用地。份地的收入归农奴,而领主自用地的收入归领主。这种土地是不允许买卖的。所以,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是封建领主通过超经济的强制力迫使农奴无偿地为自己提供劳役地租的一种土地所有制形态与剥削形式,同我国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地主通过把土地粗佃给农民从而榨取其实物地租的庄园经营形式不是一回事。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由于名称相同而内涵不同又易于造成混乱的情况,最好不使用“庄园制”或“庄园经济”等概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关系空前复杂化,从而使得在此之前的时期国内民族矛盾并不十分尖锐的情况变化了,出现了民族矛盾十分激斌的状况。但是,长期以来,有一种否认民族矛盾存在的倾向,从而使得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合乎情理的理解。无可否认,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是无所不在的,而且一切社会矛盾,都会受到阶级矛盾的影响与制约,或者带有阶级矛盾的色彩。然而,并不能因此而否认民族矛盾的存在。这是因为,国内各民族之何的矛盾,来抓于各民族之间的自然形成的差异。例如民族血缘关系的不同,主要居住地区的差别,各民族文字和语言、风俗和习惯乃至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等等的不一致,都会在各民族之间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即使在没有各民族统治者制造和挑拨民族纠纷的情况下,这些差异与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

假如各民族之间根本不存在上述的民族之间的差异,就无所谓有民族成份的不同,各族统治者虽欲制造和挑拨民族纠纷,也是不能得逞的。因此,完全否认民族矛盾的容观存在,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我们只有既看到存在民族矛盾的客观事实,又承认阶级矛盾的存在对民族矛盾的影响,才有可能正确认识这一时期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文织状况与此消彼长的复杂关系,换言之,我们要承认这时有民族矛盾的存在,而且不能把任何民族矛盾都说成是阶级矛盾。否则,对民族矛盾日趋消失,而阶级矛盾却长期存在的事实就无法解释。

与应当承认民族矛盾存在的同时,还有一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问题。过去有一种说法,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自始至终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按照这种说法,就排除了与上述矛盾同时存在的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矛盾与民族矛盾有成为杜会主要矛盾的可能。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所谓主要矛盾,就是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有许多矛盾并存的情况下,其中能规定或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分撼的那种矛盾在多民族国家的阶级社会里,一般都存在着对抗性阶级之间的阶一级矛盾、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这三种基本矛盾。这三个基本矛屠,都可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例如当统治阶级内部因争权夺利而发展到流血冲突的时候,就不能不承认这时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就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对抗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到武装冲突时,这时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就降到次要地位,统治阶级中的各个集团就可以暂时团结一致,共同对付被压迫阶级的起义或革命,这样的事例在封建社会中屡见不鲜。这就是说,封建社会中的对抗性阶级矛盾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可以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成为某一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那么,封建社会的民族矛盾,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也应当可以成为某一时期的社,会的主要矛盾。既然如此,我们决不应当讳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矛盾的存在与激烈程度,更不应当把民族矛盾都当作阶级矛盾去理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