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新政策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新政策

时间:2019-12-20 18:09:14

相关推荐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新政策

购进厂服的增值税进项税能否抵扣?

留言时间:-11-02

纳税人所属地

福建

问题内容

我们工厂要求员工每个工作日都穿着统一定制的厂服,会计上计入制造费用-员工制服。请问购入厂服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进项税额能否抵扣?

注意到企业所得税方面,《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规定,“由企业统一制作并要求员工工作时统一着装所发生的工作服饰费用”,“可以作为企业合理的支出给予税前扣除”,而不是按职工福利费列支。增值税方面是否也可以参照所得税的规定,将厂服视为企业的正常制造费用,而非集体福利?

附件

无附件

答复机构

福建省税务局

答复时间

-11-07

答复内容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12366纳税服务中心答复:您好!您提交的问题已收悉,现针对您所提供的信息回复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91号)的规定:“第十条 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以及相关的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目。”

二、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36号) 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其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动产,仅指专用于上述项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包括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不动产。

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属于个人消费。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以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

(四)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以及该不动产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

(五)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

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六)购进的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

(七)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本条第(四)项、第(五)项所称货物,是指构成不动产实体的材料和设备,包括建筑装饰材料和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及配套设施。”

因此,企业为员工统一制定厂服发生的费用,如果不属于上述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情况,与生产经营相关,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若属于福利性质的服装费支出,则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税局权威回复:银行贷款利息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原因

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关于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7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07-31 15:05

许福仓、杜永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贷款利息对应的进项税额纳入抵扣范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关于银行贷款利息等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问题。按照现行增值税管理“道道征道道扣”的原则,如果借款利息等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从根本上打通融资行为的增值税抵扣链条,首先就应当对存款利息进行征税。但在现有条件下,对存款利息进行征税难度较大,而且对居民的存款进行征税,也无法解决专用发票的开具问题。因此国家在税率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贷款服务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带来的税负影响,整体降低了增值税税率水平。与此同时,在12月国家税务总局征求增值税立法意见的过程中,我局也将“允许贷款服务抵扣进项税额”作为一项意见建议,提交了财政部和税务总局。

二是关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问题。当前,税法规定融资租赁分为直租和售后回租两种方式。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36号)规定,将融资租赁中售后回租业务归入“金融服务”中的“贷款服务”,即售后回租业务取得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但直租业务开具发票涉及的进项税额是允许抵扣的。

感谢您对税收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税收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税务局货物劳务税处何丽君,0931—8533801。

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

7月31日

#CPA会计# 《固定资产》错题备忘

1、甲公司2×取得一项固定资产,与取得该资产相关的支出:

(1)支付购买价款3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39万元,另支付购入过程中运输费8万元、相关增值税进项税额0.72万元;

(2)为使固定资产符合甲公司特定用途,购入后甲对其进行了改造。改造过程中领用本公司原材料6万元,相关增值税为1.02万元,发生职工薪酬3万元,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

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不含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的合理必要支出。

因此,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购买价款300万元+运输费8万元+领用原材料6万元+发生职工薪酬3万元=317(万元)。

因此,选项A正确。

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建造固定资产领用的原材料,按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2、甲公司是一家煤矿企业,依据开采的原煤产量按月提取安全生产费,提取标准为每吨15元,假定每月原煤产量为10万吨。5月26日,经有关部门批准,该企业购入一批需要安装的用于改造和完善矿井运输的安全防护设备,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为13万元,设备预计于6月10日安装完成。甲公司于5月份支付安全生产设备检查费10万元。假定5月1日,甲公司“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余额为50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5月31日,甲公司“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余额为万元

这道题的考点就在于固定资产建造完毕之后按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一次性的冲减“专项储备”,截止到5月31日,该工程并未完工,因此暂时不用冲减。所以专项储备余额=500+10×15-10=640(万元)。

3、某企业12月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购买价款210万元,不考虑增值税,预计使用五年,采用年限平均法折旧,预计净残值10万元。年末该设备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12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后,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不变。6月,企业出售该设备,取得价款80万元,发生相关税费2万元。根据以上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会计处理正确的是「多选题」

A.年末该设备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

B.该设备计提折旧20万元

C.企业出售该设备,营业利润减少28.25万元

D.企业出售该设备,营业利润减少27万元

正确答案是 A,C

①该固定资产初始成本为210万元,从1月开始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金额=(210-10)÷5=40(万元)。

②选项A正确,12月31日账面价值=210-40=170(万元),大于可收回金额120万,应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

③选项B错误,发生减值后,该固定资产应按减值后的账面价值重新考虑折旧,账面价值为120万元,预计净残值10万元,剩余使用年限=5-1=4(年)。1-6月,计提的折旧金额=(120-10)÷4×6/12=13.75(万元)。

④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6月出售时,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13.75=106.25(万元),或者=210-(40+13.75)-50=106.25(万元)。出售净损益=实际收到售价-账面价值=(80-2)-106.25=-28.25(万元),计入资产处置损益,导致营业利润减少28.25万元。

税务大数据分析-增值税风险分析。

税务机关在对企业增值税是否存在偷税漏税风险分析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少确认收入对外不开具发票从而少确认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通过不法手段取得进项发票,增加进项税额抵扣的方式偷税漏税。从这两方面的出发点,税务机关大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不同行业企业增值税税负率有一个合理的区间。当企业税负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时,意味着该企业存在一定的偷税漏税的风险。

2.企业账面确认的收入与增值税开票收入之间的差异。正常情况下企业账面确认的收入与增值税开票收入应当基本一致。即便不一致,拉长时间区间,累计数也应基本保持一致。不一致时,意味着存在税收风险。当然,有些业务比如工程项目按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导致存在税会差异,但拉长时间周期看,就不应有太大的差异。

3.企业取得的进项发票与企业的日常业务是否相关。正常情况下,企业日常取得进项发票的途径主要有构建固定资产,购买机械设备,购置原材料等。取得发票的类型一般与其销售业务有则必然的联系。因此,如果企业大量取得与其经营业务无关的发票,就存在较大的虚购发票增加进项抵扣的风险。比如一个贸易公司,无设备生产加工能力,主要销售机械设备,但取得大量的钢材的发票,就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

4.企业增值税发票开票内容是否与生产经营业务一致。

企业增值税发票开票内容长期与生产经营业务不一致,也存在虚开发票的风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