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为何在战乱纷飞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医儿科发展还那么快?

为何在战乱纷飞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医儿科发展还那么快?

时间:2022-10-14 01:22:46

相关推荐

为何在战乱纷飞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医儿科发展还那么快?

古代中医儿科

中医是中华医学历史凝结的智慧结晶,而关注人从胎儿到青少年时期的健康情况和解决健康问题儿科是中华医学的重要部分。

古代传承而下的中医儿科,是以中华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治疗的方法包括了中药、针灸、推拿等,针对的问题主要包括从胎儿到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病、保健和疑难杂症。

中医与西方医学不同的是,中医的发展建立在无数的临床经验上面,荟萃无数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人的精华,最后凝结成理论和实践指导。

而古代中医儿科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有人开始,中华医学活动就开始了。

根据现代研究表明,古代挖掘出来的“北京人”原始化石表示,原始“北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十四年之久,这也意味着当时的医学几乎都是关于儿科的内容,也就是从胎儿到青少年这段时期。

最早的中医儿科医生,被记录在《山海经》这本书中,书中提到的巫方,将各种奇怪的草含在嘴里弄碎再吐给小儿吃,救治不少孩子。

更明确的记载,可以看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讲到扁鹊就是一个精通儿科的小儿医生。再往后去寻找史料,会发现《五十二病方》《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明确记录不同儿科问题的原理和治疗方法。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儿科发展是从原始时期开始,并且一直持续发展,没有间断过。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三国纷争、八王之乱、南北对峙、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战乱流离的时期,为什么中医儿科依然发展很快,没有因为战乱而中断,且看下文。

魏晋南北朝的儿科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达三百六十余年期间,战乱几乎没有停止过,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反而给中医儿科发展创造了环境。

一方面,因为战争会持续消耗人口,儿童的存活和发育受到了重视,在这一期间,许多在秦汉时期没有被重视的儿科问题被拿了起来,儿科医生们纷纷搜集资料和民间经验,尝试各种不同方法来治疗儿童疾病,《小品方》和《针灸甲乙经》这两本强调的儿童病理问题如何从外部治疗的方法,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起来的。

另一方面,中医是一门讲究博采众长、博闻广见的综合性学科。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整合不同地区人口的关键时期,从东汉末年分崩,黄巾之乱和中原诸侯争霸使得许多北方人口南迁,再到后面晋朝一统,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又带着无数人口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再后来南北对峙、五胡乱华、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北方人口进一步南迁。

这样一个长时期的人口被迫迁移,带来的是不同地区的儿科医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使得中医儿科在交流中不断积累有用的素材,以此获得长足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魏晋时期玄学的推动,许多民间无法解释的事情,特别是小儿被认为是最容易受不可思议事情侵害的群体,在玄学的解释下,常常把问题和医学方法联系在了一起,虽然理论是错的,但是实践的结果是正确的。

比如“八九月,童不解衣露体”,说这句话的人认为八九月会有姑获鸟出现,这种鸟遇到刮风下雨天就会掉羽毛,一旦儿童的身体接触到它的羽毛,就会得严重的病,而八九月是很经常刮风下雨的,所以儿童在这段时间即使天热也不要解衣露体。

事实上,从现代人的角度,是因为八九月是换季的时期,天气冷热更替无常,很容易得病,这样的例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由此可见,玄学推动了中医儿科的发展。

总结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动乱流离的时代,死亡的人口太多了,却间接刺激了全社会对儿童的重视、以及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和。同时,中医儿科是中华医学发展历史上的精华荟萃,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健康得到重视了,一个国家的医疗健康体系才算完整。

参考文献:《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论魏晋南北朝医学医著特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